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瀘定橋在哪
1、瀘定橋位於哪裡?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瀘定橋是一個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並且瀘定橋還是瀘定橋風景區的一個主要景觀文物,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度是3米,整體呈現出來的是一種13根鐵索組成的歷史悠久的古橋梁。
2、瀘定橋有什麼?瀘定橋這里最出名的就是飛奪瀘定橋的戰斗,這場戰斗讓整個瀘定橋火遍全世界,這里始建於1705年,在2003年的時候納入到了景區的管理中,並且這里還是在1961年的時候被納入了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中。
3、瀘定橋有哪些價值和意義?瀘定橋曾經是大渡河上最長的鐵索橋,這個鐵索橋也是展現出來了古代人們的智慧,並且這里作為一個重要樞紐的話,這里有著相當多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底蘊,這是有著一個極高的科學和研究價值的地方!
⑵ 盧定橋位於哪個省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境內.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1961年,瀘定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⑶ 瀘定橋在哪裡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坐落在瀘定縣城.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1961年,瀘定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瀘定鐵索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橋身、橋台、橋亭三部分組成
瀘定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西,橫跨大渡河,是四川內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⑷ 瀘定橋在哪裡
瀘定橋在大渡河上。
瀘定橋又叫做大渡橋,地處我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河西街與成武路之間,由於「飛奪瀘定橋」戰役而聞名中外。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建立於清康熙四十四年九月,是大渡河上最長的一座鐵索橋,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瀘定橋在1961年3月4日被列入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的結構
全橋由橋身、橋台、橋亭三部分組成。橋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鐵鏈構成。橋欄桿用鐵鏈豎立,底部鋪木板形成橋面。扶手和底鏈用小鏈條連接,鏈條互鎖。橋台位於橋體兩端,內部有鐵樁,鐵樁上固定有鐵鏈。橋頭為木質城堡式建築,古樸典雅,風格獨特。橋西端有觀音閣,牌匾是康熙題寫的。
⑸ 瀘定橋在哪個省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
瀘定橋,也叫大渡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即1705年,於康熙四十五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建設的初衷是為了國家統一和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的梗阻。
瀘定橋因「飛奪瀘定橋」戰斗而聞名中外,是一座歷史十分悠久的古橋。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納入景區管理,為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文物。
瀘定橋位於瀘橋鎮河西街與成武路之間的大渡河上,西接海子山,東接二郎山,橋的整體由橋身、橋台、橋亭三大部分組成。全長約103.67米,由13根鎖鏈組成,是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
這里的水清透碧綠,水流有些湍急。吊橋走過搖搖晃晃的,過橋後可以登高處遠眺山、水、橋的美好風景。
瀘定橋的價值意義:
瀘定橋在建設之初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連接了四川和西藏,為國家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近現代,瀘定橋也是極其重要的咽喉要道和軍事要津,是「飛奪瀘定橋戰役」的核心地帶,對研究邊疆發展史、藏區社會史具有重要價值。
⑹ 瀘定橋在哪個省市
瀘定橋在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定橋,又名大渡橋,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為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文物。瀘定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九月,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四月投入使用。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
瀘定橋是一座懸掛式鐵索橋,全橋由橋身、橋台和橋亭三大部分組成。橋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鐵鏈構成,橋欄直接由鐵鏈架設,底下並排鐵鏈鋪上木板形成橋面,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各鐵鏈環環相扣。
瀘定橋橫橋板間隔相鋪,猶如窗欞,這種結構既能減輕橋重,又能減少風的阻力;扶手鏈與底鏈每隔5米相連的設計使橋身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全橋共有13根鐵鏈,兩邊橋欄各有2根鐵鏈,橋面有9根鐵鏈;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鐵環相扣構成,總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
⑺ 瀘定橋在哪裡
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瀘橋鎮河西街與成武路之間的大渡河之上, 北邊距離上游雅康高速公路興康特大橋5公里,南面距離下游城南大橋800米;橋西面連接海子山,橋東連接二郎山。
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全橋共有13根鐵鏈,兩邊橋欄各有2根鐵鏈,橋面有9根鐵鏈;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鐵環相扣構成,總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兩端橋台高20米,橋頭東端高14.5米、西端高5.2米;全橋鐵件總重40餘噸,其中鐵鏈重量21噸,平均每根鐵鏈重1.6噸;1根橫向卧龍樁和7根縱向地龍樁累計用鐵量20餘噸;每片木板塊長3米、寬0.1米,橫橋中間主走道板寬0.75米,橋兩側扶手處輔走道板寬0.2米。
瀘定橋是一座懸掛式鐵索橋,全橋由橋身、橋台和橋亭三大部分組成。橋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鐵鏈構成,橋欄直接由鐵鏈架設,底下並排鐵鏈鋪上木板形成橋面,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各鐵鏈環環相扣。
橋台位於橋身兩端處,橋台內固定鐵樁,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鐵樁里;橋頭兩岸橋頭古堡為漢族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錨固鐵鏈落井之上建有橋亭,飛檐翹角、古樸大方;橋西端觀音閣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額。
⑻ 瀘定橋在哪個城市
瀘定橋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橋又名大渡橋,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為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文物。它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九月,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四月投入使用;於1961年3月4日被納入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3年納入景區管理。
甘孜藏族自治州隸屬於四川省,簡稱甘孜州,位於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東南,總面積15.3萬平方千米,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地級行政區。
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連四川阿壩和雅安,南與四川涼山、雲南迪慶交界,西隔金沙江與西藏昌都相望,北與四川阿壩、青海玉樹和果洛相鄰,南北長約663公里,東西寬約490公里。全州總面積15.3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31.76%。
甘孜藏族自治州氣候主要屬青藏高原氣候,隨高差呈明顯的垂直分布姿態,其特點是氣溫低、冬季長、降水少,日照足。
甘孜州所處地理緯度屬於亞熱帶氣候區,但由於地勢強烈抬升,地形復雜,深處內陸,絕大部分區域已失去亞熱帶氣候特徵,形成大陸性高原山地型季風氣候,復雜多樣,地域差異顯著。
⑼ 瀘定橋在哪裡
瀘定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瀘橋鎮河西街與成武路之間的大渡河之上, 北邊距離上游雅康高速公路興康特大橋5公里,南面距離下游城南大橋800米;橋西面連接海子山,橋東連接二郎山。
瀘定橋被稱為是一座天險,以瀘定橋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在屏幕中人們看到了瀘定橋的驚險,究竟瀘定橋在什麼地方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全橋共有13根鐵鏈,兩邊橋欄各有2根鐵鏈,橋面有9根鐵鏈;每根鐵鏈由862至997個鐵環相扣構成,總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 [1] 兩端橋台高20米, [2] 橋頭東端高14.5米、西端高5.2米;全橋鐵件總重40餘噸,其中鐵鏈重量21噸,平均每根鐵鏈重1.6噸;1根橫向卧龍樁和7根縱向地龍樁累計用鐵量20餘噸; [12] 每片木板塊長3米、寬0.1米,橫橋中間主走道板寬0.75米,橋兩側扶手處輔走道板寬0.2米。
瀘定橋是一座懸掛式鐵索橋,全橋由橋身、橋台和橋亭三大部分組成。橋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鐵鏈構成,橋欄直接由鐵鏈架設,底下並排鐵鏈鋪上木板形成橋面,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各鐵鏈環環相扣。
橋台位於橋身兩端處,橋台內固定鐵樁,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鐵樁里;橋頭兩岸橋頭古堡為漢族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 錨固鐵鏈落井之上建有橋亭,飛檐翹角、古樸大方;橋西端觀音閣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額。
瀘定橋橫橋板間隔相鋪,猶如窗欞,這種結構既能減輕橋重,又能減少風的阻力;扶手鏈與底鏈每隔5米相連的設計使橋身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古代造橋大多數情況都因地制宜,但大渡河地處偏遠山區,河寬數百米,終年水流湍急、深不可測,瀘定橋工程在當時科技水平下幾乎無法完成,需解決鐵索供應、鐵索過河以及鐵索固定難題。
當時,瀘定縣一帶不生產鐵,鐵匠稀缺,於是橋梁建設者遠赴鐵礦藏量大的滎經縣鑄造鐵索。鐵索出產後需銜接兩岸,工人們曾嘗試用羊皮筏子或船隻運輸鐵索,但無法實現;最終,人們利用「索渡原理」,先將粗竹索系於河兩岸,每根竹索上穿上10多個短竹筒後,再將鐵鏈系在竹筒上,最後從對岸拉動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繩索完成鐵索輸送。
鐵索跨河後,人們在兩岸利用大塊條石修建堅固的橋頭,然後在兩端橋頭內挖深井,並且在井底用生鐵澆鑄橫向卧龍樁和縱向地龍樁;最後所有鐵鏈與地龍樁相連,底面鐵鏈上鋪設木板形成橋面,各鐵鏈相互環扣成橋。
⑽ 瀘定橋在哪裡
瀘定橋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河西街與成武路之間的大渡河上,北距上游雅康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4218)興康特大橋5千米,距離高速公路出入口8千米,南距下游城南大橋800米;橋西接海子山,橋東接二郎山。
瀘定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於1961年3月4日被納入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3年納入景區管理。
(10)歷史瀘定橋在哪裡擴展閱讀: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役。
在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瀘定橋竣工之際,康熙皇帝親自為該橋題寫「瀘定橋」橋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兩岸谷壁陡峭,險峰兀立。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梁。橋體分別由橋身、橋台、橋亭三個部分組成。
橋身,由十三根鐵索組成,是瀘定橋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西橋台之間凈跨100米、鐵索長101.67米、橋寬2.7米,踏上橋面,整個橋身起伏盪漾,如泛輕舟,它是連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