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語和英語有什麼淵源
《漢語拼音方案》共分5節:(一)字母表;(二)聲母表;(三)韻母表;(四)聲調符號;(五)隔音符號。一開頭就是字母表。方案規定字母名稱如下:
字母: Aa Bb Cc Dd Ee Ff Gg
ㄚ ㄅㄝ ㄘㄝ ㄉㄝ ㄜ ㄝㄈ ㄍㄝ
Hh Ii Jj Kk L l Mm N n
ㄏㄚ ㄧ ㄐㄧㄝ ㄎㄝ ㄝㄌ ㄝㄇ ㄋㄝ
Oo Pp Qq Rr Ss Tt
ㄛ ㄆㄝ ㄑㄧㄡ ㄚㄦ ㄝㄙ ㄊㄝ
U u Vv Ww Xx Yy Zz
ㄨ 萬ㄝ ㄨㄚ ㄒㄧ ㄧㄚ ㄗㄝ
V 只用來拼寫外來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寫體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書寫習慣。
這就是 「字母表」的全部內容。
任何文字的字母都有它的字母名稱。同樣是用拉丁字母,英語字母有英語字母的名稱,就是A[ei] B[bi] C[si] D[di] E[i] F[εf] G[]……那一套。法文呢,它的字母名稱是:A[a] B[bε] C[sε] D[dε] E[ε,] F[εf] G[]……。法文字母有附加符號,如ç é ê è,é比e舌位高而靠前,就是國際音標的[e],è ê比 é 舌位低些,相當於[ε],但是在詞典中不管上面的附加符號,只依abcdefg的次序排序。
漢語拼音字母應當有自己的名稱。咱們管它叫做「漢語拼音字母」,而不叫「英文字母」,雖然字母形式一樣。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拼音方案研究組縱覽全球使用拉丁字母的各國文字,各有各的字母名稱。(參見周有光《文字改革概論》第三章附錄[3]各國拉丁字母名稱比較表,含20種語文字母名稱。) 漢語拼音方案字母根據各個字母的發音,參照各國字母的名稱,定下了如上的名稱。這本來是極為正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因為字母表盡管各國的名稱不同,但它的字母順序是全球一致的。這就使全世界的文獻排序有了統一的標准。這在現代生活中,是極為必要的。漢語拼音有自己的字母名稱是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是考慮得不錯的。
漢語拼音字母名稱,母音以其本音為字母名稱;輔音如不加上一個母音就聽不清楚,所以參照拉丁文的讀音,做了個別調整:j k q r大體參照英語字母的讀法,讀做jiε,kε,qiu,ar(拉丁文字母無j ;k 如按拉丁文讀做ka,則易同ha混;q如讀ku,則與漢語聲母相差太遠;r如讀εr,容易與εl混.)。另外, n為了避免同l混,讀做nε; w為拉丁文所原無,y的拉丁字母讀音參照希臘文的Υυ讀做ypsilon,我們當聲母用,就把它們讀做wa 、ya; 還有拉丁文的 z,參照希臘文的Ζζzeta讀做zεt,我們也按多數輔音的辦法,後加一個ε。以上字母讀音,也同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文字字母相同或相近,在設計時,應該說,是既體現了漢語的特點,也跟國際習慣相適應的。26個字母,為了便於記憶,還把它按照漢語詩詞格律,編成四句,前兩句各七個字,後兩句各六個字,句末押韻: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i jiê kê êl êm nê.
o pê qiu, ar ês tê; u vê wa, xi ya zê.
這樣一來,n讀成 nê,也押韻了,符合中國口訣的民族形式.並且又給它譜了一首《字母歌》。兒童唱唱歌兒就把字母名稱和順序給記住了。
這本是個好辦法,可是,過去教漢語拼音往往不注意這個,總是一開始就教6個單母音韻母和四個聲調,然後教其他聲韻母和整體認讀的音節。上世紀80年代,中央電視台教學漢語拼音,也是這樣個教法。我曾建議先教《字母歌》,欄目主持人(也是電視中的教學者)說,教材不是這樣編的,要最後才教《字母歌》。也許這是他們的教學經驗,我不敢說自己一定對,也就不好堅持了。
不過我想,即使依我說的做,怕也未必行。因為方案已經公布快30年了,漢語拼音字母名稱沒有推行開。我推究其原因,以前研究拼音教學法,倒是設計了多種教法,進行了實驗;但是對於字母名稱的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強調。沒有強調教字母歌,而是一開始就教聲韻調的發音。字母名稱實際形同虛設。另外,在確定字母名稱時,也許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字母名稱單注意到字母的發音和國際慣例,卻忽略了北京口語里都存在有哪些音節。北京話是普通話的語音標准,北京人當然是標準的老師。但在北京話里,ㄝ(ê)只是個嘆詞,它是不同任何聲母相拼的。你一開始就教字母名稱,北京人可就為難了,因為教師口裡就沒有ㄅㄝ、ㄆㄝ、ㄇㄝ、ㄈㄝ 這些音,你教他怎麼教?公布方案時由於拉丁方案是個新事物,當然得利用大家已經習慣了的注音符號,就用它來標注聲母。你看那「聲母表」下每個聲母下面標注的注音符號及其漢字的讀法:ㄅㄛ玻、ㄆㄛ坡、ㄇㄛ摸、ㄈㄛ佛……為什麼沒有注ㄅㄜ、ㄆㄜ、ㄇㄜ、ㄈㄜ,(比較ㄍㄜ哥、ㄍㄜ科、ㄏㄜ喝),或者ㄅㄝ、ㄆㄝ、ㄇㄝ、ㄈㄝ呢?就因為北京話里沒有那些音節,注不出它們的漢字來。這不能怪設計字母名稱的疏忽,只是在教學中沒有總結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周有光先生在寫《漢語拼音方案基礎知識》一書時(1995)在「字母的名稱」一節中說:「拼音字母中的輔音字母,要在後面加上母音成為名稱。有的在輔音後面加上一個『誒』音作為名稱。(『誒』字的讀音是 ê 或 ei)。b念『杯』(bê 或 bei)……有的在輔音前面加一個『誒』音作為名稱。f念『誒夫』(êf或eif)。L念『誒勒』( êl或eil)……」 (周有光《漢語拼音方案基礎知識》,語文出版社,1995,第22頁。)
周先生這里寫的「或ei」「或bei」「或eif」「或eil」就是考慮到北京人口語的實際,後來給加上去的。不過這不算修改方案,只是總結經驗後提出的一個寬容式的名稱讀音罷了。因為說的不過是「或ei」。
可是,現在就連「ê 或 ei」 恐怕事實上也難做到。因為英語的影響太大了。中國的出國留學人員,過去和現在都以去英語國家的為多,歷史由來很久了。你看,中學里的數理化教學,誰把拉丁字母按拉丁文的名稱讀音來念的?教數學三角形△ABC;物理學中的頻率常用符號用f或v表示,f等於周期T的倒數,即f=1/T,法定頻率單位兆赫用MHz來表示; 化學中「氯化氫」的分子式是 H Cl;音樂曲調中的 C調、G小調;醫學治療中照個X光透視,做個B超,做個CT檢查,開點兒維生素B2;生活上什麼卡拉OK啦,買個VCD啦DVD什麼的……,口頭上,課堂上,廣播電視廣告中,都按什麼發音?廣播電視台說,你不按英文字母播發,人家就不付款,你怎麼辦?許多字母詞如WTO,UPS,WPS等等,都是英文的縮寫詞。你按什麼字母名稱讀? 所以說,這些字母名稱,按照英文字母發音,習已成俗,已經成為不可倒轉的現實了。但它並不影響拼音的實質。
15年前,在漢語拼音公布30周年紀念開學術研討會時,曾經有人提出,能不能用聲母和母音的讀音作為字母名稱?就是把a b c d e f g讀做 a bo ci de e fo ge ……我們曾經做過調查,聲母表按bo po mo fo 讀,不成問題;但是字母表如此讀,贊同者少。如果按照英語字母讀呢,又跟漢語拼音實際的發音不一樣。但是事已至此,似乎只好從眾。我曾為此請教周有光先生。周老說:英文字母的名稱同英語詞里的讀音也不一致啊,英美小學生記生詞還不是bi-o-wai—— boy, si-ei-el-el_——call的念嗎?沒有人認為有問題嘛!從眾從俗是無可非議的。周老同意認可按照英文字母來稱說,但他主張不作書面規定。這是日本羅馬字的辦法(法定「訓令式」,但也不幹涉有人用「黑奔式」)。
但是,似乎總得有個規范。《漢語拼音方案》是經過全國人大批准公布的;盡管字母名稱同字母發音不是一回事,可是倘要改變字母名稱,也得通過一定的手續,才算合法。否則,各行各事,就怕有損於方案的權威性。因為它已經是國家標准,並且又是國際標准,總得通過一定的討論,大家取得共識,然後經過上報、批准程序,由政府明確表態,成為教學標准,才能大家取得一致。因此,我提出這個建議,即:在教學中,就按英文字母稱說,看看行不行?現在謹以個人的意見在網站公布,希望聽聽大家的意見。然後歸納大家的意見,匯總向有關領導匯報,看看能否取得共識。
㈡ 英語和漢語哪個歷史悠久
漢語: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朝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有30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000年以前。
英語:英語起源於歐洲西部。大約在公元49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侵犯不列顛。他們在征服不列顛諸島後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融合,成為一種新的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這就是古英語(Old English,公元450年至1150年)。
因此,漢語的歷史比英語的歷史最少長一倍。
㈢ 漢語和英語哪個先進
漢語是孤立語(表意文字(一說意音文字)),英語是屈折語(表音文字),沒辦法說誰更先進,只能說從民族認同感來說,英語國家說漢語落後,我們肯定不願意。
㈣ 漢語和英語誰的歷史長
漢語: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朝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有30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000年以前.漢字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大階段.從甲骨文到小篆是一個階段;從秦漢時代的隸書以下是另一個階段.前者屬於古文字的范疇,後者屬於近代文字的范疇.大體說來,從隸書到今天使用的現代漢字形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英語:英語起源於歐洲西部.大約在公元49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侵犯不列顛.他們在征服不列顛諸島後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融合,成為一種新的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這就是古英語(Old English,公元450年至1150年).在這一時期,說英語的人不過幾百萬人,而其使用范圍也僅僅局限在不列顛島.其後,英語又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由中古英語(Middle English,1150年至1500年)發展今天的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1500年至今).
所以,漢語的歷史更久一些.
㈤ 歷史上英文出現得早還是中文出現得早
你好應該是漢語早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是至今通用語言時間最長的語言之一。漢語的歷史演變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漢語的書寫系統——漢字,非表音文字,不能如表音文字那樣直接知道同一個字歷史上的發音。幸運的是,在漢字(特別是形聲字)、詩歌的韻律以及對外國人名的翻譯中可以找到有效的信息。 上古漢語 相傳黃帝時中原有「萬國」,夏朝時還有三千國,周初分封八百諸侯,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禮記·王制》)。 上古漢語存在於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紀),文字記錄有青銅器上的刻銘、《詩經》、歷史書書經以及部分《易經》。 據《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可見周朝建立時期就開始實行語言文字的統一。 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還有170多個。至戰國時期,形成「七雄」,「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 先秦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稱為「雅言」的共同語。「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論語·述而》) 秦朝重新統一之後,進一步規范了文字,以小篆作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漢語 中古漢語使用於南北朝、隋朝、唐朝和宋朝前期(公元7世紀到10世紀),可以分為《切韻》(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廣韻》(公元10世紀)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漢把這個階段稱為「古代漢語」。 語言學家已能較自信地重構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這種證據來自幾個方面:多樣的現代方言、韻書以及對外語的翻譯。 正如印歐語系的語言可以由現代印歐語言重構一樣,中古漢語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國古代的文學家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來總結漢語的語音體系,這些資料仍然是現代語言學家工作的基礎。最後,漢語的語音可以從對外國語言的翻譯中了解到。 近代漢語 近代漢語是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之間以早期白話文獻為代表的漢語。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廣義的現代漢語包括漢語的各種方言,即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這些語言都是漢語,只是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而狹義的現代漢語則是指「普通話」,即「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所代表的標准現代漢語也是中國的國家通用語言。 一、古英語時期——公元449年至1100年 古英語時期共有四種主要方言: (1)諾森伯里亞方言——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的方言; (2)梅爾西亞方言——界乎洪伯河與泰晤士河之間的英國中部地區的方言; (3)肯特(Kentish)方言——居住在英國東南部地區的朱待人的方言; (4)西撤克遜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諾森伯里亞和悔爾西亞這兩種方言又合稱盎格里亞方言,即盎格魯人居住地區的方言。 二、中古英語時期——公元1100年至1500年 三、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Mod E.)時期——公元1500年至今 現代英語時期又細分為: (1)早期現代英語時期——公元1500年至1700年; (2)後期現代英語時期——公元1700年至當前。
㈥ 英語和中文哪個歷史久
英語歷史
英文字母(印刷體)
一、古英語時期——公元449年至1100年
古英語時期共有四種主要方言:
(1)諾森伯里亞方言——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的方言;
(2)梅爾西亞方言——界乎洪伯河與泰晤士河之間的英國中部地區的方言;
(3)肯特(Kentish)方言——居住在英國東南部地區的朱待人的方言;
(4)西撤克遜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諾森伯里亞和悔爾西亞這兩種方言又合稱盎格里亞方言,即盎格魯人居住地區的方言。
二、中古英語時期——公元1100年至1500年
三、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Mod E.)時期——公元1500年至今;
現代英語時期又細分為:
(1)早期現代英語時期Early ModernEnglish period——公元1500年至1700年;
(2)後期現代英語時期LateModernEnglish period——公元1700年至當前。
中文歷史
世界上有考古記錄、系統的最古老文字有三種:古代埃及的聖書字、古代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中國商代時期的甲骨文。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是至今通用語言時間最長的語言之一,是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年的重要載體。
漢語的歷史演變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可以考證的是,世界各民族的自源體文字都起源於圖畫,都是描摹實物的形體輪廓為起點,在其發展的起始階段大都顯示出一定程度同步行進的軌跡。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印歐文字最終都演變成拼音文字,文字形體與語詞意義之間失去了直接的聯系,唯有漢字在沿著特殊軌道前行發展幾千年之後仍然保留了初始時期的特質,成為以形表意的獨特文字。所以,漢語的書寫系統——漢字,非表音文字,不能如表音文字那樣直接知道同一個字歷史上的發音。幸運的是,在漢字(特別是形聲字)、詩歌的韻律以及對外國人名的翻譯中可以找到有效的信息。
上古漢語相傳黃帝時中原有「萬國」,夏朝時還有三千國,周初分封八百諸侯,而「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禮記·王制》)。
上古漢語存在於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紀),文字記錄有青銅器上的刻銘、《詩經》、歷史書書經以及部分《易經》。
據《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可見周朝建立時期就開始實行語言文字的統一。
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還有170多個。至戰國時期,形成「七雄」,「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說文解字·敘》)。
由此可判斷,漢語歷史更悠久!
㈦ 「漢語和英語都有悠久的歷史」:Chinese as well as English has great history.這樣表達對嗎
正確。該句重點在於 as well as 的用法。1. as well as 可連接並列的單詞或短語。例如:It is unpleasant in summer as well as in winter. 夏天不好過,冬天也不好過。The child is lively as well as healthy. 這孩子既健康又活潑。2. as well as 連接兩個謂語動詞時,它們的時態應保持一致。例如:He publishes as well as prints his own books. 他的書是他自己印刷出版的。We are repairing the roof as well as painting the walls. 我們在粉刷牆壁同時也在修理屋頂。as well as 與動詞連用時,其後可用V-ing形式,尤其as well as 位於句首時,此時相當於in addition to。例如:As well as breaking his leg, he hurt his arm. 他不但摔斷了腿,而且還傷了胳膊。She sings as well as playing the piano. 她不但會彈鋼琴,而且會唱歌。3. 如果as well as 前面是動詞不定式,那麼其後的動詞也是不定式,但to要省略。例如:You cannot expect her to do the housework as well as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你不可能叫她既照顧孩子又做家務。4. 由as well as 連接的復合主語並不影響謂語動詞的數。例如:Helen as well as I is eager to see the performance. 海倫和我一樣急於要看演出。I as well as they am ready to help you. 不僅他們願意幫助你,我也願意幫助你。5. as well as 連接的人稱代詞既可以是主格也可以是賓格,但句意不同。例如:They have invited you as well as me. 他們邀請了我,也邀請了你。(you和me都作invited的賓語)They have invited you as well as I. 他們和我一樣都邀請了你。(they和I都作invited的主語)6. as well as 用於肯定結構和否定結構中,其意義不同。as well as 和not搭配使用,as well as 位於not前時,兩者均否定;位於not後時,否定前者,肯定後者。例如:George, as well as his brother, has gone abroad. 喬治和他兄弟一樣都出國了。George hasn」t gone abroad as well as his brother. 喬治並沒有和他兄弟一樣出國去。(他兄弟一人出國)George, as well as his brother, hasn」t gone abroad. 喬治和他兄弟都沒有出國。7. as well as 在意義上通常強調前者,而not only …but also在意義上則強調後者。例如:He」s got a car as well as a motorbike. 他不但有一輛摩托車,而且有一輛小汽車。(= He」s got not only a motorbike but also a car. )8. 注意as well as 有時會引起歧義句。例如:He can speak french as well as English. (1)他會說英語,也會說法語。(2)他說法語能說得像英語一樣好。(…as well as he speaks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