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七( )成章,歷史人物
七步成章,是說曹植的。曹植(192~232),三國時魏國詩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貳』 曹植是哪個朝代的及典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曹植是哪個朝代的及典故 ,歡迎閱讀。
曹植所屬朝代:魏晉
拓展閱讀:曹植歷史評價
魏晉南北朝
陳壽:陳思文才富艷,足以自通後葉,然不能克讓遠防,終致攜隙。
劉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琅;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
鍾嶸: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暉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於廊廡之間矣。
顏延之:至於五言流靡,則劉禎、張華;四言側密,則張衡、王粲。若夫陳思王,可謂兼之矣。
沈約:若夫平子艷發,文以情變,絕唱高蹤,久無嗣響。至於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陳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緯文,以文被質。自漢至魏,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相如巧為形似之言,班固長於情理之說,子建、仲宣以氣質為體,並標能擅美,獨映當時。
魏收:曹植信魏世之英,陸機則晉朝之秀,雖同時並列,分途爭遠。
隋唐
王通:陳思王可謂達理者也。以天下讓,時人莫之知也。
房玄齡:逮乎當塗基命,文宗蔚起,三祖葉其高韻,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彬蔚之美,競爽當年。獨彼陳王,思風遒舉,備乎典奧,懸諸日月。
駱賓王:①河朔詞人,王、劉為稱首;洛陽才子,潘、左為先覺。若乃子建之牢籠群彥,士衡之籍甚當時,並文苑之羽儀,詩人之龜鏡。②文昌隱隱皇城裡, 由來奕奕多才子。潘陸詞鋒駱驛飛,張曹翰苑縱橫起。
李白: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天下豪俊,翕然趨風,白之不敏,竊慕高論。
杜甫:①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後身。②子建文筆壯,河間經術存。③賦料楊雄敵,詩看子建親。
崔佑甫:曹、劉之氣奮以舉,潘、陸之詞縟而麗。過此以往,未之或知。
兩宋
歐陽修:蓋詩者,樂之苗裔與。漢之蘇、李,魏之曹、劉,得其正始。
張戒: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揚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古今詩人推陳王及古詩第一,此乃不易之論。
葉適:自魏至隋唐,曹植、陸機為文士之冠。植波瀾闊而工不逮機。植猶有漢余體,機則格卑氣弱,雖杼軸自成,遂與古人隔絕,至使筆墨道度數百年,可嘆也!
劉克庄:曹植以蓋代之才,它人猶愛之,況於父乎。使其少加智巧,奪嫡猶反手爾。植素無此念,深自斂退,雖丁儀等坐誅,辭不連植。黃初之世,數有貶削,方且作詩責躬,上表求自試。兄不見察,而不敢廢恭順之義,卒以此自全,可謂仁且智矣。文中子曰:至哉思王,以天下讓。真篤論也。
明清
李夢陽:嗟乎植!其音宛,其情危,其言憤切而有餘悲,殆處危疑之際者乎!
鍾敬伯: 」子建七步成章,聰明賈禍,非生才之意,乃小才之過,不可以以此致憾造物。「
胡應麟:三曹,魏武太質,子桓樂府詩十餘篇佳,余皆非陳思比。
王世貞:①曹公莽莽,古直悲涼。子桓小藻,自是樂府本色。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古今,而實遜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辭太華。②子建謁帝承明廬、明月照高樓,非鄴中諸子可及,仲宣、公幹遠在下風。
王世懋:古人雲:「秀色若可餐也。」余謂此言惟毛嬙、西施、昭君、太真、曹植、謝朓、李白、王維可以當之。
徐世溥:子建詩雖獨步七子,東坡文雖雄視百代,然終不以孟德明允、蒼茫、渾健,自有開創之象。
王夫之:曹子建鋪排整飾,立階級以賺人升堂,用此致諸趨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紙揮毫, 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韻,以絕人攀躋,故人不樂從,反為所掩。子建以是壓倒阿兄,奪其名譽。實則子桓天才駿發,豈子建所能壓倒耶?曹子建之於子桓,有仙凡之隔, 而人稱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論大抵如此。
馮班:千古詩人,唯子美可配陳思王。
王士禎: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李光地:魏之人物,惟曹子建耳,仲達輩不足道也。江東人物,惟周公瑾,次魯子敬,余不足道也。
陳祚明:子建既擅凌厲之才,兼饒藻組之學,故風雅獨絕。不甚法孟德之健筆,而窮態極變,魄力厚於子桓。要之,三曹固各成絕技,使後人攀仰莫及。
丁晏:①詩自三百篇十九首以來,漢以後正軌顓門,首推子建。洵詩人之冠冕,樂府之津源也。②其所見甚大,不僅以詩人目之。即以詩論,根乎學問,本乎性情,為建安七子之冠。後人不易學,抑亦不能學也。
成書倬:魏詩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傷於弱;風雅當家,詩人本色,斷推此君。
近代
王闓運:看船山詩話,甚詆子建,可雲有膽,然知其詩境不能高也,不離乎空靈妙寂而已。
黃節:陳王該國風之變,發樂府之奇,驅屈宋之辭,析楊馬之賦而為詩,六代以前,莫大乎陳王矣。
顧實:曹植乃魏文學之巨擘,上接漢代,下通晉、宋、齊、梁、陳、隋而獨步之高才也。唐代李白、杜甫諸賢,莫不師其風骨。
曹植的`軼事典故
七步成詩
曹植「七步成詩」的廣為流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於《三國演義》),然而這首詩不見於陳壽的《三國志》,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世說新語》記載著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為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
洛神悲歌
對於《文選》中的謬注,清人朱乾在《樂府正義》中鞭撻說,這篇原是曹植借「宓犧氏之女,
漢唐樂府《洛神賦》
漢唐樂府《洛神賦》
溺死洛水為神」傳說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心境《感鄄賦》。鄄者,實為封地也。好事者利用「鄄」與「甄」通,附會出《洛神賦》隱寓曹植與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叔嫂戀事,不獨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後人之口。近有學者考證出《洛神賦》主旨是曹植悼念懷戀其亡妻崔氏女,洛神形象是崔氏女化身。然而兩者說法皆有不妥之處,故此隱喻君臣大義說較為流行。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雲:「本篇或系假託洛神寄寓對君主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苦悶。」
梵唄泰斗
中國本土贊唄之起源,相傳為曹魏陳思王曹植游魚山(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境)時,聞空中天樂梵唄之聲,美妙絕倫,意境深遠,感悟甚深,於是將其音節紀錄下來,結合《太子瑞應本起經》,撰文制音,作成了《太子頌》和《菩薩子頌》,遂成合漢曲梵音而製作梵唄之始。
梁《高僧傳》卷十三: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屬音經音,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刪治瑞應本起, 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四十二契當指四十二個曲章)
《法華玄贊》卷四:陳思王登魚山,聞岩岫誦經,清婉道亮,遠俗流響,遂擬其聲,而制梵唄。
《法苑珠林·唄贊篇》卷三十六:魏時陳思王曹植……每讀佛經輒流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極也。遂制轉贊七聲,升降曲折之響,世人諷誦,咸憲*焉。嘗游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婉,其聲動心,獨聽良久,而侍御皆聞。植深感神理,彌寤法應,乃摹其聲節,寫為梵唄。纂文制音,傳為後式。 梵聲顯世,始於此焉。其所傳唄,凡有六契。
由於曹植創制梵唄,意義深遠,貢獻巨大,所以近人釋永悟有詞(《東阿王贊》)贊其功德:東阿王植公,降生曹魏王宮,雲高天籟連竺中,魚山接長空。瑞應本起得刪治,七步詩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同,梵唄源真宗。(正史當中並無記栽說曹植與佛教有什麼聯系,曹植與佛教關系多出自禪林野史以及宗教史中。)
『叄』 七步成詩是哪個歷史人物
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解釋】: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示例】:冷絳雪道:『子建~,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近義詞】: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筆雋美,深受曹操的喜歡。他的哥哥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曹植作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肆』 七步成章的主人公是誰
問題一:七步成章的歷史人物是誰 成語故事《七步成章》的主人公是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缶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問題二:SANSUI 900C怎樣下載mp3 不知所雲,把MP3格式化?
MP3可以放琺影?
把MP3拷貝到MUSIC文件夾不就可以了嗎?
『伍』 七步成章的歷史人物是誰
成語故事《七步成章》的主人公是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缶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陸』 七步成章成語故事視頻
1. 七步成詩 經典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難看出他的才華橫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後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幹,陳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也並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於被立為太子。曹丕即位以後,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幾次想加害於他。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趁機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難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他在踱步之間成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羞愧,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七步成詩」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曹植文學造詣頗高,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可如此一來,就容易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這種情境下,曹植便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美麗的女性形象。比如《洛神賦》《美女篇》《南國有佳人》等詩歌,其中的女性不僅漂亮,有才華,而且品行高潔,富有理想,以此委婉地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世說新語·文學》
2. 七步成詩的成語故事
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釋義] 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回與「七步成章答」義同。
[語出] 世說新語文學篇: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做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例句]
①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冷絳雪道:「子建~,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②^&^朱自清《誦讀教學》:「所謂耳治,口治,目治這誦讀教學三部曲,日漸純熟,則古人一目十行,七步成詩,並非難事。」
[成語故事]
曹 *** 後長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
3.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動畫片 七步詩
七步成詩
稱人才思敏捷。
[拼音]
qī bù chéng shī
[出處]
世說新語文學篇: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回做詩,不成者行大答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例句]
冷絳雪道:『子建~,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近義]
七步之才 七步奇才 五步成詩 七步成章
[反義]
江郎才盡
4. 成語故事《七步成章》的主人公是誰
成語故事《七步成章》的主人公是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缶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 成語故事七步之才
【典故】
曹丕登位後, 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內做出一首詩來。 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內做出詩。 曹丕也受此詩所感,放了曹植。
故事:曹植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有非凡的文學才華。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
曹操與卞皇後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後終於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 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 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後,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他仗自己有才學,故意蔑視禮法,接著說:「父親在世時,常誇你的詩文,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七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
曹植點點頭,說:「請皇上賜題。」
曹丕想了想,說道:「就以兄弟為題,但不許出現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忖,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麼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贊他有「七步之才」。
6. 七步成章成語故事
三國復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制敏捷,哥哥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曹植作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還嫌七步成章太慢,又要求應聲作詩。
【出處】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解釋】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相近詞】七步成詩、七步奇才、七步之才
7. 成語故事七步成詩
七步成詩,漢語成語,意思是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版文思敏捷。權
《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實際上世說新語的記載或有爭議
8. 關於七步成詩的成語故事
七步成詩的成語故事
查看七步成詩的含義>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有名的家庭,父親曹操不僅是軍事家和詩人,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學上也很有造詣。父子三人並稱「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學成就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學批評家,他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劃時代的著作。曹植則是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才華很出眾,特別在文學方面,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詩人。
哥哥曹丕繼位以後,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機懲罰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韻律的詩。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為難自己,但曹丕現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一時,他吟下四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慚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詩歌創作。三國時候,戰爭連綿不斷,社會凋敝,身為貴公子的曹植卻用詩歌表達了對無家可歸的百姓的深切關切和同情,而亂世慘景也激發了他的報國熱情,在一首詩中他寫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千古名句。
盡管曹植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而這樣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滿曲折。他在作品中表達這種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卻又不能寫得太直白,因此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美麗的女性形象,象《美女篇》、《南國有佳人》等詩歌,其中的女性不僅漂亮,有才華,而且品行高潔,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託自己的情懷。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賦》。洛水是魏國首都洛陽附近的一條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為題材,刻畫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子,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悵。盡管是虛擬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細膩生動地描寫了洛神的美麗姿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篇文章上千年來一直為人稱頌。
天才詩人曹植僅活了41歲,但他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很大。現在,「七步成詩」作為一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能很高。
9. 成語故事七步之才的視頻
七步之才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第三個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有非凡的文學才華。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
曹操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後終於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 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 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後,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他仗自己有才學,故意蔑視禮法,接著說:「父親在世時,常誇你的詩文,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七步成詩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問你死罪!」
曹植點點頭,說:「請皇上賜題。」
「就以兄弟為題,但不許出現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邁開腳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來豆梗當柴燒。豆梗在鍋下呼呼燃燒,豆子在鍋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倆都是一條根上長出來的,為什麼這樣狠心地煮我不輕饒?」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聽了,羞愧難當,免去了他的死罪,將他貶為安鄉侯,曹植七步成詩的事很快傳開,人們也因此而稱贊他有「七步之才
10. 七步成詩成語故事
[語出] 世說新語文學篇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釋義] 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比喻有才氣。』帝深有慚色,豆在釜中泣,七步成詩。 [例句] ①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相煎何太急,則古人一目十行、文思敏捷。與「七步成章」義同,不成者行大法:『煮豆燃豆萁,日漸純熟:「子建~,口治。」 ②^&^朱自清《誦讀教學》,千秋佳話: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做詩:冷絳雪道。應聲便為詩,並非難事,本自同根生:「所謂耳治,哪有改期姑待之理,目治這誦讀教學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