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甘肅岷縣的歷史
岷縣歷史文化遺跡以新石器時代村落遺跡為主,洮河兩岸已發現的有22處。這些遺跡,
大都分布在河岸的二級台地上,長約45公里。
古墓葬群
岷縣境內大量的古墓葬群,其中最主要的有六處。
(1)周家崖漢墓群,在城郊鄉白塔寺和周家崖之間,發現有墓冢6座,在農民平田整地時,挖出磚卷墓、陶罐、銅幣等;
(2)關門古墓葬,在二郎山北麓關門一帶,發現兩座古墓。距地表深2米,有穹窿形青墓堂。白汁細縫鑲嵌,工藝精巧,墓堂有供器、石碑等物;
(3)宋都元帥堪卜底節墓,在城東70里的申都鄉小石門山下,墓右有一行橫行黑文如梵書;
(4)元迭州鎮撫哈撒兒墓,在城北60里洮河之西的哈撒兒寺,在西江鄉的哈撒兒村;
(5)明兵備副使朱衣墓,在城西十里鄉北小路李中田家院中,現已平整;
(6)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於敖墓,在秦許鄉上阿陽村半山平台上。上世紀70年代整地中,出土於敖繼室趙氏墓誌及漢代銅樽。現在墓地已平,地表有石羊、石馬等。與此同時,岷縣文化館館藏文物很豐富,總計約千件.
② 岷縣屬於哪個市
岷縣的所屬地區是中國甘肅省定西市。
岷縣,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因境內有岷山而得縣名,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南部。岷縣建制最早可追溯到秦王政八年(前239年)時稱臨洮,是秦長城的西部起點,西魏文帝大統十年(公元544年)始置岷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岷縣,1985年後劃歸定西管轄。總面積3578平方公里,政府駐地岷陽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岷縣常住人口為425627人。
岷縣詳細介紹:
岷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是甘南草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2040-3754米,素有「隴原旱碼頭」之稱。氣候為高原性大陸氣候,低溫乾燥,自然災害頻發,是722定西地震的重災縣。岷縣有中葯材、畜草、礦產、水電等資源,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為36.33億元,是國家級扶貧困縣和六盤山片區58個重點貧困縣之一,貧困發生率17.27%。
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葯材238種,其中以「岷歸」最為聞名,是「中國當歸之鄉」。此外,岷縣還是「中國洮硯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華詩詞之鄉」,「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岷縣的主要景點有狼渡灘濕地草原、雙燕生態景區、岷州會議會址等。
③ 當歸之鄉的岷縣簡介
岷縣歷史悠久,遠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縣境洮河兩岸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創造了史前文化,夏、商、周時期,岷縣屬壅州之域,為西羌之地。先秦時代,岷縣地處秦國。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岷縣進入秦國版圖。1935年和 1936 年,中國工農紅軍兩次突破「天險臘子口」途徑岷縣,在這里成立了由何長工任主席的「甘肅省蘇維埃政府」和「中共甘肅省委」,召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制定了《通莊靜會戰役計劃》。在這里,紅軍先後集中休整達 57 天,建立縣、鄉、村蘇維埃政權 30 多個,有 3000 多名岷州兒女參加了紅軍。
④ 甘肅岷縣的岷縣概況
岷縣,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馬互市」的傳統和「隴原旱碼頭」的美譽。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交通便利,盛產238種中葯材,素有「千年葯鄉」之稱,尤以「岷歸」聞名遐邇,是「中國當歸之鄉」、「中國花兒之鄉」和「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
地處隴中黃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隴南山地接壤區,總流域面積35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2萬畝,森林面積97萬畝。轄18個鄉鎮、310個村(社區)委會,總人口48.4萬人,有回、藏、東鄉、撒拉、裕固和滿族等6個少數民族共1.5萬人。總耕地面積62.7萬畝,人均1.5畝。境內海拔2040—3754米,年平均氣溫5.7度,降水量600毫米。
岷縣境內中葯材、礦產、能源、畜草等特色資源豐富,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葯材238種,尤以當歸種植歷史悠久、質量最佳、產量第一而聞名於世,被稱為「岷歸」。全縣探明金、銻、鉛鋅、花崗岩、石灰石、大理石、紅柱石等礦藏25種,位於禾馱鄉的寨上礦點已探明金儲量108噸,價值260億元以上。 境內有常年流水河22條,水能蘊藏量33.5萬千瓦,其中黃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經岷縣境內9個鄉(鎮)、83.5公里,沿洮河可開發梯級電站10餘座。東山區部分地域開闊,日照時間長,風、光資源開發亦頗具潛力。全縣有草場面積290萬畝,累計人工種植岷山紅三葉、貓尾草等多年生優質牧草12萬畝,為全國健康養殖示範縣和甘肅省養牛大縣,黑裘皮羊、蕨麻豬、高原氂牛是地方特產 。另外,還擁有以狼渡灘濕地草原、雙燕生態景區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景區和以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會址、二郎山戰斗遺跡為代表的紅色旅遊景點等各類旅遊資源100多個。
地理位置: 距省府蘭州市267公里 ,距隴海鐵路隴西火車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之說,是通往蘭州、隴西、隴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經之地,國道212線、省道306線的交叉連接使岷縣處在一個經濟相互促進、文化相互滲透、觀念相互影響的「四區八縣」經濟增長帶中心位置,是甘肅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隴上「旱碼頭」的美稱。近年來,岷縣緊緊圍繞穩定解決溫飽進而向小康邁進這一目標,按照把岷縣打造成木寨嶺以南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平台,建設成甘肅南部特色經濟強縣和商貿中心的戰略構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全面提升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產業,著力培育水電、礦產、旅遊三大新興產業,努力實施「產業富民、工業強縣、城鎮輻射、項目帶動」四大戰略,使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土地人口: 全縣土地面積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2.75萬畝,草原面積290.3萬畝,水域面積22.6萬畝,林地72萬畝,牧草地217萬畝。
氣候特徵: 岷縣氣候屬於高原性大陸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214.9小時,年平均氣候4.9℃--7.0℃,年平均相對濕度68% ,年平均無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16℃,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6.9 ℃。
葯材資源: 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柴胡、大黃、貝母等中葯材238種,素有「千年葯鄉」「中國當歸之鄉」只稱,尤以「岷歸」馳名中外,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極為珍貴的貢品,有很高的葯用、食用價值,產量佔全國總產量地70%。根據研究,「岷歸」成分復雜,有揮發性和水溶性物質106種。因其質量 最佳、含量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廣而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港澳台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是世界當歸中的上品。全縣年種植各類中葯材25萬畝,年產葯材4.6萬噸.其中當歸1.3萬噸。
草畜資源: 岷縣有天然草場290萬畝,佔全縣總土地面積的72.5% ,主要以岷山 紅三葉草、岷山貓尾草為民縣兩大特色優質草種。目前,全縣累計人工種植多年生優質牧草12萬畝,發展畜牧業條件得天獨厚。岷縣有黑紫羔羊、氂牛、存欄牛、羊、豬等牲畜50多萬頭。全縣年產肉類總產量近2萬噸,產牛羊皮15萬張。 2005年1---5月全縣有十個鄉鎮養殖白鵝3萬只,年底突破10萬只。
水電資源: 岷縣水資源豐富,境內水系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3個水系。有大小河流22條,年平均徑流量42.09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2.36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32.56萬千瓦,年發電量28.5億度。其中,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 洮河流經縣內13個鄉 83.5公里 。可開發梯級電站 6 座,總裝機容量可達 10 萬千瓦。 近年來,岷縣各級黨政在-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全縣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實現了「九五」計劃主要奮斗目標,全縣社會生產力、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重大變化,精神文明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到「九五」末的2000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4.95億元,比「八五」末增長68%,年均增長10。9%,略高於全省,全區經濟增長速度,特別是二、三產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分別較「八五」末增長2倍和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3億元,增長40.8%;糧食總產量達到9.16萬噸,增長53.6%;財政收入由1628萬元增加到4207萬元,增長2.6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2億元,比八五期間增加1.9億元,增長20倍.三大產業結構由八五末的61:19:20調整到55:23:22.扶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全縣提前一年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目標,農村貧困人口由1995年的20.43萬人下降到0.85萬人,貧困面由52.4%下降到0.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比八五末增加657元,年均增加131元,農民衣、食、住、行、用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部分條件較好地方的群眾生活開始向小康邁進。
發展思路
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資源為基礎,大力開發一條河(洮河),實施兩項重點工程(退耕還林還草、梯田建設及小流域治理),落實「兩洋(羊)一葯」農村種養業結構調整戰略,建設葯材、畜牧、礦產、洋芋澱粉四大支柱產業,努力興辦農村五小經濟實體(小林場、小牧場、小椒園、小魚塘、小加工),繼續走好種葯、養畜、經商、開礦、辦廠、勞務輸轉六條路子。
全面實施開放帶動、結構調整、葯材立縣、水電強縣、商貿活縣、科技優先發展六大發展戰略,大抓以水、電、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以退耕還林(草)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以轉移農村勞動力為主的城鎮體系和小康村建設,以培育市場體系為主的岷州商貿中心建設等四大建設。著力提升和培育葯材、畜牧、洋芋澱粉、礦產、旅遊等五大產業,加速建設「一河兩線」經濟增長帶(一河是指洮河沿岸,兩線是指212國道和306省道岷縣過境段),加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加速農業主導型向工商業主導型轉變,努力實施農民增收、職工增收、財政增收三大目標,走出一條具有岷縣特色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路子。 當歸
岷縣有六大資源。一是葯材資源。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大黃、貝母等中葯材238種,素有「當歸之鄉」、千年葯鄉「之稱,尤以」岷歸「馳名中外,被子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岷縣年種植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各種中葯材20多萬畝,是重點外貿產品。二是畜牧業資源。有集中連片草場面積219萬畝,草豐水茂,無污染,發展畜牧業,開發畜產品條件得天獨厚,年產牛羊皮15萬張,年肉類總產量1.6萬噸,其中尤以黑紫善羔羊和蕨麻豬聞名省內外.三是礦產資源。已探明金屬 非金屬礦30種,礦點、礦化點40多個,其中金、銻、鉛、鋅、錳、花崗岩、漢白玉、大理石、硅石、泥炭等礦儲藏量大,開發前景廣闊。四是水力資源。境內有大小常年流水河22條,水能蘊藏量33.5萬千瓦,其中黃河最大支流洮河流經岷縣境內13個鄉(鎮)、83.5公里,沿洮河可開發梯級電站5座。五是農副產品資源。盛產洋芋、蠶豆、油料等農副產品和草莓、蟲草、沙棘、蕨菜、蕨麻等野生」綠色食品」,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岷縣二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與城北玉女峰遙遙相對,山上三峰插天、綠樹成蔭。1935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突破「天險臘子口」兩次到達岷縣,召開了0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隨後3000名岷州兒女參加紅軍。現園內建有「紅軍戰役紀念塔」和「三千紅軍烈士紀念碑」,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基地。縣城東部的沙金自然林區,總面積36萬畝,有大小旅遊景點20多處,怪石林立,溪水多色,令人流連忘返。
岷縣文物殊多,古跡遍地,主要有「彩陶之鄉」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齊家文化等文化遺跡6處。明代建於縣城的真武廟至今保存完好。岷縣又稱「花兒」故鄉,在省內外頗有名氣,是我國民間文化的一支奇葩,質撲敦厚,明快生動,每年花兒會期間,商賈雲集,商貿活躍。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歸一硯「聞名中外,1997年,甘肅省政府作為特殊禮物,贈給香港物別行政區政府珍藏。獨具地方特色的」窗花「、版面填色、單色剪紙、彩色拼貼、下班襯影、書寫繪畫等民產藝術源遠流長。岷縣新舊八景尤為壯觀,其中以「東坡晚照」,「岷山積翠」 、」洮水流珠」、「疊藏長虹」、「金童古鍾」、「狼渡牧野」、「山村葯圃」、「碧波紅蓮」獨具特色。 工業生產項目:碳酸鈣粉生產線,彩色絨面生產線,肥力高生物菌肥生產線,當歸嫩膚水生產線,鋼鋁塑門窗生產線,岷肥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西北高原特有植物種類及沙棘油、當歸油等系列產品項目,全營養顆粒高效有機肥生產線,新建蜂窩煤生產線,中葯材抽氧真空包裝生產線,150噸馬鈴薯金粉、60噸馬鈴薯膨化食品,山野菜加工生產項目,岷縣腐植酸混合肥料廠。
電力建設項目:古城電站、清水電站、坎峰電站、冰橋灣電站建設,劉家浪至10KV線路改造,城關至南川送變電工程、城關至十里送變電工程,10KV及10KV以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電網通信及調度自動化系統工程。
水利水保建設項目:修復西川灌區南北總乾渠,梅川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洮河護岸河堤,迭藏河護岸河堤,電力提灌工程兼鄉村供水工程,納納河、耳陽河河堤建設,集雨節灌工程,水平梯田建設,植被建設,溝道建設,節水灌溉工程,板達口至北門橋洮河護岸工程,岷山板達溝小流域綜合治理,茶埠耳陽溝小流域治理,岷山朱家溝流域綜合治理,梅川馬廠溝流域治理。
礦產開發項目:碳化硅生產線,花崗岩板材,洮硯加工項目。
城市建設項目:城區重點防洪工程,城區污水工程,城區道路修建工程,頭渠河防洪工程,城區上水工程,城區排水工程,城區垃圾處理工程,糧油市場排水硬化路面,農村小城鎮建設。
農業建設項目:以當歸為主的中葯材重點支柱產業開發項目,以當歸為主的支柱產業綜合示範園區建設,洋芋產業化開發,當歸產業化建設,紅、黃芪產業化建設,岷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建設專用型洋芋加工品種基地,洮河沿岸川台區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千畝紅、黃芪育苗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全國重點生態建設縣,建立千畝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區,種子工程。
林業建設項目:岷縣封山育林建設,岷縣造林育苗建設,森林旅遊項目建設,岷縣國營林場人工促進天然林更新建設,洮河流域林果園基地建設,岷縣洮河流域生態公益林建設,岷縣雲杉癭蚊及鼠害防治,岷縣千畝優質種苗示範基地建設,岷縣退耕還林(草)建設項目。
畜牧業建設項目:(1)草地生態體系建設:退耕還林,人工種草,退化草場綜合治理,優質牧草草籽繁育基地建設,草地鼠蟲病害綜合防治項目,草地生態保障體系。(2)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良種羊繁殖場,十里鄉仔豬繁育場。(3)畜牧獸醫站技術推廣服務體系:鄉獸醫站拆遷(擴)重建設項目。(4)市場建設:畜產品專業市場。(5)商品基地建設:肉牛育肥基地建設,肥育羊基地建設,畜牧聯營體建設項目,漁業基地建設。(6)飼料加工體系:配合飼料加工廠,草粉加工點。
交通建設項目:虎磚公路改建工程,梅堡公路改建工程,城馬公路改建工程,閭新公路改建工程,徐合公路(茶埠至磚塔寨)改建。
衛生建設項目:衛八項目(銀行貸款),衛支持項目(英國贈款),美國中華基金會贈款項目,省婦兒工委項目(母嬰安全項目),岷縣中醫院綜合樓建設項目。
文化建設項目:岷縣綜合影視大樓,岷縣博物館大樓,岷縣秦劇團影池房屋維修,岷縣文化館兒童文化活動中心,岷縣圖書館大樓。
廣播電視建設項目:鄉鄉建成有線電視,城區有線電視傳輸網路改造,建成「岷縣人民廣播電台」。
教育建設項目:小學義務教育工程,初中義務教育工程。
技改項目:劉家浪電廠機組擴容改造,岷海制葯有限責任公司,水泥生產線改擴建,印刷廠彩色膠印及電腦排版生產線,電石廠技術改造,岷縣清真冷庫擴建項目,畜產品公司製革生產線,綜合汽修車間改造,岷縣城區給水改造工程項目。
「隴上旱碼頭」岷州
奔騰不息的洮河之水孕育了勤勞善良的岷州兒女,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位於洮河之濱的「隴上旱碼頭」——甘肅岷縣,凝聚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靈性,積淀了博大精深、令世人贊嘆的文化底蘊。
滄桑巨變,時代變遷,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息的優秀岷州兒女,正在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續寫著同自然、同命運抗爭的不朽篇章!用他們的汗水、雙手彈奏出鄉村變化的時代最強音!
岷縣,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馬互市」的傳統和「隴原旱碼頭」的美譽。
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交通便利,盛產238種中葯材,素有「千年葯鄉」之稱,尤以「岷歸」聞名遐邇,是「中國當歸之鄉」、「中國花兒之鄉」和「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
近年來,岷縣緊緊圍繞穩定解決溫飽進而向小康邁進這一目標,按照把岷縣打造成木寨嶺以南地區區域經濟發展平台,建設成甘肅南部特色經濟強縣和商貿中心的戰略構想,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全面提升葯材、草畜、洋芋三大支柱產業,著力培育水電、礦產、旅遊三大新興產業,努力實施「產業富民、工業強縣、城鎮輻射、項目帶動」四大戰略,使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今日岷州》植根於岷縣大地,開辟了不同的欄目,反映新時期的岷縣變化,謳歌為岷縣變化做出貢獻的優秀人物,描繪岷縣風土人情。作為代表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宣傳岷縣,讓世人了解岷縣,為岷縣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⑤ 甘肅定西岷縣
基本概況
基本概述:岷縣位於甘肅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地處定西、天水、隴南、甘南幾何中心,享有隴原「旱碼頭」和「千年葯鄉」「洮硯之鄉」的美譽,境內海拔為2200 -3872米之間。境內山巒環抱,洮水繞城東流,草場廣闊,資源豐富,山川秀美,是甘肅南部亟待開發的一塊寶地。岷縣位於北秦嶺海西褶皺帶。北秦嶺、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東邊緣(甘南高原)在這里交匯。岷縣北以洮渭分水嶺木寨嶺、嶺羅山連接黃土高原的隴中高原部分,境內有零星厚層不連續的第四紀黃土堆積;南與東南則為中國黃河與長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高山區,隔大拉梁(3747米)、岷峨山與四川盆地相望。 岷縣自古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之說。這里是甘肅南部的中心地帶和商品集散中心,歷史上享有「隴原旱碼頭」美譽,岷縣甚至曾經一度是甘肅省的省會。 岷縣境內地貌主要屬於高原形態,地表切割較小,河谷大多寬淺。縣內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300-3000米之間。西部和北部為洮河中游流域的中山寬谷區,洮河兩岸寬闊的一級階地是岷縣耕地精華部分; 東部為山間盆地,屬渭河支流榜沙河上游閭井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西漢水支流湫山河流域。岷縣距省府蘭州市267公里 ,距隴海鐵路隴西火車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蘭渝鐵路施工中
東去三秦」之說,是通往蘭州、隴西、隴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經之地,國道212線、省道306線的交叉連接使岷縣處在一個經濟相互促進、文化相互滲透、觀念相互影響的「四區八縣」經濟增長帶中心位置,是甘肅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隴上「旱碼頭」的美稱。於2008年9月26日在開工,計劃於2014年建成通車的蘭渝鐵路(蘭州-重慶)、2009年2月21日開工,計劃於2015年建成通車的成蘭鐵路(成都—蘭州)以及蘭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都經過岷縣。全縣土地面積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2.75萬畝,草原面積290.3萬畝,水域面積22.6萬畝,林地72萬畝,牧草地217萬畝。岷縣總面積3578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2004年),有漢、回、藏等民族。岷縣氣候屬於高原性大陸氣候,年平均日照時數2214.9小時,年平均氣候4.9℃--7.0℃,年平均相對濕度68% ,年平均無霜9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16℃,岷縣冬季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6.9 ℃。岷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是甘南高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陸性氣團、副熱帶暖濕氣團的交替影響和地形對大氣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陰濕這一氣候特點。降雨量多,氣溫低,無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災害。岷縣轄9個鎮、9個鄉:岷陽鎮、蒲麻鎮、西寨鎮、梅川鎮、西江鎮、閭井鎮、十里鎮、茶埠鎮、中寨鎮、清水鄉、馬塢鄉、寺溝鄉、麻子川鄉、秦許鄉、禾馱鄉、維新鄉、申都鄉、鎖龍鄉。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紀初馬家軍在此統治,1913年改為岷縣。岷縣1932年(民國21年),甘肅省政府始置派出機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區」。1932年(民國25年),設第一專區駐岷縣。1944年(民國33年)7月13日,從第一專區析臨洮,定西等8縣置第九專區駐臨洮。1949年(民國38年)第一專區(岷縣專區)駐岷縣,領岷縣、隴西、漳縣、臨潭、夏河5縣及卓尼設治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1949年8月15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甘肅省行政區域設置,成立會寧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肅省委電示,原會寧分區更名定西分區,專署由會寧移駐定西。轄定西、榆中、會寧、靖遠、靜寧、西吉、海源7縣,析出原轄的景泰縣劃入武威分區。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設岷縣專區,駐岷縣,轄岷縣、渭源、會川、漳縣、隴西、臨潭6縣及卓尼設治局。1950年5月20日,撤銷岷縣專區,將岷縣劃武都專區;1958年全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作了較大的調整,將原轄於武都專區的岷縣劃歸天水專區;1958年12月16日,從天水專區析出岷縣,劃歸定西專區。12月10日撤銷宕昌縣,分別並入武都、岷縣2縣。1963年10月23日,岷縣劃歸武都地區。1966年—198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1968年1月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各級人民委員會相繼改稱「革命委員會」,「專員公署」成立「地區革命委員會」。10月1日起,專區改稱「地區」。定西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1985年10月,析出原轄於天水地區的漳縣及武都地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地區。此時,定西地區轄7縣:定西、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 2003年4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函(2003)46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同意甘肅撤銷定西地區設立地級定西市的批復》,定西地區撤地區設市,轄一區六縣:安定區(由原定西縣改稱)、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1、秦長城 二郎山上發現有秦長城遺址,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率三十萬眾,築萬里長城,西起二郎山山門臨洮,東至遼東,延袤萬余里。在唐代的《元和郡縣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記》、明代的《讀史方輿紀要》和今人王國良的《中國古長城考》等各種文獻都認為:「秦長城的起點在岷縣」。二郎山上發現的秦長城遺址更是有力的證明。二郎山上還發現有多處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漢墓群存在,同時還出土過長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豐富的文物古跡,充分反映出二郎山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內涵。2、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草灘遺址:位於西江鎮草灘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東臨洮河,南為草灘溝。斷面有灰層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窪文化的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較多的齊家文化陶片。白塔山遺址:位於中寨鎮下白塔村。東依白塔村,南臨馬崖溝,北為水溝。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100米,有齊家、寺窪類型出土。姚庄遺址:位於茶埠鎮姚庄西南100米處,為一齊家文化墓葬區。黃土斷層中可見人骨架,有不少泥質紅陶隨葬品出土。西壩遺址:位於梅川鎮下西壩村。東靠學校南臨洮河。有齊家類型的洮片暴露。 紅崖遺址:位於中寨鎮紅石崖村。東依紅崖村,南臨洮河,西為馬崖溝,北為太平山。地表有豐富的彩陶片、紅陶片及漢代神紋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山那樹扎遺址:位於縣城北10公里茶埠鎮洮河西岸的一級台地上。東臨洮河,南為將台小學、西為樹扎村,北為山那村。遺址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文化層距地表0.5-3米,地表有豐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繪,並有少數的變體鳥紋和寫實蛙紋圖案。還有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據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廟底溝、石嶺下、馬家窯三種類型。 葩地坪遺址: 當歸
岷州素有 千年葯鄉之稱,盛產中葯材238種,尤以當歸馳名中外。高寒陰濕的自然條件成就了岷歸絕無僅有品質。早在1500多年前岷歸就成為極為珍貴的貢品,據研究,「岷歸」成分復雜,有揮發性和水溶性物質106種,因其質量最佳、含量豐富、產量最大、銷量最廣而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港澳台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歐洲人譽為「中國婦科人參」。
洮硯 洮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山東魯硯同為中國四大名硯。自宋代開采使用,深受歷代 書畫家及文人的珍愛。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縣一帶峽谷地段,因河水湍急,洮硯
採掘不易,極為珍稀。宋著《洞夫清祿集》雲:「洮河綠石北方最為貴重……得之為無價之寶。」洮硯石又名「鸚哥綠」,石質溫潤而堅密,發墨快而不傷毫,滋津貯墨不幹不腐,且因石造型,綠翠雅麗,並以石表帶「黃膘」者最佳。其除有實用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點心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⑥ 甘肅岷縣屬於哪個市
甘肅岷縣屬於定西市。岷縣是定西市下屬的一個縣,位於甘肅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介於蘭州、西安、成都三個頂點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區和定西、天水、隴南、甘南幾地中心。
甘肅岷縣地處東徑103°41′29″-104°59′23″,北緯34°07′34″-34°45′45″。介於蘭州、西安、成都三個頂點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區和定西、天水、隴南、甘南幾地中心。
岷縣建制最早可追溯到秦王政八年(前239年)時稱臨洮,是秦長城的西部起點,西魏文帝大統十年(公元544年)始置岷州,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岷縣,1985年後劃歸定西管轄。
定西通稱「隴中」,是甘肅省轄地級市,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復確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要節點城市、隴中地區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轄1個區、6個縣,總面積19600平方千米。定西歷史悠久,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自戰國秦置隴西郡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⑦ 岷州的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期,「岷州」成為今天甘肅岷縣的稱謂首次出現,直至1913年不再使用。(圖為岷州主街道,英國探險家威廉·珀道姆攝於1911年5月)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三十七年),岷縣進入秦國版圖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統一中國,秦朝的疆域「西至臨洮羌中」(《史記秦始皇本紀》),臨洮即今岷縣,羌中即今甘南。臨洮縣為今岷縣境內設縣之始。
秦亡漢興,漢承秦制。漢代今岷縣地區為隴西郡下轄的臨洮縣,並設有南部都尉。
延至南北朝時期,於公元445年,設臨洮郡,治所在今岷縣,下轄赤水(在今岷縣境內梅川一帶)、石門(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即485年置;在今卓尼縣石門鄉)、龍城(太和十年即486年置,在今岷縣西北古城一帶)三縣。 魏文帝大統十年,即公元544年,始設岷州,並設同和郡,改原臨洮縣為溢樂縣,岷州、同和郡治所在溢樂縣(今岷縣),因境內有岷山,故名岷州。轄區規模相當於今岷縣、宕昌一帶。
公元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廢設岷州,改西魏溢樂縣復為臨洮縣(今岷縣)轄於臨洮郡。
公元742年(唐天寶元年),改隋置岷州為和政郡。肅宗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復置岷州,領溢樂(今岷縣)、祐川、和政(均在今岷縣境內)3縣。
「安史之亂」後,吐蕃勢力漸強,乘機侵入隴右。肅宗上元二年(761年)吐蕃攻陷岷州。在300多年的歷史時期為吐蕃占據,直至北宋中期「熙河之役」期間復歸中央王朝統屬。
公元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王韶收復岷州,岷州下轄三縣、五寨、三堡、一監,分別為:祐川縣(今岷縣境內)、大覃縣、長道縣,臨江寨、荔川寨、麻川寨、閭川寨、宕昌寨。遮陽堡、谷藏堡、鐵城堡。滔山鑄錢監。
南宋初移岷州治於白石鎮,後因「岷州」之「岷」字犯金太祖完顏旻名諱,遂改為「和州」但安徽也有和州,於是改稱西和州。 南宋以後岷州地方多為西番所居,公元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劃岷州歸脫思麻路(今安多藏區)所轄,吐蕃等處宣慰使脫思麻路治岷州(今岷縣),轄岷州,領鐵州(治今岷縣維新鄉元山坪)。「路」為元代第二級建制。
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在今岷縣設岷州衛,,領西固城守御千戶所(在今舟曲)。統屬於陝西都指揮司。
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岷州衛改稱岷州,屬鞏昌府(治今隴西縣)所轄。
公元1913年(民國2年2月),改岷州為岷縣。民國時,曾為甘肅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一度屬武都地區,八十年代劃歸定西地區。今為定西市所轄。
⑧ 岷縣屬於哪個市
岷縣的所屬地區是中國甘肅省定西市。
岷縣,隸屬於甘肅省定西市,因境內有岷山而得縣名,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南部。岷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是甘南草原向黃土高原、隴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境內海拔2040-3754米,素有「隴原旱碼頭」之稱。
岷縣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葯材238種,其中以「岷歸」最為聞名,是「中國當歸之鄉」。此外,岷縣還是「中國洮硯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華詩詞之鄉」,「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
岷縣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岷縣屬雍州之域,為西羌之地。
先秦時代,岷縣地處秦國。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岷縣進入秦國版圖。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接受商鞅主張,「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承,凡三十一縣」。
兩漢時期,岷縣仍稱臨洮,是隴西郡南部都尉駐地。
北朝西魏大統十年(544年),始置岷州及同和郡,改臨洮為溢樂縣,為州治所在。
隋煬帝大業間,其地復稱臨洮縣,再置岷州。唐屬隴右道。
兩宋時期,分屬隴西秦鳳路及利州路。元屬脫思麻路,為宣政院轄地。
明、清兩代均屬鞏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