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破釜沉舟是指哪個人物
破釜沉舟是指西楚霸王項羽。
「破釜沉舟」一詞出自於巨鹿之戰中,項羽對戰秦軍,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以少打多並戰勝敵人。此後人們常用於此詞來比喻某人做事的決心很大。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破釜沉舟故事概括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當時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巨鹿,趙王連夜向楚懷王求救。項羽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鉅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過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
楚軍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栗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一個個都跪著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Ⅱ 破釜沉舟的人物是什麼
破釜沉舟的人物是項羽。
破釜沉舟,指決心不顧一切,典故是秦末鉅鹿之戰中項羽親率全軍渡漳河,攻擊秦兵,並下令打破「釜」(鍋子),鑿沉「舟」(小艇),讓士兵無可退卻,以示拚死之心。
典故: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開大戰。
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破釜沉舟
Ⅲ 「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典故來自哪個歷史人物有何依據
破釜沉舟這個成語典故來自於西楚霸王,項羽講的是他們在一次戰爭中沒有退路,索性把所有的器械都沉入了海中。勇往直前;在國家正史的記載中,野史,和其他的人物典故,傳奇故事,都講述了這個故事
Ⅳ 破釜沉舟是誰的故事
回答如下:
破釜沉舟的歷史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項羽。如下圖所示。
破釜沉舟作為著名的歷史典故如今已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激勵後人,在生活學習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要懂得做抉擇,能夠放棄一些身上所肩負的累贅,明確自己的方向勇往直前,不要左顧右盼也不要舉棋不定,顧慮越多越難保持心無旁騖地前進與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