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為什麼計算機發展歷史分為四代

為什麼計算機發展歷史分為四代

發布時間:2023-01-19 03:26:21

A. 計算機四個發展階段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第一代計算機:1946年~1957年,主要元器件是電子管。
運算速度較低,耗電量大存儲容量小,電腦只能在少數尖端領域中得到運用,一般用於科學,軍事和財務等方面的計算。

第二代計算機:1958年~1964年,晶體管代替了電子管。

晶體管不僅能實現電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輕、壽命長、效率高、發熱少、功耗低等優點。使用晶體管後,電子線路的結構大大改觀,製造高速電子計算機就更容易實現了。

第三代計算機:1965年~1971年,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

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單一的半導體晶元上,計算機變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這一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運行許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計算機:1972年至今,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性能到規模提高,價格大幅度降低,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走進辦公室和家庭。

B. 計算機的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分別為什麼、什麼、什麼和什麼。

1.第一階段 電子管計算機(1946~1957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邏輯部件,體積大,耗電量大,壽命短,可靠性大, 成本高。 (2)採用電子射線管作為存儲部件,容量很小, 後來外存儲器使用了磁鼓存儲信息,擴充了容量。 (3)輸入輸出裝置落後,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 (4)沒有系統軟體,只能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編程。 2.第二階段 晶體管計算機 (1958~1964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晶體管製作基本邏輯部件,體積減小,重量減輕,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計算機的可靠性和運算速度均得到提高。 (2)普遍採用磁芯作為貯存器,採用磁碟/磁鼓作為外存儲器。 (3)開始有了系統軟體(監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統概念,出現了高級語言。 3.第三階段 集成電路計算機 (1965~1969年) 主要特點是: (1)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製作各種邏輯部件,從而使計算機體積小,重量更輕,耗電更省,壽命更長,成本更低,運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 (2)採用半導體存儲器作為主存,取代了原來的磁芯存儲器,使存儲器容量的存取速度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增加了系統的處理能力。 (3)系統軟體有了很大發展, 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 多用戶可以共享計算機軟硬體資源。 (4)在程序設計方面上採用了結構化程序設計,為研製更加復雜的軟體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 4.第四階段 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C. 一般認為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已經經歷了四代這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這都是按電子元器件來劃分計算機的發展。
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
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
第三代是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第四代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D. 計算機的發展經過了幾代是怎麼劃分的

一共經歷電子管數字機、晶體管數字機、集成電路數字機、大規模集成電路機四代。主要是從硬體、軟體更新來劃分。

1、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

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2、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面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

3、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

4、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4)為什麼計算機發展歷史分為四代擴展閱讀

1、運算速度快:計算機內部電路組成,可以高速准確地完成各種算術運算。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

2、計算精確度高: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

3、邏輯運算能力強:計算機不僅能進行精確計算,還具有邏輯運算功能,能對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計算機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並能根據判斷的結果自動執行下一條指令以供用戶隨時調用。

4、存儲容量大: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具有記憶特性,可以存儲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各類數據信息,還包括加工這些數據的程序。

5、自動化程度高:由於計算機具有存儲記憶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所以人們可以將預先編好的程序組納入計算機內存,在程序控制下,計算機可以連續、自動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預。

6、性價比高: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電腦,越來越普遍化、大眾化,21世紀電腦必將成為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電器之一。計算機發展很迅速,有台式的還有筆記本。

E.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其劃分依據是

根據計算機所採用的物理器件(元器件)不同,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開始於1946年,結構上以CPU為中心,使用機器語言,速度慢、存儲量小,主要用於數值計算。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開始於1958年,結構上以存儲器為中心,使用高級語言應用范圍擴大到數據處理和工業控制。第三代: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開始於1964年,結構上仍以存儲器為中心,增加了多種外部設備,軟體得到一定發展,計算機處理圖像、文字和資料功能加強。第四代:大、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開始於1971年,應用更加廣泛,出現了微型計算機。

F. 計算機的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分別為什麼

計算機的發展氛圍4個階段,那麼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式計算機於1946年2月15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

可將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1.第一代計算機(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電子管。 2.第二代計算機(1958年~1964年) 用晶體管代替了電子管。 3.第三代計算機(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 4.第四代計算機(1971年至今) 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G. 人們將計算機的發展劃分為四代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計算機發展的四個階段是根據電子元件來劃分的。
第一代計算機 電子管時代 1946~1958
第二代計算機 晶體管時代 1958~1964
第三代計算機 集成電路時代 1965~1971
第四代計算機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1971~今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計算機發展歷史分為四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