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硬分叉和軟分叉有什麼區別
最近,區塊鏈行業里最熱鬧的莫過於BCH硬分叉事件,以吳忌寒和澳本聰分別為首的兩個陣營展開了激烈的對決,又是站隊成員分析,又是雙方算力分析的,分叉後的BCH ABC和BCH SV兩條鏈已經開始正常出塊,但是依舊讓好多人都看得一頭霧水。
其實,硬分叉這個概念在區塊鏈行業里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詞。2017年8月1日,比特幣現金成為比特幣區塊鏈歷史上的第一個硬分叉,此後,比特幣分叉事件變得越來越頻繁,一系列分叉幣開始不斷出現,比如比特幣糖果(Bitcoin Candy)、比特幣披薩(Bitcoin Pizza)、比特幣鑽石(Bitcoin Diamond)等。
為什麼要分叉
比特幣之所以會產生分叉這個行為,是因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而區塊鏈是具有去中心化特性的,這便導致比特幣是由一群人來維護的。最初,中本聰發明比特幣大概只是想讓人們多一種更自由的貨幣交易方式,但隨著比特幣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使用,人們對比特幣的想法和要求也多了起來。
一些人開始覺得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太小,總出現擁堵,於是這些人要求比特幣升級擴容,一些人又覺得比特幣的功能太單一,今後的發展不容樂觀,於是這些人又要求比特幣能夠有搭建DApp(去中心化應用)的功能,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這種對比特幣發展的分歧便可以理解為比特幣的分叉。
分叉的種類
分叉分為兩種,硬分叉和軟分叉。
先說硬分叉,硬分叉其實是把比特幣這條鏈直接分成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鏈,一條是舊鏈,一條是新鏈,舊鏈即是不願意讓比特幣分叉的社區成員所堅持的原有的鏈,新鏈即是社區成員希望在現有區塊鏈上進行技術優化改進所生成的鏈,這兩條鏈此後將不再有交集,完全按各自的道路發展。
打個比方,沒分叉前的比特幣就好比是安卓系統,因為有些人不滿於安卓系統的功能而又開發出了蘋果系統,蘋果系統這時就相當於是硬分叉後的結果,分叉後,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形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人們也根據各自的喜好開始用著不用的系統。
軟分叉更簡單,比特幣軟分叉之後不會像硬分叉一樣產生兩條鏈,而是還會保持在一條鏈上,軟分叉會進行一些升級,但是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有效性,舊節點會兼容新節點,只是新節點不兼容舊節點而已,二者依然可以共存在一條鏈上。
這就相當於安卓系統做了升級,升級後的系統很多軟體需要你的信息授權,否則就無法使用,但只要你不升級,你不授權信息也是可以使用這些軟體的,換句話說,升級後的系統比升級前的系統要求更為嚴格(舊節點會兼容新節點,但新節點不兼容舊節點)。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硬分叉事件
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是硬分叉的典型案例。
The DAO項目是區塊鏈物聯網公司Slock.it發起的一個眾籌項目,於2016年5月正式發布,截止到當年6月,The DAO項目募集資金超過1.6億美元。沒過多久,The DAO項目就被黑客盯上了,因為智能合約上的巨大漏洞,導致The DAO項目被轉移了市值五千萬美元的以太幣。
為了挽回眾多投資者的資產並停止恐慌,以太坊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最後提出硬分叉的設想,並最終通過社區的多數投票表決在以太坊第1920000區塊完成了硬分叉,回滾了包括被黑客佔有的所有以太幣。
即使以太坊硬分叉成了兩條鏈,依然有部分信仰著區塊鏈不可篡改特性的人留在以太經典這條原鏈上,如今,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都排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值排名的前20名,這也是二者在硬分叉領域被當作經典案例的原因之一。
分叉的優缺點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於很初期的狀態,分叉對於區塊鏈來說,就相當於一個技術迭代的過程,隨著人們不斷發現區塊鏈技術現有的限制,只有不斷升級和擴展這項技術,才能讓區塊鏈技術走向成熟。
當然,這種分叉跟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正在背道而馳,但沒有天生完美的技術,區塊鏈也不例外,技術的發展如果在發生錯誤時都不可控,那這種技術就無法做到普世,人們對它的信任度也無法提升。且分叉的結果是由社區成員投票決定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依舊遵守著去中心化的原則。
人們對區塊鏈分叉各執己見,但在區塊鏈發展的歷史進程里,分叉無疑讓區塊鏈變得更有故事性和可能性了。
B. 如何應對8月1日的比特幣分叉
因為,比特幣社區已經出現了一種難以調和的矛,這個矛盾一時還難以解決。擴容戰隊:中本聰的接班人GavinAndresen等人提出的比特幣經典方案以及中國礦工支持的BU方案。SW:支持SW主要是core團隊以及背後的bs公司。這兩派爭論一直在持續,兩派曾經在香港達成過共識,但是,後來core反悔了,兩派變得更加水火不容。core黨在國外實力雄厚,利用水軍打輿論戰,已經攻佔了西方輿論,在中國其水軍也是非常多的,但中國反core自來水,core在國內並不佔優勢。
C. 比特幣分叉往事補遺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最近比特幣屢創新高,華爾街機構紛紛入場囤幣,連馬斯克都忍不住公開喊單,得到了主流媒體和金融機構的認可,大家都對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沒有任何質疑。
不過,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就在三年前,比特幣還面臨過誕生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差點被 BCH 集團奪權篡位,甚至連「比特幣」這個名字都差點不保。
比特幣分叉都是上一個牛市的陳年舊事了,本來不想多說,但是最近又有一些無聊的人,抹黑中傷幣信,我們不說話,讓一些不明真相的朋友還真以為幣信十惡不赦,成了反派的代名詞,還是簡單說一說當年的幣信為保護比特幣網路做的一些事情吧。
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好多年,這些年來一直沒對外提,也不求什麼名利,只求大家知曉真相,去偽存真,同時也在茶餘飯後,多一些談資。
BCH 分叉黨為什麼仇視幣信?
很多人覺得當年「比特幣分叉」這件事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這種現象現在在加密數字貨幣社區很常見,可能一個程序員用不了幾天就能成功將一個幣種分叉。
但是在當年,分叉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牽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牽扯到諸多信仰和利益,簡直和「佛道之爭」不遑多讓,簡直已經達到你死我活,兵戎相見的地步。
這並不誇張說辭,而是事實。
現實中很多關系非常好的朋友,合作夥伴,因為比特幣分叉這件事而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 BCH 分叉集團對比特幣支持者、對幣信恨之入骨?天天懟天懟地各種造謠?而且有時候為了讓自己的謠言看上去邏輯完備,往往不惜花大量時間去搜集各種資料,然後移花接木,張冠李戴,讓眾多不明群眾看了覺得「資料詳實」,大呼過癮。
原因就在於,幣信斷了 BCH 分叉集團的財路。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幣信在瓦解 BCH 集團分叉s行動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工作,甚至在關鍵時期守護了比特幣兩周時間,成功瓦解了BCH(之前叫 BCC ) 篡權奪位的陰謀。
不得不說,BCH 集團真的是知行合一,他們也有信仰,他們真的相信 BCH 肯定會成功,能夠打敗比特幣,所以他們把手頭的比特幣基本上都換成了 BCH ,要是被他們篡權成功,其回報之豐厚絕對難以想像。
結果這一切都被幣信在關鍵時刻給毀了,你說他們恨不恨?
幣信和比特大陸的恩怨
有關比特幣分叉的文章有很多,我這里就不再多說,感興趣的朋友看一下虎撲的文章《比特幣分叉往事》或者搜索其他文章了解。
這里主要說說在分叉大戰整個過程中,幣信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因為這個事情遭受了怎樣的損失。
可能很多朋友在 2018 年的時候,看到過比特大陸因專利的事情狀告幣信礦業公司的新聞,其中的被告還有深圳比特微(神馬礦機)和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礦場方)。
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其實挺震驚的,因為幣信星空和比特大陸吳忌寒兩人的關系其實一向都非常好,私底下經常一起約飯。
他們怎麼突然就對簿公堂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那個官司中,涉及到的專利叫做串聯供電技術。
說起串聯供電技術,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技術宅男——瓦西里。
瓦西里早年是俄羅斯的 Bitfury 公司(2013 年就已經開始做比特幣礦機公司)的工程師。從 Bitfury 出來之後,2014 年,瓦西里被一個名叫 Yuri 的俄羅斯人忽悠到了中國,因為 Yuri 跟他說他聯繫到了中國的烤貓,能夠拿到他們的晶元做礦機,可以發大財。
那個時候,烤貓公司剛剛宣布,他們不再自己做礦機,而是直接轉型成為晶元提供商,歡迎大家采購晶元。
Yuri 是個典型的商人,由於當時烤貓最新晶元礦機方案不成熟,在嘗試幾次做礦機方案不成功之後,他轉而向烤貓兜售他的「串聯供電」技術。
這項技術早就存在,但是瓦西里受其啟發,第一次成果將其用在礦機主板上。
有了這項技術,礦機可以不用昂貴的電源控制晶元,直接對挖礦晶元供電,這樣不但可以節省大量成本,還可以不受電源晶元貨源的制約。(當時比特大陸將市場上的電源晶元一掃而空,不但沒貨還抬升了價格)
這項技術說起來簡單,實現也簡單,但研發卻非常困難,因為沒有電源晶元控制,電流無法穩定輸出,很容易造成電流均衡而燒毀晶元。
烤貓對這項技術非常感興趣,於是和 Yuri 談了很多次,但是 Yuri 的條件太苛刻,後來烤貓得知這項技術的實際擁有者並不是 Yuri 而是瓦西里,於是直接找到瓦西里,購買了他的技術,並且還將瓦西里招到了公司當硬體開發工程師。
後來,楊作興從 RockMiner 離開,加入了烤貓礦機( ASICMiner )研發團隊,和瓦西里成為同事,一起研發礦機和晶元。
2015 年,烤貓突然人間蒸發,烤貓公司也原地解散,所有技術封存。後來道楊作興在比特大陸兼職了一段時間,順便將串聯電源技術帶到了比特大陸。
到了 2016 年 ,楊作興有了創業的想法,首先是找吳忌寒聊,得到了吳忌寒的單方面的支持,然後吳讓他去找詹聊一下,卻遭到了詹克團的當面否決,甚至詹還當面將楊作興的商業計劃書直接用碎紙機碎成碎片。
於是,楊作興創辦了神馬礦機,從此和比特大陸打擂台。
自然,神馬礦機也順理成章地用上了串聯電源技術。
值得說一下的是,楊作興創業之前曾多次找到星空聊創業的事情,在詹之後,楊再次找到星空,確認楊下決心要做礦機晶元後,星空聯合其他幾位朋友一起投了,成為了神馬礦機的大股東之一。
星空投資神馬礦機的邏輯很簡單——由於烤貓失蹤,烤貓礦機徹底退出 歷史 舞台,當時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一家獨大,基本處於壟斷地位,這對比特幣網路並不好,很容易出大問題。(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非常正確的)
當時一起投資神馬礦機的,還有魚池的神魚和王純,大家的想法都非常一致,不能讓比特大陸再這樣搞下去。
要知道,為了能夠成功分叉比特幣,比特大陸很早就開始布局,他們在那段時間,將大量礦機優先賣給支持分叉的人,支持比特幣的人反而很難拿到貨。
並且,大區塊的支持者甚至只需要支付 10% 的貨款,這相當於是給他們做了一個五倍杠桿,只需要支付一份算力的錢,就能獲得五份算力。
很多人因此而發家致富,因此也對比特大陸更加忠心耿耿,在支持分叉的岐途上一路走到黑。
幸運地是,神馬礦機研發順利,並且迅速成長成為能夠和比特大陸一較高下的礦機廠商。
幣信礦業當時是比特大陸的超級客戶,為了支持神馬礦機的發展,也采購了大量的神馬礦機。
在分叉大戰期間,當 BCH 集團意識到是幣信在暗中保護比特幣網路的時候,他們採用了圍魏救趙的方式,將神馬公司和幣信礦業公司,以侵犯專利為由,一起告上了法庭。
雖然最終這個官司比特大陸輸了,但是他們卻達到了預期目的——礦場場地方為了避免風險,要求幣信的礦機限時從礦場中搬離,幣信算力因此暫時消失,這場較量才告一段落。
經此一戰,幣信損失慘重。
一方面,幣信用自有算力去阻止 BCH 算力暴擊(後文有解釋),每天就有將近 100 個比特幣的損失(持續了一個難度周期,即 14 日)。
另外一方面,因為礦場被迫搬離,這其中又耽誤了很長時間無法挖礦,中間也有不小的損耗,幣信也遭受了巨大虧損。
不過,這個時候,BCH 集團針對比特幣精心策劃地採用的緊急難度調整演算法(EDA)已經失去了最佳作用時間,他們原本想用這個方式來偷襲比特幣網路的陰謀也徹底破產。
如果當時沒有幣信算力的狙擊,BCH 真的有可能已經成功篡位,不但算力超過比特幣,可能連比特幣這個名字都被其搶走,比特幣可能成長到今天的規模和地位。
因為這件事情,星空和吳忌寒這兩個原來的好兄弟,也因此反目成仇,斷了往來。幣信從此也成為了 BCH 利益相關者的肉中刺,眼中釘,欲處之而後快。
幣信為什麼不支持 BCH ?
眾所周知,其實無論是幣信也好,還是魚池也好,當年和比特大陸的關系其實都不錯,包括香港共識和紐約共識大會,大家都坐在一起談,一起討論。
目的當然是共贏,希望比特幣發展得更好。
但是,這一切在 2017 年之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吳忌寒逐漸有了要分叉的想法,並且他在 2017 年 8 月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
在這個過程中,BCH 陣營的做法一直相當具有攻擊性,一副我就要乾死你的架勢。其實分叉就分叉吧,各自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但是 BCH 從一開始就打算好了,要踩比特幣上位。
其實說來很諷刺,原來的比特幣佈道者,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比特幣最堅定的反對力量,攻訐比特幣也最賣力。
他們說「BCH 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號召大家把比特幣賣了買 BCH。不知道多少人信了他們的謊言,將自己幸苦囤的比特幣換成了 BCH,因此而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徹底離開了這個行業。請問,這種行為和詐騙有什麼區別?
他們說比特幣區塊小,無法處理太多交易,鏈上非常堵。結果大家發現比特幣沒他們說的那麼堵,於是他們就發起「粉塵攻擊」,短時間內發送大量的小額垃圾交易,造成比特幣網路擁堵的假象。然後他們鼓吹大區塊,造謠說比特幣最終會因擁堵而消亡。(事實上,比特幣至今還活得很好,並且越來越健壯。)
記得當年殺毒軟體是如何作惡的嗎?為了賣出他們的軟體,有些無良公司會自己炮製病毒,等用戶中毒之後,再去兜售產品。他們的行為簡直如出一轍。
當時澳本聰站出來支持分叉,於是他們與其一拍即合,請來了澳本聰為 BCH 站台,寫文章,開發布會,一頓騷操作猛如虎,風光得不可一世。
當時他們萬萬沒想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澳本聰這個詐騙犯可不是易與之輩。僅僅是三個月之後,澳本聰就反手給了 BCH 致命 一刀,掀起了差點將 BCH 徹底毀滅的分叉大戰。
沒錯,BCH 分叉比特幣,澳本聰又來分叉 BCH,另外分出個 BSV,真是一出好戲!
幣信一直都是比特幣的信徒,或許 BCH 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後續的推進過程中,幣信自然非常不認可他們所採取的各種作惡手段。
也許這些手段在政治斗爭中非常常見,摸黑陷害競爭對手都是常用伎倆,但這是比特幣社區,寄託了無數人的期望和信仰,最初的信仰者就是一小撮理想主義者,變成這個樣子,肯定是大家所不願看到的。
並且,BCH 背後主要推手是比特大陸,無論是開發人員,還是社區中的意見領袖,大部分都是比特大陸資助的,BCH 儼然就是一個公司幣,過於中心化,想要取比特幣而代之,顯然是不合適的。
並不是說公司幣不行,例如 BNB 這樣的平台幣就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這個公司幣想要干翻比特幣自己上位,那就有點定位不清了。
總之,BCH 集團的很多行為都透露出他們的極其不靠譜,要是將比特幣的未來寄希望在這樣一群人身上,那比特幣遲早玩完,這是所有比特幣社區的人不願看到的。
於是,在關鍵時刻,幣信決定出手干預。
幣信是如何保護比特幣網路的?
不得不承認,BCH 為了贏得這場分叉之戰,的確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准備,在很久之前就開始聘請社區內的一些意見領袖開始造勢,不停地寫文章,有些文章寫得還挺有深度,看上去有理有據,邏輯完備。(後來澳本聰也採用了同樣的套路,忽悠了一大批死忠粉)
除了輿論戰,在技術和未來願景方面,BCH 集團也畫了很多大餅,看上去讓人神往,由於大區塊的特性,的確有很多比特幣無法實現的功能,這讓很多人對其充滿了期待。
如果這些還只是常規操作,那麼有一點不得不讓人驚艷,那就是—— BCH 的緊急難度調整機制(EDA)。
因為 BCH 使用和比特幣同樣的演算法,按正常的思路,BCH 要想分叉成功,並且持續保持出塊,就必須擁有龐大的算力支撐,因為分叉的時候,比特幣網路的難度已經非常大了,小算力根本爆不出塊。
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緊急難度調整機制:如果當前區塊的前6個區塊出塊時間大於12小時,則難度自動下調20%,如果當前區塊的 MTP 時間和從當前塊往前數第6個塊的 MTP 時間相差大於12個小時,就應急降低20%難度。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定時間內不出塊,就會自動下調20%難度,再不出塊就繼續下調 20%,直到出塊為止。這樣就算只有很小的算力,也能保證能夠出塊。
這個機制乍一看像是防守機制,純粹是為了自保,為了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而已,但是各位別被其表象所迷惑了,這實際上是一個極具有攻擊性的機制,因為難度只有下調,沒有上調。
設計這套機制的人,深諳人性之道,他們懂得,礦工其實是趨利的,只要哪裡有錢賺,就會用腳投票,直接把算力切到哪裡。
當 BCH 的難度降低了,擁有同樣的算力,那礦工就能夠挖到更多的幣,只要所得到的利潤大於比特幣,那麼礦工的算力就會被吸引過來。
這樣,就算 BCH 的價格比比特幣低,只要難度夠低,礦工就能賺更多錢,算力就會過來。
而 BCH 的算力和比特幣的算力是互斥的,挖 BCH 就不能挖 BTC,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一旦比特幣算力都遷移到 BCH 網路,再配合拉漲幣價,在當時的環境下,還真有可能會被 BCH 篡位成功。
要知道,當時很多中立方都表示過,哪個網路的算力大就支持哪個幣是真正的比特幣。
不得不承認,緊急難度調整機制的設計的確非常天才,所以,這種機制也被人稱為針對比特幣的「算力暴擊」。
BCH 集團醞釀多時,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籌備分叉,他們准備在分叉之後,立刻對比特幣展開「算力暴擊」,即分叉完成之後,就把自己的算力從 BCH 網路撤出,讓難度大幅下降,同時大幅度拉漲幣價,這樣就可以吸引大部分的礦工算力過來,比特幣網路的算力就會暴降,讓比特幣網路因擁堵不出塊而無法運轉,最終一舉奠定勝局。
這個計劃近乎完美。
這簡直就是針對比特幣的陽謀,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就是沒辦法去破解,因為當時 BCH 集團控制了一半以上的比特幣算力,只要吸引 10%左右的算力過來,比特幣網路就可能運轉不了了。
當時除了 BCH 集團控制的算力和礦池,就只有三個礦池佔比比較大,分別是魚池魚池、國池(比特幣中國礦池)、和幣信礦池。
礦池就算想要支持比特幣,那也得礦工答應,礦池是無法控制用戶的算力的,不然礦工肯定會用腳投票直接走人。
所以,BCH 集團當時覺得勝券在握了,估計他們連慶祝酒會都已經准備好了。
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等分叉完畢,BCH 出了幾個塊,當他們將自有算力從 BCH 網路撤出,靜靜等待不出塊而難度自動下降之時,意外卻出現了——有神秘算力突然接入了 BCH 網路,爆塊繼續。
由於有持續爆塊,BCH 的緊急難度調整機制就無法生效,因為這樣難度一直降不下來(出塊間隔時間小於 12 小時)。
並且,為了防止神秘算力針對 BCH 網路發動 51%攻擊,他們又不得不很尷尬地重新將自己的算力切回來,持續挖著。
這些神秘算力隱藏了 Coinbase 和地址,一時間所有人都搞不清其來路。
突然出現的神秘算力打亂了「算力暴擊計劃」的節奏,本來等難度降低後,他們准備了大量的資金要配合拉盤,一時間拉盤計劃也無法繼續推進,生生卡住了。
這種情形,就彷彿一個刺客,針對刺殺目標發動了致命一擊,然後突然出現了一股神秘力量,將這致命一擊給擋住了,並且持續守護著目標,導致刺客後續的一系列攻擊都無法實施。
BCH集團非常費解:這股神秘力量到底從哪裡來的?
前面說過,除了 BCH 集團自己控制的算力,另外擁有比較大的算力的,就只剩下魚池、國池和幣信礦池這三方。
魚池和國池都是散戶的算力,他們根本無法動用,只有幣信礦池基本都是自己的算力,也就是說只有幣信有這個條件做這件事。
答案呼之欲出:幣信!
是的,這股神秘算力就是幣信的自有算力。
幣信在 BCH 集團准備針對比特幣發動第一次也是最強的一次算力暴擊的時候,出手了。
其他人沒辦法做這件事情,只有幣信有這個條件,只有幣信能做,那就由幣信來做!
為了比特幣的未來,舍我其誰?
要知道,當時難度沒降下來,礦工挖 BCH 肯定是不劃算的,幣信礦業頂著每天幾十甚至上百比特幣的巨額虧損,硬生生守護了比特幣一個難度周期!(即兩周時間)
BCH 集團也很快反應過來,知道這肯定是幣信乾的好事,但是沒辦法,在技術上他們是無法拒絕幣信的算力的,只能乾瞪眼。
通過這個方式,他們終於將幣信算力趕出了 BCH 網路,這才得以對比特幣實施算力暴擊。
幣信礦場剛停機,他們就迫不及待開始拉盤了,BCH 開始大漲,但那個時候已經他們無力回天了,因為最佳狙擊時機已過,他們已經失去了「天時」,效果大打折扣。
盡管後面 BCH 針對比特幣多次算力暴擊,導致比特幣網路算力經常不穩定,但勝負已定,已經無關緊要,不影響大局。
經此一役,幣信損失慘重,不但損失了十幾天的比特幣挖礦收益,礦場也不得不搬離,損失的比特幣在現在看來,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幣信為守護了比特幣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幫比特幣擋住了致命一擊,做了比特幣信仰者該做的事情。
雖然幣信因為這件事幾乎將以前所有挖礦賺到的利潤都一次性虧了出去,但長期來看,幣信肯是受益的。
後記
這些往事封存已久,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其中的細節,也不知道幣信當年做的事情,這其實也沒什麼,幣信一直都活得很好。
但是這么多年來,幣信一直被一些別有用心者抹黑造謠,實在心累,想想還是寫點文字,將事實公布,免得無辜吃瓜群眾被其誤導。
分叉風波已經過去多年,比特幣依然還是那個比特幣,比特幣社區也比以前更加健壯,這是我們這些比特幣信仰者最大的幸福。
Long Bitcoin, Short the world!
#歐易OKEx#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D. 比特幣是什麼請通俗的解釋一下講一下它的歷史
比特幣(英語:Bitcoin,簡寫:BTC,貨幣符號:฿),是一種用開源的 P2P 技術的軟體而產生的電子貨幣。虛擬貨幣「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可能化名)在 2009 年提出。現在比特幣也指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整個 P2P 網路。
2008年,一位稱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發表了一篇新的論文,論文闡述了以密碼學為基礎的電子貨幣理論(也就是現在的比特幣)。論文指出:世界各國的貨幣這么多,而每個國家的貨幣只是一個流通符號,一旦失去了國家的信用保障,它們就是一堆廢紙。為什麼不發明一套世界通用,而又無國別之分的貨幣系統呢?於是,論文詳細講述了如何利用密碼學製造一種虛擬貨幣的方法。這就是比特幣的理論。(交易比特幣上「幣匯交易所」)
在論文中提出的比特幣貨幣系統,有一些這樣的屬性:
(1) 去中心化:沒有發行人,整個網路由用戶構成,採用P2P方式存儲和運行
(2) 全世界流通:世界上任意一台電腦,只要下載比特幣客戶端,就可以製造、出售、購買、收取比特幣
(3) 安全持有: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4) 低交易費用: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0.001比特幣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收取的交易費,會做為獎勵,發給後續去製造比特幣的用戶。
(5) 方便快捷的交易轉賬:只要你知道對方的賬戶地址,就可以轉賬,方便快捷
(6) 防止通貨膨脹:全世界一共只產生2100萬個比特幣,從發布之日起,每10分鍾產生50個比特幣,但產量每4年會減半,即發布4年後,每10分鍾產生25個比特幣,發布8年後,每10分鍾產生12.5個比特幣,這些新產生的比特幣,屬於製造比特幣的人。
2009年,比特幣系統正式發布,但由於知道的人很少,1比特幣的價格僅幾美分。
2013年4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發現比特幣,比特幣的價格4年來累計飆升了上萬倍,1比特幣的價格最高達到了266美元。
截止到 2013 年 5 月 31 日,全部發行比特幣按市價換算為美元後,總值突破為 15億美元。 與大多數現行貨幣不同的是,比特幣貨幣系統是獨立存在的,其運行不依賴於中央銀行、政府、大型企業的支持或者信用擔保。比特幣使用遍布整個 P2P 網路節點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管理貨幣的發行、交易和賬戶余額信息。中本聰採用密碼學的原理,確保各個比特幣節點按照既定的協議達成共識,從而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例如,比特幣只能被它的真實擁有者使用,而且僅僅能使用一次,支付完成之後原主人即失去對該份額比特幣的所有權。
比特幣貨幣總量按照設計預定的速率逐步增加,增加速度逐步放緩,並最終在 2140 年達到2100 萬個的極限。P2P 的分布式特性與去中心化的設計結構,確保了理論上任何機構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幣的貨幣總量,或者製造通貨膨脹。在全球范圍內,比特幣可以通過多個線上的交易所和服務商進行兌換交易,也可以在線下找到兌換點,兌換為現鈔或金幣。
E. 什麼是比特幣分叉
比特幣中一個區塊的容量就是1M(兆位元組)吧。而一筆交易是250到500位元組之間。
按照這種演算法,那麼一個區塊大約包含的4 194.3(筆)交易。
比特幣中一個區塊確認的時間是10分鍾,那麼一個區塊每秒能處理的7個交易,可能有時候連7筆都達不到。
這樣會造成一什麼後果呢?
比特幣的分叉分為硬分叉和軟分叉。
硬分叉是:指比特幣的區塊格式或交易格式發生改變時,未升級的節點拒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
已經升級的節點可以驗證未升級節點生產出的區塊,大家各自延續自己認為正確的鏈,所以分成兩條鏈。
什麼是軟分叉呢?
軟分叉是指比特幣交易的數據結構發生改變時,
未升級的節點可以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
而且已經升級的節點也可以驗證未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
F. 比特幣什麼時候再減半上次減半是什麼時候
btc每四年限產一次,每一次遞減都是會令它從挫折擺脫,鳳凰涅粲,涅盤重生。每一次遞減都是會給btc都會帶來巨大的上漲幅度。預估這次的遞減會到5月底,伴隨著全網算力再次提升,遞減時長很有可能會提前,對於實際提早是多少,不太好猜想。算率持續增加,遞減也會提前。相反算率降低,遞減往往會延遲。現階段BTC全網算力一-直在持續增加,5月底的遞減時長很有可能推前1-2個星期。BTC在2020年即將迎來第三次生產量遞減。自2009年1月3日BTC創世區塊被挖到,50個BTC作為獎勵送出去至今,共產生過兩次獎勵減半。
當代貸幣擺脫金本位後,實際上是一種個人信用,這一個人信用的本質是擁有貨幣的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索要支配權,比如我擁有100w美金,核心是意味著我還在當前的消費水平下對社會上產品/服務項目/資產的索取權,假如貨幣是固定不動金額,很顯然我只想要擁有貸幣發送給後代子孫,大概過幾十代人,大家大家族就能成為世界最富有些大家族,哪怕只擁有隻是1萬元rmb現錢。
G. 比特幣的發展歷史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同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
2009年1月5日,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
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時,主流媒體總會請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分析一下比特幣。早先,這些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現如今的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而這其中爭論的焦點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上。
不少比特幣玩家是被比特幣的不能隨意增發所吸引的。和比特幣玩家的態度截然相反,經濟學家們對比特幣2100萬固定總量的態度兩極分化。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調控貨幣總量,用貨幣政策的松緊來為經濟適時的加油或者剎車。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固定總量貨幣犧牲了可調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緊縮,進而傷害整體經濟。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越少越好,貨幣總量的固定導致的通縮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區塊獎勵,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區塊獎勵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區塊獎勵減半為25個。
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區塊獎勵再減半為12.5個。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約2100萬個。
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數量有限,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
2014年2月25日,「比特幣中國」的比特幣開盤價格為3562.41元,截至下午4點40分,價格已下跌至3185元,跌幅逾10%。根據該平台的歷史行情數據顯示,在2014年1月27日,1比特幣還能兌換5032元人民幣。這意味著,該平台上不到一個月,比特幣價格已下跌了36.7%。
同年9月9日,美國電商巨頭eBay宣布,該公司旗下支付處理子公司Braintree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該公司已與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達成合作,開始接受這種相對較新的支付手段。
雖然eBay市場交易平台和PayPal業務還不接受比特幣支付,但旅行房屋租賃社區Airbnb和租車服務Uber等Braintree客戶將可開始接受這種虛擬貨幣。Braintree的主要業務是面向企業提供支付處理軟體,該公司在2013年被eBay以大約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2017年1月22日晚間,火幣網、比特幣中國與OKCoin幣行相繼在各自官網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抑制投機,防止價格劇烈波動,各平台將於1月24日中午12:00起開始收取交易服務費,服務費按成交金額的0.2%固定費率收取,且主動成交和被動成交費率一致。
5月5日,OKCoin幣行網的最新數據顯示,比特幣的價格剛剛再度刷新歷史,截止發稿前最高觸及9222元人民幣高位。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正式開始收取交易費。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公告稱中國禁止虛擬貨幣交易。同年12月17日,比特幣達到歷史最高價19850美元。
2018年11月25日,比特幣跌破4000美元大關,後穩定在3000多美元。11月19日,加密貨幣恢復跌勢,比特幣自2017年10月以來首次下探5000美元大關,原因是之前BCH出現硬分叉,且監管部門對首次代幣發行(ICO)加強了審查。
11月21日凌晨4點半,coinbase平台比特幣報價跌破4100美元,創下了13個月以來的新低。
2019年4月,比特幣再次突破5000美元大關,創年內新高。5月12日,比特幣近八個月來首次突破7000美元。5月14日,據coinmarketcap報價顯示,比特幣站上8000美元,24小時內上漲14.68%。
6月22日 ,比特幣價格突破10000美元大關。比特幣價格在10200左右震盪,24小時漲幅近7%。 6月26日,比特幣價格一舉突破12000美元,創下自2018年1月來近17個月高點。6月27日早間,比特幣價格一度接近14000美元,再創年內新高。
2020年2月10日,比特幣突破了一萬美元。據交易數據,比特幣的價格漲幅突破3%。3月12日,據加密貨幣交易平台Bitstamp數據顯示,19點
44分,比特幣最低價格已跌至5731美元。5月8日,比特幣突破10000美元關口,創下2月份以來的新高。
截至12月27日19時20分,比特幣報價28273.06美元。
2021年1月8日,比特幣漲至4萬美元關口上方,最高至40402美元。
2021年2月22日,比特幣價格線上突破58000美元/枚。
2021年2月16日,比特幣價格突破50000美元。
3月13日,比特幣24小時上漲約6%,站上60000美元/枚,市值約為1.1萬億美元。
2021年5月19日,比特幣跌幅擴大至18%,跌破35000美元/枚整數關口,日內連續跌破九道千元關口。
流通性與接受度
比特幣仍然有合法或正當的用途。有多種途徑使用比特幣,通過電子貨幣交易所、比特幣提款機、服務商和個人等渠道,就能兌換為當地的現金或金幣或以現金或金幣購買比特幣;也可以直接使用它購買物品和服務,或使用比特幣金融卡。
特別繼維基解密宣布接受比特幣捐助後,認可使用比特幣的個人、組織和企業迅猛增長。
隨著比特幣金融卡的激活,即使商家不接受比特幣,仍然可以依照比特幣與法幣的即時匯率,而以比特幣付款,猶如刷人民幣賬戶的金融卡支付外幣(美元、歐元等)消費,仍然可以依照該外幣與人民幣的即時匯率;
而從人民幣的存款賬戶扣款來完成付款,這樣商家只要支持Visa 或 Mastercard等信用卡或是Apple Pay等移動支付功能者皆能使用;
使用范圍就能從直接接受比特幣的1萬商家,大幅擴大到包括網路購物、賣場購物、餐廳和咖啡廳用餐、搭乘交通工具、加油站加油等數千萬個商家(Visa 2,900萬、MasterCard 3,200萬個),如果許可,並可使用世界各地逾3千多萬台一般法幣ATM,以比特幣提領當地現金使用。
交易
比特幣點對點網路將所有的交易歷史都存儲在區塊鏈中,比特幣交易就是在區塊鏈賬本上「記賬」,通常它由比特幣客戶端協助完成。付款方需要以自己的私鑰對交易進行數字簽名,證明所有權並認可該次交易。
比特幣會被記錄在收款方的地址上,交易無需收款方參與,收款方可以不在線,甚至不存在,交易的資金支付來源,也就是花費,稱為「輸入」,資金去向,也就是收入,稱為「輸出」。如有輸入,輸入必須大於等於輸出,輸入大於輸出的部分即為交易手續費。
礦工產出交易沒有輸入,只有輸出,交易記錄會顯示新生成的比特幣(Newly Generated Coins),除礦工產出交易外,一個輸入必然是另一筆交易的一個輸出,也就是一筆收入必然是其他人的支付。
一個輸入沒有成為另一筆交易的輸出時,它是「未花費的」,也就是「賬戶余額」。收錄此交易的區塊被廣播後,此交易就有了「1個確認」。礦工們平均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每一個新區塊的誕生會使此交易的確認數加1。
當確認數達到6時,通常這筆交易被認為比較安全、難以逆轉。比特幣交易為不可逆,每一筆交易都無法撤銷,商家不必遭到詐騙式的拒付而遭受損失,唯一可以獲得退款的方法,就是請對方再做一筆反向交易,但需要對方的配合。
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該概念在中本聰的白皮書中提出,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系產生的資料塊(稱為「區塊」,block)。
新增的資料塊總能鏈接到上一個區塊,即整條區塊鏈的尾部。比特幣點對點網路將所有的交易歷史都存儲在「區塊鏈」(blockchain)中,所以區塊鏈可以看作記錄著比特幣交易的賬本。區塊鏈是一群分散的客戶端節點,並由所有參與者組成的分布式資料庫,是對所有比特幣交易歷史的記錄。
中本聰預計,當資料量增大之後,用戶端希望這些資料並不全部存儲自己的節點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採用引入散列函數機制。這樣客戶端將能夠自動剔除掉那些自己永遠用不到的部分,比方說極為早期的一些比特幣交易記錄。
中本聰創造了比特幣系統的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並附有一句「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而這句是當天泰晤士報的頭版文章標題。
確認一項交易的過程,是由解決一系列計算難題的工作量證明機制來實現的。
工作量證明機制要求電腦的計算能力為某個有限值的情況下,需要運算一定的時間才能解決,這就使得攻擊者無法重寫、修改交易歷史,除非他能夠擁有相對比特幣點對點網路系統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從而能以更快的速度產生區塊鏈(稱為"51%攻擊")。
工作量證明機制的難度由系統自動調節,所以新區塊的生成平均需時10分鍾。整個比特幣點對點網路的節點都會自動檢測交易和區塊的有效性,並忽略任何違背規則的交易和區塊,比如那些產生錯誤數量的區塊,或多次發送同一份額比特幣的交易行為。
參與處理區塊的客戶端可以得到一定量新發行的比特幣,以及相關的交易手續費。
為了得到這些新產生的比特幣,參與處理區塊的用戶端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計算力(為此社會有專業挖礦機替代電腦等其他低配的網路設備),這個過程非常類似於開采礦業資源,因此中本聰將資料處理者命名為「礦工」,將資料處理活動稱之為「挖礦」。
這些新產生出來的比特幣可以報償系統中的資料處理者,他們的計算工作為比特幣點對點網路的正常運作提供保障。
有鑒於此,其他類似競爭幣(Altcoin)都是用了相同的理念去處理端間交易資料,只是在工作量證明機制上進行調整,如採用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和Scrypt演算法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