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研究範式是什麼意思

歷史研究範式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1-17 02:08:32

1. 高中八大歷史史觀是什麼

1、全球史觀

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

2、文明史觀

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3、現代化史觀

現代化也稱近代化。它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即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等;

經濟上的工業化,即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工業、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理性化;社會生活的現代化。現代化是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其核心是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社會史觀

社會史觀主要指從社會的角度觀察歷史。著重研究歷史的結構和進程,注重分析研究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問題等所有問題。

5、革命史觀

所謂革命史觀,就是從現實革命斗爭的需要出發,從革命者的立場與視野來研究和品評以往革命斗爭史中的事件與人物的一種歷史觀。

6、唯物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亦稱唯物史觀,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具有辯證的觀點。

7、生態史觀

歷史流變中人與自然、社會系統與自然系統的關系,是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總結人類處理與自然關系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教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協調發展是生態史研究的主旨。

8、人與自然關系史

在漁獵時代,人類數量有限,生產生活方式原始,對自然的影響(保護和破壞)都十分有限。在農業時代,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從事農業生產,同時局部地破壞了生態環境。

在工業時代,人類更大規模更廣泛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但也在更大程度更大范圍內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

2. 八大歷史史觀是什麼

八大歷史史觀是:

1、全球史觀

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

2、文明史觀

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6、唯物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亦稱唯物史觀,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具有辯證的觀點。

7、生態史觀

歷史流變中人與自然、社會系統與自然系統的關系,是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總結人類處理與自然關系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教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協調發展是生態史研究的主旨。

8、人與自然關系史

在漁獵時代,人類數量有限,生產生活方式原始,對自然的影響(保護和破壞)都十分有限。在農業時代,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首先是地表),從事農業生產,同時局部地破壞了生態環境。

3. 史學範式是什麼

史學範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高中新課標程式下的史學範式已從單一走向多元,由傳統單一的階級斗爭範式(或稱革命史範式),發展為階級斗爭範式、文明史範式、整體史範式(亦稱全球史範式)和現代化範式等四種史學範式。

1、革命史範式(階級斗爭)

革命史範式作為中國近代史學界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理論範式。其理論基礎源於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根據這一學說,在階級社會里,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

例:請從革命史範式出發研究1919年到1956年的歷史(提示:分析社會主要矛盾)

2、文明史範式(通史順序)

文明史範式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及其人類自身的文明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例:請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歷史事實來分析「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共同發展。」的?

3、全球史範式(經濟一體化全球化)

全球史觀,又稱整體史觀。他們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的過程。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

例:請分析16世紀到19世紀的歐洲是如何加強與世界各地區交往的?並以此分析其對歐洲及世界發展的影響。

4、近(現)代化範式

現代化是以商品經濟為特徵的工業文明取代以自然經濟為特徵的農業文明的結果,它主要表現為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領域的理性化和科學化。

例:請從現代化範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國的歷史,以此說明這一時期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4. 如何理解史學研究中的「範式轉換」

究竟什麼是「範式」(paradigm,或譯規范、典範)?其實這一概念的發明者庫恩也從未給出明確的定義。從他對「範式」在 科學 革命中的作用的闡釋,大致可理解為某一科學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基本認同並在 研究 中加以遵循的學術基礎和原則體系,它通常包括一門學科中被公認的某種 理論 、 方法 ,共同的對事物的看法和共同的世界觀。庫恩認為,範式為科學共同體(科學工作者按同一規范組成的集體)所一致擁有,他們按照統一的規范從事科學研究活動,這就是科學。在從事科學研究中發現有些事實不能納入共同體的範式內,就形成反常。反常 發展 到一定階段就形成危機。在危機中逐漸產生了提出新範式的需要,於是開始了科學革命。科學的發展便是如此循環往復,以致無窮。

庫恩有關「範式」的理論,雖然主要是對 自然 科學發展 規律 的認識和歸納,但對人文 社會 科學(包括 歷史 研究在內)同樣具有指導意義。人文社會科學除各種各樣的理論主張外,似乎也同樣存在貫穿於各種理論之中,但又超脫於各種具體理論之上的研究「範式」。如有的研究者認為, 政治 史、文化史、社會史在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幾種不同的研究範式。也有的研究者提出,近 現代 史研究中所謂「革命」模式、「現代化」模式、「國家—社會」模式等 分析 框架,就相當於庫恩所說的「範式」。 論文網 http://www.lw54.com

盡管有的研究者主觀上並不認可,但在史學研究中卻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使用某種範式或受到某種範式的制約,這乃是不爭的事實。因為任何帶有概括性質的科學研究,不可能憑空產生,總是要受某些理論的暗中制約,總是要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理論思維的前提性和非空白性特徵,決定了「範式」總是客觀存在的。 問題 的關鍵是如何理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範式」的轉換?究竟存不存在範式的轉換?範式轉換對史學研究究竟有何實在的意義?應該說,這些才是史學從業者所關注的重點所在。

敝友楊念群教授在評論德里克關於 中國 近代史研究中現代化史學取代革命史學的「範式轉換」時,提出相反的意見,認為「革命」模式與「現代化」模式之間不是範式轉換的關系,「而是復雜的重疊關系,由於各自處理的對象和范圍並不一致,怎麼可能要求出現像自然科學那樣的範式轉換奇觀呢」?他還進一步認為,「歷史學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範式轉換』的可能性,因為我們無法滿足庫恩所規定的那種徹底性要求,即在放棄一個範式之前必得先證明其無效,或者既能解釋支持舊範式的論據,又能說明用舊範式無力解釋的論據」[1]。我想追問的是,如果真的根本就不存在「範式轉換」的可能性,那麼「範式」概念的運用對歷史學究竟還有何實在的意義?庫恩所強調的似乎恰恰是「範式轉換」在科學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而不是範式本身。他認為,「一種規范(範式)經過革命向另一種規范逐步過渡,正是成熟科學的通常發展模式」[2]。雖然「自然科學」的範式與「社會科學」的範式有所區別,後者較之前者可能會具有更大的主觀色彩,但這似乎並不能否定「社會科學」的範式之間仍存在 哲學 意義上的否定或揚棄基礎上的「範式轉換」,而這種範式轉換是否也恰是社會科學認識不斷走向進步的機制?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作為「新史學」出現的新社會史「絕不僅僅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而是一個史學新範式,一個取代傳統史學的政治史範式的新範式」[3]。這里明顯地發生了範式的轉換。同理,我們似乎也可以認同德里克的假設,認為「革命」史學向「現代化」史學的轉變也就是庫恩似的「範式轉換」,是一種史學認識的突破和升華,盡管它無法在史學中構成一個惟一或主導範式,也不可能完全徹底地否定先前的「革命」範式。其實,即使在自然科學中,也很難有如此徹底的完全否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固然是對牛頓經典物 理學 的否定或揚棄,但這並不意味著牛頓的古典理論已毫無價值,在一定的層次上和一定的范圍內,它仍有自身的解釋意義~

5. 什麼是文明史觀,現代史觀,全球史觀

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最初產生於啟蒙運動時期。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

而現代化史觀強調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化,是歷史的縱向發展。

現代化發生在封建社會後期,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必經階段。它是以科技為動力,以經濟的工業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為核心,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的全方位的社會變革。

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一種歷史觀,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開始於新航路的開辟。

(5)歷史研究範式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他們的區別

現代化史觀」就是運用「現代化」的觀點來看待中外歷史,特別是自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歷史以及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

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考察歷史,全面探討世界歷史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徵、發展主流和總體趨勢,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滲透。

從橫向看,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類文明從范圍上可以分成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係統:

一要注意不同文明類型的特點與主要成就,

二要注意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交流、借鑒、融合與碰撞。

6. 研究範式和方法論的區別

區別:
研究範式這個詞哲學上用的比較多,而方法論實用的范圍要寬很多。至於具體的名詞解釋,方法式較多。

研究範式:
美國社會學家裡爾茨區分了社會學三種不同的研究範式:社會事實範式、社會定義範式和社會行為範式,這種劃分主要是表明社會學家看待社會現象的不同方式或不同的觀察角度。
範式:是指某一特定學科的科學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觀,它是由其特有的觀察角度、基本假設、概念體系和研究方式構成的,它表示科學家看待和解釋世界的基本方式。
(1)社會事實範式(結構功能學派、沖突學派、新馬克思主義學派)。以杜爾克姆的方法論思想和現代的結構功能理論為代表的,強調社會現象的客觀性,認為社會現象是客觀的事實,他們不能還原為個人的事實。強調對宏觀的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文化規范進行研究,在社會結構層次和文化層次探討社會的本質屬性。
(2)社會定義範式(符號互動論、現象學、民俗方法學)。以韋伯的思想為代表,強調社會現象的主觀性質,認為一些宏觀的社會現象(如國家、制度、階級等)都不是有形的實體,它們是由人們的主觀定義建立的,因此社會現象是不可能與個人的動機、態度和行為相分離的。這也是個體主義方法論的主要論點。社會定義範式強調在微觀層次研究人們是如何建立社會、如何在社會中行動的。
(3)社會行為範式(行為理論、交換理論)。以行為科學的方法論為代表,強調對個人的社會行為進行客觀精確地分析,主張用經驗的或實證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只有通過對人的外部行為進行經驗觀察,才能認識社會現象的因果關系,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客觀地解釋社會現象。
以上幾種研究範式都只是強調社會現實的某一側面,但他們對於全面認識社會都是必不可少的。盡管這幾種範式使用的基本假設、概念和研究方式各不相同,不過在實際研究中,他們又是相互聯系的。各種範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方法論:
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方法論也是一個哲學概念。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普遍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原則、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中經常提到方法論這個概念。

7. 歷史科學研究的四個範式的意義

1、幾千年前的科學,以記錄和描述自然現象為主,稱為實驗科學,即第一範式,其典型案例如鑽木取火
2、數百年前,科學家們開始利用模型歸納總結過去記錄的現象,發展出理論科學,即第二範式,其典型案例如牛頓三定律、麥克斯韋方程組、相對論。
3、過去數十年,科學計算機的出現,誕生了計算科學,對復雜現象進行模擬模擬,推演出越來越多復雜的現象,其典型案例如模擬核試驗、天氣預報。
4、今天,以及未來科學的發展趨勢是,隨著數據量的高速增長,計算機將不僅僅能做模擬模擬,還能進行分析總結,得到理論,過去由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從事的工作,未來可以由計算機來做,JimGray將這種科學研究的方式,成為第四範式,即數據密集型科學。

8. 高中歷史史觀有哪些

史觀是指我們對於歷史時間的觀點與看法,這個在學習歷史時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總結的在高中歷史學習中會遇到的「七大史觀」,及解析,希望可以給各位同學的復習提供幫助。



1高中歷史「七大史觀」—全球史觀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觀是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又稱為整體史觀。它從世界歷史的整體發展和統一性方面考查歷史,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縱向的歷史進程和橫向的國家民族關系,文化、經濟、軍事諸因素,環境和氣候,等等,都互有影響。

2.主要線索:

①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是從分散向整體發展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開始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新航路的開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標志著其基本完成,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迅猛發展則是整體世界發展的深入階段。

②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兩條主線,建立在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各地區交往的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發展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簡單地講,整體史觀就是要把握人類社會橫向發展的歷史進程,在這一進程中重視交往、強調交往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推動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發展的決定因素。

2高中歷史的「七大史觀」—文明史觀
1.基本內涵:文明史觀,通常被稱為文明史研究範式,是研究歷史的一種理論模式。文明史觀認為,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從本質上說就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人類創造、積累文明的過程及其所獲得的成果是歷史的基本內容。人類文明由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協調互補中交替促進、共同發展。

2.主要線索:

①從橫向看,人類文明史的內涵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范圍上可以分為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中華古代文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從縱向看,人類文明經歷了漁獵採集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包括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信息時代)。

3高中歷史的「七大史觀」—近代化史觀
現代化也稱近代化。它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變遷的過程(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變遷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等;經濟上的工業化,即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工業、從自然經濟到商品經濟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理性化;社會生活的現代化。現代化是一

9. 史學範式和史觀的區別

史學範式和史觀的區別為本質概念不一樣。史學範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是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也是史學觀點、史學范疇和史學方法等有機集合體。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又稱社會歷史觀,本質概念不一樣。

10. 史學範式與歷史觀的異同

如下:
1、史學範式是史學家研究歷史的范型和模式,是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也是史學觀點。
2、史學範式是確定客觀實在的研究對象,是一門科學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觀是人們對社會歷史的根本觀點、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歷史研究範式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