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哪個節日是紀念歷史人物的

哪個節日是紀念歷史人物的

發布時間:2023-01-24 05:12:32

❶ 端午節是紀念哪位名人 端午節是紀念哪個歷史人物

導讀: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很多傳統節日是有故事來源的,有神話傳說,也有歷史故事,那麼端午節是紀念哪位名人?端午節是紀念哪個歷史人物的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除了紀念屈原之外,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秋瑾、介子推等。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認為源於紀念屈原

民間普遍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南朝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有這樣的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見民間傳說也是有一些歷史根據的。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鱉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傷害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看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怪,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散失,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了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是中國各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這種習俗傳播至華夏各地,使這一民俗文化由各族人民共享,屈原之名盡人皆知。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紀念伍子胥的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江浙人大都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化妝逃亡,奔向吳國,受到吳王闔廬信用,成為吳國重要朝臣和大將。後來助吳伐楚,五戰而攻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就掘墓鞭屍,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在伍子胥、孫武訓練、指揮下士氣高昂,百戰百勝。吳國與越國交戰,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吳王夫差許之。伍子胥高瞻遠矚,建議夫差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接受越國賄賂,經常在夫差耳邊讒言陷害伍子胥。在伯嚭的蠱惑下,夫差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令其自殺。伍子胥本為忠良,憂國憂民,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來懸掛在吳國京城的東門上方,讓我看到越國軍隊是怎樣入城滅吳的」,以提醒國人對越國的警惕。伍子胥自刎死後,夫差聽到他的遺言不僅不警醒,反而大怒,命令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袋子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江浙人相傳,端午節在江里劃龍船、賽龍舟等活動是紀念伍子胥的。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還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死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尋找。尋找了十七天未果,在五月五日,曹娥投入江中尋父。五日後,曹娥雖死,但仍抱著父屍浮出水面。鄉民傳為神奇,稱贊她是孝女。繼而曹娥事跡傳至縣官耳中。縣令度尚為曹娥立了碑,並令自己的外甥、才子邯鄲淳作誄辭加以頌揚。

端午節為了紀念秋瑾

端午節為了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於是,與詩人節合並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❷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傳說很多,具體有以下三種:

1、紀念屈原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天正是農歷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此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忠良之臣,原為楚國人,後投奔吳國,因被人陷害,被吳王賜死。臨死前,伍子胥說:「我死後,將我雙眼挖出掛在吳國都城上,以看越國滅吳。」吳王聞聽大怒,讓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馬革里,在五月初五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說。傳說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七天七夜仍不見屍體,於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尋找父親,後來抱出父屍。人們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為了紀念她的孝義建了一座廟,稱為曹娥廟。

(2)哪個節日是紀念歷史人物的擴展閱讀:

端午節節日習俗:

1、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2、端午食粽: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❸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哪一位歷史人物的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哪一位歷史人物的?端午節紀念屈原是最常見的說法。公元前278年秦國將領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❹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位歷史人物

1、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2、伍子胥
夫差賜予伍子胥寶劍,讓他自我了斷,伍子胥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4、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節與清明節由來傳說的主角,可也有認為端午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據東漢時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說,端午節系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❺ 一個紀念歷史人物的節日,也是一個要掛艾草的節日,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端午節,要紀念屈原,在家門口掛艾草。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掛艾草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在端午這一天,大家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別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帶有揮發物芳香油。它所產生的獨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室內空氣。中醫葯學內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濕寒的作用。將艾草葉生產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掛艾草的這種行為主要是大家為了更好地祛除「五毒」、驅邪避邪等多種多樣功效,以確保大家的身體健康。

3.招福治病

艾草的功效功效十分多,還能夠入葯醫治許多病症。艾草能芳香通竅,常聞能讓人大腦清楚、耳聰目明、記憶力提高,可預防流感,還能靈活通筋。與此同時,還能夠著火點艾條作為治病,稱之為艾灸法。因此在端午將大門口掛上艾草也是因為達到身體健康的功效。

❻ 端午節紀念哪些人

端午節主要紀念屈原、介子推、伍子胥和孝女曹娥。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為了紀念投江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在秦軍攻破楚國都城之後,選擇寫下絕筆《懷沙》,抱石投江自盡。百姓聽聞此事,紛紛來到江邊劃船打撈屈原,卻一無所獲。後來,人們就將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以此紀念。

端午節紀念哪些人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紀念介子推說以及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中方記載了端午節紀念屈原說,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也有類似記載。

其中,關於端午節紀念的歷史人物中,有一位女子——孝女曹娥。傳說,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此事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❼ 傳統節日據說是紀念我國一位名人而設立的,你知道是哪個節日嗎

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寒食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裡面有兩個節日是幾年名人的,其中寒食節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介子推的,而端午節是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的。

❽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是紀念歷史名人的

端午節紀念的三大人物

1、紀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2、紀念伍子胥

在浙江一帶流傳很廣,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

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8)哪個節日是紀念歷史人物的擴展閱讀

端午節作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著它特殊的意義。從字面上理解,端午從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所以每年的端午節就是農歷五月初五。

從深層次上講,端午初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後源於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隨後,便一直延續下來,發展成為現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親朋好友都會以互助安康、吃粽子、賽龍舟的形式來展現。

民間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到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5、草葯水(沐蘭湯)

草葯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端午日洗草葯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葯性最強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葯。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葯煮草葯水沐浴的習俗,端午草葯的葯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6、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五彩絲線或源於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遺俗,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❾ 端午節紀念誰

端午節主要有紀念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等人物的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經歷了國破家亡,痛心不已,在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沿江百姓紛紛引舟渡前去打撈,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慢慢地便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端午節紀念誰
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小說《續齊諧記》及宗檁的《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數被附會上某些傳說作為「起源」,但經實際考察,這些故事傳說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世構建出來的。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是五月五日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❿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個歷史人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當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之時,屈原眼睜睜看著家國覆滅,哀痛不已。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就抱石投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聽聞此事,馬上劃船撈救,卻連屈原的屍體都沒撈到。於是為了寄託哀思,每年人們就會盪舟江河之上,將米團投入江中,以此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個歷史人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除此之外,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的傳說中,有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閱讀全文

與哪個節日是紀念歷史人物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