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退避三舍的歷史人物是誰
晉文公重耳。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和《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後重耳返國執政, 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辟之'。
②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誰,有何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是齊桓公。周平王避開第戎往東遷移,開始了春秋時期幾百年的東周時代。晉文公重耳在游歷了諸國後重回到晉國,當時晉國國君。重耳聯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趙衰一同整頓國內政治,採取以公族為主,外戚為輔,遠方親戚次之的權力聯盟,不久就實現了晉國的三軍整頓。晉國擁有三軍後標志著成為大國。
首先他是個愛讀書的人,其次他是個喜歡結交朋友的人。在十七歲的時候,身邊就已經有了五個在日後輔佐他大業的人。在驪姬之亂的時候,重耳為保命,亡命天涯的時候這五個人也是誓死跟隨。以後這段逃亡的日子也被成為周遊列國的日子了。
③ 「退避三舍」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退避三舍」與晉文公重耳有關。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成語出處和典故
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④ 草木皆兵、破釜沉舟、退避三舍說的是哪三位歷史人物
草木皆兵說的是淝水之戰時的前秦皇帝苻堅
破釜沉舟說的是巨鹿之戰時的楚霸王項羽
退避三舍說的是城濮之戰時的晉文公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