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再現重構歷史街區的文化記憶

如何再現重構歷史街區的文化記憶

發布時間:2023-01-17 06:54:32

① 對傳統歷史街區翻新的看法

女 21 大學在讀

傳統歷史街區一定有其價值的一面,現在的城市發展速度很快,那些老歷史街區被改建、翻新都有其必然性,當然,看事情辦事都要有其兩面性,歷史街區也許存在道路不平整,交通阻塞等問題,但其代表了一代人、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時代的標記、記憶和印象,所以,對於歷史街區翻新既要跟上時代的要求,也不能失去其本來的精髓,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② 城市改造提升如何延續歷史文脈

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改善城市的環境、提高城市的品位,建立起一座城市的獨特風格,是城市走向現代化的必然階段。城市要有顏值也要有溫度,將藝術和美學因地制宜地融入到建築中去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古老的北京城擁有很多個歷史文化街區,那些歷史文化名街不能湮沒在都市的繁華里,要讓這多彩的文化元素絢爛出現代異彩。如何在舊城改造中延續歷史的文脈,按照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的要求,不斷深化對精神文明建設和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城鎮規劃建設中,注重歷史風貌和特色文化的保存與再現,對有關舊址進行修繕保護。實施舊城改造是造福人民的一項重大舉措,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敏感性,增強對城市改造的理解和感悟。對舊城進行改造不應該是簡單的大拆大建,需要充分的理解「背街小巷改造」所蘊含的民生幸福大道理,需要注重把有文化價值的、有歷史東西的遺跡保留下來。北京正在實施「聚集功能求增長」向「疏解功能謀發展」的深刻轉變,對於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改造出新穎又接地氣的新建築,形成一種新的建築文化,是一場城市「里子和面子」攻堅戰。舊貌換新顏是給我們的生活地方做一次「整形手術」,豎起古香古色的牌樓,改造和提升背街小巷的景觀,讓老北京的胡同兒更有雅緻的文化味道,和諧宜居、對標國際一流的城市更有了溫度。以老北京祖祖輩輩傳遞的鄉愁記憶為契機~

③ AR技術對文化記憶的增強

於明艷(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近年AR技術在醫療、工業與生產、軍事、導航、可移動增強現實系統、教育與培訓、博物館、 娛樂 、運動和 游戲 等領域已被廣泛應用,幾乎適用於每個學科:物理、化學、生物、數學、 歷史 、天文、醫學甚至音樂。什麼是AR技術呢?通俗地講,它是在現實的世界中,通過一定的虛擬界面,將原本在現實世界的時空中難以體驗的信息經過技術模擬模擬後,被人們真實感知到。盡管AR技術是虛擬世界疊加現實世界,但需要指出的是,當下大家對AR技術的討論首先聚焦的是產品,其背後實現的人與世界的關系、 科技 與文化的關系卻鮮有被討論。實際上,虛實結合世界的構建利於文化記憶的增強: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拉近時間的距離,通過數字技術改變人們對於文化的認知,提升對文化的體驗與 情感 。

文化記憶是主體在文化語境中現在與過去的互動。隨著時間的流逝、空間的轉換以及事件親歷者的逝去,檔案、文本、文物、遺址、紀念碑等客觀物成為保存文化記憶的主要載體。若主體沒有或不能將這些客觀的文化記憶融入到當下的現實生活,文化記憶就永遠是客觀的、靜態的、「死的」,一直是「被保存」的狀態。AR技術在博物館、藝術館、紀念館等文化機構中的應用,讓文化記憶「會說話」,鮮活起來,讓參觀者在現實世界中與虛擬場景和物品真實互動,通過沉浸感、參與感獲得具身體驗,在可觸、可交互的過程中與文化進行感知碰撞,產生聯想、想像、疑問、 探索 欲。這種體驗遠遠超過文本、文物等僅僅提供的智性信息,而是成為主體的一部分,直到永遠。

AR技術嵌入文化場館:增強文化記憶的典型場所

AR技術可以讓文化記憶「鮮活起來」,幫助主體獲得更多的信息。個體、群體、國家,甚至跨國間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的交往與互動。這種互動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時空距離性」——從發生學意義上講,事件(記憶內容)發生在過去,記憶行為(記憶主體的記憶與回憶)發生在現在。「時空距離性」帶來的非具身性使得許多信息僅僅依靠感官終究是無法獲得的。比如,AR技術的技術體系可以實現 歷史 情境的再現、現在的記憶主體與過去的記憶內容的實時互動和記憶主體的沉浸體驗,讓文化記憶成為鮮活的體驗,使得主體基於體驗、 情感 構建出更理性與堅定的信念。AR技術成為增強文化記憶的重要途徑之一。

文化場館在AR技術和文化記憶之間架起了「技術-記憶」的橋梁。隨著參觀體驗活動的火爆,文化場館在文化記憶建構與傳承中逐漸獲得了新地位——既是傳統文化記憶和數字媒介時代文化記憶的結合點,又是AR技術助力實現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和典型場所。作為文化基因庫之一和過去 歷史 的重現場所,文化場館是喚醒和保護文化記憶的堡壘,實現讓當下的人觸摸到形象、具體、可體驗的 歷史 。在當前的數字媒介時代,主體自主性增強,個體記憶地位愈加凸顯,加上媒介傳播手段的多元和個性化,參觀者進入場館也不再是單純地被動吸收策展者、官方機構精心組織的知識,而是包含了實現參與、互動和創造的需求。將AR技術引入文化場館,是增強文化記憶傳承與發展的需求,也是順應時代之呼喚。

AR技術增強文化記憶的具身性、真實性和認同性

第一,實現記憶主體的具身性體驗,喚起文化記憶的強烈 情感 。「數字孿生」能夠營造出沉浸式的在場體驗,使得參觀者以更直觀且令人興奮的方式與展品、文物保持某種互動。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紅色一直是上海城市的底色。中共二大紀念館、陳雲紀念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等都將AR技術嵌入到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過程中。AR技術可以幫助參觀者漫步在中共二大會議現場,觸摸一下桌椅、茶杯等,與 歷史 近距離的對話;中共二大誕生了黨的第一部《黨章》,參觀者可以通過「撥動轉盤」在透明屏幕上翻閱黨的 歷史 上先後制定或修改通過的多部黨章。參觀者在光、影、聲、觸中浸入二大 歷史 場景,在沉浸感中實現與 歷史 人物、 歷史 事件 情感 上的親近。

第二,實現 歷史 場景的再現,增加文化記憶的深刻性和真實性。通常來說,參觀者很難想像出所參觀的地點在過去是個什麼樣子、教科書等文本中的 歷史 事件都有哪些延伸。AR技術可以彌補虛擬與現實、過去與當下之間的距離。AR技術下,參觀者帶著AR頭顯裝置,在現有的真實的世界中自然地行走,與此同時,與虛擬景象、物品、人物等實時互動,滿足參觀者「觸摸」、「參與」的需求,具身地感受鮮活的 歷史 人物,更全面、更有興趣地理解 歷史 遺址以及在那裡發生的重大事件。有研究表明,在教育和訓練方面,AR效果等於甚至優於VR。AR技術運用到文化場館中,幫助參觀者在現實的世界中與虛擬的對象進行互動;在參觀者已有知識結構基礎上,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而且使其更具主動性以及獲得更多細節,增強所學知識的真實性。

第三,實現了個體、 社會 和文化三層次的有效融合,增強文化記憶的認同性。通過AR技術實現的「虛實結合」、「實時互動」和「沉浸體驗」改變了 歷史 時間的「遙遠」,彷彿使其「停滯」甚至「變長」——當下的人可以走到過去的人物身旁,兩者置身於同一時空中;或者,同一個 歷史 事件,當下的人可反復「進入」,拉近空間體驗。這樣的活動,在個體層次上實現了認知結構和體驗形式的改變,使得個體從自身實踐中對文化記憶有了認知,較之其他認知方式更容易形成信念和認同。在消解時空距離性過程中,個體產生出更大的與他人交往的意願,個體有偏差的理解與闡釋在 社會 交往中得到辯論、驗證或修正;這實際上成為 社會 層次上交往記憶與文化記憶的雙向建構和雙向整合。個體在收獲學習、沉思、 社會 交往的同時,創造具身性的記憶,激發 情感 和增強 歷史 的真實性和說服力,對文化記憶進行構建;在文化層次上,實現了文化記憶過去-當下-未來的保存、真實、鮮活和發展。

AR技術增強文化記憶的未來展望

隨著AR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其對文化記憶增強作用的應用前景巨大。AR技術在增加參觀者興趣和主動性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真實呈現 歷史 情境同參觀者實時互動。虛實結合的AR技術幫助個體在具身性的數字虛擬世界中不僅僅是沉浸、參與,而且自身變成內容的一部分、生活在其中,更加凸顯其創造性——很好地融入到文化記憶中,實現文化記憶的自發、共創發展,自上而下的潛移默化傳播將變成自下而上的潛移默化傳承。

基金項目:本文是國家 社會 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新興增強技術前沿的人文主義哲學研究」(20ZD045)的階段性成果。

④ 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與原則主要有幾方面:

1.原封不動的保存(凍結保存):原封不動的保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這是聯合國提倡的標准。一般對文物古跡應原封不動的保存;

2.整舊如故——謹慎修復:對於殘缺的建築(古遺跡)修復應「整舊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憲章》提出了世界各國公認的兩個修復原則:修復和補缺的部分必須跟原有部分形成整體,保持景觀上的和諧一致,有助於恢復而不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信息價值;

3.增添部分必須與有部分有所區別,使人能辨別歷史和當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築的歷史性。此外,加固、維護應盡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則;

4.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築物因故被毀。由於它們是地方重要的特徵、象徵,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紀念意義。但是,重建必須慎重,必須經專家論證,因為重建必然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又耗資巨大,還破壞了遺跡。在更多情況下保存殘跡更有價值;

5.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利用以不損壞遺產為前提,以續繼原有使用方式為最佳,也可以為博物館,作為參觀旅遊景點要慎重,防止被破壞;

6.保持歷史街區和古城的格局特徵。重點保護好歷史街區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軸線、道路骨架、河網水系等;保護特色建築風格:保護特色建築風格,包括建築的式樣、高度、體量、材料、顏色、平面布局、與周圍建築的關系等。控制適當的建築尺度——高度、體量非常重要,切記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7.保護歷史環境:事物與其存在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脫離環境而存在。歷史文化遺產環境的意義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與重要歷史有關的地形、地貌、原野、水體、花木及其特徵都要保護;

⑤ 如何對城市的歷史文化進行保護與開發

一個沒有人文精神的城市肯定也沒有自己的靈魂。走向現代大都市,城市需要繁榮的工商業,也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尊重傳統,並耐心解讀那些承載著傳統與城市記憶的歷史街區及建築,是我們探尋人文精神的重要路徑。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旅遊城市,歷史遺留下來的古文化,可以作為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撐,也是塑造一座具有高質量生活水平和高品味文化內涵的城市寶貴遺產。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存文化可以提高我們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內涵,為將來城區古文化街區旅遊提供廣闊空間,最終形成以旅遊收入與反哺保護良好互動的態勢。若不對現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若干年後,人們將無從了解聊城城區到底是什麼樣子,與其他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質和個性,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只有盡力保護好歷史文化遺存,舊城的歷史生命才能得以延續和升華,而現代的城市開發水平,也可以得到極大地提高。

⑥ 如何打造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利用一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領導和管理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借鑒國際上對歷史街區保護的經驗,提出了中國也應該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街區,並提出了蘇州平江歷史街區完全有條件率先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依據,並對平江歷史街區的保護,尤其是利用,即可持續利用的保護提出了建議,即把平江歷史街區,保護和利用成為蘇州文化遺產(物質遺產與非物質遺產)的集中展示街區。

⑦ 讓歷史文化街區「活起來」

摘要:走進廣州永慶坊,一股傳統與時尚交織的氣息撲面而來。廣州永慶坊摒棄了「推倒重建」的模式,秉承「修舊如舊,新舊融合」的微改造理念,用「綉花」功夫,為這一歷史文化街區重新注入活力。(6月15日中新網)

古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要更好活在當代,保護和傳承非常重要。但是由於一些歷史建築年代久遠,破損現象比較嚴重,要保護這些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不能推倒重建,更不能大刀闊斧,唯有拿出「綉花」的功夫,才能讓那些亟需保護的古建築群、歷史街區等更好地「活起來」「火起來」。

讓歷史文化街區「活起來」不靠「刀」。就如廣州最為完整的騎樓建築群,這里有不少中西合璧風格的民國建築,歷史文化積淀厚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也一度成為廣州市危舊房最集中的區轄之一。用什麼來改造?當地就是靠「綉花」功夫進行活化升級,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以歷史人文融合為抓手,支撐老建築修繕,還老建築原有的精神風貌。讓群眾感受到古色古香的文化厚重,又體驗到時尚在這些古建築里活力迸發。這樣的保護,將古建築融入日常生活的保護,既能為現代生活增色,又能為文化消費助力,增加了文化自信的厚重。

要讓古建築群「活起來」,在保護和傳承上只有在「微」上做文章。採用「綉花」功夫去復原它的「前世」,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如果一味地「大刀闊斧」,修改過後古色古香就會失真,因此傳承和發展中多尊重其本真,多用科學細致的方式來進行改善,這樣,即使保護工作辛苦點,時間稍長點,但歷史文化的內涵不會流失。

要讓古建築群「活起來」,保護當中更要普及各種法律知識。讓法律援助多和當地的古建築保護建立聯系,才能及時對民間保護古建築、傳統非遺等遇到問題時有法律支撐,增強全社會對古建築的保護意識,從而有效突破其難點,讓一些在非遺傳承上存在的爭議通過法律途徑得到解決,讓保護與區域、民族的地理聯系和文化血脈聯系更加清晰,減少傳承和發展所產生的不當變化,讓歷史文化街區更好地成為新時代的「文化地標」。

讓歷史文化街區「活起來」不靠「刀」,要靠責任、靠擔當、靠科學,這樣歷史街區才能更好傳承燦爛的中華文明,定格民族的文化記憶,綻放強大的生命力。

⑧ 如何把當地歷史文化融入城鎮建設

首先,形成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規劃相結合的良好機制。近年來,介休市按照「慈孝之都、琉璃之城、寒食之鄉、三賢故里」的文化發展定位,堅持「搶救、保護、利用」三位一體,讓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總體規劃、周邊環境整治、民生改善相結合,掀開了歷史文化名城復興的帷幕。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王樹聲教授制定了《介休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規劃》,所有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嚴格按照規劃方案實施。
其次,老城區規劃保護一切以最大限度享受文化遺產為准。從2010年後半年起,我們先後展開了一批全國、省、市重點文物的保護修繕和文物周邊環境整治,在老城區內文物本體的維修費用投入近億元;加快2.37平方公里老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步伐,探索出一條「碎片重構、新舊共融」的介休文化遺產保護模式,老城范圍內不再審批任何新建築;在實施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程中,注重文化遺產空間公共化。開工建設順城關歷史文化街區「一街」,介休博物館「一館」,明代古城牆,後土廟、祆神樓、城隍廟「三大廣場」和祆神樓、城隍廟、龍泉觀等文物維修11項重點工程。
最後,構建「新舊兩城、協調發展」的城市格局。「新城」是一座城市創造新文化的產物,是承載新的公共服務和城市功能的載體,是城市新生命力的孕育腹地。「新城」必須突出以空間區域為重點,適度擴大規模、擴張空間。目前,北部新城網路基礎設施陸續完成,文化中心等地標性項目順利推進。義安、張蘭鎮成為全省重點鎮,張蘭古玩市場再現昔日輝煌;張壁古堡新村崛起;城鄉公路星羅棋布。

⑨ 歷史文化古街千千萬,如何活出自己的模樣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保護城市文化就是在為城市保留特色與發展的根基。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一書中提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專門用來儲存並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儲存文化、流傳文化和創新文化,這大約就是城市的三個基本使命。」

歷史建築、歷史街區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其進行有效保護越來越受到城市規劃管理者的重視。在以土地換取經濟發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當下,對歷史街區、歷史文化環境的保護越來越成為歷史文化保護的重點,各地此類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也因此逐步得到維護與修繕。

歷史文化街區的興盛來源於旅遊業與商業的跨界融合。將繁榮向上並具有體驗感的旅遊業和帶有生命力的商業跨界融合,歷史文化街區才能受本地市民擁躉、受業界頂禮朝拜。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街區,但成功打造歷史文化街區卻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成功打造歷史文化街區,需要什麼樣的基礎條件和操作模式?

1、歷史文化街區存在著問題與不足

隨著城市更新、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歷史文化古街的保護與開發成為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於一個城市來說,特別是擁有很多文化歷史建築的城市,大拆大建不僅不能代表城市建設的現代化,相反這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無視和粗暴破壞。

當前我國歷史文化街區還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拆真建假和大拆大建的問題。拆舊建新,復古造假問題屢禁不止。這些現象的出現,有的是認識問題,有的是方法問題。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過程中,應遵循保護街區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續性的原則,切忌大拆大建。

2、如何成為有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還原完整街區肌理,豐富場所空間體驗

不同的空間是能夠形成不同的行為模式,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說白了,我們之所以想要延續城市肌理,不單單是因為它美麗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夠從人的角度出發,仍然能夠保證使用的合理貼心舒服。歷史文化街區的古老肌理我們為什麼要延續,因為他是自然生長的,是伴隨著使用者的個體在歲月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在人的尺度上,它是合理的,是貼近人的行為模式的。歷史街區中無論新建築、新格局的產生,還是傳統建築、群落的更新,都應被視為是有生命的生長繁殖的結果。每個地區有其自身的生態和文化結構,生長與繁殖都源自這個有機生命體自身的結構特徵,而這種特徵應該是可識別的。

活化歷史文化遺存,展示真實文化內涵

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工作並不僅僅是保護,更重要的工作部分是活化。很多情況下,歷史文化街區的文物是點狀布局,而非整條街都是文物,此時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縫合,即通過新建、活化的手段,把原有的文物資源進行一種縫合、織補,使其院落、肌理與新建庭院、民宿、酒店形成很好的融合。對於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修舊如舊,通過修復和更新讓城市提檔升級,延續提升文化品位和旅遊文化價值。讓老街區既有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沉澱,又能煥發現代城市魅力,成為吸引創新型人才回歸的磁場。

合理布局,保障多元產業

歷史文化街區要精選商業業態,積極引進知名品牌和本土特色品牌,努力創新運營模式,不斷提高街區品位。要統籌規劃布局,合理嵌入現代時尚元素,吸引年輕群體,更好地集聚人氣。根據業態布局,有序推進歷史建築保護修復、景觀提升,不斷提高街區建設管理水平,開發經營業態的復活經營,構建具有獨特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業態組合。如新加坡的克拉碼頭目前已經開發出最適合的經營業態組合,即餐飲45%、娛樂20%、酒吧20%、零售4%。

平衡開發力度,實現街區可持續發展

傳統街區發展一定要變,但在活化更新的過程中,政府如何處理與群眾的關系?傳統街區的管理一定要創新業態,讓這個地方的年輕人就地就業,在這塊土地的發展中得到有尊嚴的生活,讓這里有人文底氣又有未來。傳統街區不能靠老人守,年輕人能傳承,傳統街區就有希望。

⑩ 如何為現代城市留點歷史記憶

現代城市生活是在傳統文化生活基礎上的一種延續,不是可以突然產生的。完全毀滅性地重新開始,進行沒有根基的城市建設,是不對的,這樣不能形成城市文化,也不能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如果用國外的理論來說,沒有記憶的城市就是一個混凝土的沙漠。
●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歷史文化街區只有438處了!即使這438處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這是我們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城市文化遺產已經是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鑒證和物質載體,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這是世界范圍內的共識。
●文化遺產是延續的、有發展的、有生命的,絕對不能變成一個完完全全的死的古董。
保護遺產,緣何與經濟發展對立。。。。。。。。。。

閱讀全文

與如何再現重構歷史街區的文化記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