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設歷史61漢尼拔攻陷羅馬 迦太基能贏布匿戰爭嗎
布匿戰爭(Bella punica,或譯布匿克戰爭)是在古羅馬和古迦太基兩個古代奴隸制國家之間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著名戰爭,名字來自當時羅馬對迦太基的稱呼Punici(布匿庫斯)。
公元前264~前146年,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年-前201年),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羅馬則出兵迦太基本土,漢尼拔回軍馳援,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領土成為羅馬的一個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布匿戰爭的結果是迦太基被滅,迦太基城也被夷為平地,羅馬爭得了地中海西部的霸權。
2. 假設歷史61薩爾滸戰役如果明軍指揮不失誤能贏嗎
薩爾滸戰役明清之際重要戰役。也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薩爾滸之戰本由明方發動,後金處於防守地位,然而該役竟以明軍之慘敗而告終,並由此成為了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此役之後明朝對後金之戰略態勢由主動變為被動,明帝國於東北地區的藩籬逐漸喪失,日後雖調兵譴將、征加糧餉卻再也無法獲得對後金的戰略主動權,並直至王朝覆滅。
3. 武則天墓前61尊無頭石人是怎麼回事石人的頭都去哪裡了
武則天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乾陵的墓前神道兩側,陳列著61尊石刻人像,東側29尊,西側32尊。古代帝王將相墓前陳列石人石馬,是古代的一種喪葬習俗,由來已久,但武則天墓前的61尊石像卻都沒有頭,有兩個原因,一是一部分石像的頭被文物大盜偷走,二是這里曾遭遇一場地震,導致石像成批摔倒,頭部斷裂後遺失。
乾陵的石像在強烈的地震波影響下,大批倒伏在地。石像倒地時,有些互相碰撞,有些直接磕在地面上,導致相對細弱的頸部斷裂,身首分離。而當時的人們缺乏文物保護觀念,這些石像掉落的頭部,無人保管或予以修復,天長日久,有的被當地農民撿走,有的埋沒於黃土中,也有的被賊人偷走。
武則天的乾陵,是祖先傳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也是古代文物的寶庫,必須要認真保護。
4. 課本上學不到的歷史61清朝為什麼沒有宰相
清朝設立軍機處軍機處原名軍機房,前身叫軍需房.雍正年間設於內廷.方便皇帝與親信大臣商議機要.後來逐漸成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內閣應該是明朝皇帝的秘書處,負責整理奏摺,草擬政令。後來基本上執行了宰相的職能。清朝由於軍機處的設立,內閣被弱化了。任職內閣的大學生雖然品高位尊,但是實際權力並不高。而實權落在了軍機處,其實,宰相權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放手程度。盡管清代軍機處是對皇帝完全負責的,但是其並不完全是「奴才」。舉一個例子:咸豐駕崩以後,兩宮和肅順的軍機處發生了沖突,肅順採取的對抗措施是「罷工」,軍機處無人入值,於是政令因為通路中斷而不出宮禁。雖然軍機大臣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擬旨」,但是皇帝只是指定原則性,方向性的東西,具體的執行,還是要通過他們的。何況軍機大臣一般也要分管各部。所以,他們並不只是皇帝手中傳聲筒或者打狗棒。康雍乾三朝,包括後來的慈禧都太強了,所以,在他們當政的漫長時期,軍機沒有唱主角的份,有清一季,皇帝的高度集權似乎都不需要一個「第二人」——「宰相」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