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盞這幾年就怎麼火起來,他還有八百年的黑歷史
在泉州一些古董店裡,常常會出現直接拿著宋代的茶碗喝茶的情景,這種宋代茶碗就是建盞。「建盞以其造型古拙、胎體厚重、釉色瑩潤,窯變釉面五彩斑斕、瑰麗悅目的特質而艷冠群芳,成為皇族、士大夫、社會名流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黃文沖介紹,建盞的獨特魅力在於,天下瓷器雖然可以在胎釉、造型、花紋上通過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創作出精美的藝術品,但是建盞的釉色斑紋是「天工」與「人巧」的奇妙邂逅,即所謂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黃文沖說,建盞含鐵量在8%以上,在1300多攝氏度的高溫熔燒過程中,窯溫的變化,使釉面產生奇特的花紋。同樣的原料,在不同的窯爐,置於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紋樣釉色截然不同,變幻莫測。因此,每個建盞都有不同的臉譜,每個建盞都具有獨特的個性,每個建盞都獨一無二、都是孤品。
「建盞是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黃文沖說,建盞的燒制工序繁復,它必須歷經選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生產工序,必須協調坯土、釉礦、窯溫和窯中氣氛這四大燒造因素。釉色是建盞最吸引人之所在,也是建盞製作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節。由於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要燒制一件外觀沒有缺陷,又具美麗斑紋的建盞極為困難,宋代燒制幾千萬件建盞才能偶得一兩件最珍貴的曜變盞;燒制上百萬件建盞,才得一兩件油滴盞。
「建盞還是唯一為茶而誕生的茶器。」黃文沖指出,由於建盞含鐵性較高,一般有10%的鐵含量,磁鐵可吸附在底部,沖泡茶葉時,其磁性可軟化水質,對人體也有保健作用。
黃文沖說,其他古董瓷品主要用於觀賞,而明清盛行的紫砂壺和宋代建盞還有極高的使用價值,所以人們對於這些古代茶器的重視度也大多放在他們的器型上。市面上價格較高的也都是器型較美的建盞。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個斗笠型建盞,舉例說,這個是他2013年年底收到的,當時價格就要好幾萬元,原因就在於其微妙的造型上。茶碗講究要穩,可是這個斗笠款器型底部卻十分小,尺寸剛好穩穩托住茶杯,恰到好處的造型十分討喜。「這個是我的寶貝,千金不換。」黃文沖笑笑說。
黃文沖還給記者展示一些新的黑瓷茶杯。「這些都是新燒制出來的,也是建陽那邊生產的。」他說,與其他幾個知名窯口不同,建陽窯口自宋代興起之後便沒落了,窯口停製建盞長達七八百年。2010年之後,由於市面上收藏建盞的越來越多,憑借當地優質的黑陶土,越來越多的人重開窯口,再度燒制黑瓷茶具。不過如今大多採用電力燒制,升溫快,茶具受熱均勻,器型上除了個別全國名家採用手拉坯之外,很多批量生產的還是以模具燒制為主,形態上顯得比較呆板~
『貳』 柴燒的歷史和發展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准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然而在現代制瓷、燒制技術極為成功的條件下,一種與傳統柴燒審美截然不同的現代陶藝創作「燒制觀」在盛行,現代柴燒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當代柴燒很大程度上即體現在:柴燒燒製作品時不再使用罩住,意味著對燒成過程中所產生的「弊病」的認可。它的特點是使得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與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窯內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烤制下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及各種顏色的變化,留下了火曾駐足過的痕跡,自然而無粉飾之氣,不會重復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一種質朴、渾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這正是柴燒陶藝家們為它痴迷並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傳統重的是技術,而當代更加傾向於觀念的重視,對人性自由的追求。當代陶瓷雕塑創作者們此時關注的不是集中在明確的造型和裝飾的設計上,而更多在於窯爐燒制時候的氣氛、陶土的品類以及作為燃料的木柴品種、燒成的時間、溫度的控制等對一件作品最終形態的影響,作品的細節因此呈現了較多偶然性的特徵,作品的品格也因為這些偶然性的細節而被呈現。
『叄』 建盞的柴燒與電燒到底有什麼區別
建盞的柴燒與電燒一直是當今比較常用的兩種燒制工藝。柴燒自古以來就是工藝師傅所遵循的燒制技藝,而電燒則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燒制手段。議盞堂,整理發布。更多建盞知識咨詢,微X,Q同步:397,097,297
我們先來講下柴燒
建盞燒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出窯萬彩」,是柴燒建盞的最大魅力,同樣也是其燒成難度的體現。任意一個柴燒盞,都是「無雙」的。建盞在同一窯內,釉色變化都極其誇張,哪怕是裝在同一匣缽內的盞,其釉色可能出現天差地別。
龍窯柴燒工藝復雜,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大。龍窯的建造和松木的燒製成本均非常高。同時成品率只有10%-15%,且不少成品有瑕疵、火紋、灰塵顆粒等。
此外柴燒建盞的燒制過程中有「6個重要制約因素」,那就是受當天氣溫、氣壓、濕度的制約;受加柴部位的制約;受放置窯位的制約;受局部窯溫的制約;受還原氣氛的制約;受溫度升降幅度的制約;正是由於種種原因的左右,導致柴燒建盞「入窯一色,出窯萬千」的特點。
柴燒,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運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結合而成美麗作品。它散發著的質朴,渾厚,樸拙的美感。柴燒是對傳統燒制工藝的敬重與尊崇,讓建盞的傳統燒制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延續。讓古樸雅緻的建盞文化能長久不衰,最大限度的呈現出建盞的藝術魅力。使每一位柴燒建盞擁有者唇沾歷史,品飲歲月。
因此柴燒建盞人為可控性小,成品率極低,偶然性、運氣成分比較高,進而導致柴燒建盞價格居高不下。但柴燒建盞品相拙樸,外觀端莊雅緻,紋理純粹自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故受到老茶友及發燒級收藏者的喜愛。
電燒建盞即是在一個密閉的小箱內,通過微電腦控制器來控制爐內的加熱棒給建盞鐵胎加熱。這種燒制工藝不會產生火與土的煅煉,對氧化、還原氣氛以及溫度可控。故電燒建盞多是明亮艷麗,這與人們的傳統審美習慣和市場需求有關。由於去掉了匣缽束縛,建盞的器形也可以不受大小制約,釉色也愈加鮮艷奪目。由於溫度可控,所以電燒建盞的胎質不必像柴燒那樣厚重,可以展現出一定的輕巧玲瓏之美(柴燒窯溫要達到1300度,此時盞胎里的石粉就會溶解,重新組合開始石化,這時候器具在窯里是通紅且軟的,此時如果氣流稍大器具就嚴重變形了,所以一般柴燒都會將胎做的很厚重,其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變形,等出窯就會看到建盞的胎質有點像石頭的感覺。)。
電燒是利用當今的科技對燒制工藝進行了升級和改造,使燒制工藝更加可控和簡易化。以此來創造更為生動的釉面紋理,大幅提升建盞燒制的成品率,以此來降低建盞的價格,使電燒建盞外觀更漂亮、價格更親民。
『肆』 建盞太祖款始於哪年
建盞太祖款始於968年。
建窯主燒茶盞,故稱建盞,建窯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盞太祖款始於968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一直以來它以燒造風格獨特的黑釉茶盞而著稱於世。建窯在五代宋初,改燒釉面無斑紋的黑釉茶盞,為宋代初期建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從青白釉—醬釉—普通黑釉—雜色釉—曜變建盞這個過程是漸進的。
建盞特點:
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同時,石灰釉黏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徵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
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窯黑瓷為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正由於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建盞
『伍』 1279唐宋窯柴燒建盞怎麼樣
1279唐宋窯柴燒建盞很好。1279唐宋窯柴燒建盞顏色古樸有韻味,色澤低調大氣、釉面氣泡多,深受消費者喜愛,所以1279唐宋窯柴燒建盞很好。
『陸』 建盞燒制技藝失傳了多少年
建盞技藝試失傳了將近六百年了,宋亡元興,飲茶風俗改變,加上戰亂頻繁,一代名瓷建盞遂從興盛走向衰亡,工藝終致失傳,此時,青白瓷器逐漸代替了黑釉瓷器。建盞從明代停燒至今已有600餘年。直到最近才開始重新燒制的。更多建盞歷史可以去盞行天下微信公眾號了解。
『柒』 龍窯柴燒是什麼時候復興的
龍窯柴燒是1981年復興的。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龍窯柴燒至今莫約八百年余年,1981年專門成立復興小組。從1981年復興小組成功復興出兔毫建盞至今三四十年過去,每每說起曜變建盞,業內業外專業人士皆稱當代曜變只有電燒,柴燒還沒有達到曜變工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