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歷史特點是什麼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具有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大門,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等歷史意義。
1919年1月,「一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並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英美諸國無視國內抗議浪潮,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在巴黎和會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1.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傳播。
4.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
5.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2. 五四運動的時間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五四運動的時間是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五四運動的時間是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是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五四運動的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上。
2、五四運動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3. 五四運動的意義 歷史特點有哪些
五四運動的意義資產階級革命派未能如願地建立一個新的中國取而代之的是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工人階級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斗爭精神,這種斗爭姿態是辛亥革命所不曾具有的。五四運動為實現反帝反封建的運動目標,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在反帝方面,運動的興起是為了反抗巴黎和會對中國山東權益的宰割。在反封建方面,運動表現了「內懲國賊」的堅強決心。斗爭後來指向北洋軍閥政府,迫使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罷免了三個賣國賊的職務。因此,整個運動體現出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勢不兩立的斗爭精神。
五四運動既是一次愛國的政治運動,又是一次文化運動,同時還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思想覺悟,哺育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他們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走上了為民主、科學而斗爭的道路。
運動中,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工人階級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了領導作用。另外,五四運動還擦亮了人們的眼睛,洗滌了人們的心靈,使人們最終認識到:要想醫治多災多難的近代中國,唯一的葯方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4.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及特點
五四運動是在新的時代和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1、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一方面,工人階級運動促進知識分子尋找同其結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實際斗爭中逐步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5. 五四運動特點是什麼
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
(1)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在五四運動中提出了「改造搶到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樣的口號。這表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
(2)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到運動中。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4)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5)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五四運動的影響
(1)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把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上。
(2)五四運動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了群眾,是一場真正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幹部上的准備。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此後,無產階級逐漸代替資產階級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者。
6. 五四運動的具體歷史經過是怎樣的
五四運動是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反帝愛國運動,發生在1919年。在此之前,近代思想先驅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從1915年起發起了追求科學民主和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鋪墊了重要思想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19年1月,包括中國在內的27個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中國代表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和不平等條約,收回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益等要求,竟遭會議拒絕。4月底,會議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引起全國人民的無比憤怒。北京的學生率先提出抗議。5月4日,北京大學等13所學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主張「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和約簽字」、「還我山東」等,要求嚴懲親日派官員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隨後,隊伍來到東交民巷使館區抗議,又到趙家樓曹汝霖家。曹汝霖溜走,章宗祥遭痛打,趙家樓曹宅被憤怒群眾燒毀。北洋政府派軍警逮捕了學生市民32人。第二天,北京大專院校學生總罷課並通電全國,各地學生紛紛響應支持,很快形成全國性的抗議運動。6月以後,上海工人也舉行罷工,愛國浪潮在全國150多大中小城市展開。北洋軍閥迫於各界壓力,只好同意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並免去曹、章、陸的職務。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民在反帝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政治運動,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五四運動之後,中國進入了新的革命歷史階段。
7. 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和意義都有什麼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以青年學生為主的一場學生運動,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北洋軍閥政府實行獨裁統治,投靠帝國主義,大量出賣國家權利,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已經迅速壯大到二百多萬人,他們必然要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人民指出了解放斗爭的正確方向;新文化運動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導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英、法、美、日、意等帝國主義國家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和平會議」。中國政府代表要求歸還大戰期間被日本搶去的德國在山東侵佔的各種權利遭到無理拒絕。「巴黎和會」在對德和約上規定把原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利轉給日本,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怒,「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了。
由於五四運動是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為代表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所不具備的一些特點。主要是:
第一,五四運動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表面的感性認識階段,這典型地表現為義和團等籠統的排外主義的斗爭上。第二階段才進到理性的認識階段,即看出了帝國主義內部和外部的各種矛盾,並看出了帝國主義聯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以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實質,這種認識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才開始的。在這場運動中,提出了「改造搶到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和「另起爐灶,組織新政府」這樣的口號。這表明,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線上了。
第二,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
如果說,辛亥革命的根本弱點之一,是沒有廣泛地動員和組織群眾,那麼,五四運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性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到運動中。(注意:此時還沒有農民階級!只有部分農民階級參加了)
第三,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第四,五四運動是由學生先發起,由工人擴大的堅決的反帝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開端。
8. 五四運動的背景和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 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1、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這次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3、五四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之後,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