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三國蜀國大還是吳國大
蜀國大,益州在三國時期,屬於比較大的一個州,但荊州也差不多,但蜀國在西南方向還有很大的領土
B. 歷史上,魏蜀吳在什麼緯度地區,人口分布怎麼樣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後人追思。唐宋詩詞中有大量三國內容。元明清時期,三國事跡成為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常見話題。晉代陳壽所作史書《三國志》,頗有參考價值。
都是以220年曹丕建立魏國開始
結束時間有兩種說法
1.280年,也就是以晉滅吳,統一天下為標志。
2.265年,也就是以司馬篡位,魏國滅亡為標志。
軍事力量:最強無疑是魏,而吳蜀兩國在夷陵之戰前是蜀國更強,夷陵之戰後則是吳國更強。這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人口。
在那個年代,北方的人口遠遠高於南方,有足夠多的人口才能供養足夠多的士兵,戰損的士兵也才夠足夠的補充來源。
政治上:還是魏最好,吳次之,蜀最差。
在當時,最大的政治勢力就是士族,實際上,在三國以後的兩晉就是士族統治時期,而這個士族統治時期的開始則是在魏國建立時。在魏國稱帝後,曹丕馬上實行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保障了士族階級做官的權利,魏國內部就是鐵板一塊。而東吳孫權也實行吳人治吳的策略,吳國中後期實際上也江東士族的天下。蜀國之所以最早滅亡,恰恰就是蜀國得不到蜀國士族的支持。
不可否認,吳國雖然面積很大,但人口卻少,蜀國就更差,而魏國卻人口密集,經濟發達,起步就比吳、蜀高很多。雖然吳國有海外貿易,但那時候也就只能到夷洲(台灣)、瓊島(海南島)逛逛,受航海技術的限制,根本不能達到外海,而魏國則可以通過絲綢之路,向西進行貿易,也可以向東與朝鮮進行貿易。
所以三家歸晉不是沒有理由的,占據了北方經濟發達,人口基數大的魏與繼承了魏的晉正是由於不論軍事、政治、經濟都遠遠強於吳蜀兩國,所以才能完成統一。
C. 三國時期蜀國和吳國誰的綜合實力更強(史實)
三國時期的江南並不富饒啊 論經濟上 軍事上 蜀國都比吳國強大 吳國之所以還能存在主要是三國之間的互相牽制 而且孫吳政權得到了當地豪強地主的支持(包括少數民族的) 不少江南的少數民族勢力還在軍事兵員上支持它
D.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國的兵力人口及官員數 並引出史據
魏蜀吳之間的真實力量對比歷來爭論不休。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國的人口的考證和討論。我就從人口方面來告訴你為什麼魏國國力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
梁方仲在《中國歷代戶口、田地、天府統計》中認為蜀後主炎興元年(263年)蜀國28萬戶,94萬人;同年魏國有52萬戶,440萬人。吳國在280年幼52萬戶,230萬人。這成為目前主流認識,教科書也採用這個說法。
但是李向軍對此有質疑。他在《三國人口考》中指出三點疑問。
1、目前人們所認為的三國人口數767萬,是263年魏、蜀兩國加上280年吳國人口總和。在統計學上欠妥。並且人們認為這是三國時期人口最少的時候。其實在建安末年答曰在221年左右人口數比263年還少。因為那時三足鼎立已經確立,大規模的戰爭已經沒有。人們生活較穩定,人口應有所增加。
2、《晉書》中的記載有疑問。書中載221年蜀國90萬人,到了263年才94萬,42年只增長4萬人疑似有隱漏。另外,《晉書》言吳國在242年幼人口240萬,到了280年只有230萬,人口不增反降,甚為可疑。
3、《晉書-地理志》說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全國戶口245萬,人口1616萬。計算下來,從263年到180年的十七年之間魏國和蜀國平均每年戶口增長率為43%,人口增長率為57%。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近來有學者撰文說三國人口沒有這么少。尤其是蜀國人口應該被隱瞞、漏報。王育民在《三國人口探索》中列出了4種戶籍人口統計錯誤的原因:世家豪族蔭庇人口的漏報,屯田者步南路戶籍,兵、吏及其家屬漏報,少數民族不計入人口。
內容可參看葛劍雄編著的權威著作《中國人口史》。
二、蜀國之弱
蜀國是最先被滅亡的。國力差距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還有以下的因素:
1、蜀國後期人才貧乏。劉備建立蜀國主要依靠荊楚地主士人集團的支持。其中以諸葛亮、龐統、馬良等豪族為主。隨後劉備入川,曾經拉攏蜀地本土地主集團但未獲成功。隨後劉備採取以荊州士人集團壓制益州背地勢力的策略。這在蜀國剛建立的時間曾取得較好的效果,穩定了政權。但其後遺症也十分大。尤其是以諸葛亮、費禕、郭攸之、董允等荊州人才的相繼去世和被害,蜀國人才凋零,再也無法和魏國抗衡。
2、未能與士族豪強合作。李開元認為蜀國是一個以豪俠武人、寒門下士為核心的政治集團。這個集團在三國中帶有濃厚的下層社會特點。他始終沒有與當時的強大力量,士族豪強合作,尤其是益州士族豪強一直對蜀漢政權陽奉陰違。在鄧艾率軍隊到達成都城下時,朝中大臣力勸投降是最好的證明。這也是諸葛亮在前幾次北伐時雖然佔領了雍涼二州,卻無法在哪裡站住腳的重要原因。
E. 三國時期蜀國大概有多少人口
那時已經是三國末期了,人口沒有那麼多。由於連年混戰,到三國末期,魏國有人口443萬,蜀國僅有94萬,全國共767萬人。
F. 三國時期吳國最多有多少人口和兵力
孫吳在籍人口有2562000人,吳國擁有的兵力有30萬,三國時期各國的常備兵維持一般都不超過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這也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只有蜀國例外,卻也相差無幾。
蜀滅時只有二十三萬戶,九十四萬人,只有兵十萬多一點。吳滅時約四十餘萬戶,二百三十萬人,有兵二十餘萬。蜀漢在三國後期軍事上比較活躍,但蜀漢發展至後期,人口不足百萬。
孫策起兵時,僅有幾百名士兵,後來得到父親的舊部一千多人。 孫策在攻打劉繇的前後,軍隊規模不斷擴大,擊破劉繇時已經有幾萬軍隊。到孫策死時,孫吳的軍隊數量應不下於十萬。
據史書記載,孫吳強盛時,軍隊人數大概有三十萬,降晉時大約也有二十三萬,其中少數民族兵員眾多,南蠻、交州夷等族士兵不下十六萬,而山越在其中就至少佔了十萬之眾。
(6)歷史上蜀國和吳國哪個人口多擴展閱讀:
吳國軍隊建制:
春秋時期,晉楚爭霸,晉國為了牽制楚國,採納了楚國叛臣屈巫的建吳王夫差矛議,與楚國東南的吳國結盟。
巫臣為報楚國令尹子反與重臣子重,出使吳國,使吳、晉結盟。巫臣回晉國,而留下自己的兒子作為行人幫助吳國訓練軍隊。這樣在晉國的幫助下,吳國的軍事力量迅速提升,成為東南一支重要力量。
吳國不僅有陸軍,而且建立了一支編組的強大水軍,其主要戰艦長達十丈,每艦戰車達百人之多。在公元前486吳國聯合魯國對齊國討伐,吳魯聯軍兵分兩路,一路從泗水進攻,另一路從淮河入海向北進攻齊國。
吳國從海上進攻齊國,這次吳國水軍從海上對齊國進攻,是中國發生最早的海戰,後世把這件海戰看作是中國海軍的起源。都城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姑蘇城,2500多年來原貌仍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吳
G. 魏國,蜀國和吳國哪個最好
從地域上講,魏國佔十八個州中的十二個,吳國佔四,蜀國佔二。因此魏國可算中央政權,吳蜀可算地方割據政權。
從治國上講,諸葛亮的治國天下無雙,蜀國是三國治理內政最好的國家。在治國方針上,魏國偏於法治,蜀國偏於德治(或仁治?),吳國偏於情治(以情御下)。
從戰爭上講,魏國初期忙於兩線作戰,被動防禦居多,但後來漸漸將主動權完全奪回。蜀國的地理位置易於防守,但也難以向外發展,而且國家小,人口少,因此從諸葛亮開始就基本上執行主動進攻的戰略(被動防守在一定時間內效果不錯,但從長期看必然不可取)。然而關羽劉備等人死後蜀國缺少將才,加上魏國在西部成功的防守,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蜀國的數次進攻最終沒有多大效果,姜維執行的幾次北伐更是大大消耗了國力。吳國也是一直試圖主動進攻來掌握戰略主動,但一直連魏國以合肥為核心的這道防線都無法突破,只是偶爾有小勝小敗,無干大局。
從君主上講,曹操是真正的亂世奸雄,三國中的第一人,其缺點則是殺人較多。劉備是不可忽視的梟雄,一直被曹操看做潛在的最大對手(實際上正是這樣,設伏華容道時劉備只差一步就可以追上曹操)。劉備靠著一個皇叔的空名號白手起家,只是因為早期力量較弱才被曹操和呂布打敗幾次,卻被三國演義寫成了懦弱的好人,實在不公。其缺點是比起曹操,氣魄遜色,智謀遜色。孫權作為鼎立之主,其性格和人格的魅力都是值得欣賞的,其政治才能也非常傑出。赤壁之戰直到三國鼎立時期的孫權還比較年輕,因此有時比較低調。三人的後代除了曹丕和曹睿還算有所建樹,其他多是庸碌之主。孫皓則堪稱三國時第一暴君。
我們看歷史人物,沒有必要非要分出個好壞黑白。在當時的時代,大家都是軍閥,但在當時,也只有軍閥才能做結束亂世的英雄。他們都各自有各自的獨特魅力,也都應該被稱作英雄。
你問的問題有些籠統,答案都可以寫出十幾本書來。我也只能籠統回答下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和更准確的,可以多看看易中天品三國之類的節目或書籍。
H. 吳國和蜀國,到底哪個強一點為什麼
三國時期的吳國和蜀國的實力相比,應該是吳國的實力更強勁一些。蜀國雖然名氣大,但事實上總體能力一般。三國時期,魏國自然是最強大的,無論是攻擊力還是防禦力都是最強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吳國則是防禦力強,蜀國是攻擊力強,但是在吳國進攻蜀國的幾次戰役中,都是東吳大獲全勝,由此可見,吳國勢力更加強大一些。造成吳國和蜀國的實力差距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管理方面不同。蜀國的人才管理方面實在是比不上吳國,蜀國陣營內,大軍師諸葛亮占據絕對的第一位置,其他謀士很少能在他的光芒下綻放自我,大將中,關羽和張飛脾氣又比較倔強不太好管理;反觀吳國百花齊放的人才管理系統,讓吳國建立了一套嚴密的配合策略,因此吳國的實力才會遠超蜀國。
I. 歷史上吳國與蜀國的地理位置
解答:
①吳國:(黃色部分)
蜀漢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略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即現在的,陝西漢中,咸陽一部分。甘肅少部分。四川大部分,不包括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區。雲南大部分。貴州小部分,廣西小部分。
]
J. 蜀國與吳國國力誰強
我先解釋一下 當時並不是想投降 而是不想和劉備開戰 想求和 求和不等於投降 要是論國力 還是吳國強於蜀國 但是就當時形勢來講 孫劉開戰 得意的是曹丕 如果當時曹丕趁陸遜在夷陵和劉備對峙之時攻打東吳 東吳岌岌可危 只可惜曹丕沒有他父親的眼光和才能 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時機 如果曹操地下有知 非氣的活過來 抽曹丕 題外話 o(∩_∩)o... 說正題 吳國當時占據荊州大部分領土 揚州 交州 而且揚州地域富饒 比巴蜀要有錢的多 而且像諸葛亮所言 孫氏已立三氏 可以說根基牢靠 而且經過三代人的經營 可以說是相當堅固 所以諸葛亮說 此只可以為援 不可圖也 諸葛亮知道 當時要是想消滅東吳 是痴人說夢 無稽之談 所以說 吳國的實力比蜀國強 但為什麼孫權還是懼怕劉備呢 其實孫權不怕劉備 孫權是那種深藏不露的人 如果孫權那麼無能 誰來打都怕 那曹操也不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了 孫權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 這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劉備呢 為兄弟報仇 被仇恨沖昏了頭腦 一個頭腦不清醒的主將 能勝利 這是不可能的 孫權也知道這一點 他只是擔心一旦開戰曹魏如果趁虛而入 這才是孫權擔心的 所以他想求和 並不是說蜀國強於吳國 三國實力排名應該是魏 吳 蜀 要不怎麼蜀先滅亡 而後才是魏 吳呢 這個結果很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