① 問什麼叫 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② 南北朝是什麼意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一共有四個朝代,宋、齊、梁、陳四朝。宋朝是宋武帝劉裕建立的。宋武帝劉裕是南北朝的開創者,滅亡了東晉。南朝時期最強大的時候就是宋朝了,北伐了幾次,最強大的時候控制了黃河流域的大部分。
之後的齊朝、梁朝兩代南朝時期雖然下降了,但是總的來說實力是比北朝強大的。不過最後一朝陳朝的時候,南朝實力就不行了。基本上是全部退到長江流域以南了。實力遠遠不如北朝。
北朝開始時期比南朝早一點。北朝最早是北魏開始的。是鮮卑族人建立的,之後北魏統一了整個北方,定都洛陽。比較有名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後北魏的實力不斷的下降。
北魏出現了兩大軍閥勢力,一個是高歡、一個是宇文泰,之後兩個人一人立一個當皇帝,都是自己是正統。北魏開始分裂了,成為東北和西魏。再後來,高歡和宇文泰分別建立了北周和北齊。
最後北周把北齊給滅亡了。統一了整個北方。之後北周周武帝宇文邕去世,被外戚楊堅趁機奪權,建立了隋朝。
隋朝強大之後開始了南征,滅掉了當時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俘虜了南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叔寶。這個時候南北朝徹底的結束了,隋朝最終統一天下。
(2)歷史上為什麼稱南北朝擴展閱讀
發展:
文化:
南北朝時代,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不同於兩晉時期的新形勢,玄學思潮歸於沉寂,佛道二教繼續發展。佛教大量譯經,廣泛流行,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的各個層面。
儒學面臨嚴峻挑戰。由於佛教的急劇膨脹,使原來儒、玄、佛、道的相互關系及其歷史格局發生新的變化。儒家學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評焦點,由老莊玄學轉向佛教,出現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經濟:
隨著中原人口的大批南下,不僅使南朝增加了勞動力,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南方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南朝政府對北來的流民起初採取僑立州郡的政策,後來,東晉和南朝政府為了擴大剝削對象,改行土斷政策。
科學:
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期間,由於邊疆民族內遷、北方人群的南下,造成文化大交流及混成。由於儒學一統的局面打破以及玄道佛的興起,使得學術研究朝向多元化。各國為了生存或戰爭,多少推行一些改革措施以確保某些地區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這些都使得科學技術大幅提升。
③ 南北朝是怎麼回事
④ 歷史上只有正統王朝才能稱為朝,為什麼南北時期也可以被稱為朝呢
因為南北時期承上啟下,直接開啟了正統朝代,隋朝是隋文帝接受北周上饒後才建立的,唐朝直接繼承了隋朝,宋朝也是直接繼承了歷史正統。北魏政權也是一代代延續下來的,所以當時的人們簡單地繼承了北魏政權也就確立了正統的地位,所以在歷史上有一個獨特的場景,也就是南北朝被稱為正統。
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南北朝時期是非常特殊的,只有它能夠在不統一的情況下被稱為正統王朝。這個史料最早見於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說明南北朝時期確實有著非凡的意義。
⑤ 南北朝,指的什麼
南北朝,指的是中國歷史上一般南北對峙並相對穩定的歷史時期。南朝是東晉滅亡後先後出現的宋、齊、梁、陳4個朝代的總稱,時間從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歷時169年。北朝是北魏及其分裂後的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各朝代的總稱,從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歷時195年。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重要發展時期。當時南北雙方雖然互有徵戰,但已不像東晉和十六國之間那樣頻繁,經濟得以發展。南朝以宋的國力最強,在前期興修水利,鼓勵農桑,減輕賦稅,比較繁榮。由於士族勢力逐漸衰弱,庶族地主有所抬頭,生產也有了較快發展。南朝的手工業也很發達,哲學、天文、數學、文學、史學等各方面都有較高成就,其中范縝的《神滅論》、祖沖之推算圓周率就是傑出代表。中國古代社會「北富南貧」的現象,從南朝開始有了變化。
北朝在北魏孝文帝時期實行遷都和改革,向漢化轉變,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北朝文化以地理學、農學和石窟藝術成就最大,如酈道元的《水經注》和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等。公元534年以後,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公元550年,東魏演變為北齊;公元557年,西魏又演變為北周。到公元577年,北周攻滅北齊,重新統一了北方。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取代了北周,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隋朝。北朝從此結束。到公元589年,隋軍攻滅南方陳朝,南朝也不復存在。
⑥ 什麼叫南北朝
南朝 雖然先後由宋、齊、梁、陳四朝先後更迭,但是一直都能和北朝相對峙。
北朝 主要是北魏,淝水之戰之前,苻堅統一了北方十六國,如果淝水之戰勝利了,中國就統一了。苻堅失敗後,又分裂了,南朝才得以繼續隔江和北朝對峙,後拓跋一族建立北魏,又統一了北方。很長一段時間南北對戰很激烈,都想統一中國。
後來北魏分裂分裂為2個政權,分別為高家和宇文家各自扶持一個傀儡拓跋皇帝,先後成了北齊、北周,和南朝三足鼎立,所以南北朝後期又可以叫後三國。和我們常說的三國區別是,魏在北,孫吳劉蜀在南,是1北2南;後三國是2北1南,英雄輩出不輸前三國。
後來怎麼又統一了呢,以前北魏不僅要和南朝對峙,還要防禦北方的柔然(蒙古),北方六鎮自古是兵源之地,都是鮮卑人,當時漢人戰鬥力不行,宇文家和高家在北方對戰時候,宇文劣勢,兵力不足,於是把漢人鮮卑化,「李」姓改成「大野」姓,如此這般。成功吸收強化了漢人軍隊,宇文家勢力大增沒多久,手下一個叫楊堅的奪權了,然後滅了高家,滅了南朝,建立了隋朝,後來唐朝李家也同是宇文家的手下,所以李世民也叫大野世民。
⑦ 南北朝的由來
關於「南朝」「北朝」「南北朝」這幾個名稱,在唐、五代時的典籍中逐步出現。 可見,「南北朝」之名,是史家「一碗水端平」的產物。 那一歷史階段,為何不叫「宋齊梁陳」或「魏齊周」,而叫「南北朝」?
歷朝歷代多以皇朝名稱之,為何這一歷史階段稱為「南北朝」?在中國古代,正統是政權合法性的重要標志。南北朝前的正統傳承為夏商周秦漢魏晉,其後的正統傳承為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但問題來了:被視為正統的東晉被南朝宋替代,同樣被視為正統的隋朝卻來自北周。換句話說,南朝和北朝的傳承是兩條平行線:若以南朝為正統,那麼繼承北朝的隋朝及之後各代的正統性就站不住腳;若以北朝為正統,那麼晉朝之前歷代的正統性也出現問題。因此,後世史家便通過模糊具體朝代名的辦法,來迴避難以解決的「正統之爭」,用「南北朝」命名這一朝代。
⑧ 為什麼稱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東晉之後漢人於中國南方建立的四個朝代的總稱。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國歷史上與南朝同時代的北方鮮卑族政權的總稱,其中包括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繼承北周疆域的隋由於滅亡南朝陳,完成了統一大業,所以沒被稱作北隋,而是被後世稱為隋朝)。
⑨ 魏晉南北朝為什麼叫魏晉南北朝
叫做魏晉南北朝,是因為未有三國,然後進的話,他也有南北朝的事情,就是三國,還有晉朝之後就變成了南北朝
⑩ 南北朝,南北朝是什麼意思
1、時間跨度不同
魏晉:公元220年—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六朝:公元222年–589年。
2、朝代不同
魏晉:魏晉中「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而「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
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六朝:即孫吳(或稱東吳、三國吳)、東晉、南朝宋(或稱劉宋)、南朝齊(或稱蕭齊)、南朝梁、南朝陳這六個朝代。六朝京師均是南京(孫吳時期名為建業,西晉司馬鄴稱帝後為避諱,改名建康)。
3、時代特徵不同
魏晉: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復雜化。
南北朝:
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六朝:
北方政權林立、戰亂頻仍的時候,江南地區因遠離戰場而比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使南方經濟在六朝時期得到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魏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朝
是北朝先建立的,但南朝存在時間比較長。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士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此時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10)歷史上為什麼稱南北朝擴展閱讀:
南北朝時期的疆域:
南朝領土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宋繼承東晉疆域,基本上為二十二州上下。河南地於太初四年(422年)之後逐漸被北魏並吞,改以淮水為界。南朝齊基本上同宋為二十二州上下,可是相繼失去雍州沔北及淮南豫州之地。南朝梁時州郡設置和疆域變化很大,因北伐獲得淮北之地,一度達河南地。又開拓閩、越、平俚洞,破牂柯。到539年共有一百零七個州。
北朝領土
北朝疆域方面,北魏自代北之地崛起,至439年統一華北而結束十六國時期。其屢次入侵劉宋,佔領山東、河南與淮北地。又取南朝齊淮南地及南朝梁漢中、劍閣一帶。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東部,東達遼西,南達江漢流域。在擴充領土期間,州郡多因時制宜,到487年開始整頓。到北魏孝明帝之後領土減少,州郡濫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士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此時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西晉承襲中原曹魏領土,統一後又佔有孫吳疆域。東晉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北界主要在秦嶺淮河一線。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10)歷史上為什麼稱南北朝擴展閱讀: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出身於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奉南朝為正統。
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級士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士族等擔任。
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士族擁護,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當代思想有由本土發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士大夫紛紛盛行清談。由於邊疆民族帶來草原文化,東晉則擁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雙方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北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晉朝
1、喜歡當和尚的梁朝皇帝蕭衍
蕭衍早年以武功起家,信奉道家學說,後皈依了佛門,成為了虔誠的佛門弟子。他曾下詔令全民奉佛。在梁一代佛教成為時尚。湯用彤先生總結說;「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以至於梁朝的半壁江山內,佛寺達2846座,僧尼有82萬餘人。更為難得的是身為天子的梁武帝身體力行。
據載,梁武帝到了晚年,一天只吃一頓飲,肉食一絲不沾,只吃豆類的湯菜和糙米飯。50歲時,他又斷絕房事,遠離嬪妃。平時,他穿的是極樸素的便服,不喝酒.不聽音樂。除非是祭祀宗廟,不舉行任何大會、餐宴。梁武帝的所作所為,完全是一個守持佛教戒律的信徒。
梁武帝佛學造詣很深,廣交當時的著名有道高僧,這開了帝王的先例。他還主持並親手編輯並注釋佛經,多次親自登堂講授佛經,舉行法會等等。佛教傳入日本、朝鮮,也在這個時期。梁武帝還四次入寺捨身,在寺內只穿法服,除此以外的一切物件,一概摒除。
最短的一次是四天,第四次最長,有51天,「四月庚午,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這在史料上有記載。
2、亡國皇帝陳叔寶——專寵麗華
張麗華藝貌雙佳,她發長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鑒人。並且臉若朝霞,膚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遠山,顧盼之間光彩奪目,照映左右。更難得的是,張麗華還很聰明,能言善辯,鑒貌辨色,記憶特別好。
當時百官的啟奏,都由宦官蔡脫兒、李善度兩人初步處理後再送進來,有時連蔡、李兩人都忘記了內容,張麗華卻能逐條裁答,無一遺漏。起初只執掌內事,後來開始干預外政。
「耽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艷妻之孽」,到了國家大事也「置張貴妃於膝上共決之」的地步。後宮家屬犯法,只要向張麗華乞求,無不代為開脫。王公大臣如不聽從內旨,也只由張麗華一句話,便即疏斥。因此江東小朝廷,不知有陳叔寶,但知有張麗華。
3、田園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4、祖逖中流擊楫
自從匈奴人佔領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
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有一批壯士。
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琅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於皇室內部自相殘殺。
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現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去收復失地。那麼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
5、王羲之東床坦腹
郗鑒在京口的時候,派遣使者給王導帶信,想在王氏子弟中找個女婿。王導對郗鑒的使者說:「你到東廂房去隨意挑選。」
使者回去以後,對郗鑒報告說: 「王家的兒郎們都不錯,聽到來挑選女婿,個個都很矜持,只有一個在東面的床上露著肚皮躺著,好像啥也沒聽到。」
郗鑒說:「那就是這個了。」詢問之下,這個人就是王羲之,於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兒郗璇嫁給了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