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即墨多少年的歷史了

即墨多少年的歷史了

發布時間:2023-01-17 23:47:22

① 即墨從何時才被稱為「即墨」的以前叫什麼

即墨大汶口文化遺址 : 大汶口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遺存,距今在四千年至六千年之間。即墨市內被確認為大汶口文化的遺址共有11處。其中,南阡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即墨大夫 : 姓名失傳,戰國時期治理即墨,剛正務實,政績卓著。齊威王嘉獎即墨大夫,「封之萬家」。舊時即墨建有「九賢祠」,即墨大夫被列為九賢之首。

皋虞古城遺址 : 在溫泉鎮東皋虞村北。皋虞縣為西漢所置,屬琅琊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膠東康王子建為皋虞侯,子孫相繼六代。新莽時,更縣名為「盈廬」。後漢時縣制廢除,入不其縣,再後入即墨縣。城址西北處為漢代王吉家族墓地。

鶴山摩崖石刻 : 鰲山衛鎮鶴山上,摩崖石刻計有10餘處。主要鐫刻有元長春真人邱處機、明清虛子陳景明、邑人藍田、明武進士周魯的題詞(詩)。

即墨刀幣 : 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戰國時期齊國刀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貨幣中的珍品。史載,即墨自古經濟發達,為齊國的第二大都鎮。

漢代金印 : 是一顆金質、龜鈕的正方形刻印,純金重97克,陰文篆書:「諸國侯印」。1979年秋,出土於漢代皋虞縣故地(今王村鎮)的小橋漢墓群附近。屬國家一級文物。

即墨縣印 :1978年春出土於即墨城中山街中端、古即墨城西門(瓮城)地下。此印系一次鑄成的長橛鈕銅制方印,印面朱文篆書:「即墨縣印」。這是唯一現存的即墨縣印。

《妙法蓮華經》 : 北宋金銀書《妙法蓮華經》是一部手寫佛經,共七卷,卷軸裝,六萬余字,被譽為「國寶」和「稀世珍品」。其各卷卷首均有金銀泥繪制的「經變畫」,畫風沿襲了唐代吳道子的「吳家樣」風格。各卷經文皆用金銀泥書寫,字體呈顏柳風格,經卷秉用的紙質是宋代精製的磁青紙,具有防蟲、防潮、不褪顏色的 《淳化閣法帖》 : 又稱《東書堂集古法帖》,一套10冊,16開本硬面拆迭裝,是明初在宋本的基礎上,續以歷代著名書法家真跡拓本而成的。首冊書有明代書法家祝允明的序,文徵明的題跋;蓋有鑒賞家董其昌、王士劍、邵桓的印證,為古代書法珍品

② 為啥說即墨是千年商都

據即墨金口鎮北阡遺址的考古確認,遠在6000多年前,先民就在這一地區繁衍生息 ,就有著光輝燦爛的人類文明。
即墨市志》上了解到,即墨古為東夷族的聚居地。商、周時期,即墨屬於東夷部落的夷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實行封邦建國,市域西部成為夷國封地。公元前722年,「紀人伐夷」,夷國古城址在今藍村鎮古城村。公元前567年,「齊侯滅萊」,「萊共公奔棠」,棠的古城址在今移風店鎮古城村。

曾參與過《即墨縣志》、《即墨市志》以及多本歷史書籍編撰的年近80歲的孫鵬老先生介紹,齊滅萊後,在今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建了朱毛城,後來因為朱毛城鄰近墨水,改稱即墨城,成為齊國的通都大邑。那時的地域包括現在的海陽市、萊陽市、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市、城陽區、嶗山區和青島市內四區,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秦統一中國以後,改分封制為郡縣制,設置即墨縣。公元前209年,爆發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齊國舊貴族田氏兄弟田儋 、田榮、田橫等率眾舉義,重建齊國,即墨復屬齊。公元前206年,項羽將齊國劃分為三部分,置膠東國於即墨,封田巿成為膠東王,還沒就任就被殺害,膠東國也隨之被廢。」

③ 即墨老酒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即墨老酒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據《戰國策、齊策》記載,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攻齊,唯即墨久攻不下,即墨大夫戰死,眾推田單為將,率眾守城拒敵,百姓以醪酒犒賞將士,鼓舞鬥志,田單巧布火牛陣,大破燕軍,百姓傾城中之酒慶賀,大宴數日,可見當時釀酒之多,喝酒之盛。醪酒就是即墨老酒最早的名稱。盛唐時期,人們發現喝醪酒有舒筋骨、壯骨髓之功效,便名其曰「骷髏醪酒」。宋代以後,即墨的老酒釀造已成為當地的一大行業,俗稱「老乾榨」。清朝光緒年間,即墨城內有「隆盛棧」等有名老酒館十幾家。到了民國8年(1931年),「源興泰」「泉盛祥」「元聚棧」「振源館」等有名的老酒作坊就增加到五百餘家,沿墨水河兩岸的「老酒館」生意特別興隆,並一直延續至解放前夕。所以即墨老酒是千古佳釀、中華瑰寶,是名副其實的中華老字型大小。

④ 即墨市屬於山東哪個市

即墨市屬於山東青島市。

即墨區,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秦代置縣,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餘年。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境內地貌總體為低山丘陵,屬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區。

截至2021年10月,即墨區下轄11個街道、4個鎮。2017年10月30日,即墨區正式掛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即墨區常住人口1336077人。

即墨市歷史沿革:

據考古確認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該地區繁衍生息。

商、周時,即墨屬萊夷地。

秦統一中國,即墨始定為縣,屬膠東郡。

西漢時,今即墨區境內除含有古即墨縣的東南部外,尚包括壯武縣、皋虞縣、不其縣等地。

新莽時期,即墨改稱為「即善」,壯武改稱為「曉武」,皋虞改稱為「盈廬」。新莽滅後,「即墨」等舊名恢復。

東漢初年,皋虞縣廢除。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即墨、壯武、不其三縣均屬於魏,即墨縣隸北海國,壯武縣隸城陽郡,不其縣隸東萊郡。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重建即墨縣於今址,兼有原壯武、不其、皋虞三縣故地,屬萊州(東萊郡)。唐及五代時,屬河南道萊州。

北宋時,屬京東東路萊州(東萊郡)。

金改京東為山東,屬山東東路萊州。

元時,山東作為「腹里」直屬中書省,即墨先後隸益都路膠州、般陽府路萊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即墨縣再次被廢,析地入掖縣、膠水(今平度市),約在元至正九年(1349年)前恢復建制。

明時,初隸青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萊州府膠州。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佔膠州灣,強迫清廷劃出沿岸的部分土地為德之膠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縣仁化鄉的白沙河以南地區和里仁鄉的陰島地區。

⑤ 即墨古城的歷史狀況

戰國時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齊國的東方,與西面的臨淄遙相對峙,並誇富饒。即墨大夫的輝煌業績,齊威王的驚人「一鳴」,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稍後,田單藉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陣大破燕軍,又進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秦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即墨始定為縣;然而這個新生事物在隨之而來的一場改朝換代的紛亂中似乎有些動搖。漢初,高祖劉邦的孫子劉熊渠被封到這里稱「膠東王」。繼之,景帝劉啟的兒子劉徹、劉寄也被封遣於此。此後,劉姓的子孫先後有六七位王子在膠東王的封地里坐享榮華富貴,他們的權力籠罩著大半個山東半島。兼做著「國都」的即墨縣城,也成為膠東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王莽「新」了一陣,即墨被改名「即善」,但這個新名稱很快隨著新莽政權的垮台而被取締;當然,「即墨」的老名稱也隨著劉姓皇位的復辟而得以恢復。
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積淀,有太重的背負。即便是「即墨」這個名字,也引人遐思。即墨本地人都將「即墨」稱為「即密」或者「即魅」(音),即便是外來朋友也常常故意學念「即密」或者「即魅」二字,以顯示自己對即墨的熟悉和親切。那麼 ,即墨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據史料記載:「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設,其來久遠,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聯海,不改其常。」原來,「即墨」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國語》、《史記》等歷史典籍中,因故城(位於今平度市古硯鎮大朱毛村一帶,田單破燕處)地臨墨水(源出平度市古墨山,今之豬洞河)而得名。因山、河而取名,在中國地名學中十分常見,即墨也不例外。「即」,是指臨近、靠近;「墨」,便是指墨水河。不同朝代,編制和轄區幾經變革商、周時期,即墨屬於萊夷的管轄范圍。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實行封邦建國,市域西部為夷國封地;公元前722年「紀人伐夷」(紀國在今壽光市東南,夷國古城址在今藍村鎮古城村)。公元前567年,齊國滅了萊國後,齊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城址位於今平度市古硯鎮大朱毛村。而後的戰國時期,即墨故城非常繁榮,可以與齊國首都臨淄相提並論。秦一統天下後,實行郡縣制,把即墨定為縣。當時膠東半島是膠東郡,該郡的中心便是即墨。西漢時期,把膠東郡分為膠東國和東萊郡,即墨歸膠東國管理。膠東國下設即墨、昌武、下密、壯武、郁秩、挺、觀陽、鄒盧8個縣,而即墨城被作為「國都」,自然成為膠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秦漢到南北朝的700多年間,雖然朝代變換不斷、戰亂不斷,但即墨縣的編制一直沒有改變。南北朝的宋代時,壯武縣被廢除,並入即墨縣。南北朝末期,即墨發生了一次重大歷史變故。公元556年,即墨縣、不其縣縣制被廢除,一同並入長廣縣(今平度市)。短短25年之後,隋朝建立。公元596年,縣制恢復重建,即墨縣縣境版圖包括原壯武、皋虞、不其三縣故地,包括現在的即墨市、嶗山區、城陽區和青島市內四區的廣袤地域。古人在縣治的選擇上很有講究,煞費苦心,也富有遠見,即墨縣新城址坐落在盟旺山下,城南的淮涉河呈元寶狀環繞古城,墨水河是舊城南面的一條小河,發源於馬蘭嶺 ,在石棚水庫之北,南北向注入淮涉河,後人習慣將淮涉河稱墨水河(1986年正式命名)。這一縣境行政區域和縣治的確立,在隋末至清末的千餘年延續未變。百年即墨滄桑巨變清朝末年,即墨經歷了又一次重大歷史變故。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曹州教案為借口,佔領了即墨縣南部海域和部分陸地,1898年,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將膠州灣海面 、潮平周邊 100華里、陸海總面積 1128.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551.75平方公里)的區域劃為「膠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縣的白沙河以南的地區(仁化鄉的大部分、里仁鄉和福海鄉的一部分)。從此,即墨失去了她的「南鄉」,也失去了一塊最具發展前景的地方,這塊地方就是後來的青島市市區。1935年,國民政府又將當時隸屬於即墨縣海潤鄉的嶗山東部地區劃入青島市。斗轉星移,滄海桑田。1949年5月26日,即墨全境獲得解放。即墨縣於1957年10月劃歸青島市。1961年,即墨縣的城陽、棘洪灘、馬哥庄、河套、陰島(今紅島)5個公社劃歸嶗山縣,形成了現在的城市境域。1989年,即墨撤縣建市,即墨市成為青島的近郊市。
公元596年,隋朝在政權得以穩固之後,開始步入建設時期,於是一度被前朝廢除的即墨縣得以恢復和重建。縣城從原址向東南方向大踏步地邁進了40多公里。這個新城址的確定,必是一位見識卓越者的抉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不失為一個非常優佳的方位:傍山可以放牧,近海利於漁鹽,西面千頃良田,左右河流縈繞,水質優良而且水源豐足。從此,這里便出現了一座新的即墨城,並開始了新的歷史載荷,漫漫的歲月增長記錄著它的經歷,到2096年時,將是它飽經滄桑1500歲的紀念之年。
1897年11月,即墨又經歷了一次重大的歷史變故,德國的侵略者猝然用兵侵入膠州灣,佔領了即墨縣南部海域和部分陸地;翌年3月進而強迫清政府簽定了《膠澳租界條約》,劃地為「樂園」,在其中享有種種特權;這個「樂園」當時被稱為「膠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縣之白沙河以南的地區。無疑,這在即墨縣的版圖上被割去了一塊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地方,這塊地方即是後來的青島市。而今天,即墨縣則成為青島市的北面屬縣之一。於是,今天即墨縣的版圖得這樣描繪:它位於山東半島的南部,地處東經120°07′—121°00′,北緯36°18′—36°37′;東瀕黃海,南倚青島、嶗山,北與萊西縣毗連,西與膠州市、平度市為鄰,東北銜接萊陽市,面積1780平方公里,縱距36公里,橫長76公里;內轄10個鎮,20個鄉,1033個行政村。

⑥ 即墨的歷史沿革

「即墨」因故城(位於平度市古硯鎮大朱毛村一帶)地臨墨水河而得名,其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策》、《國語》、《史記》等歷史典籍中。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齊國通商名衢,秦代置縣,漢初成為膠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隋朝建城於現址,已有1400多年建城史。1898年,德國強租膠州灣,把青島從即墨分割出去,歷史上先有即墨、後有青島。

⑦ 即墨歷史簡介 關於即墨歷史簡介

1、即墨歷史悠久。境內已發現多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據以確認遠在4000年前,人們就在這一地區過著原始的社會生活。(商、周時,即墨屬萊夷地。公元前722年,「紀人伐夷」,夷國古城址在今藍村鎮古城村。公元前567年,「齊侯滅萊」,「萊共公奔棠」,棠屬萊夷,古城址在今移風店鄉古城村。齊滅萊後,即墨屬齊。公元前347年左右,齊威王以萬家加封即墨大夫。當時的即墨城在今平度縣東南部朱毛村一帶。戰國時期,即墨城是一個富庶繁華可與都城臨淄媲美的地方。在古代貨幣中,有即墨「刀幣」,其面文字樣迄今已發現「節墨法化」、「節墨之法化」、「節之法化」數種之多,以此足見即墨在經濟貿易上的地位。後來的田單以火牛破燕軍之戰,更使即墨成為歷史名城。

2、秦統一中國,即墨始定為縣,屬齊郡。公元前206年,項羽徙田市為膠東王,公元前164年,漢文帝立熊渠為膠東王,公元前154年和公元前148年,漢即墨歷史簡介 景帝先後立劉徹、劉寄為膠東王,都以即墨城為都城。

3、西漢時,今即墨縣境內除含有古即墨縣的東南部外,尚包括壯武縣、皋虞縣、不其縣等地。壯武縣城在今藍村鎮古城村,皋虞縣城在今溫泉鎮東皋虞村,不其縣城在今嶗山縣城陽之北,另有泛鄉侯城在今留村鄉舞旗埠東。新莽時期,即墨改稱為「即善」,壯武改稱為「曉武」,皋虞改稱為「盈廬」。新滅後,「即墨」等舊名恢復。東漢建武年間,皋虞縣廢除。魏、蜀、吳三國鼎立時,即墨、壯武、不其三縣均屬於魏,即墨縣隸北海國,壯武縣隸城陽郡,不其縣隸東萊郡。晉統一後,即墨、壯武兩縣的隸屬關系未變,不其縣屬長廣郡,且為郡治所在。十六國時期,即墨一帶在約100年間,隸屬關系轉移無常,大致先後屬於後趙、前燕、前秦、東晉、南燕等國。南北朝時期,隸屬於宋時,壯武縣廢除;公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即墨縣與不其縣同時廢除,並入長廣縣。

4、隋朝,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重建即墨縣於今址,兼有原壯武、不其、皋虞三縣故地,屬萊州(東萊郡)。唐及五代時,屬河南道萊州。宋時,屬京東東路萊州(東萊郡)。金改京東為山東,屬山東東路萊州定海軍。元時,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先後隸益都路、淄萊路、般陽路萊州;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隸膠州府:1265年(元世祖至元二年),即墨縣再次被廢,析地入掖縣、膠水(今平度縣);約在1349年(元至正九年)前恢復建制。明時,屬山東省,初隸青州府,1376年(明洪武九年),歸膠州領屬萊州府。

5、元末明初,倭寇不斷侵擾我國沿海地區。即墨東南環海,以山為岸,港灣交錯,島嶼羅布,是海防重地。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在縣東20公里邊海築城設防,1402年(明建文四年)置鰲山衛(在今鰲山衛鎮),分轄雄崖守御千戶所(在今豐城鄉雄崖所)和浮山備御千戶所(在今青島市浮山所),劃境而治,直隸萊州府。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衛所等裁並於即墨縣。

6、清代,即墨縣屬山東省登萊青道萊州府,清末改屬膠州。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德國侵略者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佔膠州灣,強迫清廷劃出沿岸的部分土地為德租界,其中包括即墨縣仁化鄉的白沙河以南地區(今青島市及嶗山縣的大部分地區)和里仁鄉的陰島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失利,無暇東顧,1914年,膠澳租界又為日本奪去,至1922年才為中國收回,置膠澳商埠,後稱青島市。

7、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3年(民國2年)廢府設道,即墨縣屬山東省膠東道。

8、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侵華,1938年1月17日,即墨城淪陷。日偽政權於1939年6月將即墨縣劃屬青島市,設「即墨區」。1945年8月,日本侵略軍投降,日偽政權隨之消滅。1941年,國民黨領導的即墨縣政府在萊陽成立。1942年9月2日,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於即墨縣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屬移風店鄉)建立。1943年8月,大致以煙(台)青(島)公路為界分為兩縣,路西地區為即墨縣,路東地區為即東縣,分別建立民主政權。1944年4月即東縣並入即墨縣,1945年7月恢復即東縣。

9、解放戰爭時期,即墨縣、即東縣民主政權同屬膠東區南海專區。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東兩縣也隨即全境解放。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春撤銷南海專區,即墨縣和即東縣同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即東縣並入即墨縣,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改屬青島市;1961年3月,改屬煙台專區;1978年12月,改屬青島市。

11、1987年的縣界是:北鄰萊西縣和萊陽縣,東北隔丁字灣鄰海陽縣,西北以大沽河為界鄰平度縣,西鄰膠州市,南鄰嶗山縣,東臨黃海。

閱讀全文

與即墨多少年的歷史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