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七年級下冊歷史什麼是貞觀之治

七年級下冊歷史什麼是貞觀之治

發布時間:2023-01-25 18:51:06

A. 什麼是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顧名思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貞觀,是李世民的年號,出自《易.系辭下》中"天地之道,貞觀者也"一句,意思是用正道示人。

由於李世民是馬上皇帝,他親眼目睹了隋朝的滅亡,所以他非常重視治理天下,常常提醒自己不能走上楊廣殘暴拒諫亡隋的道路,他提倡以道治天下。在內政上舉才納諫,重教興國,整修吏治,輕徭薄賦,重視農業,鼓勵商業,修訂法律,審慎行法;在外交上,整治邊防,強邊固疆,友好交往,通商互利。貞觀之治,使唐朝初年社會呈現出一片復甦繁榮景象,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基礎。

貞觀之治主要表現在行政上實行君主領導下的三省六部制,有效防止了由於權力過度集中出現的濫用職權、腐敗、暴政等問題,將皇帝的權力一分為三,分別由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掌管,中書省負責下命令,門下省負責監督命令,尚書省負責執行命令,意即中書省下發的命令由皇帝簽發後方可下達,若門下省認為不可下達,即是皇帝簽字,也不能下達,門下省認為可行,最後由尚書省負責執行。

由於三省六部制有效地制約了皇帝和各省部的權利,使貞觀之治堪稱中國封建社會治理天下之典範,其比西方三權分立制度整整早了一千多年,體現了李世民不愧為一代英明的封建君主。如果沒有對天下治理深刻透悟,缺乏李世民博大的胸懷,就難以做到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之所以偉大,還在於他做到了天下帝王能做到而不願做到的事情。李世民為了皇權而不怕下放權力,而其他皇帝害怕失去皇權想方設法集中權力,這正是李世民不同於其他帝王的偉大之處,也是唐王朝能發展到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重要原因。

有了對權利有效的制約,一切治國理念和措施的實施才有了保障,太平盛世也才有可能得以實現。

B. 初一歷史問題:貞觀之治有哪些主要內容請談談對貞觀之治的認識.

貞觀之治的歷史典故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餘人,其中大臣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正是這些棟梁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准。」作為一位萬人之上的君主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唐太宗不愧是一位開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定。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復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貞觀王朝的強盛是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比擬的。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強盛王朝,強盛的標志不外乎國富兵強和民豐物阜,在深層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遺產)上作出突出建樹的有貞觀王朝。正因為有了貞觀之治的基礎,武則天才能做到「政啟開元」,從而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開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為證。與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相適應,唐王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對外戰爭取得連綿的勝利,連續百餘年保持連續不斷的進攻態勢,疆土極度擴張,朝鮮、漠北、西域的遼闊疆土相繼並入中國的版圖,西部疆土直達鹹海東岸的石國(中亞細亞塔什干城)。除了這些人所共知的豐碩成果外,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在當時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幾條文明成果使大漢民族成為當時已知世界最最優秀的民族。
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他還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餘人,其中大臣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正是這些棟梁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准。」作為一位萬人之上的君主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唐太宗不愧是一位開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定。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復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貞觀王朝的強盛是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比擬的。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強盛王朝,強盛的標志不外乎國富兵強和民豐物阜,在深層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遺產)上作出突出建樹的有貞觀王朝。正因為有了貞觀之治的基礎,武則天才能做到「政啟開元」,從而為開元盛世奠定基礎。開元盛世的富庶有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為證。與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相適應,唐王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對外戰爭取得連綿的勝利,連續百餘年保持連續不斷的進攻態勢,疆土極度擴張,朝鮮、漠北、西域的遼闊疆土相繼並入中國的版圖,西部疆土直達鹹海東岸的石國(中亞細亞塔什干城)。除了這些人所共知的豐碩成果外,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在當時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幾條文明成果使大漢民族成為當時已知世界最最優秀的民族。

貞觀年間,農民佔有一定土地,賦役負擔減輕,有了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那時候,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

歷史原因
1。隋唐更替,其間的戰爭是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戰爭結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這是貞觀之治產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開創了大運河以及科舉,大運河的勞民導致隋滅亡,但這些卻造就了貞觀之治的產生。開創大運河,弊在當時,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敗的教訓,正如漢朝初期汲取秦滅亡的教訓一樣,讓百姓休養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虛懷從諫。但是,晚期的李世民變了,不再那麼虛懷從諫,不在讓百姓休養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麗失敗。這些是貞觀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

一、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貞觀王朝的社會秩序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李世民准許他們回家辦理後事,明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那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少之又少,國人心中沒有多少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史書記載:
貞觀年間「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致豐稔,米斗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於嶺表,自山東至於滄海,皆不糧,取給於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這就是封建史家所描繪的「貞觀之治」。貞觀時期似乎真是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人民真是過著安居樂業、富足美好的生活。這是一幅多麼動人的社會圖畫啊!事實真的這樣么?有一點,但被誇大了。在貞觀時期,農民生活還是很苦的。隋煬帝時,人民為逃避苛重的徭役,自殘肢體,稱之為福手」、「福足」,貞觀時期,這種「遺風猶存』」。它說明了在封建社會的治世,人民的負擔依然沉重,生活很艱苦。唐朝,尤其是李世民,被歷代歷史學學家誇大美化了。貞觀時期比亂事當然好,也比一般的和平時期強,但遠沒有現在通常吹捧的那樣美好。

二、開放的國界。

唐帝國是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那時的唐帝國是世界各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在看到唐帝國的高度繁榮和文明之後,自己的國家在他們心中和沒有開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於是就不想回國,千方百計地要留下。中國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中國的各國人民,大多數以成中國人為榮(這使人想起今日美國的綠卡)。不僅首都長安,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地定居,尤其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外國人入境和中國人出境並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即不擔心中國人出去後忘本忘祖;也不擔心外國人進來後喧賓奪主。僅這一點就說明貞觀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強的土地,不擔心外來文化把自己淹沒。貞觀王朝的國民素質是如此之高,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來主義」,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國民氣度和王者風范。外國人在中國就象中國人在自己家裡一樣,享有和中國人一樣的公民權力,不但可以發財致富,還可以從政當官。來自阿拉伯帝國和日本的僑民就有不少在中國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級官員。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民間自費留學生則遠遠超過此數。這些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在日本進行了第一次現代化運動――「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國化運動,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飾風俗,全部仿效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日本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

一千二百年後,日本帝國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運動,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躍進幾百年,並把昔日的老師踩在腳下,在老師的「庭院」里製造了兩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日本民族並不高明,它只是善於學習而已。這個步子比別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個最大的優點――落後但不固執。當外來文明入侵時,它總是虛懷若谷地主動接受比本民族先進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使自己快速躍進到先進民族的行列。

一個民族落後並不可怕,固執才是最可怕的!

三、唯一沒有貪污的王朝。

C. 什麼是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當時唐太宗的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唐太宗即位時,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唐太宗像荀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系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舊臣,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在文化方面,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鼓勵四方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此外,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平東突厥、定薛延陀、征高句麗、聯姻吐蕃、和高昌,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東方是世界的國際盟主。

D. 什麼是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李世民統治之下的治世,是一種清明政治。當時隋朝滅亡之後,中國進入了唐朝,朝代的更替一般會帶來動盪,所以一個朝代剛開始都會有些不穩定。唐朝初期的時候本來可以很穩定,但是因為隋煬帝造成了大亂導致局面十分動盪,民不聊生。李世民登基之後看到了人們的艱苦,並從隋朝的滅亡中總結了經驗和教訓,他決心改變這種局面。

貞觀之治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看到社會動盪,人民生活苦難後和大臣共同努力達到國泰民安的局面,這是貞觀之治的概念,從這也看出了唐太宗的不易,他為了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大量地選拔人才,以身作則地遵紀守法,這是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也是李世民的為此採取的措施。

E. 初一下學期問題,什麼是「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局面是怎樣出現的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他還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

F. 什麼是「貞觀之治」

公元649年唐太宗時代的貞觀之治從貞觀元年(627年)到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是唐太宗統治的貞觀時期。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奠定了立國規模。這個時期的封建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比較快,社會秩序也比較安定。所以歷史上把這一時期譽為「貞觀之治」。

G. 回答歷史題1.什麼叫做「貞觀之治」

1.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下冊歷史什麼是貞觀之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