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疑雲怎麼玩

歷史疑雲怎麼玩

發布時間:2023-01-25 03:58:53

❶ 山西晉祠,探索三千年歲月中的歷史疑雲與興衰變遷

20年12月,上海疫情清零之後,我終於再次踏上周末隨心飛的旅程

太原——這個不算有名的旅行地,卻一直是我心水之地,不為別的,單單是晉祠一處,就讓人有足夠的理由來到這個古老的城市

雖不是第一次來太原,但上次卻來去匆匆,沒能去到晉祠,這次專程前往,終於了卻一樁心事

在此之前,我從未專門為一處景點或是博物館寫文,但我想晉祠值得一整篇的文字,所以認真寫下這篇晉祠科普貼,內含大量實地拍攝圖片

1、<晉祠其主>

2、<晉祠的興建與變遷>

3、<晉祠最大謎團——主神之爭>

4、<晉祠現存建築群>

5、<後記>

晉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遙想當年,商紂王無道,周武王起兵伐之,在牧野大敗紂王軍隊,紂王逃回朝歌宮殿後,自焚而死,盛極一時的商朝滅亡,統治長達800年的西周自此建立,定都於鎬,即如今陝西西安西南部

滅殷商三年後,周武王駕崩,傳位於其子姬誦,是為周成王

成王即位後,據傳在一次與弟弟游園時,成王撿了一片地上的梧桐葉,剪成圭的形狀,對弟弟說:「我把桐葉賜給你」

古時「桐」與「唐」諧音

雖貌為游戲,但史筆如椽,君無戲言,唐國自此便成了這位王弟的封地

這個「 剪桐封弟 」故事裡的主人公,便是我們要說的 晉祠最初的主人——唐叔虞

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母親則是姜子牙之女邑姜,本姓姬,後由於受封於唐國,史稱唐叔虞

唐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據傳他們的祖先來自於帝堯的部落,由於善於燒制陶器,被稱為「陶唐氏」,帝堯之後,唐國漸漸衰落,周朝建立後歸順,但後又叛亂,周公姬旦平叛後,將原先的唐國統治者遷到了鎬京附近

那麼,唐國原封地的管理和統治,就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唐叔虞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接管唐國

由於年代久遠,唐叔虞當年治國的事跡,細節已很難考證, 唯有這「 啟以夏政,強以戎索 」八字,讓我們想像當年唐叔虞治國的風采

唐叔虞後,其子燮即位,由於遷居至晉水之濱,改國號為「晉」,延續了唐叔虞治國政策,政績斐然

也正是由於那時打下的良好根基,這片土地才能在春秋時期延續了近700年的繁榮;才能在後世不斷被人提起,尊敬,朝拜;才能留下晉祠這樣集大成的建築博物館

到這里,我們大致已經介紹完了晉祠的主人——唐叔虞,現在就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這座偉大的建築中來

晉祠原名唐叔虞祠,始建年代不詳,但如今晉祠正殿一側的柏樹,據考證, 樹齡在2600~2900年之間 ,據此可推測,最早的晉祠也應建於那個時間。據推測,晉國建立後,叔虞宗族的一支遷至晉陽,在晉水之源,懸瓮山麓,修建了祠堂,紀念先祖唐叔虞

經過3000年的悠悠歲月,當年的建築痕跡已經消磨殆盡,當年的王侯將相也早已化為黃土一抔,唯有這棵龍柏,默默不言,見證了歷史一次一次的更替,見證了一曲又一曲金戈鐵馬

晉祠最早見於史書,為 北魏《水經注》 :

南北朝 時,文宣帝高洋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 ; 隋唐年間 ,晉祠也均有修繕和擴建; 北宋時期 ,宋太宗趙光義在晉祠大興土木,並刻碑記事,如今我們見到的晉祠主殿聖母殿,便是當年的建築;此後, 元明清 及近當代,也均有修繕

更難得的是,晉祠的修繕不是推倒重來,而是保留了原先建築的風貌,保持對前代建築的高度尊重

一代代的傳承,一代代的接力,為我們留下這座集中國建築大成的建築博物館,使我們得以窺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藝術精髓,彷彿數世同堂的大家庭,包羅萬象,卻也異常和諧

中國古今祠堂眾多,但像晉祠一樣,受到一代代百姓的信奉和統治者保護並修繕的建築卻並不多,深究其背後原因,眾說紛紜,但多少也可窺知一二

從上面介紹的晉祠發源可知,晉祠與 「唐」和「晉」 兩字可謂密不可分,而說到「唐」和「晉」,大部分人都可以聯想到中國歷史上幾個輝煌的時代:先秦晉國、司馬氏建立的西晉與東晉、唐高祖李淵建立的唐朝、五代時期的後唐

而晉祠的命運也與這些朝代的興起與衰落密不可分

先秦晉國 自不必說,晉祠自是發源於此,而正是由於唐叔虞父子當年的政績,晉祠一直受當地百姓尊重,香火鼎盛。有說法說晉祠西倚懸瓮山,是龍脈所在之地,風水極佳,可孕育帝王之氣

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晉祠的主神一直都是它最初的主人——唐叔虞,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對其尊重有加

到了 司馬氏 代曹,立國之時,選取「晉」作為國號,也和先秦晉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摒棄「魏」的舊國, 「以晉承漢」 ,正是借用先秦的歷史沉澱,現雖無史料記載晉朝時是否修建過晉祠,但國號取自於此,尊崇可想而知

有史料記載最早大規模修繕晉祠的皇帝, 南北朝 時期的北齊文宣帝,便是生於晉陽,為了祈求自己的皇位江山穩固,他大規模擴建了晉祠,雖然北齊國祚僅僅延續了不到30年,但對晉祠之地和唐叔虞的尊敬依舊可見一斑

真正將晉祠的榮光和神聖推至頂峰的則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 大唐盛世 。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淵起兵,不到一年,隋朝滅亡,唐朝建立,而這場偉大的起兵之地,便是晉陽,而李淵在起兵前虔誠去祭拜的,正是這位唐國的始祖——唐叔虞

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還親自撰寫了《晉祠之名並序》,頌揚唐叔虞的功德,並祈求他繼續護佑唐朝國祚永年

晉祠和唐叔虞的崇拜在唐朝時可謂達到巔峰,在當地百姓心中更是無比神聖

可惜歷史長河中,沒有任何事物能逃開盛極必衰的命運,福兮禍之所倚,正是由於晉陽在唐朝的鼎盛地位,300年後, 宋太宗趙光義 才會在攻下晉陽城後,下令焚城,此舉一是為了發泄晉陽百姓抵死不降而導致攻城中損失慘重,同時也折射出他內心對這片有著「龍脈」的土地的警惕和恐懼

但就在趙光義焚毀晉陽城後不久,他卻又下令大規模修繕晉祠,這表面看上去矛盾的行為,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雖然晉陽城已經攻下,但想要當地長治久安,就必須收買人心,讓百姓誠心歸順,修建晉祠正是拉攏人心的做法

但在這期間,晉祠卻發生了一個至今無法完全解釋的變化—— 主神變動 ,原先的晉祠,主神毫無疑問是唐叔虞,但如今的晉祠,主神卻變成了聖母,這一變化,正是發生在北宋初年,但具體原因和時間已經不可考,而這位聖母的原型,也至今成謎

從北宋統治者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理解這一行為,畢竟唐叔虞是一代帝王,百姓長期供奉唐叔虞,難免不會出現第二個唐高祖李淵,威脅當朝的統治,將主神換成聖母,弱化唐叔虞的地位,則可以漸漸瓦解民間的這一崇拜

可是如何在不引起百姓激烈反對的前提下,將晉祠的主神換成聖母,而將原先的主神唐叔虞遷至主殿北邊的偏殿內?這至今是個謎

甚至於 聖母的身份 ,也是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姜;也有說是北宋劉太後;也有說是晉水女神形象...至今無定論,成為 晉祠最大的謎團

不管如何,自此之後,聖母便成了晉祠主殿之神,守護這方土地,好在這並沒有影響後世對晉祠的崇敬,一代代王朝都保護和修繕著這座偉大的建築,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史料和財富

雖然龍脈之說並無科學依據,但這座建築群歷經3000年的風雨,依舊將榮光延續至今,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而主神之爭——這晉祠最大的謎團,也有待進一步的史料發現,將其慢慢解開

如今的晉祠成為了開放的景區,保有宋、元、明、清時期的殿、堂、樓、閣、亭、台、橋、榭等各式建築100餘座

晉祠的核心區西倚懸瓮山,分為中、北、南三路

懷著敬畏的心情,我走遍了如今的晉祠,或精巧或宏偉的建築,無一不訴說著,這悠悠歲月和歷史斑駁

中路是全祠的精華,沿路走過,分別是:水鏡台(明清)——會仙橋(明)——金人台(北宋)——對越坊(明)——獻殿(元)——魚沼飛梁(北魏)——聖母殿(北宋)

從大門進入,徑直向前便是建於明清時期的水鏡台,當年的用途為戲台,與正殿遙遙相對

遙想當年,在這座戲台上,上演過多少紛紛擾擾,悲歡離合,與這晉祠一樣,訴說著歷史千載余韻

水鏡台側面,可以看前後建築風格的不同,前部為單檐卷棚頂,後部是重檐歇山頂

水鏡台向前,過會仙橋,便是始建於北宋的金人台,中間的琉璃閣為明代所建,四角有四尊鐵人,寓意守衛這邊神聖的土地

金人台後方,立有一座牌坊,建於明代,坊名「對越」二字,出自《詩經》,「宣揚稱頌」之意

相傳,明代書法家高應元的母親患病,久治不愈,後求得一簽,曰「添磚加瓦」,高應元決定在晉祠內修一座牌坊,破土動工第二日,母親即病癒,後高應元親筆題字「對越」,便是如今這塊珍貴的匾額

穿過對越坊,是一座元代時修建的,用於祭祀場合的獻殿,全木製結構,四面沒有圍牆,用於擺放祭祀物品,正中獻殿的匾額狀如烏龜,寓意長壽

獻殿的側面,可以看出精巧的木製結構

獻殿西側,便是大名鼎鼎的魚沼飛梁,十字橋形,是全國的孤例

古時稱圓形為池,方形為沼,沼中有魚,稱為「魚沼」,有橋梁飛越其上,稱為「飛梁」

據考證,橋梁為北宋時期修建,橋柱的歷史卻可追溯至北魏年間,距今1500年,《水經注》中也有記載:

魚沼飛梁通達處,便是如今晉祠的主殿——聖母殿

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年間,木構建築,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兩邊檐頂向上翹起,整個建築給人一種隨時騰空而起的優美之感

前廊有兩間之寬,步入其中,覺得格外的開敞,同時會不由自主生出敬畏之心

聖母殿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殿前八根殿柱上雕刻的 八條栩栩如生的雕龍 ,無一不精巧奪目,甚至令人心生恐懼

站在空曠的殿內前廊,仰頭看這些飛龍,彷彿要吞滅一切黑暗與惡意

聖母殿內 匾額 的數量也十分驚人,經過各朝各代的積淀,留下了許多文人墨寶,有一些年代已不可考,但也側面反應了晉祠在各朝各代都有很高的地位

聖母殿內另外一絕便是 殿內43尊彩塑 ,除兩尊為明朝補塑外,其餘均為北宋原品,極其珍貴

每一尊泥塑都和真人一般大小,全面反映了北宋的宮廷生活,每一尊泥塑的表情都栩栩如生,且符合人物身份

其中有一尊樂伶像,尤其不同,她正面是含笑的表情,似乎因為戲唱得好,而被聖母誇獎而高興,但側面卻有點悲戚,彷彿在傷感自己身處宮廷,命運如浮草般飄零

梅蘭芳先生很喜歡這尊泥塑,認為她「一顰一笑似訴生平」

(尊重傳統,聖母像未拍照)

晉祠北路主要有文昌宮(清)——東岳祠——昊天神祠——唐碑亭——唐叔虞祠(明清重修)——善利泉——朝陽洞、雲陶洞等

有些建築較新,還有些沒有開放,便沒有一一前往,印象較深的有唐碑亭、唐叔虞祠和善利泉

唐碑亭是為保護唐太宗李世民所撰並書的《晉祠之銘並序》一碑而建的

原碑字跡已然模糊,依舊可以遙想當年李世民前來晉祠虔誠祈禱的盛況

自從晉祠的主殿供奉聖母之後,唐叔虞祠便遷至偏殿,如今的祠堂是元明清三代擴建而來

雖然聖母成了主神,但人們還是不願意忘記曾經供奉的晉國祖先,依舊留有一隅,用於悼念

善利泉與難老泉分別位於聖母殿兩側,始建於北齊,明代重建

善利,取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晉祠南路主要有勝瀛樓——流碧榭——三聖祠——傅山紀念館——不系舟小亭——難老泉——水母樓——公輸子祠等,與北路一樣,就不一一細數

南路中最有名的當屬:晉陽第一泉——難老泉,難老泉水出自懸瓮山中,千年來長流不竭,常年水溫17度,晉祠三絕之一

難老泉內的匾額是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傅山先生所題寫,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

關於晉祠,就簡單寫到這里了

千年的積淀自然不是我這個外行寥寥幾筆可以囊括的,我懷著敬畏之心認真寫下這篇文字,只為給自己一個交代,如果有幸可以為這片土地的傳承貢獻一點點力量,我當萬分榮幸,畢竟游覽過程中,看到對晉祠有了解遊客的可以說少之又少,全程都是攬客的導游一遍又一遍說著重復的說辭,其實沒什麼意思

為了寫這篇科普貼,著實花了一點時間,查閱了很多資料,看了一些相關的紀實視頻,落筆時還是戰戰兢兢,生怕有常識性錯誤

對於晉祠的各項考證,很多東西的確並無定論,許多謎團也尚待解開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去欣賞、去尊敬這座集中國建築大成的建築群,並不影響我們跨越千年的時光,去追憶,去瞻仰千年前的英雄風采

這次前往,周末游倉促,只帶了50mm的定焦鏡頭,因此無法拍攝建築全景,略有遺憾

此外,我並非中國古建研究者,只是熱愛歷史和一切真實的古跡,因為文中並無對晉祠內建築物和建築價值的專業分析,只是一些歷史的介紹和實拍的圖片,同時,晉祠中許多建築的年代考證至今依舊無定論,文中很多介紹也僅參考目前較大眾的說法,有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下一篇會寫一下太原周末游的旅遊攻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交流

山西作為中國古建築的寶藏之地,5000年文明的源頭,我一定會再去,希望到時有機會再次拜訪晉祠

附一個晉祠官網的網址,很多人出去玩,總是各種平台找攻略,卻忽略了官網這個最官方的途徑,晉祠官網的介紹很詳盡,有VR全景,可以參考看看

晉祠官網鏈接: https://www.chinajinci.com/jcbwg

❷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清朝皇帝道光

道光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愛新覺羅氏,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滿語:ᠮᡳᠨ ᠨᡳᠩ,穆麟德:min ning),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後喜塔拉氏,是清兵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道光皇帝原名綿寧,他從小即十分聰明,據說是乾隆帝最疼愛的孫子。嘉慶十八年(1813年),因癸酉之變的表現封為智親王。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卒,綿寧繼位,因為擔心綿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諱,所以改名旻寧,定年號為道光。即位時正值鴉片氾濫,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政危機,也主張禁煙,多次下詔禁止鴉片進口,禁止自種自製。之後鴉片戰爭爆發,由於道光帝戰守無策,時和時戰,清朝戰敗於英國,並與英人簽訂近代首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及開放五口通商。

道光帝一生儉朴,所穿龍袍甚至是宮內舊料所制,「衣非三澣不易。宮中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內務府掌司各官,皆有『臣朔飢欲死』狀。頌之者謂其儉德實三代下第一人,雖漢文帝宋仁宗亦不能及。」滿朝文武亦因此投其所好,所穿朝服故意打上補丁,以示清廉。曹振鏞是道光帝第一重臣,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哲學[1]。大臣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凶災不敢入告」。繼起的穆彰阿,人稱「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為務」。甚至鴉片戰爭時,前方將帥還不斷謊報戰功,「戰敗後的廣州,並沒有像通常那樣死氣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氣洋洋地互賀升遷」[2],指揮官「靖逆將軍」奕山竟被欽命「交部優敘」,賞白玉翎管[3]。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批評道光時代:「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京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4]乃至太平天國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隱諱,不敢上報。道光朝稍可稱善的政績是用陶澍改革鹽法,革除了壟斷商販的束縛,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在位三十年,終年67歲,葬於慕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到熱河秋獮,命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隨駕。這年他六十一歲,「身體豐腴,精神強固」。二十四日,到達熱河行宮,「聖躬不豫」。當天,嘉慶帝到城隍廟拈香,又到永佑宮行禮,二十五日,病情嚴重,當夜崩逝暴死,死因不明。嘉慶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腦、心血管病而猝死。

[編輯] 祖制家法

嘉慶帝在熱河避暑山莊病逝後,本應立即派大臣急馳燕京,到乾清宮取下正大光明匾後的秘密立儲敕書[5],但是,當時並沒有這樣做。據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情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拜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少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獮,「甫駐蹕,聖躬驟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內臣翻檢皇帝遺物,最後在道光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盒」裏找到了傳位詔書,鐍匣沒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有的學者認為「『鐍匣』隨嘉慶帶往避暑山莊的記載,實難徵信。」此為歷史疑雲之一。

[編輯] 宗室建議

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6],建議由旻寧繼位。《清史稿.宗室禧恩傳》記載:「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勛,當繼位。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會得秘匱朱諭,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禧恩建議旻寧繼位表明:嘉慶生前並未就嗣之事在大臣中公布,禧恩建議時也未公啟鐍匣,否則,托津、戴均元等就不會「猶豫」而不表態。所謂「公啟鐍匣,宣示御書」之說,存在矛盾,大可存疑。禧恩只是內務府大臣,按「家法」他沒有資格「建議旻寧繼位」。可是他又為什麼違背「家法」而這樣「建議」?此為歷史疑雲之二。

[編輯] 太後懿旨

孝和睿皇後,鈕祜祿氏。她在燕京宮闕驚悉嘉慶崩於熱河行宮噩耗時,便發出懿旨: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個懿旨,對於旻寧嗣位,關系極為重要。旻寧在熱河接奉懿旨時,伏地叩頭,感激不盡!也是因為這個做法,讓母子二人後來的感情更加親近,後來所有正史只記載了避暑山莊公啟鐍匣之事。道光復奏皇太後文曰:「子臣(旻寧)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聖躬不豫,至戌刻大漸……維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恭啟鐍匣,有皇父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朱諭一紙。該大臣等,合詞請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為重,繼承大統。子臣遜讓,至再至三。該大臣等,固請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頭,感悚不能言諭……謹將鐍匣所藏皇父朱諭,恭呈懿覽,謹繕摺復奏,恭謝慈恩。七月二十九日。」當年康熙繼位,是孝庄太後的意思,但孝庄太後是用順治遺詔名義宣布的,而不是用皇太後「懿旨」的名義。孝和皇太後指令旻寧繼位雖被後世稱頌為無私之舉,但這在當時是違背「祖制」、「家法」的,況且太後如何能肯定嘉慶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是旻寧?如果懿旨同遺詔發生矛盾怎麼辦?此為歷史疑雲之三。

[編輯] 朝臣態度

《清史稿.托津[7]傳》記載:「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山倉猝,托津偕大學士戴均元,手啟寶盒,奉宣宗即位。」
《清史搞.戴均元傳》也記載:「扈從熱河,甫駐蹕,帝不豫,向夕大漸。戴均元,乾隆進士,官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均元與大學士托津督內侍檢御篋,得小金盒,啟,宣示御書立宣宗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後發喪。」
這兩條記載,同《清史搞.宗室禧恩傳》記載不一致。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尋找並開啟鐍匣的情狀:在嘉慶臨終時,由托津、戴均元督促太監,翻箱倒櫃,尋覓鐍匣,最後由近侍找出小金盒。前引《清史搞.宗室禧恩傳》所載,禧恩建議立旻寧,托津、戴均元均猶豫,則並無其事。托津、戴均元開啟金盒時,也沒有見記載當事人旻寧在場。人們對此事的真偽產生懷疑。此為歷史疑雲之四。

[編輯] 實錄記載

《清仁宗實錄》載:「上(嘉慶)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清仁宗實錄》是道光繼位之後修纂的。
《清宣宗實錄》也記戴:「仁宗疾大漸,召御前大臣賽沖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托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和世泰,公啟鐍匣,宣示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朱諭一紙。戌刻,仁宗崩……扈從諸臣,遵奉朱筆遺旨,請上即正尊位。上號慟仆地,良久方起。」《清宣宗實錄》是咸豐修的,不會同他父皇纂的《清仁宗實錄》相違背。
以上兩個實錄總算把這件事自圓其說。在相關的檔案中「公啟鐍匣」為「公啟密緘」。據此,當嘉慶病危時,臨終前召戴均元、托津、禧恩等八大臣,「公啟鐍匣」,立旻寧為皇太子,然而,這同前面《清史搞.宗室禧恩傳》的記載相矛盾。此為歷史疑雲之五。
由上看出,旻寧繼位,得到以禧恩為代表的宗室之建議和認同,又得到皇太後的中宮懿旨和皇弟瑞親王綿忻的贊同,最主要是有軍機大臣等開啟鐍匣的御書聖旨。

歷史學家孟森認為:「宣宗之庸暗,亦為清朝入關以來所未有。」稱這時期為「嘉道中衰」。

道光帝在繼位之前,其騎射武功在嘉慶帝諸子里相當聞名,亦習得一手好槍法。嘉慶年間,天理教林清起義時,一度攻入紫禁城內部,道光帝這時表現出了大將之風,手執槍械斃數敵,並坐鎮有方,使得攻入宮中的教徒潰散被敗。道光帝因此被封為智親王,所執的御槍也被封為「威烈」。

在道光皇帝所撰《養正書屋全集》的〈賜香雪梨恭記〉這篇文章里,證實道光皇帝在即位之前曾經吸食過鴉片。該文記雲:「新韶多暇,獨坐小齋,復值新雪初晴,園林風日佳麗,日惟研朱讀史,外無所事,倦則命仆炊煙管吸之再三,頓覺心神清朗,耳目怡然。昔人謂之酒有全德,我今稱煙曰『如意』嘻!」可見道光皇帝對鴉片煙的好處甚至壞處都有所體驗,日後他為了鴉片的毒害而與英國開戰,這段吸食鴉片的經驗應該與道光皇帝的決定有些關系。 (可是僅以〈賜香雪梨恭記〉中這段文字作為道光帝吸食鴉片一說的根據並不可靠。 鴉片乃麻醉性鎮痛葯, 吸食後令人昏昏欲睡,無法集中精神、產生夢幻現象, 而非如〈賜香雪梨恭記〉文中所形容能夠為吸食者在「研朱讀史」 至倦時達到提神般 (「心神清朗,耳目怡然」) 的效果。 相反地,一般普通煙草則果真如〈賜香雪梨恭記〉文中所形容般有提神作用。所以〈賜香雪梨恭記〉文中所指的更像是普通煙草而非鴉片。另一可能性是,如果道光帝當時已有極大鴉片癮,在犯癮痛苦吸食鴉片解癮倒是有可能會令道光帝感到「心神清朗,耳目怡然.」 可是當時情形似乎並非如此。該文所形容的是 「新韶多暇,獨坐小齋」 悠閑讀史的道光帝,而非一個正在犯癮至痛哭流涕的人。 再加上並沒有資料記載道光帝有鴉片癮一說。 所以,這里以〈賜香雪梨恭記〉一文來「證實」道光帝吸鴉片的說法更似是對毒品認識不深者盲目猜測附會之說。 )

❸ 初中歷史學不好怎麼辦

一、從現實入手,回望歷史
歷史盡管是過去的事情,但是和現實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是人類的記憶,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延伸,任何現實問題都能從歷史中找到根源。我們學習歷史決不只是單純為了獵奇而去翻檢陳年舊帳,而是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學習中如果我們能從現實問題入手,就找到了一個適當的切入點,就能在我們的腦海中激活相應的那段歷史,獲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興趣與價值。
那麼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紀念性活動。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或人物,經常會有周年性的紀念,屆時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都會有大量報道,還會提供許多背景資料,這就為我們學習歷史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和氛圍。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各種記念活動很多,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去回望那段歷史,肯定會有和平時不一樣的感覺。二是通過現實中的一些現象,追溯歷史,類似於文學上的倒敘。比如,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全球范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許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響,那麼這樣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我們可以沿著這個思路去回顧美國200多年的歷程,總結、認識它的起步、發展。
二、倡導有思想的歷史學習
面對眾多的歷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學感到特別的無從下手、難以把握。其實盲目地沉到瑣碎的歷史片斷中去自然會無所適從,同學們可以嘗試整理一些相關的史實,形成自己的觀點,用觀點去統帥史實。這樣可以讓瑣碎的知識獲得一種生命力,讓死的內容活起來。並且還要學會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據地表達出來。
比如,對一些影響較大的著名人物,我們可以把散見於各課的內容組織起來,寫出一篇關於他的人物傳記,並且得出你對此人的看法和評價,對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待。在這樣的過程中,多種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三、注重挖掘歷史事件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
歷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課的學習有意無意中將歷史割裂開來,變成了一個個的片段。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始終要有一種整體的觀念,要突破「課」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歷史的發展中,總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後面的事件,後面的事件呼應前面的事件,環環相扣,連續不斷,歷史是不可能停頓、中斷的。在總復習階段要學會自己總結歸納,把知識按一定的學習主題重新整合起來,把看似零散的知識立起來、活起來,把隱含的關系挖掘出來。
有人說,要把歷史學成「立體」的。我想,所謂的「立體」,大概也就是這種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吧。經常這樣思考,對不同的歷史現象,我們就可以較准確地分析出它們的實質,無論碰到什麼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讀書時要注意的問題。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國的歷程」的歸納中,我們會看到「獨立戰爭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樣的敘述,那麼它如何體現出來呢?在幾課之後,可以找到「18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了工業革命,北部的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在南北戰爭的影響中說到「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這又如何印證呢?實際上就是幾年以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高速發展,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單從時間上就可以看出奧妙,我們的思維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們之間隱含的內在關系揭示出來,就可以形成整體的認識。 聯系對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橫向可比同一時代不同國家、地區間的差異,縱向可看同一國家、地區的發展軌跡。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歷史的迷人之處和魅力所在,只有從更多角度的細致觀察才有可能獲得更加全面、准確、客觀的認識。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從不同角度梳理歷史。比如在美國發展的每一階段,我們還可以對比一下當時的世界形勢、當時中國的狀況等。
四、放寬視野觀察歷史,才能思路開闊
歷史學習和研究,總是以後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為有了時空的距離,才使我們能夠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時代的人和事。我們在學習中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和便利,尤其是在總復習階段,要以更加寬闊的視野去重新審視歷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廣闊的背景、環境中去觀察認識,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斷,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與層次,擺脫淺陋與狹隘。
比如從1840年開始列強發動的五次侵華戰爭,單個看、綜合起來看、放在中國近代史范圍中看、放在東亞范圍看、放在世界范圍看,是不同的視野,也會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確、客觀、清晰、完整的認識。
五、多分析揣摩出題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試技巧
我們畢竟要面對考試,所以我們在談論學好歷史的同時中也絕不迴避考試技巧的問題。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當然此外也還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至於材料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諱的是認為自己不會,就什麼都不寫。最後,答題的時候,字跡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每點內容不要羅嗦,但一定要把要點概括地講出。每點都要用序號標明,這樣才能清晰明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歷史,也都有著自己的歷史。過去是古人的歷史,現在是今人的歷史,未來是後人的歷史。真誠希望同學們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養好的學習興趣,把歷史學好。

說一句現實點的話,現在是應試教育,你只需要會背就好了,以後根本用不著這些東西。

閱讀全文

與歷史疑雲怎麼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