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襄陽歷史多少

襄陽歷史多少

發布時間:2023-01-25 12:49:00

① 襄陽市歷史最早的記載有多少年歷史了

距今約6000年歷史了,最早1990年至1992年在下轄
棗陽市

龍碑
發掘一處
新石器時代
原始
氏族公社
聚落遺址

② 七省通衢的湖北省襄陽市,有著怎樣的歷史

一、襄陽的由來

襄陽這個名字來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地理名著《水經注》中的記載: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古人以水的北面為陽,襄陽因為在襄水的北面,所以稱為襄陽。根據襄陽縣志的記載,襄陽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後漢書》郡國四中也有明確記載,指明襄陽縣歸屬於南郡,其地有阿頭山。

但襄陽這個地方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最早是在春秋時期,只不過當時不叫襄陽罷了,春秋時期,今天的襄陽地區有一個小封國,名字叫鄧國,在公元前678年被楚國滅亡,隨後楚文王封自己的公子到鄧陵,也就是鄧城,這個地方就是在今天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北約6公里處團山鎮鄧城村。

襄陽在湖北省的位置


四、七省通衢

通衢指的是四通八達的路,七省通衢指的就是這里有通往七個省的四通八達的路,襄陽市地處湖北省西北部,靠近河南省的位置,北邊就是河南省,西北是陝西省,東邊是安徽省和江西省,南邊是湖南省,西邊是四川省,再加上湖北省,就是七省通衢了,用一句話形容就是:西接川陝、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中原。

襄陽是湖北省除武漢市之外最大,也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水路有漢水直通長江到達武漢,公里有南北和東西大動脈,鐵路同樣如此,形成一個交通十字網,襄陽在湖北省就是僅次於武漢的小十字交通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③ 襄陽歷史名城到底是有3000多年還是2800年的歷史呢

襄陽市區有三個古城遺址,它們是漢江北岸的鄧城、樊城和漢江南岸的襄陽城。若論襄陽城建史,當以鄧城為始,迄今已逾3000年。過去通常以“仲山甫封於樊”計算,只有2800餘年,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再說襄陽城。其歷史最早為楚之北津戍,原在真武山下。漢高帝年間始設襄陽縣,築襄陽城(因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因漢水北去有一個不斷東擴的過程,明洪武年間改成磚城保存至今。根據在真武山、襄城新街的考古發掘來看,因有鮮明的中原姬周風格的文化遺存甚至有卜骨出土(周初楚器多蠻式),我們推斷襄陽縣實原鄧國南境,是被立都於沮漳流域(丹陽在南漳荊山下夷屯,楚武王的免郢、楚文王的湫郢皆在今宜城楚皇城)的早期楚國北進逐步呑並的。

因此,襄陽是鄧國事實上的繼承者,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襄陽的城建史以鄧城歷史為起點,已有3000多年,這是學界的共識。2800年之說已成昨日黃歷。

這里有個河南鄧州在打攪。隋朝廢南陽郡為鄧州,治於穰縣;原郡治宛縣改稱南陽縣。元後鄧州升為南陽府,明朝穰縣專稱鄧州;民國廢州一律稱縣,始有“鄧縣”之名。也就是說,河南鄧州實則楚之穰邑、秦漢之穰縣,是鄧縣省入襄陽後才用上“鄧”之名的。當然,穰邑始於戰國,應是楚在鄧縣北境設置的重邑,以加強宛邑(戰國時申邑改名,具體時間史料不詳)方城道防禦的,所以與鄧縣是大有淵源的。但是鄧州稱鄧國則缺乏文獻、考古支持。

河南南陽不僅地處漢江流域,而且本屬楚文化區。自楚文王“外甥不認舅”,北出漢江滅鄧置縣,接著滅呂、申置申邑後,即成為楚國角逐中原的重邑“申息之門”。齊桓公率八國聯軍南犯楚境,楚成王親統全國之軍針鋒相對,屈原之祖大夫屈完奉命出使講開,豪言“楚國以方城為城、漢水為池,無所用之”,已見南陽、襄陽對於江漢平原的重要地位。歷史上南陽在秦、西漢、東漢的輝煌時期,無不因為實楚之鹽鐵要邑,且背後有富庶江漢平原的支撐。

三千里漢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依託襄陽“七省通衢”的交通區位優勢,藉助國家重視漢江綠色經濟帶的東風,加強“襄南二陽”合作做好經濟互補,對漢江流域數省人民都是功德無量的!

④ 襄陽市的歷史

襄陽,湖北省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1-3]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分出南北兩岸的襄陽、樊城隔江相望。兩城歷史上都是軍事與商業重鎮。1949年兩城合並後稱襄樊市;1983年襄陽地區並入地級襄樊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現轄3個區(襄州、襄城、樊城)、3個縣級市(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南漳、保康、谷城)和3個開發區(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魚梁洲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97萬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94.5億元,居湖北第三。[4]
襄陽名勝古跡旅遊以三國文化為主要特色,有隆中風景名勝區、襄陽城等著名景點,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襄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中心城市。2013年襄陽入圍首批國家智慧城市。2014年襄陽入圍「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

⑤ 襄陽城的歷史

襄陽城起源最遲在春秋初期,即已存在的北津戍。是楚國北方的一個大型軍事渡口,位於襄陽城西南三里余的真武山、琵琶山北麓。

唐以前通過湖東與漢江相貫通的北渠——檀溪水河道可方便出入漢江,江斜對岸是地勢高爽的鐵窗口,可與北津戍對置往來回返的碼頭,具備作大型軍事渡口的優越天然條件。

成為春秋戰國期間楚國北進、東擴、西拓時楚軍尤其是楚王師出入的聚散地,是一處有相當基礎設施和舟楫糧秣之備的軍事要塞,逐步發展成為有相當規模和戍卒守衛的城邑。

襄陽城自東漢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禦建築。

(5)襄陽歷史多少擴展閱讀:

北魏末至唐前期襄陽城向東、向北遷移。唐代襄陽城內所立碑刻和文獻記載知北魏後期至唐中期以前,劉表墓及其地面建築從襄陽城東門外移到東門內,據此和其它文獻資料可推定襄陽城於此間向東、向北遷移了里許

。西城牆已遷到現今的位置,如今的夫人城已是城的西北角,東城牆約在城內的荊州街一線,荊州古治可能為城的東北角,昭明台前為城內的大十字街。神龍元年張柬之為襄州刺史,會漢水暴漲,他利用兩漢襄陽縣城和三國至唐前期襄陽府城垣於城西修築了防洪大堤。

文獻記載唐宋元襄陽城周九里。南宋在襄陽城東南西三個城門上增建了瓮城,重要位置包砌了磚牆,在城垣上增築了馬面和看樓,在城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新建了延至江邊的雁翅城,與樊城東西角樓抵江邊的兩雁翅城相呼應,增強了襄陽二城的防衛能力。

⑥ 襄陽的歷史

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周長7公里;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台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襄陽城地處漢江南岸,與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機關所在地。它三面環水,一面靠山,不僅是歷代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聞名的軍事重鎮。因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自東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陽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戰場,戰爭的硝煙不斷彌漫在它的上空。如今,這里尚存許多軍事遺跡。襄陽城始築於漢,唐宋年間改為磚城,增設垛堞,新建城樓。明洪武年間重築,並在城的東北角新添一段城牆,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門,分曰:陽春、西城、臨漢、拱宸、震華。每座城門設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台,沿線分設敵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

襄陽城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綴十里城垣,與鼓樓(昭明台)、譙樓相映生輝。整個城池和諧地融為一體。

環繞襄陽城的古護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寬度180米以上,最寬處超過250米,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現被原樣保存。繞城泛舟而游,但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彷彿置身於畫中,美不勝收。

襄陽城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萬曆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分別為:陽春門,文昌門,西城門,拱震門,臨漢門,震花門。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又稱為「朝聖門」。

襄陽城在明清時,古建築較為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點綴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牆飛檐,煞是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古城,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牆古樸的原貌。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牆始築於漢,後經歷代整修,現基本完好,牆體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4公里,

據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贊「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布局嚴謹,形勢險要,自古譽為「鐵打的襄陽」。

這里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城牆始築於漢,時興時廢,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築的新城。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於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台,城牆沿線分設敵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

襄陽城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湖北省北部,漢水中游。《漢書·地理志》謂:「襄陽位於襄水之陽,故名。」戰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後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於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里」。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時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擴及今陝西、四川的部分地區。明末李自成攻佔襄陽城,並在此建立國家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陽與漢水對岸的樊城合為襄樊市。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於唐、重築於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維修後完整無缺。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周圍環繞著護城河。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最寬處250米。繞城泛舟游覽,只見城垣高築,垛堞處處,垂柳掩映,灌木蔥蘢,真乃旅遊的好去處。

⑦ 襄陽縣的歷史

·南北朝時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劃出荊州的襄陽、南陽、順陽、新野、隨等五郡為僑置雍州的實土,州治在襄陽城內。南齊沿仍。梁朝時蕭祭以襄陽降西魏,西魏改稱襄州,置總管府。本縣屬襄州總管府襄陽郡。北周沿仍。
隋文帝 時屬襄州。隋煬帝時屬襄陽郡。
·唐 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貞觀初年置山南崐道,治所在襄陽城內,本縣屬山南道襄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東道(治所仍在襄陽城內)襄州(天寶時改州為郡,乾元時復稱襄州)。
五代 時,屬山南道(實即山南東道)襄州。
·北宋 時,屬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屬京西南路襄陽府。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省鄧城,入襄陽」,本縣轄境遂擴展到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
·元 二十九年(1292年),屬江北河南行中書省襄陽路。
·明 洪武初年,屬湖廣行中書省襄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
1643年1月(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稱襄陽為襄京。
·清朝 時期屬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
·中華民國 2年,直屬湖北省政府。3年,屬湖北省襄陽道。16年廢道,縣直屬於省。17年,屬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屬湖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5年,屬湖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其間,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黃龍 一帶(縣內其它地方為國民黨統治)建立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邊蘇區領導。
·1948年1月,襄陽縣愛國民主政府成立,屬桐柏行政公署第三專署及漢南辦事處。1949年2月,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
襄陽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經111°44′-112°23′、北緯31°46′-32°28′。東接棗陽市,西接老河口市、谷城縣、南連宜城市、南漳縣,北與河南省的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接壤。總面積2306平方千米,總人口101萬人(2007年末)。

⑧ 襄陽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襄陽縣始建於西漢初年,距今約2000多年了

周朝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國,境內主要有鄧、谷、羅、隨、唐、厲、盧戎等國。

春秋戰國時期,楚滅上述諸國設置縣、邑,見史載者有隨縣、鄧縣和鄀、酇、盧等邑,又於今襄陽城置北津戍。

秦時為鄧、築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

襄陽縣始建於西漢初年,以縣治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轄漢水以南、中廬縣以東、以北的地區。

武帝時屬荊州刺史部南郡。

王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時恢復原名,仍屬荊州南郡。

獻帝初平年間,荊州刺史劉表移州治於襄陽城內。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陽郡,郡治在襄陽城內。

曹魏、西晉時,仍屬荊州襄陽郡。

東晉時,因雍州(今陝西一帶)人避難流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孝武帝於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陽為中心僑置雍州。

襄陽古韻(20張)南北朝時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劃出荊州的襄陽、南陽、順陽、新野、隨等五郡為僑置雍州的實土,州治在襄陽城內。

南齊沿仍。

梁朝時蕭祭以襄陽降西魏,西魏改稱襄州,置總管府。

本縣屬襄州總管府襄陽郡。

北周沿用。

隋文帝時屬襄州。

隋煬帝時屬襄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

貞觀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陽城內,本縣屬山南道襄州。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東道(治所仍在襄陽城內)襄州(天寶時改州為郡,乾元時復稱襄州)。

五代時,屬山南道(實即山南東道)襄州。

北宋時,屬京西南路襄州。

宣和元年(1119年)屬京西南路襄陽府。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省鄧城,入襄陽」,本縣轄境遂擴展到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

元二十九年(1292年),屬江北河南行中書省襄陽路。

明洪武初年,屬湖廣行中書省襄陽府。

洪武九年(1376年),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

1643年1月(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稱襄陽為襄京。

清朝時期屬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

中華民國2年,直屬湖北省 *** 。

3年,屬湖北省襄陽道。

16年廢道,縣直屬於省。

17年,屬鄂北行政公署。

21年,屬湖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25年,屬湖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其間,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國 *** 在黃龍一帶(縣內其它地方為 *** 統治)建立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邊蘇區領導。

1948年1月,襄陽縣愛國民主 *** 成立,屬桐柏行政公署第三專署及漢南辦事處。

1949年2月,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1950年5月,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隸屬襄陽專署)。

1952年改稱湖北省人民 *** 襄陽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稱湖北省襄陽專員公署,1979年改稱湖北省襄陽地區行政公署(同年襄樊市省轄)。

1983年8月撤銷襄陽地區,其行政區域並入襄樊市(地級市)。

2010年12月9日正式改為湖北省襄陽市(地級市)。

[

⑨ 襄陽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襄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建制28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養育了一代名相諸葛亮,三國名士龐統,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張繼、皮日休,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三國演義》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發生在襄陽。

⑩ 襄陽又多少年歷史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華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在襄陽城西13公里處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和「隆中對」,聞名中外的《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1回發生在襄樊這片大地上。宋玉、杜審言、孟浩然、皮日休、張繼、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蘊。

與襄陽歷史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