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哪個皇帝姓王

歷史上哪個皇帝姓王

發布時間:2022-02-24 03:12:12

1. 歷史上的王姓皇帝有哪些

歷史上的王姓皇帝有:王莽、王審知、王延翰、王延鈞、王繼鵬等。

1、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縣(今河北省大名縣)人。新朝開國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顯王王曼第二子。

初始元年冬(公元9年1月15日),建立新朝,年號「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統治期間,復古改制,引發天下大亂。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6日),綠林軍攻破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享年67歲。

2.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姓王的皇帝呢

一、中國歷史上姓王的皇帝有:王莽、王審知、王延翰、王延鈞、王繼鵬、王延羲和王延政。
二、簡介(節選):
1、王莽(公元前46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皇帝位。
2、王審知 (862年—925年),字信通,又字詳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王審知初與兄王潮跟隨王緒,後王潮廢殺王緒,諸將便擁戴他為首領。公元897年(乾寧四年)王潮去世,王審知繼其位,朝廷任他為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累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公元907年(天祐四年),後梁太祖朱溫升任王審知為中書令,封閩王。王審知在位時,選賢任能,減省刑法,珍惜費用,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公元925年,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謚號忠懿王。其子王延鈞稱帝後,追謚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

3. 歷史上有姓王的皇帝嗎叫什麼當了幾天

有啊,王莽就姓王啊,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4.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姓王的當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姓王的當皇帝。

1、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為漢朝皇帝劉家後代,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2、王建(?—238年),公孫淵的相國。淵反魏,自號燕王,改元紹漢元年,懿圍之。淵乃使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請解圍而縛。司馬懿不許,執建等,皆斬之。首級付與公孫淵。邛黎之間有淺蠻焉,世襲王號,曰劉王、楊王、郝王。

3、閩太祖王審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詳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威武軍節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王審知出身貧苦,後在唐末民變期間,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後王潮廢殺王緒,諸將便擁戴他為首領。

(4)歷史上哪個皇帝姓王擴展閱讀: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王姓歷代名人2360名,占總名人數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5.89%,排在第一位。

歷史上,王姓皇後多達36位。這樣累代帝後之族,在中華姓氏中僅此一姓。王家的36位皇後是西漢至明朝12個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爺、15位公主的生母。

此外,王姓在東漢至隋唐末年,還有92位宰相,其中西漢2人、曹魏1人、西晉3人、東晉22人、南朝宋19人、齊15人、梁及後梁23人、陳11人、北魏4人、唐朝4人。這也是各大姓氏中絕無僅有的現象。

5. 歷史上第一姓王的皇帝是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漢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侄。早年折節恭儉,勤奮博學,孝事老母,養護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稱。成帝時封為新都侯。哀帝時,外戚丁、傅兩家輔政,王莽被迫告退,閉門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後臨朝稱制,任王莽為大司馬,擁立劉為平帝,由他總攬朝政。遂誅滅異己,大封漢宗室、功臣子孫和在朝大官為侯,廣植黨羽,以此獲得了許多人的擁護。平帝死,改立2歲的孺子嬰為帝,自己以攝政名義據天子之位,稱「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年)廢孺子嬰,自稱皇帝,改號為新,建年號為「始建國」。於是托古改制,下令變法:將全國土地改為「王田」,限制個人佔有數量;奴婢改稱「私屬」,均禁止買賣;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壟斷工商業,增加國家稅收;屢次改變幣制,造成經濟混亂,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恢復五等爵,經常改變官制和行政區劃等等。由於貴族、豪強破壞,改制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使階級矛盾激化;又對邊境少數民族政權發動戰爭,賦役繁重,橫征暴斂,法令苛細,終於在公元17年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綠林等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王莽也在綠林軍攻入長安時被殺 王建墓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907—967年)前蜀國開國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 蜀後主王衍(899年?—926年),是蜀高祖王建第11子,字化源,前蜀末代皇帝(第二代,919年——925年在位),在位7年。當初,王建的長子(皇太子)王懿侮辱王建寵臣唐道襲而被廢,他被立為太子。918年,王建死,他繼承了皇位,是為蜀後主。 王衍是一個十分荒淫腐朽的皇帝,他迷戀美色,對北方小朝廷後梁、後唐的攻擊不聞不問,前蜀國勢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在咸康元年(925年),後唐庄宗李存勖率領大軍進攻前蜀,蜀軍潰敗,成都淪陷,王衍被俘,前蜀滅亡。 前蜀滅亡後,王衍被封為通正公。次年即926年,李存勖認為王衍是個禍害,便殺害了王衍。

6. 歷史有無皇帝姓王

有的,歷史上記載算帝王的有三位。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人稱「賊王八」,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公元907年―918年在位。
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許州舞陽人(其故里今屬舞鋼市),母親是王建寵妃徐氏。前蜀後主,918―925年在位,共七年。

7. 中國古代姓王的皇帝

有10個王姓的帝王~

新朝1帝:王莽.~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後的侄子。生於公元前45年。漢成帝時,王氏一家皆為侯,王莽善於鑽營,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稱帝後,實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徹底失敗了,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社會經濟大混亂。終於激起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在位15年,死時68歲。

新帝王譜

帝(王莽) 公元9年登基 公元23年去位
出生:元前45年--去世:公元23年(在位14年)
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綏和元年(前8年)繼王根為大司馬,十分儉約。妻子「衣不曳地,布不蔽膝」。 始初元年(前8年)劉嬰「禪讓」於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國號為「新」。
王莽自幼誦習《周禮》,迷信古代制度,故附會《周禮》,改革制度,實施王田、私屬、五均、六,乃至推行早已失去交換價值的龜、貝之類作貨幣。他又想平均土地,實行井田制度解決社會矛盾。惜事與願違,新政操之過急,又不合時宜,以致造成農商失業,食貸俱廢,社會經濟極大混亂。新政進行僅八、九年,綠林、赤眉起兵,地皇四年(23年)莽被殺於漸台,新朝也隨告滅亡。
憑心而論,王莽並不是野史小說中寫的荒淫墮落,王莽心胸廣大,機警過人,簡朴務實,只是實行的改革完全失敗,造成社會動盪而亡國。

鄭1帝:王世充

鄭帝王譜

鄭皇帝(王世充)(公元619年稱帝,都洛陽,621年降唐,被殺)
出生:?--去世:公元621年(在位2年)
唐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廢皇泰主,稱帝即位,建元開明,國號鄭。初世充每聽朝,必殷勤誨諭,言辭重復,千端萬緒,百司奉事,疲於聽受。又令西朝堂受抑屈,東朝堂受直諫。由於獻書上事,日有數百,條疏既煩,省覽難遍,後不復更出。不久眾心日離,世充乃嚴刑峻法,家一人逃者,無少長皆坐為戮,誅及四鄰。三年,唐高祖李淵譴秦王李世民攻鄭,進逼東都,他乞援於夏主竇建德。四年2月,世充為唐軍所敗,困守東都。不久,秦王李世民敗夏軍於虎牢關,俘竇建德,世充以洛陽降,鄭亡。世充初被唐遷至長安,同年七月,復為唐徙其及家屬於蜀,臨行,為仇人定州刺史獨孤修德所殺。

前蜀2帝:王建是前蜀的帝王,王衍是前蜀後主~

十國-前蜀帝王譜

高祖(王建) 公元891年登基 公元918年去位
出生:公元847年--去世:公元918年(在位27年)
王建原為唐忠武軍將領, 後入為禁軍, 光啟二年 (886),出為壁州刺史。大順二年(891) 攻佔成都,據西川。897年佔有東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慶)諸州,遂有全蜀之地。902年取山南西道.唐封王建為蜀王。907年王建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唐末大亂,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錄用,有的被任為宰相,但實權常由宦官和王建養子掌握,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有時互相廝殺。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場斗爭中被殺。死於918年,時年72歲。

後主(王衍) 公元918年登基 公元925年去位
出生:公元899年--去世:公元926年(在位7年)
後主王衍,王建子。王衍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太後、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 (925),後唐庄宗李存□發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後來,王衍被送赴洛陽,中途被殺。。死時28歲。

閩6帝:王審知,王延翰,王延鈞,王繼鵬,王延羲,王延政

十國-閩帝王譜

— —
王潮 在位時間 893年 -898年 ^
王潮只有在去世後為唐政府贈為司空,並未稱王,也沒有任何廟號及謚號,然而王潮才是閩國真正的奠基者。

閩太祖
王審知 忠懿王昭武王 昭武孝皇帝 在位時間 909年 -925年

閩嗣主
王延翰 廢帝 在位時間 925年-927年

閩太宗
王延鈞 閩惠宗 惠帝齊肅明孝皇帝 在位時間 927年-935年 龍啟 927年-935年 永和 935年

閩康宗
王繼鵬 聖神英睿文明廣武應道大弘孝皇帝 在位時間 936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閩景宗
王延羲 睿文廣武明聖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在位時間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 武帝
朱文進 在位時間 944年-945年

— 和帝福恭懿王
王延政 王延政於945年恢復閩國國號 在位時間 945年 天德 945年

以下是各個朝代帝王姓氏:

盤古氏 有巢氏 女媧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顓頊
顓頊,姓姬,號高陽。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二十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

帝嚳
帝嚳,姓姬,號高辛,黃帝的曾孫。帝嚳在位時人才濟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嚳在位70多年。

堯帝
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

夏 夏朝姒姓。
夏朝(約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於夏禹,終於桀,共17帝。夏時,開始出現私有制,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度走到了盡頭,被世襲製取代。社會由原始社會進化到奴隸制社會。

商 商朝子姓。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商朝時奴隸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在文化,青銅冶煉等發面達到較高的水平。商王世襲是先弟後子.

西周 周朝姬姓。
西周朝(公元前1097年-公元前771年),始於文王,終於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棄,帝嚳的後裔,棄曾做過堯,舜的農師。
其中姓不同的是:元前841年登基 元前828年去位 周,召(共和) 出生:不詳--死亡:不詳(在位13年)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與召穆公共同執政。此二人均為宗周的大貴族。

東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殺幽王,滅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鎬京遷都於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遷後之周王朝為東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東周為秦所滅,共傳二十五王,歷時五百一十五年.

東周帝王譜

平王(宜臼) 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東遷於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而周室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

桓王(林) 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孫,桓王三年,鄭庄公朝,桓王不禮。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就是史書說的「箭射王肩」。

庄王(佗) 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殺庄王而要立王子克為王。辛伯告發,庄王殺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國。

厘王(胡齊) 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庄王子.厘王三年時,齊桓公開始稱霸.

惠王(閬) 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厘王子.即位初,庄王還有一子叫頹,而且很受寵。及惠王即位,頹聯絡眾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計劃召燕國、衛國的軍隊討伐惠王。惠王逃至鄭國。頹稱王。鄭國、虢國國君大怒。四年,鄭國和虢國發兵討伐,殺死頹,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時候,賜齊桓公為伯。

襄王(鄭) 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子.惠王王後生子叔帶,很受惠王寵愛,襄王也很畏懼他的勢力。三年,叔帶勾結戎、翟討伐襄王,襄王要殺叔帶,叔帶逃往齊國。齊桓公派管仲平滅威脅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滅威脅晉國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禮款待管仲。管仲拒絕.於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回國。九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頃王(壬臣) 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匡王(班) 元前612年登基 元前606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頃王子.

定王(瑜) 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的敵人,第二年經過洛邑,讓人問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讓王孫滿出使拒絕,楚兵退去。十年,楚莊王圍困鄭國,鄭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莊王死。

簡王(夷) 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簡王十三年,晉國國君厲公被殺,晉國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為悼公。

靈王(泄心) 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簡王子.靈王二十四年,齊國崔杼殺死齊國君庄公。

景王(貴) 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出生:不詳--死亡:不詳(在位23年)
靈王子.

悼王(猛) 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愛兒子朝,但景王死後.國人立長子猛為王.但被子朝殺死.

敬王(丐) 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殺猛後自立,但是晉國擁立丐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後,晉國率諸侯擁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齊",也就是從這起,齊國的國君不是姜子牙的後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元王(仁) 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定王(介) 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晉".這是春秋和戰國劃分的標志..

哀王(去疾) 元前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長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這里就將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考王(嵬) 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職。桓公死後,兒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後,兒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兒子在鞏這個地方,號東周惠公。

威烈王(午) 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給與韓、魏、趙諸侯的身份.

安王(驕) 元前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這一年,楚國盜殺楚聲王

烈王(喜) 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顯王(扁) 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顯王五年,秦獻公稱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

慎靚王(定) 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顯王子.

赧王(延) 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靚王子.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春秋帝王譜

齊桓公
前685年即位,在位43年
齊桓公姜小白,齊國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呂尚十二代孫,齊襄公弟。襄公死後,先公子糾回國即位,並用管仲為相,逐漸強國,是最早的諸侯盟主,在位43年,死於前643年。

晉文公(前698-前628)
前637年即位,在位9年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晉國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親。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獻公殺出逃,周遊各國,嘗盡人間酸苦,直到前637年才回國即位,已經是62歲高齡了。他即位後注意發展農業,手工業,使晉國很快強盛起來。前632年在與楚國的城濮大戰中,大敗楚軍而名鎮天下,成為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語也出自這次戰爭。晉文公在位9年死,但晉國的霸業則長達80多年。

秦穆公
前659年即位,在位38年
秦穆公贏任好,前656年娶了晉獻公的女兒,與晉國結成秦晉之好,但秦國與晉國還是爆發了餚之戰,秦國打敗,穆公勵精圖治,用百里奚等人,終於於前624年打敗晉軍,遂霸西戎。

宋襄公
前650即位,在位13年
宋襄公姓子名茲父,宋國是商紂王兄微子的封地。襄公未即位就賢名原揚,即位後又一派盟主作風,號盟諸侯,單只有一些小國參加,襄公怒,發兵功楚,與楚國戰於「泓」,楚軍過河,宋將要半渡擊之,宋襄公不準,等楚軍過河後,列好隊,宋軍被楚軍大得大敗。宋襄公「以禮治軍」,貽誤戰機,被後人恥笑。

楚莊王
前613即位,在位22年
楚莊王姓羋名侶,楚穆王的兒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淫樂。後經大臣伍舉諫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這就是「一鳴驚人」的來歷。他任孫叔敖為相,整頓吏治,興修水利,楚強。先後征服大小國二十多個,成為中原霸主。

戰國帝王譜

秦孝公(前382-前338)
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贏渠梁,秦獻公子,即位時秦國比較落後,遭東方各國歧視,他任用衛鞅為相,實行變法,即「商鞅變法」,鼓勵生產,論功行賞,實行連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國廢除奴隸制的過程,國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於前338年,時年45歲。他死後商鞅被殺,但變法的成果被繼承下來,秦國逐漸發展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齊威王(-前320)
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齊威王田因齊,齊國國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後人,齊威王的祖父廢掉齊王,自立為齊國主,齊威王即位時已三世。他很注意選拔人才,用孫臏為軍事,兩次大敗魏軍,並在馬陵射殺魏將龐涓,從此魏國一蹶不振。齊威王還從諫如流,鄒忌諷齊王納諫寫的就是齊威王。他在位36年,死於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
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時魏國是鼎盛時期,但在以後的戰爭中,大敗於齊國,開始衰弱,他死於前319年。

燕昭王(-前279)
前311即位,在位32年
燕昭王姬職,周召公三十八代孫。

趙武靈王(-前295)
前325即位,在位27年,趙武靈王趙雍。

秦帝王譜

秦始皇(贏政) 元前247年登基 元前210年去位
出生:元前259年--去世:元前210年(在位37年)
秦始皇,姓贏名政,秦莊襄王異人的兒子。
從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國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

秦二世(贏胡亥) 元前209年登基 元前207年去位
出生:元前230年--去世:元前207年(在位2年)
秦二世,姓贏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於沙丘,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帝,賜扶蘇死。二世胡亥於前207年被趙高殺死,時年24歲。

西漢帝王譜

漢高祖(劉邦) 元前206年登基 元前195年去位
出生:元前256年--去世:元前195年(在位11年)
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後又與項羽爭天下,經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於前195年,時年62歲。

惠帝(劉盈) 元前195年登基 元前188年去位
出生:元前211年--去世:元前188年(在位7年)
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後(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後專權。在位8年,死於前188年,時年24歲。

呂後(呂雉) 元前188年登基 元前180年去位
出生:元前241年--去世:元前180年(在位8年)
呂後,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後,惠帝立,呂後掌權,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

文帝(劉恆) 元前180年登基 元前157年去位
出生:元前202年--去世:元前157年(在位23年)

景帝(劉啟) 元前157年登基 元前141年去位
出生:元前188年--去世:元前141年(在位16年)

武帝(劉徹) 元前141年登基 元前87年去位
出生:元前157年--去世:元前87年(在位54年)

昭帝(劉弗陵) 元前87年登基 元前74年去位
出生:元前95年--去世:元前74年(在位13年)

宣帝(劉病已) 元前74年登基 元前49年去位
出生:元前91年--去世:元前49年(在位25年)

元帝(劉奭) 元前49年登基 元前33年去位
出生:元前75年--去世:元前33年(在位16年)

成帝(劉驁) 元前33年登基 元前7年去位
出生:元前52年--去世:元前7年(在位26年)

哀帝(劉欣) 元前7年登基 元前1年去位
出生:元前26年--去世:元前1年(在位6年)
哀帝劉欣,元帝的庶孫,成帝的侄子。哀帝時,社會矛盾尖銳化,但哀帝卻只信鬼神天地,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哀帝死於前1年,時年26歲。

平帝(劉衎) 公元0年登基 公元5年去位
出生:元前9年--去世:公元5年(在位5年)
平帝劉衎,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子。即位時9歲。王莽掌權。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時年14歲。

孺子(劉嬰) 公元6年登基 公元8年去位
出生:公元5年--去世:公元25年(在位2年)
孺子嬰,宣帝的元孫,劉顯的兒子。即位時才2歲。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嬰被殺,時年21歲。

新帝王譜

帝(王莽) 公元9年登基 公元23年去位
出生:元前45年--去世:公元23年(在位14年)

東漢帝王譜

光武帝(劉秀) 公元25年登基 公元57年去位
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

明帝(劉庄) 公元57年登基 公元75年去位
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

章帝(劉炟) 公元75年登基 公元88年去位
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

和帝(劉肇) 公元88年登基 公元105年去位
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

殤帝(劉隆) 公元105年登基 公元106年去位
出生:公元105年--去世:公元106年(在位1年)

安帝(劉祜) 公元106年登基 公元125年去位
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

順帝(劉保) 公元125年登基 公元144年去位
出生:公元114年--去世:公元144年(在位19年)

沖帝(劉炳) 公元144年登基 公元145年去位
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

質帝(劉纘) 公元145年登基 公元146年去位
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

桓帝(劉志) 公元146年登基 公元167年去位
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

靈帝(劉宏) 公元168年登基 公元189年去位
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

獻帝(劉協) 公元189年登基 公元220年去位
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

魏(三國)帝王譜

魏武帝(曹操) 登基時間:不詳 去位時間:不詳
出生:公元155年--去世:公元220年在位時間不詳
曹操,字孟德,175年舉孝廉,任洛陽部尉,後經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職不斷提升,196年,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 曹操頒布「屯田令」,大力發展生產,為以後的魏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他任人唯賢,不斷壯大勢力,先後滅掉,呂布,袁術,袁召等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於赤壁敗於孫劉聯軍,形成三國局面。曹操死於220年,時年66歲。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 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觀滄海》我想大家都讀過。他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軍事上,他身經百戰,精通兵法.曹操也是本人最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遠在劉備之上。

魏文帝(曹丕) 公元220年登基 公元226年去位
出生:公元187年--去世:公元226年(在位6年)
曹丕,曹操的兒子。220年廢漢獻帝自立,國號「魏」.東漢亡.。
他繼續推行曹操的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方針,確立了「九品中正制」。他刪節漢律令,制定"魏法".曹丕文學成就卓著.死於226年,時年40歲。

魏明帝(曹睿) 公元226年登基 公元239年去位
出生:公元203年--去世:公元239年(在位13年)
曹睿,曹丕的兒子。即位後以司馬懿為大將軍,多次打敗蜀相諸葛亮的進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國政治開始衰落。他死於239年,時年36歲。

魏齊王(曹芳) 公元239年登基 公元254年去位
出生:公元232年--去世:公元274年(在位15年)
曹芳,曹操的曾孫,曹楷的兒子。明帝無子,死後由曹芳即位。在位時被司馬懿篡權,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掌權,254年,曹芳被廢,274年死,時年43歲。

魏高貴鄉公(曹髦) 公元254年登基 公元260年去位
出生:公元241年--去世:公元260年(在位6年)
曹髦,曹丕孫,曹霖的兒子。十四歲即位,260年,被司馬昭殺死。時年19歲。留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諺語。

魏元帝(曹奐) 公元260年登基 公元265年去位
出生:公元246年--去世:公元302年(在位5年)
曹奐,曹操孫,燕王曹宇的兒子。265年被司馬炎所廢,被封為陳留王。死於302年,時年57歲。

蜀漢(三國)帝王譜

昭烈帝(劉備) 公元221年登基 公元223年去位
出生:公元162年--去世:公元223年(在位2年)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縣人。小時家境貧寒。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後,他鎮壓有功,任徐州牧。後經一系列征戰,取荊州,益州,漢中,與魏,吳成三國鼎立之勢。
221年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
219年,吳蜀江陵一戰孫權奪荊州,關羽敗死,劉備為收復荊州,於221年發動彝陵之戰,後被吳將陸遜擊敗,223年,劉備死於白帝城,時年62歲。託孤於諸葛亮。後人總是說劉備託孤是"知人待士",但本人覺得實在是劉備的狡詐,怪不得嚇的諸葛亮誠惶誠恐,如果諸葛亮半點猶豫,必然被殺.

後主(劉禪) 公元223年登基 公元263年去位
出生:公元206年--去世:公元271年(在位40年)
後主劉禪,劉備的兒子,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時年17歲。
劉禪雖然無能,但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漢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諸葛亮吸取了劉備的失敗教訓,採取聯吳攻魏的方針,但諸葛亮數次伐魏,均告失敗,於234年死於五丈原。後,蜀漢政治腐敗,國力日弱,於263年被魏國所滅。劉禪被擒到洛陽,死於271年,時年65歲。為後人留下「樂不思蜀」的典故。但本人覺得,如果不是"樂不思蜀",劉禪必被殺,所以也可以說他實在是個"明白人".

吳(三國)帝王譜

吳大帝(孫權) 公元222年登基 公元252年去位
出生:公元182年--去世:公元252年(在位30年)
吳大帝孫權,字仲謀,父孫堅,兄,孫策經征戰,據有江東六郡,200年孫策死,孫權襲職,208年,於赤壁打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又派呂蒙襲破荊州,殺關羽,在夷陵,擊敗劉備.派朱溫到台灣.222年,孫權稱帝於武昌,後遷都建業(南京)。孫權制國有術,致使曹操也不無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死於252年,時年71歲,謚大皇帝,廟號太祖。

會稽王(孫亮) 公元252年登基 公元258年去位
出生:公元243年--死亡:不詳(在位6年)
會稽王孫亮,孫權幼子,250年立為太子,252年即位時才10歲,16歲時,被權臣孫琳所廢,貶為會稽王。

吳景帝(孫休) 公元258年登基 公元264年去位
出生:公元234年--去世:公元264年(在位6年)
吳景帝孫休,孫權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殺權臣孫琳,264年孫休死,時年30歲。

烏程侯(孫皓) 公元264年登基 公元280年去位
出生:公元242年--去世:公元283年(在位16年)
孫皓,孫權的孫子,父孫和。孫皓即位後,大修宮舍,殘暴好殺,窮奢極欲,終於於280年,被晉武帝司馬炎所滅,死於283年,時年42歲。

西晉帝王譜

武帝(司馬炎) 公元265年登基 公元290年去位
出生:公元236年--去世:公元290年(在位25年)
武帝司馬炎,司馬昭的長子,265年,司馬炎即晉王。逼迫曹奐禪位,建立晉朝,280年,攻下建業,吳國滅亡,完成了統一事業。
晉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晉宮內宮女萬人以上,並造成社會風氣荒淫奢侈,有「王愷,石崇鬥富」。司馬炎死於290年,時年55歲。

惠帝(司馬衷) 公元290年登基 公元306年去位
出生:公元259年--去世:公元306年(在位16年)
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馬衷是一個白痴。即位後,無力理政,發生諸王為爭奪最高統治權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馬衷死於306年,時年48歲。

懷帝(司馬熾) 公元306年登基 公元312年去位
出生:公元284年--去世:公元313年(在位6年)
懷帝,晉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馬熾繼承了惠帝的爛攤子,並無雄才大略。312年,匈奴軍進攻洛陽,晉懷帝被俘,次年被殺。時年 30歲。

愍帝(司馬鄴) 公元313年登基 公元316年去位
出生:公元300年--去世:公元317年(在位3年)
司馬鄴,晉武帝孫,吳孝王司馬晏的兒子。司馬鄴即位時才13歲。,由琅邪王司馬睿,南陽王司馬保輔政。匈奴劉曜進攻長安,愍帝投降,受盡侮辱,317年被殺,時年18歲。

東晉帝王譜

元帝(司馬睿) 公元317年登基 公元322年去位
出生:公元276年--去世:公元322年(在位5年)

明帝(司馬紹) 公元322年登基 公元325年去位
出生:公元298年--去世:公元325年(在位3年)

成帝(司馬衍) 公元325年登基 公元342年去位
出生:公?/ca>

8.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姓王的皇帝

中國古代姓王的皇帝有:王審知、王延鈞、王繼鵬、王延羲、王莽。

1、王審知

閩太祖王審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詳卿,威武軍節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王審知初與兄王潮跟隨王緒,後王潮廢殺王緒,諸將便擁戴他為首領。公元897年(乾寧四年)王潮去世,王審知繼其位,朝廷任他為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累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

公元907年(天佑四年),後梁太祖朱溫升任王審知為中書令,封閩王。王審知在位時,選賢任能,減省刑法,珍惜費用,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閩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謚號忠懿王。其子王延鈞稱帝後,追謚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因對福建發展貢獻很大,尊稱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

2、王延鈞

王延鈞,又名王鏻,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君主。王審知次子,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公元927年,殺兄王延翰自立。公元933年,王延鈞稱帝,改年號為龍啟,國號「大閩」。公元935年,被其子王繼鵬所殺害。死後謚號為惠皇帝,廟號太宗。

3、王繼鵬

王繼鵬,後改名王昶,閩太宗王延鈞長子,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君主。原封福王,閩永和元年(935年),與李仿政變,殺王延鈞,繼位稱帝,次年(936年),改元通文。

王繼鵬亦如其父,十分寵信道士陳守元,連政事亦與之商量,興建紫微宮,工程浩大更勝寶皇宮,又因工程繁多而費用不足,因此賣官鬻爵,橫征暴斂。後被拱宸、朱文進等禁軍將領發動兵變所殺。

4、王延羲

王延羲,本名王延義,閩太祖王審知少子,閩康宗王繼鵬的叔叔,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君主,939年-944年在位。王延羲於王繼鵬在位時任左僕射、同平章事,因王繼鵬猜忌宗室,遂裝瘋賣傻,因此被軟禁自宅。

天福四年(939年),拱宸、控鶴軍使朱文進、連重遇反,迎王延羲進宮並殺王繼鵬,遂自稱威武節度使、閩國王,稱臣於後晉,但在國內官制就如同皇帝一樣。然而王延羲繼位後,驕傲奢侈,荒淫無度,猜忌宗族,比王繼鵬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多有規勸,王延羲反而回信怒罵,並差人探聽王延政的隱私,二人因此結怨。天福九年(944年),王延羲被朱文進、連重遇刺殺,謚號睿文廣武明聖元德隆道大孝皇帝,廟號景宗。

5、王莽

王莽,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太祖,也稱建興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9. 歷史上有姓王的有幾位坐過皇帝

五代的 閩 909年—945年

太祖 王審知 909年—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6年

太宗 惠帝 王延鈞 926年—935年 龍啟 933年—935年永和 935年

康宗 王繼鵬 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景宗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無 天德帝(殷王) 王延政

王莽是一個,還有很多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王建 907年—918年

後主 王衍 918年—925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皇帝姓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