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國家多少人口數量

歷史國家多少人口數量

發布時間:2023-01-20 02:36:26

❶ 19世紀初世界人口總和是多少知道的告訴下,最好詳細點的!

聯合國人口組織宣布,1987年年中,世界人口達到 50.26億。

史前時期世界人口的數量由於缺乏文字記載,一般只能憑借當時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可能范圍和平均每平方公里可供養的人口數進行推斷。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 15000年前,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范圍比今天小得多,估計僅有約4000萬平方公里。

此外,根據對殘留的原始部落的生產力水平遺跡的分析,估計當時平均每平方公里可供養約0.08人。蘇聯人口學家Б.И.烏爾拉尼斯推斷公元前15000年的世界人口約為320萬人。有了文字記載以後,尤其有了人口統計和人口普查,對世界人口數量的估算變得越來越可靠。

烏爾拉尼斯估算,公元前5000年世界人口增加到3000萬,公元元年為2.3億,公元1000年為3.05億,1650年為5.5億,1900年為16.56億,1950年達25.01億。

世界人口史

世界人口史還是一部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的歷史。在人類社會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由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組成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占據統治地位。出生率和死亡率年平均都高達30~50‰,人口增速極低,人口平均壽命很短,人口素質差。

這種人口再生產類型與以手工操作為技術基礎的經濟類型相適應。19世紀,歐美地區出現第一次人口革命,即死亡率從長期保持的高水平降下,並不可逆轉地走向低水平。由於生育率仍高,人口增長開始加快。

工業化先行者英國的年平均人口增長率在19世紀中期和晚期劇升到1~1.5%的歷史最高峰值。歐美地區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高低」轉變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組成的人口再生產類型。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地區又爆發第二次人口革命,即生育率從長期保持的高水平降下並不可逆轉地走向低水平。

這是經濟發展愈益主要依靠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科學的避孕節育知識、技術、葯具傳播的結果。於是,歐美地區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出現了最後一次轉變,成為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人口再生產類型。

這種再生產類型的最新數量表現,可用1987年數據說明:發達國家和地區出生率 15‰,死亡率10‰,人口自然增長率5‰。20世紀下半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爆發了第一次人口革命,結束了漫長時期保有的「高高低」人口再生產類型,代之以「高低高」類型。

1987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出生率水平是32‰,死亡率是11‰,人口自然增長率是21‰。就全世界而言,由於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口佔大多數,1987年的人口再生產也呈「高低高」狀:出生率28‰,死亡率11‰,自然增長率17‰。

❷ 1368年全世界有多少國家人口

13世紀全世界人口3.6億,蒙古帝國在全盛時期四大汗國加上元朝本部總人口已超過1億(宋朝人口接近1億)。同時期的北印度德里蘇丹國人口約為3500萬,征服了法國的卡佩王朝人口約1200萬,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人口約1000萬。這三個地方是蒙古帝國鐵蹄未到之處,總人口約5700萬,再加上蒙古帝國(包括元朝)的人口,因此未被蒙古帝國征服的人口約1.6億。

且不說古代漢人本來就有高低貴賤的階級區分,單說忽必烈身邊的一干漢人謀士,還不如大門口站崗的蒙古士兵地位高?事實上,元朝社會是極度開放的,且不說在宋朝基礎上的對外貿易興旺發達,元曲也成為元朝最有特色的文學財富。歷史上的元朝統治者,在是否漢化的矛盾中左右搖擺,並試圖通過相對寬容的形式駕馭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當時世界總人口三億,中西亞及歐洲廣大地區估計將近一億。 蒙古建國後,於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餘年時間,先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征。第一次西征(1219-1225)公元1219年,第二次西征(1235-1244)公元1227年,第三次西征(1253-1260。三次西征,其前鋒直趨義大利的威尼斯,非洲埃及。

不得不說的是蒙古人當時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中亞地區,歐洲地區都屠殺了大量的人,但是兩億應該還是沒有的,當時中國人口差不多也就是一億左右,歐洲總人口也就是一億左右,加上中亞地區的都是一些小國,加起來恐怕也就幾百萬到一千萬左右,所以但是整個歐亞大陸的人口應該也就是兩億多,不會超過3億。

❸ 古代的時候中國人口有多少

人口資料多見於正史中記錄的納賦人口,但是由於為了逃避賦稅等原因,有為數不少的人口並不見於正史的記錄,而且有很多和尚道士奴婢部曲等也並不歸於此類,造成統計上的偏差。在戰亂當中,國家控制力下降,人口逃逸,所以往往人口數據需要加入估算才更接近於真實。據甲骨文記載,商王朝已開始實行人口登記制度。《國語》記載,周宣王時也進行過人口調查。但真正詳細的人口調查起源於戰國初期,但當時的資料並沒有流傳下來。估計在戰國後期的前230年,根據當時各國兵力及資料推算,中原各國人口總計30,000,000人。
據甲骨文記載,商王朝已開始實行人口登記制度,有「登人」或「登眾」,即臨時徵集兵員的記載。《尚書·多士》篇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可見當時已有了人頭統計。這可以視為我國戶籍登記制度的萌芽。
西周時創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記辦法。據《周禮·秋官·司民》記載:「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辯其國中,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女,歲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於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周朝已有了戶籍登記制度的雛形。
春秋末年到戰國初年的這一時期(前481年—前453年)是古代中國傳統農業的迅速發展和奠定後來傳統農耕文明基礎的時代。期間各諸侯國的人口以較快速度穩定成長,到前230年時中原各國總人口達到約3000萬。此後一直到秦末民變之前持續不斷的增長.
估計公元前10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5000萬。估計公元前5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0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此年有25,000,000人口。估計公元前4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62億。估計公元前200年時的世界人口有1.905億。估計公元前265年的印度孔雀王朝有50,000,000人口。

隨著封建制度的日趨成熟,戶籍登記制度也日趨完善,周知民數已成為立國之本。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規定男子不論成丁與否,一律登記年齡。[1]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終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持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國總人口約3000萬。估計此年的世界人口有2.0億,秦代人口占據世界15%的比例。
秦末民變和楚漢戰爭造成期間全國的社會經濟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大量人口死亡,民生凋敝,全國各地到處一片凄慘蕭條,原來的人口稠密地區的繁榮景象不在。據《史記》載:「至漢祖定天下,民之死傷,亦數百萬,是以平城之卒,不過三十萬,方之六國,五損其二」;由此可以反映人口大量死亡的事實。
前漢
由於中國歷史早期農業發展集中在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黃河中下游流域地區,故全國人口分布格局為北多南少。
若以淮河、秦嶺為界,那此時的華北人口超過85%,華南人口不足15%。人口數超過500萬的司、豫、冀、兗、青、徐五州均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帶,這五州的人口總數佔全國的55%。首都長安周圍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下的有交、涼、並、朔方四州。揚、荊、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陽盆地、太湖平原和寧紹平原。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在楚漢戰爭之中取勝的漢王劉邦稱帝,天下重新統一,建立漢朝,據當代學者估計,人口約1650萬。占此年世界人口的8.66%.
西漢建立後由於奉行黃老政治、與民生息的政治措施,特別是文景之治的迅速發展到孝武皇帝元光六年時(前129年)達到3600萬,黃河中下游這一全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在這六十年之中增長了2.5倍.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繁榮富庶的景象。
從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開始,因之後連年的戰爭和徭役賦稅較之於前加重,使得自漢武帝在位中期開始,人口數出現了多年的停滯和下降,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只有3200萬。之後昭宣中興的休養生息使得漢武帝在位後期已瀕臨崩潰的全國經濟形勢得到扭轉,社會穩定下來,期間人口開始恢復增長。到漢平帝元始二年時(2年)根據《漢書》記載,有12,366,470戶,57,671,401人.
漢太祖元年(前202年)16,500,000人
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36,000,000人
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32,000,000人
漢宣帝地節三年(前67年)40,000,000人
漢元帝建昭四年(前36年)12,233,062戶,59,594,978人
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12,366,470戶 57,671,401人
新莽
新莽時期沒有具體的人口調查,估計新莽天鳳五年(17年)全國有5600萬人.但是新莽天鳳五年(17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緊接著烽火遍地,群雄割據和混戰,流寇作亂,造成期間大量中原人口流徙或死亡,或為躲避戰火向長江流域遷徙,華南地區人口升至全國四成。口數超過500萬的有豫、荊、揚、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長的同時,北方大部分郡國人口減少。
估計公元元年(1年)的世界人口為2.7227億 此年的漢代人口佔世界比例是21.18%
羅馬帝國在前25年有270萬平方千米土地 5680萬人口;117年的羅馬帝國有590萬平方千米土地 8800萬人口;395年的東羅馬帝國有250萬平方千米土地 3400萬人口;
後漢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時估計全國有人口2800萬人.
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4,279,634戶 21,007,820人
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5,860,573戶 34,125,021人
漢章帝章和二年(88年)7,456,784戶 43,356,367人
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9,237,112戶 53,256,029人
漢安帝延光四年(125年)9,647,838戶 4,869.0789人
漢順帝永和三年(138年)估計有10,736,000戶,53,860,000人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 9,698,630戶 49,150,220人
漢順帝建康元年(144年)9,946,915戶 49,730,550人
漢沖帝永嘉元年(145年)9,937,680戶 49,524,183人
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9,348,227戶 47,566,772人
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10,677,960戶 56,486,856人。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計有11,000,000戶,55,000,000人
估計公元200年的世界人口為2.23億. 此年的後漢人口佔世界比例的15.7%.
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計有3,000,000戶,約15,000,000人
三國
自東漢末黃巾之亂開始(184年),進入長期的瘟疫頻發和大小戰爭頻繁的禍亂時期,全國人口數量與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或外遷避難或死亡。到蜀漢滅亡時(263年)人口數字根據傳世文獻資料記載合計在820萬人左右。自此人口數一蹶不振,到隋文帝在位時方復甦。
東漢後期(157年),人口達到鼎盛,民戶人口5648萬人,經過黃巾起義,董卓之亂,大大小小的軍閥互相混戰,到了三國後期(263年),民戶人口只有大約767萬,其中,263年滅蜀前夕魏國443萬,蜀國滅亡前夕94萬,吳國230萬(280年數據),這只是民戶數據,不包括軍隊和官員,根據歷史資料記載,263年,蜀國帶甲將士10萬2千人,吏4萬人,280年,吳國帶甲將士23萬人,吏3萬2千人,即使加上這些,總人口也只有793萬人。263年的魏國,帶甲將士和吏估計有三四十萬人,也就是說,三國時期民戶人口總共大約767萬,加上三個國家的帶甲將士和吏估計總人口有820-830萬人。
古代戶口統治數據都是只包括民戶的,也就是說,民戶從157年的5648萬人,銳減到263年的767萬人,損失率超過85%。767萬還是三國穩定40多年後的數據,220年三國鼎立的時候,人口只可能更少。可見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之慘烈。
根據《三國志》《晉書》《通典》等史料記載,三國的人口數據為:
魏國人口
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滅蜀之前,663,423戶,4,432,881人。滅蜀之後,943,423戶,5,372,881人。數據來源:《通典·食貨》七。
蜀國人口
蜀漢昭烈帝劉備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戶,900,000人。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蜀漢後主劉禪炎興元年(263年),民戶280,000戶,940,000人。此外,帶甲將士102,000,吏40,000人,總計1,082,000人。數據來源:《通典·食貨》七和《三國志·蜀志》卷三附註引王隱《蜀記》中的數據,關於263年的蜀國人口,兩者數據相同。
吳國人口
吳大帝孫權赤烏五年(242年),523,000戶,2,400,000人。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吳後主孫皓天紀四年(280年),民戶523,000戶,2,300,000人。此外,帶甲將士230,000,吏32,000人,總計2,567,000人。數據來源:《三國志·吳志》卷三附註引《晉陽秋》中的數據。
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魏蜀吳三國總人口只有大約767萬,和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的5648萬相比,只有157年的13%多。220年三國鼎立的時候人口只會比767萬更少。
兩晉編輯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滅吳,統一全國後,根據《晉書·地理志》記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有2,459,840戶,16,163,863人。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戶口調查為全國3,770,000戶.約23,800,000人。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318年)全國合計約2,480,000戶,12,400,000人。
西晉的統一局面只維持了十一年,就發生了八王之亂和緊接著歷史上著名的導致華北地區人口在八年之內消失80%的五胡亂華。
東晉建立後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大量的南遷,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合計遷入90萬,東晉因而設置大量僑州。
漢趙劉聰在位時(310年七月—318年),漢趙控制地區的戶口大約有六十三萬戶,人口大約有三百一十五萬人左右。估計此時的華北地區有700萬人口,此時的東晉有540萬人口.全國合計1240萬。
後趙滅亡時(351年)華北地區漢族不到100萬人.
《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記載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2,458,669戶,9,987,935人。此時的東晉有8,000,000人,全國合計17,987,935。華北地區人口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增長。

1南北朝
南朝
南朝人口的傳世文獻資料記錄,只有《宋書》記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戶口數為90.1769萬戶,517.4074萬口。由於當時戶口調查統計受到隱匿人口數量影響較多,這個數字不能反映實際。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估計全國有20,000,000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年)估計全國有23,700,000
南朝人口數量最多時,根據今人研究認為是梁武帝大同五年時(539年)有11,030,000人.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9月爆發的侯景之亂造成長江下游地區:"千里絕煙,人跡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禍亂結束後的南梁境內人口僅剩1,100,000人,自東吳以來的得到普遍大規模開發的三吳地區的社會經濟成果在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的侯景之亂之中化為烏有。
直到陳霸先建立陳朝後到陳宣帝在位時(約577年)才達到600,000戶,2,400,000人。
北朝
根據北朝西魏大統13年敦煌地區的計賬文卡看,從黃(1-3歲)、小(4-9歲)到老(60歲以上)、侯(殘疾、廢疾、篤疾),從家庭成員到奴婢、養子都登記在冊。[1]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北涼承和七年;南朝宋元嘉十六年;仇池建義四年(439年)滅北涼,北朝開始。此時在北魏統治下的地區的社會經濟生產得到一定恢復。
馮太後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實行均田制後到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時(520年)達到北魏人口峰值5,000,000戶,約30,000,000人。
北魏於爾朱榮之亂後分裂時(534年),有3,375,368戶.北齊幼主承光元年(577年)3,032,528戶,20,006,880人。
北周靜帝大定年間(581年)3,599,000戶,9,009,614人.估計實際約18,000,000人。

1隋朝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建立隋朝,境內置於政府直接控制下的戶口,計有4,622,528戶,29,016,484口;估計實際人口為32,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平陳得戶500,000戶.2,000,000人,此時全國戶口7,000,000戶,人口約40,000,000人。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 約870萬戶,44,500,000人。
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9,040,000戶。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8,907,546戶,46,019,956人。
根據《隋書.地理志》記載各郡分計數之和為全國有9,073,926戶。
唐朝編輯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戶。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2,190,000戶。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2,900,000戶。
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3,041,871戶,12,351,681人。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9,069,154戶,52,880,488人。數據來源:《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9,619,254戶,52,880,488人。數據來源:《舊唐書》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8,914,709戶,52,919,309人。
當時史學家杜佑估計這一年的唐朝人口有一千二百萬戶到一千三百萬戶之間.人口數在六千九百萬—七千五百萬人之間。

黃巢之亂時(875年—884年),期間超過八百三十萬人死亡。
唐哀帝天復三年(907年)全國合計20,000,000人.

13五代十國編輯
淮南後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年)] 226,574戶,南唐割江北地。
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2,309,812戶。
荊南(963年),142,300戶。
湖南(963年),97,388戶。
後蜀(965年),534,029戶。
南漢(971年),170,263戶。
南唐(975年),655,065戶。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3,090,504戶[主戶]。
清源(978年),151,918戶。
吳越(978年),550,680戶。
北漢(979年),35,250戶。

14北宋編輯
註:宋代的人口統計數據是戶數和成年男性數(人丁數)。
估計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三千萬人。

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年)估計實際人口大約1億人。
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年)10,723,695戶。
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10,792,705戶。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12,462,531戶。男口26,421,651人。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14,181,486戶。男口20,506,980人。
宋英宗熙寧十年(1077年)14,245,270戶。男口30,807,211人。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16,492,631戶。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17,211,713戶。男口24,969,300人。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17,957,092戶。男口40,072,606人。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19,120,921戶。男口42,566,243人。
宋哲宗元符而年(1099年)19,715,555戶。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19,960,812戶。男口44,914,991人。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20,264,307戶。男口45,324,154人。
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20,882,438戶。男口46,734,784人。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20,882,258戶 估計實際人口大約12500萬人。其中華南地區人口佔全國70%.華北地區占據30%。
估計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有22,118,160戶,估計實際人口大約13240萬人

1。

16南宋與金編輯

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時,宋、金、西夏三國人口總數據估計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

估計1200年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為13600萬人。世界人口在950年—1200年期間從2.5億增加到4.04億,拜占庭帝國在1025年有1200萬人。其中宋、金、西夏三國總人口占當時世界的33.66%(1200年)中國人口在第十一世紀到第十二世紀期間成長了,從1083年的一億增加到1120年的一億三千二百四十萬。

17蒙古
1205年,蒙古帝國首次入侵西夏到1227年滅西夏,1211年首次入侵金朝到1234年2月9日滅金,1231年開始侵宋,1235年全面侵宋,直到1279年二月九日完全消滅南宋。在這七十年間根據「清朝光緒年間《潼川府志》卷五所載明人王維賢《九賢祠記》所說:["蒙古軍制,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由此可見蒙古軍在作戰地區進行大規模種族滅絕,隨後長期相伴瘟疫與飢荒,導致大量人口消失,原金朝境內和南宋之四川地區極為慘重。1234年底原金國境內人口跌至谷底,1259年底南宋之四川地區人口跌至谷底。是為中國歷史上最殘酷慘烈的空前浩劫。
元太宗窩闊台六年(1234年)2月9日,蒙古滅金。無戶口數記載,現代學者葛劍雄認為,1234年金朝滅亡後原金朝統治區有大約200萬戶,1050萬人,和1208年的金朝人口5360萬相比,僅相當於1208年的19.5%。
元太宗窩闊台七年(1235年,乙未年),乙未籍戶,籍得北方部分地區(燕京(今北京)、順天(今河北保定)等三十六路)的人口為873,781戶,4,754,975人。
元太宗窩闊台八年(1236年)六月,完成中原戶口的全部編籍工作,籍得人口110餘萬戶。按照1207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7,000,000人。按照1235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6,000,000人。不包括蒙古貴族及其在家住坐的驅口等人口。考慮到蒙古諸王、貴族、軍將的大量私屬人口,以及獨立於州縣以外的諸色戶計(軍戶、站戶、匠戶、民屯戶、釋、道、儒戶)等不納入戶口統計的人口,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236年原金朝境內有大約1054萬人。
元太宗窩闊台八年(1236年)原金朝境內僅有110餘萬戶,和1207年的841萬戶(一說為768萬戶)相比,只有1207的13%多。

18元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
根據《元史》記載: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1,967,898戶,無人口數記載,按照1207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12,521,545人。按照1235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10,708,983人,而按照1291年的戶口比例,有大約8,870,000人。
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無戶口數據記載,根據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觀點,1300年元朝實際人口有大約100,000,000人(1億)。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無戶口數據記載,有部分現代學者認為1351年為元朝的實際人口峰值。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351年為元朝的實際人口峰值。根據他們的估計,1351年實際人口有大約87,587,000人。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元朝實際人口峰值在1351年前後,有2765萬戶,123,590,000人(1.2359億人)。
到1368年元朝滅亡時,只有1300萬戶,6000餘萬人。

19明
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年—1370年)全國發生多次大規模的災荒飢饉疾病和瘟疫,並最終促使紅巾軍起義爆發,期間造成人口大量死亡。明朝建立並逐步統一全國後,明太祖洪武年間的休養生息使得全國的農業在蒙元時期長期大規模戰亂而遭受極大破壞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復,加上洪武年間大規模的移民填充淮河以北和四川的荒無人煙之地和墾荒使得期間人口穩定成長。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約有6054萬人,其中民戶6175.0萬,軍戶325.0萬。北五省(北平、山西,山東、河南、陝西〕人口有1755萬,佔全國27%。其中山東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為山西 (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陝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師、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人口總數為3380萬,佔全國52%。其中,京師(南直隸)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蘇南太湖流域人口達6,320,300,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為浙江,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廣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總人口有1040萬,佔全國的16%。
根據《明史》和《明實錄》的記載,明朝的戶口數據為: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10,654,362戶,59,873,305人,3.6677億畝 (數據來源:明太祖實錄卷140)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10,652,870戶,60,545,812人,[這個是除開華北大部分地區外的調查數據](今學者估計實際人口達到65,000,000人)。
明太宗永樂元年(1403年)11,415,829戶,66,598,337人。這是所有明代史料記載的明代戶口統計數據的峰值。
明太宗永樂二年(1404年)9,685,020戶,50,950,470人。
明太宗永樂七年(1409年)征服安南並收入版圖,增戶310餘萬;倘按每戶五口計,當增1,550餘萬口。
明太宗永樂八年(1410年),有960萬余戶,5,179萬餘人
明憲宗成化十六年(1479年)估計實際人口有71,850,000人。
明憲宗成化二十四年(1487年)估計實際人口有75,000,000人。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9,113,446戶,53,281,158人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10,409,788戶,50,908,672人,4.228億畝 (數據來源:明孝宗實錄194)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10,508,935戶,60,105,835人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9,151,173戶,46,802,050人
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10,621,436戶,60,692,856人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9,835,426戶,51,655,459人,7.4393億畝 (數據來源:明熹宗實錄卷4)
關於明朝戶口的峰值,學者們普遍認為在明朝中後期,但具體時間則分歧很大,人口具體數據也分歧很大。現代學者趙文林、謝淑君認為,1626年明朝人口峰值有大約近一億。現代學者王育民認為,萬曆年間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間。現代學者葛劍雄認為,1600年明朝實際人口大約197,000,000人,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億。現代學者曹樹基認為,1630年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大約192,510,000人,1644年實際人口大約有152,470,000人。現代學者,英國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觀點,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有大約160,000,000人。現代學者易中天認為,明末人口六千餘萬。
明世宗嘉靖年間美洲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並得到推廣,使得昏庸黑暗多次用兵的明朝後期人口維持在了一定水平。

20清
明末清初四十餘年期間的頻繁戰爭和頻繁的瘟疫災荒飢饉疾病使得再次遭受一次浩,康熙初年,全國社會已穩定,社會生產普遍恢復。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全國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的五千餘萬增加到一億多,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億五千萬。

❹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1976年中國當時的人口總數是多少

1976年中國當時的人口總數93717萬人。

歷史上,中國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5億,佔世界人口的38%。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快。

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6.12億,佔世界人口比例為25%。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2.3421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9%左右。

中共中央、國務院早在1962年就做出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指示。1990年代,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不斷加強,中國的生育率上升到更替水平以上。

2015年中國總人口數量達136782萬人,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10%,在我國人口發展戰略的規劃中,國家全面二孩政策順應時勢、彰顯民意,符合人口發展規律,有利於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有利於促進家庭與社會和諧,有利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4)歷史國家多少人口數量擴展閱讀:

我國新時期人口發展戰略:

一、我國新時期人口發展的基本判斷

1、人口總量峰值控制在15億人左右,全國總和生育率應保持在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確定人口發展戰略,必須既著眼於人口自身的問題,又要處理好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

3、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問題,必須調整發展思路,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

二、我國新時期人口發展的戰略思想

推進制度創新,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合理分布,實現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強國轉變,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新時期人口發展的戰略理念

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即促進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具體涵括:發展為了人——從發展的目標來看,人的全面發展是任何發展最基本的價值體現;發展依靠人——從發展的動力來看,人是發展的主體;

發展適應人——從發展的要求來看,對發展的任何謀劃,必須與該階段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相適應;發展體現人——從發展的原則來看,發展要體現人的價值、要求和權利,確保發展成果及時並最終全部體現在人的發展上;

發展塑造人——從發展的作用來看,發展不僅僅是為了人,客觀上它還改變人。

❺ 春秋戰國一個強國大約有多少人口

春秋戰國一個強國大約有1000萬左右。

秦國所屬時期春秋戰國強國,人口數量1000萬左右,主要民族有華夏族、戎族等,國土面積340萬平方公里。

以秦國為例,秦國(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後。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並遂為諸侯。

(5)歷史國家多少人口數量擴展閱讀:

疆域

秦人始居隴山以西今甘肅省東部,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周王室東遷之後,秦人才逐步東進,歷經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時,終於征服了關中。

此後,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長達近三百年間,秦國的國土一直大致穩定在今陝西關中地區。這一區域位於當時華夏文明區的最西端。司馬遷說秦國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則說「關中寓內西偏」 。

秦國向西、向北這兩個方向發展,有廣闊的國土拓展空間。農業經濟時代,生產力水平相對低落,一個政權佔有土地面積愈大,統治區域內人口愈多。

秦國的南部是富饒的巴蜀之地。秦國對比東方六國,突出的地勢地形優勢有二:一是位居高原,控扼黃河上游,對整個東方有以高凌下之勢。二是周圍山圍水繞,外敵難以入侵,未戰而先立於不敗之地。

❻ 古代人口數量

古代人口數量:

夏商周三大,中國並沒有編戶齊民,因此沒有人口統計數據。西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系》估計夏朝人口為1355萬,西周初期為1371萬,東周初期為1184萬,這完全是不可信的。根據《中國人口通史》的推測,西周初期人口最多不過550萬,西周後期到達1000萬左右。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人口開始迅速增長,主要原因是鐵犁牛耕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增加了社會的人口容量。國家為了增加兵源和糧食,也大力鼓勵農耕,加速了農業發展,促進人口增長。
根據估計,戰國時代的人口峰值為2600萬。具體而言,楚國大約500萬,秦國400萬,齊國400萬,趙國350萬,魏國350萬,燕國200萬,韓國150萬,宋國100萬,越國100萬。如果把周邊少數民族算上,估計有3000萬。而秦朝統一戰爭期間,導致人口下滑。秦朝統一後,又大興徭役,使得人口難以增長。根據秦朝的徭役人數預測,秦朝人口大約是2000萬。

西漢初期,人口大約是1500萬到1800萬。漢朝初期,國家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人口迅速增長,增長率為10%—12%。在文帝末期,「民近戰國」,也就是大約恢復到2600萬;漢景帝末期,到達了3000萬;到武帝上台初期達到了3600萬。漢武帝時期,由於賦稅徭役加重,下降到了3200萬,史書誇張地記載為「戶口減半」。「昭宣之治」時期,再次採取了休養生息,人口開始恢復增長,到宣帝時期到達了5000萬。元帝時期,社會矛盾開始尖銳,人口緩慢增長,最終達到了峰值5900萬。如果算上少數民族,就不少於6500萬。在地理分布上,西漢北方最高為4200萬,是南方的5倍。

兩漢之交,由於王莽專權、赤眉起義、綠林起義等,人口開始下降。東漢初期,全國人口大約為2200多萬。之後,東漢休養生息,人口開始恢復。到了明帝時期「天下安平,百姓殷富」。此後,社會矛盾開始尖銳,人口緩慢增長,到漢和帝時期到達5300萬,到漢桓帝時期到達5600多萬。而葛劍雄推測東漢初期人口為3000萬,峰值應該突破了6000萬。《中國人口通史》認為算上少數民族,可能有7200萬。在分布上,北方人口4000萬,南方人口2000萬。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使得北方人口大量減少。《三國志》對三國人口記載偏少,不可信。葛劍雄根據三國時期軍屯、戶口等信息推測,三國初期人口為2200萬,峰值為3700萬。西晉統一後,最初經濟得到了恢復,人口又發展到了3500萬。

永嘉之亂後,衣冠南渡。東晉初期,南方人口大約是1000萬,後期增加到了1700多萬。南朝早期,人口在1800萬—2000萬之間。後來,陳國的面積縮小,其人口只有1600多萬。而西晉滅亡後,北方陷入了十六國人口大約是1800萬。北魏統一後,人口恢復到了3500萬。因此,南北朝時期,全國總人口應該在5000萬以上。隋朝統一了南北朝,人口峰值達到了5600萬到5800萬,加上周邊少數民族地區突破了6000萬。

隋末,使得人口再一次大規模減少。葛劍雄推測隋末人口谷值只有2500多萬。唐朝統一後,出現了「貞觀之治」「貞觀遺風」和「開元盛世」,經濟不斷恢復,人口迅速增長。到開元年間到達頂峰,大約是8000萬到9000萬,終於突破了漢朝創造的6000萬的記錄。安史之亂後,北方人口損失一半,全國總人口只有4600萬。唐朝後期,人口總體上緩慢增長,到845年到達了6000萬左右。唐朝的南方人口,應該在2000萬到3000萬,北方在3000萬到4000萬。

唐朝末期,遭到黃巢等起義,人口大減。五代末,全國人口大約是3000萬。北宋統一後,工商業繁榮,人口開始快速增長。葛劍雄推測北宋的人口突破了1億。而南宋偏安南方,大約有6000萬人口。另外,遼國的人口大約為400萬,金國的人口峰值為5300萬。其他的西夏人口400萬以上,大理國100多萬。

蒙古興起,人口大規模下降。蒙古,北方人口只有1000多萬。相比於北方人口大規模減少,南方人口損失較少,達到1000萬,剩下的人口大約是5000萬。也就是元朝統一後,全國人口差不多是6000萬。元朝統一後全國人口開始恢復增長,頂峰達到8500多萬。

元明之交的人口下滑不算嚴重,大約是6000萬。此後,明朝人口一直按照5%的年增長率增長,到1600年到達了峰值,《中國人口通史》推測為1.6億,葛劍雄推測為1.97億。而明朝後期,由於天災不斷,使得人口大規模下降。到1644年清軍入關之前,明朝人口大約是1.2億。

清朝建立初期,到1651年,全國人口到達谷底,大約為5000萬到6000萬。此後,清朝的統一全國,開始休養生息,於是人口又迅速恢復。康熙出台了「攤丁入畝」政策,又加速了人口的增長。到康熙後期,全國人口達到了1.5億。康熙到乾隆年間,人口依然在增長,到乾隆時期突破了3億,到1850年達到了4.3億,成為了清朝人口的峰值。

❼ 中國為何是人口最多的國家各朝代人口分別是多少

中國為何人口一直居於世界前列,這和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生育觀念有著一定關系,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就是一定要傳宗接代,這是首孝,所以中國人一直在多生;又由於中國地大物博,中國屬於溫帶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更有黃河長江天然水源灌溉,適合人類居住。再就是國家政策和對人口的態度,自古以來中國將就多子多福兒孫滿堂,計劃生育以前,孩子越多越好觀念深入人心認為人多就能富,也確實古代多一個勞力家裡種莊稼就多一個幫手,而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更是需要更多的人。這才導致人口數量一直龐大,並且是整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最早的人口數量可溯及公元前21世紀的夏禹時代,有1300餘萬人,但系後人追述,不足據。至西漢元始二年記錄在籍的人口有1223萬余戶,5959萬余口,可視為中國人口發展的第一個高峰。王莽纂漢後,天下大亂,到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時,人口下降到3500萬左右。一直到東漢末期,人口才回到6000萬。


清朝順治年間,人口有1.2億,到道光年間,全國人口再次達到高峰,有4.3億人 ,到清末明初時期,全國人口約有3.2億。

民國一直戰亂,在1928年民國政府統計全國人口時有4.7億人。

❽ 中國各個朝代有多少人口

春秋戰國期間,到前230年時中原各國總人口達到約3000萬。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終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持續不斷的領土擴張,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國總人口約3000萬。三國時期民戶人口加上帶甲將士和吏估計總人口有820-830萬人。

唐朝鼎盛時期約7475萬到8050萬口。960年的五代十國人口總為三千萬人。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時,宋、金、西夏三國人口總數據估計達到一億三千六百萬人。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實際人口有大約160,000,000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億五千萬。

(8)歷史國家多少人口數量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人口增減:

東漢末年分三國,紛爭不停,自然戰爭不斷,而打仗總是要死人的,此時人口跌至2300萬就一點也不奇怪,而後歷經東西晉、南北朝,不停的南北分裂,人口當然大幅下降。

之後的人口數量一直也保持這樣一個趨勢,和平時期人口增加,戰爭時期人口減少,隋朝人口大約恢復至6000萬,而唐初為2400萬,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開創讓中國人口達到了第一個歷史高峰,安史之亂前,中國人口達到9000萬。

而後的五代十國的人口減少,到宋朝繁榮昌盛時人口增加,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繁榮富足的朝代,人口數量首次超過1個億。而後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北方的人口急劇減少,而元朝滅宋後實行殘酷的統治,人口增長很慢,直至明朝,人口最多時也不過6000萬。

可自清朝後,中國人口開始了井噴式增長,從順治年間破1億到民國時的4億,中國的人口開始了萬萬(億)時代。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清朝盛世太平、糧食產量大幅增長,特別是紅薯、土豆這些高產的糧食作物從南美引進,老百姓再也不會因為沒有糧食吃而餓死造成人口減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口史

❾ 中國的歷史上王朝的人口有多少

由於生產力低下,天災人禍不斷,中國早期人口增長緩慢,並經常出現大規模的缺失。

例如戰國後期,各國之間戰爭頻繁,一次死亡數十萬人的戰爭屢見不鮮。當時,秦、齊、楚三國人口約1500萬,趙、魏兩國約800萬,燕、韓兩國人口約500萬。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合並七國,再加上其它小國,人口數約3000萬。

隨著太平天國起義和清朝的鎮壓,導致南方人口銳減,下降至3億,以至於民國初年人口數仍未恢復到道光三十年的水平。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醫療條件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長。1973年達到8.9億,1981年突破10億,2005年突破13億,2018年突破14億。

❿ 中國歷史各期人口有沒有數據

1. 秦時期文獻傳說中的最早人口數

中國是一個歷史古老、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在中國國土上已發現的遠古人類的遺骸、遺物,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距今250萬年前的雲南「東方人」。發展到距今一萬年的新石器時代,有的學者認為,當時的中國人「略高於100萬」。到距今4000萬年前,約公元二十一、二世紀,傳說中的大禹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據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當時的人口數已達1355萬。到戰國時,有的學者認為峰值人口約3000萬,與大禹時人口1355萬相比,二千年約增加了一倍多。

2. 自秦漢至新中國成立前的人口演變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共441年。這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成長時期。秦統一六國時人口約1200萬。漢初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據有的學者估計,人口約1500萬。經過休養生息,到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口達到5959萬,是這一階段的峰值人口數。西漢末王莽篡位,戰亂又起,東漢光武二年(57年)人口只2100萬,到桓帝永壽三年(157年)人口剛剛恢復到5600 多萬。

三國、二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公元220-907年)共687年。這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時期。也是從封建割據到再統一的時期。三國時(公元202-265年間),人口合計767萬。晉武帝採取「安撫流亡,減免徭役和規定男女及時婚配」的政策,使國家戶籍上的戶口很快增加,到武帝太康元年(180年)人口達1616萬。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人口一直在2000萬左右徘徊,只有北魏孝明帝熙平年間(約517年)到達過3000萬。隋統一全國37年,人口恢復較快,煬帝大業五年(609年)人口達到4600萬,比隋文帝開皇十年(509年)時約1800 萬人,增加了一倍多,唐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人口又下降到約1200萬,到唐玄宗開寶14年(755年)人口才達到5300萬,是這一階段的峰值人口數,比西漢平帝元始二年的5959萬還少600多萬。

五代十國、宋、元(公元907-1368年)共461年。這一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繼續發展時期。又經歷一次從封建割據到再統一。人口增長較快。五代時皇帝更換頻繁,政局混亂。宋初,兵荒馬亂、人口損耗,到太祖開寶九年(976年)人口約618萬。直到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人口達到4700萬。這是北宋人口最盛時期。這時北方遼和金興起,金滅北宋。宋高宗定都杭州,史稱南宋。金與南宋南北對峙,至宋孝宗、金世宗時(1187年),金與南宋合計人口已達6900萬。最高到過7633萬。有的學者認為金與南宋峰值人數已1億多。元興起,元世祖至元28 年(1291年)人口達5985萬人,加上游食者42.9萬人,超過6000萬人。

明清兩朝(公元1368-1911年)共543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後期。明統治277年除在明憲宗成化15年(公元1479年)人口達到7185萬。其餘大部年份在5000萬或6000萬左右徘徊。

清統一全國後,社會秩序穩定,可是人口增長緩慢,康熙五十年(1711年)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賦」,推行「攤丁人畝」辦法,人民不需因逃避丁銀而隱匿人口,人口開始驟增。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國人口統計數是2462萬。到乾隆六十年( 1795年)人口達到3億多。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人口已達到4億多。

民國時期曾試行過一次人口調查,加上未經調查地區的估算數字,於1931年發表全國人口為47480萬人,即四萬萬七千五百人之數。
公元紀年 背景 人口數(萬)
-----------------------------------------
前340 戰國初期 3000
前221 秦朝初期 2000
前202 西漢初期 1300
2 西漢平帝元始二年 6300
157 東漢桓帝永壽三年 7200
256 三國末期 2500
300 晉惠帝永康元年 3379
502 南北朝中期 5240
581 南北朝末期 4430
609 隋煬帝大業五年 5542
624 唐高祖武德元年 2274
755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 8775
860 唐懿宗咸通元年 6700
960 五代十國末期 3979
1110 宋徽宗大觀四年 11946
1207-1223 南宋寧嘉宗期間 12540
1351 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9730
1566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16480
1661 清世祖順治十八年 8490
1691 清聖祖康熙三十年 11023
1751 清高宗乾隆十六年 20560
1805 清仁宗嘉慶十年 33218
1851 清文宗咸豐元年 43216
1874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 35890
1912 中華民國元年 44294

閱讀全文

與歷史國家多少人口數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