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比較語言學屬於哪個大類

歷史比較語言學屬於哪個大類

發布時間:2023-01-14 04:59:34

『壹』 歷史學門類是如何劃分的

歷史學是十二大學科門類之一,歷史學門類下只有歷史學類。歷史學類包括以下八個專業:歷史學、世界史、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文物保護技術、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文化遺產、古文字學。
一、歷史學
專業代碼:060101 | 男女比例:30:70
1、什麼是歷史學專業?
該專業主要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博檔案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2、發展前景
人才需求
歷史學類專業屬於人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強、涉及面寬等特點。歷史學主幹學科有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有著密切關系,同時也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
考研方向
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相近考研方向有中國少數民族史、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律(非法學)、學科教學(歷史)等。
就業方向
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從業方向有高中教師、事業單位人員、小學教師、大學教師、助理、秘書、文員、公務員、初中教師等。
二、世界史
專業代碼:060102 | 男女比例:30:70
1、什麼是世界史?
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歷史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歷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具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熟悉古文字學、版本目錄學、音韻學、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考古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國內外史學界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從事世界歷史專業的研究與教學能力,並能滿足各級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涉外人才的需要。
2、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世界史專業本科畢業生相近考研方向有國際法學、法律(非法學)、學科教學(歷史)、新聞傳播學等。
就業方向
世界史專業本科畢業生從業方向有事業單位人員、中小學教師、教學或教務管理人員、公務員、培訓/招生/課程顧問、助理、秘書、文員。
三、考古學
專業代碼:060103 | 男女比例:40:60
1、什麼是考古學專業?
該專業培養學生具備歷史學、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基礎知識、方法以及相關的文博、歷史及人類學知識,掌握玉石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雜項等各類文物最基本的鑒定和保護技能,能在考古及歷史研究機構、博物館、各級學校、文物經營機構、公安、海關等部門,從事文博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
2、發展前景
人才需求
歷史學類專業屬於人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強、涉及面寬等特點。歷史學主幹學科有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有著密切關系,同時也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
考研方向
考古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考研方向有文物與博物館、科學技術史、建築學等。
就業方向
考古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從業方向有在考古及歷史研究機構、博物館、各級學校、文物經營機構、公安、海關等部門,從事文博研究、管理等。
四、文物與博物館學
專業代碼:060104 | 男女比例:33:67
1、什麼是文物與博物館學?
該專業培養具備文物學、博物館學的系統知識,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海關、新聞出版、教育等單位從事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研究工作的博物館學高級專門人才。
2、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畢業生可到國內外一流高校的文物與博物館學、考古學、人類學等學科進一步深造,攻讀研究生。
就業方向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相對更加對口,其主要去向是: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機構,各類博物館和陳列展覽單位,考古部門,文物與藝術品經營單位,旅遊部門,新聞出版,教育單位,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以上領域都需要能從事研究、保護、管理、策劃、宣傳、咨詢等方面工作的文博人才。
五、文物保護技術
專業代碼:060105T | 男女比例:33:67
1、什麼是文物保護技術?
該專業教特點是文、理科交叉與理、工科滲透,現代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知識相結合;既掌握數理化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又掌握文物保護材料應用、文物材質分析和文物保護修復等實際操作技能;旨在培養能在文物考古、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從事文物保護與科學研究工作的專門人才。
2、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考研方向有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科學技術史、中國史等。
就業方向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可以到文化、文物、博物、環保、建設、公安、海關旅遊及科研、高校等部門,從事教育、科研、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也可繼續留校深造
六、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
專業代碼:060106T | 男女比例:44:56
1、什麼是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
該專業培養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知識、有創新思維,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理解和掌握歷史科學和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具備扎實的世界歷史、國別區域史、全球史、及中國歷史知識,具備國際視野,兼顧東西,能夠在高校、科研院所、國家黨政機關、駐外機構、出版單位、博物館、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專業領域從事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相關科學研究、教學、及管理服務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本科畢業生考研方向有法律(非法學)、社會工作、高等教育學、學科教學(英語)等。
就業方向
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後,可在孔子學院等駐外機構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能夠在國家及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從事各類文化、宣傳、文博、語言、策劃、涉外相關工作。還可以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
七、文化遺產
專業代碼:060107T | 男女比例:--
1、專業定義
文化遺產主要研究文化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包括文化遺產的概況、分類、分布、管理、保護狀況、法規與政策等,掌握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的基本技能,進行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價值研究、保護、開發、管理等。
2、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文博類企事業單位:文化遺產的調查、評估、保護、開發、管理。
八、古文字學
專業代碼:060108T | 男女比例:--
2021年,古文字學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
(內容源於網路)

『貳』 歷史比較語言學名詞解釋

歷史比較語言學是歷史語言學的一種,它運用歷史比較法研究語言或方言間的親屬關系及其歷史演變。

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部門,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歷史比較語言學是歷史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現代語言學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語言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志。

比較語言學,又稱歷史比較語言學,把有關各種語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時比較或把同一種語言的歷史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進行歷時比較,以找出它們之間在語音、詞彙、語法上的對應關系和異同的一門學科。

利用這門學科一方面可以研究相關語言之間結構上的親緣關系,找出它們的共同母語,或者明白各種語言自身的特點對語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找出語言發展、變化的軌跡和導致語言發展、變化的原因。

十九世紀它就廣泛地應用於印歐語的語言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奠基人是德國語言學家格林(Grimn)、博普(Bopp)和丹麥語言學家拉斯克(Rask)。

『叄』 語言學分幾種

一、語言學的類別可從哪些方面來認識?

語言學是語言研究的各個學科的總稱,它的內部還有很多的分支學科,所以語言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多彩的。這主要是因為語言本身的結構非常復雜,語言的種類繁多,語言與人類社會生活有著多方面的聯系,人們研究語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種多樣,於是就形成了語言學的各種類別和流派。

語言學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分類。關於語言學的類別,要注意以下幾個分類角度:一是功能角度,二是研究對象,三是從研究對象的時間范圍分類。一般主要是從功能角度給語言學分類。從功能看,語言學首先可以分為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兩大類,其餘角度的分類,我們這里綜合在一起介紹。由於分類角度不通,一門語言學科可以劃分在不同的類別中。例如現代漢語從功能看屬於理論語言學,從對象看是專語語言學,從研究的時間范圍看是共時語言學。

二、什麼是理論語言學?包括哪些類別?

理論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主體部分,是所有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它包括對具體的、個別的語言的研究和綜合各種語言的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理論語言學又可分為普通語言學和專語語言學兩大類。

(一)普通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也叫一般語言學,它以人類所有的語言為研究對象,是語言學的重要的理論部分,是在人們對各種具體語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同時又對專語語言學的研究具有指導作用,可以說是人類語言研究成果的綜合反映與運用。普通語言學研究的基本內容是:語言的性質、語言的結構、語言的起源與發展變化,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語言學在學科體系的地位等。我們課程的性質,就是普通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再細分,可分普通語音學、普通詞彙學、普通語法學、語義學等,我們的課程就屬於普通語言學性質。

(二)專語語言學

專語語言學也叫具體語言學、個別語言學。專語語言學為普通語言學提供豐富目的材料,要吸收應用普通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接受普通語言學的指導,與普通語言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專語語言學以一種或幾種語言為研究對象。它可以研究某種具體的語言,如研究漢語,叫漢語語言學,以英語為研究對象,叫英語語言學。它也可以以幾種有親屬關系的語言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其發展規律特點,如我國的壯語、布衣語、傣語、土語等是來源於侗傣語支的親屬語言,以這幾種語言為研究對象,叫侗傣語言學。英語、德語、荷蘭語、瑞典語、丹麥語來源於日爾曼語,以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叫日爾曼語言學。同學們在專科階段學過的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就是專語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的理論是在專語語言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發展水平取決於對具體語言進行研究的成果。對具體語言的研究越多,材料越豐富,那麼就越有利於普通語言學理論的發展。目前對具體語言的研究,還主要局限在世界上一些大的語種,還有很多語言,比如一些邊遠、落後民族的語言,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甚至可能還有不為人知的語言。所以目前普通語言學的理論只綜合反應了一部分語言的研究成果,隨著語言學家對各種語言研究的范圍不斷深入,不斷擴大,語言學理論還將進一步得到發展。

三、什麼是歷時語言學和共時語言學?

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它橫向結構的一面,相對穩定的一面,又有它縱向發展的一面,歷史的一面。研究分析語言,既需要看它在當代的狀態,認識它的現狀,也要看發展的特點,找出演變的規律。因此,專語語言學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語言,它可以研究一種語言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研究語言在某一個時代的狀況,據此可把專語語言學分為歷時語言學和共時語言學兩大類。

(1)歷時語言學:研究語言發展的歷史,觀察一種語言的各個結構要素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演變,是從縱的方面研究語言的歷史。涉及到一種語言的,叫做歷史語言學,如歷史語音學、歷史詞彙學、歷史語法學等;涉及到多種語言和方言的,叫做歷史比較語言學。
(2)共時語言學:以同時的、靜態分析的方法,研究語言相對靜止的狀態,描寫分析語言在某一個時期、某一個階段的狀況,是從橫的方面研究語言。又可分為描寫語言學和對比語言學兩類。其中描寫語言學是我們最熟悉的,它對語言進行的是斷代似的研究,對語言在某一個時代狀況作客觀的深入細致的描寫分析,以期反映出這種語言的基本面貌。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英語語法等都屬於描寫語言學。又可分語音學、詞彙學、語法學、修辭學等。對比語言學是在描寫幾種語言狀況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找出二者的異同。我們雖然沒有系統學習對比語言學,但學習外語,實際上或多或少要運用對比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如學習英語比較英漢語音、語法、句子結構的差別等。比如英語單詞vine(藤)、wine(酒),是第一個音素的區別使詞義區別開來,而漢語中音素v沒有w區別意義的作用,例如「偉、王、無、文、外」等,其中的w(u)讀為v一點也不影響對意義的理解,聽話人不計較你這里的發音,細心的人或許會稍微感到有點異樣,如此而已。

當然,共時與歷時的劃分我們是在專語語言學中重點介紹,但要注意,並非只有專語語言學才能進行這種劃分,普通語言學也可以分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

以上各種語言學,因為是圍繞語言結構本身進行研究的,所以又被稱為微觀語言學,與此相對應的,綜合多門學科形成的應用語言學的各個類別,都是宏觀語言學。

『肆』 簡述語言學的發展歷史及語言學的分類

一、傳統語言學

(一)古希臘語言學

有文字記載的語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臘。

當時的語言研究是在哲學研究的范圍內展開的,屬於哲學的一個分支。

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希臘人就對語言問題進行過兩場有名的大論戰。

第一場論戰是在「自然發生派」和「約定俗成派」之間展開的。

論戰的焦點集中在語言的形式與意義之間的關繫上。

「自然發生派」認為,單詞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質,也就是說事物的名稱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質決定的。

他們以語言中的象聲詞為依據,得出語言是自然發生的結論。

「約定俗成派」則認為,事物的命名是人們在實踐中互相約定的,和事物的性質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

語言中的象聲詞是極少數,即使沒有它們也不會影響語言交際。

由此,他們認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產物。

這場論戰持續了很久。

雖然沒有得到什麼結果,但它促進了對詞源的研究,對詞的各種關系的分類產生了興趣,可以說是開創了在哲學這個總的框架中研究語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戰國末期的荀況(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之不宜。

名無固實,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實名。

」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學者就持有與「約定俗成派」相類似的觀點。

第二場論戰與第一場論戰有著密切的聯系。

它是在「變則派」與「類推派」之間展開的。

爭論的焦點集中在語法結構是否規則這一問題上。

「變則派」認為,由於語言是自然發生的,所以也是不規則的,並以語言中許多不規則現象作為立論的依據。

「類推派」則認為宇宙間日月的運行、四季的輪轉是有規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則支配的,語言也不例外。

它雖然有不規則的現象,但總體來說還是規則的。

由於希臘語既有規則的成分,也有不規則的因素,所以論戰的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雙方都對語法理論的產生有較大的貢獻。

「變則派」的貢獻在於他們辨別出了主要的語法范疇;「類推派」的貢獻則在於他們確定了主要的屈折變化形式。

早期的希臘學者對語言的研究主要側重於詞源學、語音學和語法學三個方面。

其中語法學所取得的成績最為突出,對傳統語言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8—348年)在「自然發生派」和「約定俗成派」的論戰中持中立態度。

他認為,有些詞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質;但有許多詞,其語音形式與意義之間究竟有些什麼聯系是無法判斷的。

他在分析單詞與意義的關系時,把詞分為主詞和述詞兩大類(大致相當於名詞和動詞),是西方語言學史上第一個對詞進行分類的學者。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位堅定的「約定俗成論」者。

他認為語言是約定俗成的,是有規則可循的。

他在柏拉圖的詞類兩分法的基礎上把那些既不屬於主詞又不屬於述詞的詞自成一類(大約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連詞)。

他還注意到名詞有格的變化、動詞有時態變化等這樣一些結構上的特徵,並第一次給詞下了定義。

後來的「變則論」者斯多葛學派(The Stoic School)又在亞里斯多德的詞類三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詞分為冠詞、名詞、動詞和連詞。

後來又把名詞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他們還對動詞的時態和名詞的格等問題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認為名詞有主格、賓格、與格、所有格和呼格之分。

在古希臘時期,對傳統語言學作出較大貢獻的是亞歷山大里亞學派(The Alexandrian School)的特拉克斯(約公元前一世紀)。

他在名為《讀寫技巧》的只有15頁的小冊子中,把詞分為名詞、動詞、分詞、冠詞、代詞、介詞、副詞和連詞八大類。

這本小冊子對後世影響很大,在此後將近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歐洲的語法學家在分析其它語言時,仍將詞分為八大類,盡管所用的術語略有不同。

特拉克斯對語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詞法上。

最早對希臘語句法進行全面描寫和分析的是公元二世紀在亞歷山大里亞從事著述的狄斯考魯。

他名詞與動詞之間的關系入手,再分析描寫其它詞類與名詞和動詞的關系。

同時,對動詞與名詞或代詞在人稱和數的一致關系、對一類詞代替另一類詞的替換關系等問題也進行了研究。

他的句法分析和描寫為後來區分主語和賓語、區別主從結構等奠定了基礎。

(二)古羅馬語言學

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希臘的統治地位逐漸由羅馬帝國所代替。

到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統治已相當穩固。

在羅馬帝國統治西方文明世界的年代裡,研究語言的空氣比較活躍,並已經了解到古希臘的兩次有名的大論戰,也了解亞歷山大里亞學派和斯多葛學派對語言問題的看法和他們的成果。

瓦羅(公元前116—27年)曾對「變則派」和「類推派」的觀點進行過詳細地敘述和說明,同時也對拉丁語法作過大量的分析。

他把語言研究劃分為詞源學、形態學和句法學三大部分。

在西方語言學史上是他首次把派生結構和屈折結構區分開來,並發現拉丁語的名詞除了有希臘語名詞的五個格之外,還有一個奪格。

昆提利安(公元35—95年)是一位對教育比較關心的學者,在語法方面也有過一些論述。

他認為語言的正確運用應合乎推理、應仿效權威和引經據典。

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意義比其形式重要得多,因此詞彙的選用應遵循自然邏輯和類推這一基本原則,即應合乎推理。

要判斷現行的用法是否正確,則應求助於那些受過教育的權威人士,看是否能夠得到他們的認可。

如果學者之間對某一用法意見不統一,就應在古代的經典中查找證據。

這些主張無疑對後來的傳統語言學家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在制定語法規則、對某一用法進行硬性規定時,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到這些原則。

在所有的拉丁語法學家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當屬多納圖斯(約公元四世紀)和普里斯基安(約公元五世紀)。

普里斯基安所著的一套18卷的語法書可視為拉丁語法的代表作。

在這部巨著中,普里斯基安運用特拉克斯和阿波洛紐斯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對拉丁語法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和描寫。

他基本上全盤借用了希臘學者的語法體系,只是由於拉丁語沒有冠詞而將其改為嘆詞,甚至連瓦羅區分開的派生結構和屈折結構也沒有被他接受。

總的來說,絕大多數的拉丁語法學家都同普里斯基安一樣,注重用希臘語法的模式來分析拉丁語法,而對語法理論少有建樹。

他們對語言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建立了拉丁語法。

普里斯基安的拉丁語法雖然沒有什麼獨特的見解,但它對傳統語法的傳播卻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後來的好幾個世紀中,拉丁語法一直襲用這一模式。

在中世紀,其它語言的語法書相繼問世,12世紀中葉就已經有希伯來語語法、阿拉伯語語法、古愛爾蘭語語法等。

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幾乎所有的歐洲語言都有了自己的語法。

但所有這些語法都是以希臘語法或拉丁語法為模式的。

二、歷史比較語言學

(一)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形成

討論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成就與發展,我們不能忽視古印度語言研究在歷史比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古印度的語言研究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就已蓬勃發展,富有成效。

巴尼尼(約公元前四世紀)的梵語語法《八章書》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其討論問題的深入程度、自身的系統性以及表述的簡練性是其他語法書無法比擬的。

在巴尼尼之後,古印度的語言研究更加興旺,先後出現了十多種語法派別,盡管它們或多或少都打上了巴尼尼語法著作的烙印。

古印度的語言研究有兩個方面是西方傳統語言學望塵莫及的:一是對語音問題研究;二是對單詞內部結構的研究。

雖然直到18世紀末西方學者才開始大量接觸到古印度學者的語言研究成果,但正是因為古印度學者對梵語語音所作的准確詳盡的描寫才使得梵語同拉丁語、希臘語和其它日耳曼語言的比較成其為可能。

雖然語言學界公認19世紀是語言的歷史比較研究時期,但早在12世紀,冰島一位姓名不明的學者就根據詞形的類似來確定冰島語與英語的關系,進行了語言的比較研究。

14世紀初,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俗語論》問世。

雖然這是一本討論方言問題的著作,但也涉及到了語言的起源問題:不同語言是同一源語經過時間的推移和說話人的移居而造成的。

16世紀的斯卡利格(1540-1609年)和17世紀的萊布尼茨(1646-1716年),都對語言的起源問題感興趣,並試圖將語言分成不同的語系。

到了18世紀,已經有人收集有助於比較研究的各種語言材料,如德國人帕拉斯的《世界語言比較詞彙》就是一例。

18世紀末,西方學者開始接觸並掌握古印度語——梵語。

通過比較研究,他們發現梵語和歐洲的幾種主要語言在某些詞彙層次和語法結構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其中,英國學者W. 瓊斯爵士(1746-1794年)在1786年舉行的亞洲學會上宣讀的論文影響最為顯著。

在這篇論文中,他根據梵語、希臘語和拉丁語在動詞詞根和語法形式的相似性斷言,這三種語言源於同一原始語言。

從而正式揭開了語言學史的新的一頁。

(二)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展

19世紀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世紀。

1808年, 施勒格爾(1772-1829年) 發表了題為《論印度人的語言和智慧》的學術論文。

他強調語言內部結構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語和拉丁語、希臘語、日耳曼語等在詞彙及語法關系方面有著親緣關系,並首次使用了「比較語法」這一術語。

19世紀初從事語言歷史比較研究的學者中,最著名是丹麥的拉斯克(1787-1832年)與德國的格里木(1785-1863年)和葆朴(1791-1867年)。

拉斯克在1811年出版了一本討論古北歐語的語法書,1830年又出版了一本討論古英語的語法書。

在這兩部書中他首次使用語音對應關系來比較不同語言中的詞源形式。

後來的「格里木定律」中的各種對應關系實際上是由拉斯克首先提出並用例子加以證明的。

格里木1822年出版的《德語語法》(第二版),用較大的篇幅來討論字母,闡述了德語與其它印歐語言之間的語音對應關系。

他所發現的這些語音對應規律被後人稱為「格里木定律」。

葆朴的語言研究目的是為了找出語言的原始語法結構。

他在《比較語法》一書中宣稱,他的目的在於對有關語言進行比較描寫,探索支配這些語言的規律及其屈折變化的起源。

就是在探索原始語法結構的過程中,他發現了比較語法的原理。

有人在評價他發現比較語法原理時認為他的發現可以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相媲美。

19世紀中葉的語言學家幾乎都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語言,其中最為著名、影響最大的是施萊歇爾(1821-1868 年)。

在他眾多的著述中,最主要的當屬《印度日耳曼語言比較語法綱要》。

該書於1861年出版,後來曾再版過四次,對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施萊歇爾根據語言的共有特點而將其分為不同的語族,並用譜系樹形圖來表示語言的歷史淵源和體系。

他受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認為語言的生命同動植物的生命一樣,都有成長期和衰老期,因此語音的變化是嚴格按照規律進行的,這些規律與自然規律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語言學家的任務就是研究語言發展史,研究語音的變化規律。

在《印度日耳曼語言比較語法綱要》中,他用了約三分之一的篇幅來研究語音。

他的這種觀點對後來的青年語法學派的影響尤為明顯。

(三)青年語法學派

青年語法學派產生於19世紀末葉,並在當時的語言學界占統治地位。

其代表人物有雷斯琴(1840-1916年)、奧斯特霍夫(1847-1909年)、勃魯格曼(1849-1919年)、 維爾納(1846-1896年)、德爾勃呂克(1842-1922年)等人。

青年語法學派認為語言之間的語音對應規律沒有例外,所謂例外是由於不同規律交叉運用或其它因素所造成的。

維爾納在1875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專門討論「格里木定律」中的例外問題,認為這些例外實際上是由於重音的變化所導致的。

他的這種音變規律後來被稱為「維爾納定律」。

青年語法學派還認為語音和形態的變化是由於類推所起的作用。

他們強調對現代語言及其方言的研究。

青年語法學派的觀點及其研究推動了語言學研究方法的發展,並對同時代學者及後人有很大的影響。

三、現代語言學

在19世紀末的語言學界,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語言研究已到達頂點,科學的語言研究方法就是歷史比較法。

20世紀初,語言學經歷了一個巨大的轉折而進入到現代語言學時期。

(一)索緒爾與結構主義語言學

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1857-1913年),是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

盡管索緒爾在歷史比較語言學,特別是在印歐比較語言學中作出重大貢獻而在語言學界嶄露頭角,但真正使他享有「現代語言學之父」這一美稱的卻是他在1906年至1911年期間為日內瓦大學的學生開設的「普通語言學」課程。

1913年他去世之後,他的兩位同事根據學生所作的筆記和他所留下來的講稿整理出了《普通語言學教程》這部不朽的著作,並於1916年出版。

索緒爾主張把語言和言語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區分開來。

他認為語言是抽象的語法規則系統和詞彙系統,它潛存於人們的意識之中,是社會產物,不從屬於某一個人。

言語是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文章,因此運用同一語言的人很少有同樣的言語。

言語是由個人通過運用語法規則將語言單位組織起來的結果,因此言語是語言的具體體現,而語言則是對言語的抽象。

雖然言語是可以直接接觸到的素材,但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卻應是語言。

他主張將內部語言學和外部語言學區別開來。

他雖然承認社會史、文明史等因素與語言發展有很大的關系,但認為這些因素不會觸動語言的內部系統。

研究語言內部系統的內部語言學完全沒有必要知道語言是在什麼條件下發展起來的。

因此在他看來,語言學就是一門研究語言內部系統的科學。

他主張將共時性的研究同歷時性的研究區分開來。

在他之前,人們研究語言往往是縱向地追溯語言的歷史,從歷史的角度來解釋語言現象,甚至有人認為唯有歷時性的研究才是科學的。

索緒爾認為對語言進行共時性的研究,即對語言作出靜態描寫也是一門科學,而且還優於歷時性的研究,因為對說話的大眾來說,歷史變化是很少在考慮之列的。

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在構成關系系統時存在於兩種關系之中,即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之中。

組合關系與語言成分的線性排列次序是一致的,而聚合關系則是以語言項目中一定成分的選擇為條件的。

索緒爾認為語言是形式而不是實體,也就是說語言是一套規則體系,而不是具體的材料。

規則體系是相對固定的,約定俗成的,是語言學的研究對象。

索緒爾對現代語言學的貢獻還在於他確立了語言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所必需的特點。

他在《普通語言學教程》的結尾處指出:「語言學的唯一的真正的對象就是語言和為語言而研究的語言。

」雖然這段結論性的話語的後半部分在語言學界尚有爭議,但它確定了語言學研究的對象和相應的研究方法,明確了語言學成為一門學科所需的特點。

索緒爾對共時語言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來涌現出的各種學說和流派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他的這些觀點的影響。

四、當代語言學

(一)喬姆斯基與轉換生成語言學

本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1928年- )的《句法結構》問世在語言學界掀起了一場新的革命,並由此而產生了一個新的學派——轉換生成派。

轉換生成派在美國結構主義學派的土壤上產生,並在同結構主義決裂和挑戰的過程中成長起來。

喬姆斯基認為語言研究應致力於探索人的內在的語言能力,不應滿足於對言語行為這種表面現象的觀察和描寫。

結構主義研究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對語言進行分類描寫,而在喬姆斯基看來,語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繹系統,一套有限的語法規則。

這套規則既能生成出無限合乎語法的句子,又能解釋各種句子內部的語法關系和語義上的歧義性。

既然研究的目的不同,那麼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也就大不一樣。

結構主義研究語言的材料是隨機搜集起來的大量句子。

喬姆斯基認為,隨機搜集的句子是十分有限的,而句子的數量卻是無限的,人們不可能將所有的句子搜集完全,所以,語言研究的不應是人們的言語行為,而應是人們內在的語言能力,因為正是語言能力使人們能夠不斷地產生並理解新的句子。

在研究方法上,結構主義是先搜集語言素材,然後通過一套發現程序對素材進行分析並找出規則,最後用所得出的規則來解釋語言現象。

喬姆斯基認為,既然語言材料是無法搜集完全的,那麼,從零星的語言素材中發現的規則必定是不完整的,無法說明所有的語言現象。

因此,語言研究的方法應當同自然科學中的研究方法相同,即先根據觀察作出假設,然後再到實踐中去檢驗或證明假設,並針對實際情況對假設進行修改。

這樣多次地進行反復,直到能夠正確地解釋句子結構為止。

在兒童語言習得的問題上,結構主義接受英國哲學家洛克(1632-1704年)「白板說」的哲學觀點。

洛克認為人的心靈的原始狀態只是白板一塊,一切知識和觀念都是後來從經驗中獲得的。

由此,結構主義者認為小孩的語言是靠反復地模仿和記憶,使其成為一種習慣而獲得的。

喬姆斯基認為「白板說」的觀點很難解釋這樣兩種現象:一是動物通過反復訓練之後為什麼不能掌握語言;二是供小孩模仿的句子無論數量有多少,但畢竟是有限的,小孩為什麼能夠理解並產生以前從未聽見過的無限的句子。

喬姆斯基贊成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1596-1650年)的「天賦觀念」說,因此他認為人的大腦中天生就有一個「語言習得機制」,一旦特定的語環境觸發這一機制,小孩就自然能夠獲得某種語言。

喬姆斯基還認為結構主義只是對語言結構的表層進行切分和描寫,所以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麼具有相同結構的句子會在意義上有很大的區別等這樣一些語言現象。

語言研究不僅應注意表層結構,而且還應注意其深層結構。

喬姆斯基在發展自己語言理論的過程中,主張將語言能力和言語行為區分開來。

並試圖說明人的語言能力,試圖用語言研究來說明心理活動,因此,他認為語言學應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轉換生成語言學在發展過程中曾作過多次修改,經歷了早期理論、標准理論、擴充式標准理論和修正的擴充式標准理論四個階段。

最近一個階段的語言理論模式由句法、語音和語義三大部分組成。

句法部分包括基礎部分、轉換部分和格部分,基礎部分生成出深層結構,然後通過轉換部分生成出淺層結構,再通過格部分而成為帶有格標志的淺層結構。

帶有格標志的淺層結構既可通過語音部分而獲得語音表達,也可通過語義部分獲得語義表達。

『伍』 「描寫語言學,歷史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普通語言學」分別是什麼

描寫語言學是和歷史語言學相對,即截取某一歷史階段的語言,對其語音、詞彙、語法等結構要素進行觀察、描寫、分析、研究。

歷史語言學(historical linguistics),亦稱越時語言學(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門研究語言變化的學科。歷史語言學是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最初的歷史語言學是比較語言學,中文習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它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研究語言的親屬關系。它所關心的主要是對語言譜系的梳理和對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語言的測擬。

歷史語言學內容主要分三個部分,包括語言變遷、語言之間的關系、歷史比較的方法。研究語言變化對於理解人類語言和人類的語言能力極其重要。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揭示語言變化的史前發展和同一語言早期和後期變體自己的聯系,為不同語言的親緣關系提供線索。歷史語言學的研究還可以使我們對非語言的因素,如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語言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認識。

普通語言學概念 普通語言學又稱做「一般語言學」,「語言哲學」或「理論語言學」。是對人類語言的看法和研究結果的理論概括,是研究語言的本質、發展和起源以及語言的類型和分類的語言學分支學科。

普通語言學以人類所有語言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類語言的性質、結構特徵和發展規律。著重從理論上探討人類各種語言所共有的規律以及各種語言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也叫「一般語言學」。

普通語言學是以人類一般語言的共同性問題為中心,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語言的本質、語言的結構、語言的起源、語言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語言研究的特殊方法、語言學的各個部門及其相互間的關系、語言學在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等。

『陸』 老師,請問歷史學屬於中國語言文學類嗎

歷史學不屬於文學,屬於單獨分類
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將一級學科由89個增加到110個。
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
文學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0503 新聞傳播學
歷史學 0601 考古學 0602 中國史 0603 世界史

『柒』 歷史比較語言學都包括什麼

歷史比較語言學 19c初形成的運用歷史比較法研究語言親屬關系及其歷史演變的新學科。它是19世紀西方語言學的主流。把各種語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時比較或把同一種語言的不同歷史階段進行歷時比較,以構擬它們之間在語音、詞彙、語法上的對應關系和異同的一門學科。 歷史比較語言學產生 18世紀對語言標本大量搜集,為歷史比較准備了材料。最初比較研究是從19世紀初對日耳曼語族、羅曼語族、斯拉夫語族內部各種語言的比較開始的。 19世紀初是思維和研究方法急劇變化時期。當時比較解剖學、比較植物學、比較地理學等學科相繼誕生;哲學和法學等領域廣泛運用的是歷史方法。歷史比較語言學所採用的歷史比較方法正是由自然科學移植過來的。 歷史比較語言學早期重要學者 拉斯姆斯•拉斯克。丹麥語言學家,《古代北方語或冰島語起源的研究》(1818年出版)是其重要著作。從冰島語入手,把冰島語和歐洲許多語言比較,得出結論是:冰島語或古代北方語來源於古色雷斯語,由於古色雷斯語的最古老和唯一的殘余便是希臘語和拉丁語,因此,這兩種語言應該認為是冰島語的來源。其價值是原理和方法。在探索古代北方語的淵源時,拉斯克重點闡述了語言比較方法,注意到語音對應事實,發現了語音轉換規則。如果發現兩種語言中最不可少的原始詞有對應關系,並且數量很多,由此可以歸納出若干語音轉換的規則,而且在形式和結構中能看出一些對應來,那麼這兩種語言間便一定存在著密切的親屬關系。 弗朗茲•葆朴。德國語言學家,是第一個將梵語和其他印歐語言系統比較的學者。1816年出版的《論梵語與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和日耳曼語動詞變位系統的比較》是重要成果。目標是探索印歐語的原始語言,認為唯一辦法就是追溯語法形式的來源。葆朴看到梵語比其他歐洲語言保存著更多的原始形式,因此竭力想通過梵語來追溯原始印歐語最初狀態 葆朴是第一人:把大量相似相關的語法事實搜集起來,進行詳細比較從而有力地證明了印歐系語言的親屬關系。他把梵語引進了比較領域,從而創立了比較語法,使歐洲語言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葆朴是最早主張劃清語言學和語文學界線的學者之一。梵語在當時多數人心目中是通向原始世界的一把鑰匙,也就是說是被當作語文學的工具使用的。他在談到梵語時說: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語言。這標志著語言學概念的真正確立,對後來語言學曾產生過重要影響。 雅各布•格里木。德國學者,對歷史比較語言學建立作出過特殊貢獻。他十分強調研究民族語言的重要意義,指出即使是一種最小最被人忽視的方言,也應該被認為是神聖的,應得到尊重,因為它必然比最為人熟知最受人贊美的語言具有更多奧秘。認為探索語言的奧秘,對了解民族歷史來說有特別作用。有一種比骨骸、武器和墓穴更為生動的東西可以證明民族的歷史,那就是語言。我們的語言這同時也是我們的歷史。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研究語言,通過語言研究闡明民族的歷史,這就是格里木的宗旨。 語音演變規律格里木定律是其最突出成就。輔音分析,格里木完全是以拉斯克為基礎。拉斯克看到希臘語、拉丁語與古北歐語存在對應關系,格里木擴充了大量例子,加以系統的排比,概括成一個個對應條例,並進而對音變的有條理的性質作出了解釋。根據格里木解釋,日耳曼語族母語中自成一體的三組音跟更早的原始印歐語的發音比較,都曾發生過音變: A.原始印歐語中的濁塞音b、d、g,變成了日耳曼母語中的清塞音p、t、k。 B.原始印歐語中的清塞音p、t、k,變成了日耳曼母語中的清擦音f、th、h。 C.原始印歐語的送氣濁塞音bh、dh、gh,在日耳曼母語中變成了濁塞音b、d、g。 這項工作十分有意義:把所確立的對應理解為語音轉換的結果,證明語音變化的規律性。所確定的語音轉變規律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後來學者在研究印歐語言的關系時,都不能不以這一規律作為分析的基礎。 奧古斯特•施萊歇爾。德國語言學家,提出自然主義語言觀,開創自然主義學派。語言觀主要有: 第一語言有機體理論。受達爾文影響把語言與植物動物比。說語言是天然有機體,是不受人們意志決定而形成,並按照一定規律成長、發展而又衰亡和死亡的。其目的之一是為了突出語言物質性,然而把語言跟生物有機體等量齊觀,從根本上抹殺了語言的社會性。 第二,語言生命兩個時期假說。該假設是以他的語言有機體理論為依據的。他說語言生命和生物機體並沒本質區別,都有成長期和衰老期。成長期,它們由簡單結構變成復雜形式;衰老期,由達到的最高點逐漸衰退,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損害。認為語言上升階段在史前時期,從有史時期開始,語言歷史就是一部衰落史。兩個時期假說是19世紀上半葉德國流行的一種唯心史觀的反映。 第三,語言發展階段論。認為語言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所有語言都發端於詞根語,然後通過輔助詞的粘著,最後發展到高級階段,即印歐語開始衰落時那樣的屈折結構形式。他認為一切語言的形式起源都相同,一切比較復雜的語言形式都來源於比較簡單的語言形式,語言的粘著形式產生於孤立形式,而屈折形式又產生於粘著形式。施萊歇爾的這樣語言進化觀,只是一種假說,是無法用語言事實來驗證的。 第四,語言譜系樹理論。施萊歇爾在描述印歐語系時,比作一棵樹,樹干就是構擬的印歐母語(原始印歐語),支幹是各種印歐語,細支是各種印歐語的現代方言。在達爾文影響下,施萊歇爾把生物學描繪生物進化類別的樹形圖引進語言領域,變成了語言譜系樹。譜系樹理論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親屬語言譜系分類(即發生學分類),形象清楚地表達了對語言相互之間關系的看法,對譜系分類研究確實起過一定推動作用。由於這一理論本身包含根本性錯誤,因此站不住腳。主要問題在於:施萊歇爾認為,在分杈前的某一時期內語言內部是完全統一的,從分杈開始,則完全分裂為兩種語言,而且這兩種語言似乎從此就沒有了任何聯系,這與語言變化的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第五構擬方法。首創了構擬方法,把語言歷史比較工作大大地推進了一步。構擬(reconstruction)又稱為重建重構,指以留存語言成分的比較為基礎,推斷共同母語的原始形式的一種方法。在構擬的形式前面加*號來表示這並非是確實有歷史依據的形式。構擬方法確實是一種簡明有用的方法,它促使研究者注意語音演變的細節,並把研究結果歸納到構擬的形式中去。同時,有了構擬的形式,也便於說明語言歷史演變的情況。所以,構擬方法很快成了歷史比較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波浪說 針對施萊歇爾譜系樹理論的缺陷,其學生施密特在《印歐語言的親屬關系》指出,在施萊歇爾所說的母語時期,實際上已經存在各種方言,因此認為語言分化起源於統一的母語的觀點不能成立,施萊歇爾的語言連續分裂觀點是缺乏事實根據的。波浪模型是由物理學借來的,他把語言形式的擴展視作從某一中心開始的波浪,形成許多同心圓,不斷向外傳播。波浪說使人考慮印歐語系各語言間的各種復雜關系,使人看清了譜系樹幼稚和簡單化毛病。王士元:詞彙擴展說

『捌』 語言學屬於什麼學科門類呢

語言學屬於文學類。該專業主要研習語言學、語義、語法、語音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研究各種與語言有關的實際問題,包括語言教學、標准語的建立和規范化、文字的創制和改革、辭書編纂、翻譯等。

基本簡介

語言學是以語言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研究的對象是人類語言,它的任務是研究、描寫語言的結構、功能及其歷史發展,揭示語言的本質,探索語言的共同規律。

相關分類

廣義的語言學包括語文學,研究語言在某一時期的情況,叫做共時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變化,叫做歷時語言學;對多種語言作綜合研究,試圖找出其中的共同規律,叫做普通語言學;把語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叫應用語言學;通過語音和詞形的比較追溯某些語言的親屬關系,叫歷史比較語言學;用比較方法發現人類各種語言的某些共同現象,叫類型語言學;為了解決教學或翻譯問題而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叫對比語言學。

歷史

語言學的歷史非常古老。人類最早的語言研究是從解釋古代文獻開始的,是為了研究哲學、歷史和文學而研究語言的。中國在漢朝時產生了小學,包括文字、音韻和訓詁。在印度和希臘,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就建立了語法學。現代的語言學建立於18世紀初期,隨著西方語言學家發現了印歐語言與梵語之間存在類似之處,產生了歷史比較語言學,旨在尋找各種語言的原始語。

作用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溝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層面上反映人類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會文化層面上反映人類文明進步。語言學就是要研究人類最核心本能的語言能力,透過對口語、書面語甚至手語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了解人類的本質。

除了認識人類語言本質外,語言學研究還具有多種應用價值。在語言教育方面,藉由對於語言本身的了解,編成各種詞典、文法書、教科書供人學習語言,也有助於改善應對語言學習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與錯誤的能力。在不同語言翻譯方面,語言學理論對於筆譯和口譯有更多具體的指導,也有助於利用科技來進行機器翻譯。

未來發展

語言學專業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是中華民族用來了解中國歷史,研究中華文化的一門工具,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素質,對社會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人文價值和社會科學價值。正因為這樣,據調查顯示,自各個高校建校以來,幾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語言學專業學科,並且每年都以穩定的比例吸納新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語言學專業作為進入高校以後的學習方向,而當前被社會所公認的事實是,90%以上的人認為師范類院校的語言學專業更具有發展潛力。據北安高考網的調查顯示,在2004年,教師職業已成為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一是工作的穩定性和自主性,二是這些年教師的待遇節節拔高,出現喜人改觀。2005年,師范類學生的需求量還是很大。

就業方向

語言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除了可以繼續深造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還可以在人工智慧、電子科技、互聯網公司、編輯出版、醫學病理、公安刑偵、語言文化相關政策管理部門就職。

閱讀全文

與歷史比較語言學屬於哪個大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