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傳承土家族的歷史和文化

如何傳承土家族的歷史和文化

發布時間:2023-01-29 23:21:19

⑴ 土家族過趕年的傳承意義

土家族過趕年的習俗,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活觀念、思想情操和一定的宗教觀念。透過它,可以探索到土家族文化的歷史淵源。過趕年的習俗,表達了土家人對邪惡勢力的反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僅能世世代代促使土家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不斷流傳,而且也是土家族反抗壓迫的備忘錄。過趕年習俗中,也體現了一種和諧的親情與和睦的人際關系,其內容的豐富多彩,時間之長,都具有很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研究價值。它對於提升親情關系、增強社會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土家族的過趕年起著一種社會調節器的重要作用。

⑵ 土家族吊腳樓悠久的歷史文化

由於土家族居住的地方多處於山區,建造平房並不容易,因此土家族的房子以吊腳樓居多,這也是最吸引世人眼光的地方。
那麼,在 土家族文化 中,吊腳樓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文化呢?一起隨我來看看吧!

土家族是一個十分傳統的民族,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著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傳統,人們熱情好客,地處西南地區的土家族人長久的居住在這里,氣候適宜,環境清幽,十分舒適。當然引人出眾的就是土家族吊腳樓了,這種土家族獨有的建築風格讓世人稱奇,這種奇特的居住模式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人來到這里欣賞這些奇特的建築,它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精華,也是土家族文化繁榮的一個象徵。

來到土家族的居住區,我們會深深地被這里的傳統民俗吸引,特色的食物,到處都是碧綠一片,高高的樹木,渾身散發著屬於歷史的氣韻,還有成片的茂密森林給人的感覺就是祥和安謐。而作為土家族的標志性建築吊腳樓,有著來自古代卜算師一類的思想韻味,它傳承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一樣的認識。

這里的吊腳樓都是十分的氣派,每一棟都是靠著智慧與艱苦建起來的,每一處都是土家族人的驕傲,吊腳樓多是依山而建的,順著山勢建起來的吊腳樓恢弘而霸氣,而且當我們見到這些吊腳樓都彷彿懸在水面之上的,它憑借著一半與陸地相接,另一半與水面相依,真的就是吊起來的一樣,把這些結實的樹干一根根的組合起來,拼接成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建築物,集文化與建築智慧於一體,給世人都帶來一些震驚與稀奇。

這些吊腳樓都是有好幾層的建築,一層層的高樓透著古樸一樣的氣韻,曲廊圍繞在一塊的建築給我們的是放鬆還有明亮,進入這個建築物中,每一層都是分工明確的,有的是卧室,有的就是廚房,有的則是會客廳,寬敞明亮,真正的是那種空中樓閣性質一樣的,看著四周翠綠的高山,看著碧藍清澈的水也是一樣,心態瞬間平靜下來,情不自禁的融入到這個優雅的環境中去。

吊腳樓的前面大都種著新鮮的蔬菜與果樹,大部分都可以自給自足,甚是美妙。走著屬於自己的旅行,來到西南土家族中,進駐一會土家族吊腳樓,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⑶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的農耕文化歷史悠久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農耕文化,而土家族也自己特色的農耕文化。土家族的從事農業,已有很悠久的歷史了。那裡的人們種桑養蠶、紡紗織布,還有制陶、造紙、釀酒等。現在的土家族人依然堅持以耕田為主,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土家族農耕文化。

土家族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群體,農耕文化在其生產、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有關農耕生產狀況,以及形成的農耕民俗的傳承,在土家族中有著及其悠久的歷史,並具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我們認真調查研究它,就能更好地了解這個民族從古至今的生存與發展狀況。這對於我們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貴州土家族從事農業,已有悠久的歷史。據《華陽國志》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巴子國的領域里就有「土植五穀,牲具六畜。桑、蠶、麻、紵、魚、鹽、銅、鐵、丹、漆、茶、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土家族居住地屬古代巴子國的「南極」之地。這里因有烏江,雖然山高谷深,但土地肥沃,氣候溫暖,很適合「植五穀」。

正是由於地理條件所限,正如民國《沿河縣志》所雲:「山川阻深,土候頓異……農時苟違,飢謹薦至」。土家族地區的農業生產發展較為緩慢。唐宋以前,幾乎是處於刀耕火種狀況,正如《思南府志》所雲,「處山箐者,芟林火之,因布種,謂之刀耕火種」。男女合作,伐木燒畲,播種雜糧,不施肥,不澆灌,待土地貧瘠後,又轉移他處。

元明後,「土司」執政,土家族地區開始進入封建領主經濟,涌現了一批豪強大姓,出現了較大的聚落村寨。他們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聯系加強,引進中原發達地區水利,因提灌工程設施,用於農業灌溉,溪河沿岸利用水力架簡車,提水灌溉。

農業經濟得到較快地發展,逐步改變了「刀耕火種」的落後生產方式,逐步採用耕田地自然條件種植包穀、高梁、小米、豆類等,蠶桑,薴麻和蜂蜜等生產也有了新的發展。在手工業方面,利用山區自然資源製造各種鐵、木、竹農具和生活用品。

婦女也學會了絲、棉、麻等紡織技術,生產土布。並出現了簡單的冶煉工藝,尤其得益於烏江航運之便,運來了食鹽、鐵器布匹等以及百貨,土家族地區木、竹、桐棬油、中葯材,皮張、黃蠟、生漆也紛紛也出峽進入長江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的發展,沿江的集貿市場也隨之形成而逐漸增多。

⑷ 藏在湘西大山的古村,土家族文化的「孤島」,唐代傳承千年不斷

雙鳳村坐落在湘西的大山深處,原名「雙且」、「桑棲」、「雙棲」或「爽切」,土家語是「兩只鳳凰」的意思,以村北、村西兩座山峰狀如鳳頭而得名。

這里古木參天、竹林掩映,一條小溪沿村寨自上而下蜿蜒流淌,潺潺水聲伴著彎彎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吊腳樓,現了「自古以來土家村寨散處溪谷、所居必擇高峻」的居住特點。

在建國後5年代的民族識別中,民族學泰斗潘光旦、語言學家羅常培等數十位專家學者曾在這里進行專訪,將雙鳳村作為樣本村,搜集整理了大量土家族作為單一民族特質的資料,並以此為據於1956年正式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因「土家文化傳承千年不斷,民族圖騰象徵功不可沒」的典型特質。被眾多民族學、民俗學專家公認為「中國土家第一村」。

據村中古石碑記載,在唐代就已建村,歷二百餘代,兩千多年。現有全村都是土家族,以田、彭兩姓為主,是整個湘西土家族風俗保存最完整的兩個村寨之一,也是土家族現存為數不多的民族古文化遺存地,至今仍保留著自身的民風習俗,是中國土家族上千年 歷史 文化的再現和縮影。

如今,村人不清楚老祖先是從何時遷來的,只知最早有彭氏兩兄弟和一田姓男子結伴來到此地,然後繁衍生息。後來,彭氏兄弟家族人丁興旺,人口比田姓兄弟要多。因為雙鳳村地方狹小,容不下更多的人,所以,從雙鳳村向山下先後發展了7個村子,因八寨中有七寨以彭姓為主,一寨以田姓為主。長期以來,彭田二姓結為異姓兄弟,田姓原附於彭姓,習稱「七寨半」,現在則稱「三鄉八寨」(在行政規劃中八寨分屬於三個鄉鎮管轄)。

土家族愛群居,雙鳳村建築也非常獨特,村內建築全部為木質結構,多為轉角木樓。木房沿小溪兩側選地而建,多為四排三間,五柱八棋或四柱三棋。轉角樓群嶙次排列,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

擺手堂是雙鳳村的標志性建築,走過接龍橋,就是擺手堂。「擺手舞演繹刀耕火種,毛古斯再現洪荒狩獵」,擺手堂大門兩旁這副對聯成為遊客到雙鳳村了解土家文化的第一印象,字里行間中展示著土家人的民族氣慨和特質。擺手堂是土家族用於祭祀祖先和跳擺手舞的「廊場」。只有土家族聚居的中心村寨,才建有擺手堂。

擺手舞,是對土家生產、生活、征戰場面的再現:有表現打獵生活的「趕野豬」、「拖野雞尾巴」等。有表現農活的「挖土」、「種苞谷」等;舞姿粗獷大方,剛勁有力,節奏鮮明。

此外,還有茅古斯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茅古斯,土家語,意為「渾身長毛的打獵人」。茅古斯舞,即那些「渾身長毛的打獵人」的歌舞。千百年前,它是湘西大地上的土家先民「畢茲卡」日常的舞蹈。如今,它被稱為「中國舞蹈的最遠源頭」。茅古斯,與其說是一場歌舞,不如說是一個古老民族與天、地、神、祖的一次虔誠對話。

從這里流傳出去的土家茅古斯、擺手舞被稱為「人類戲劇活化石」。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土家人的文化遺俗就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它既是土家族現存為數不多的民族古文化遺存地,也是中國土家族上千年 歷史 文化的再現和最精彩的縮影,它所蘊含的古老而燦爛的土家族文化遺產更是中國土家族的「博物館」和「基因庫」。

⑸ 土家族有什麼文化值得挖掘和傳承

很多民族的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不是一時一世的領導頭腦發熱做的政績工程,或者是在紙面上寫的宣傳文章,而是應該在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基礎之上,群眾自發的傳承,首先要保護的是自然環境,不能為了旅遊而旅遊。土家族的傳統生活方式,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原生態的生活環境,那麼就應該是在原有的生活狀態下優化,但不是全盤鋼筋水泥化。真正的文化是深入到這群民族的生活深處的。

⑹ 同樣靠口耳相授,家傳、師傳相結合的方式傳承下來,土家儺戲有什麼特別之處

土家儺戲慢慢的也被人們慢慢的廣知了,而且還被稱作「戲劇藝術之源」「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在土家村寨,土家儺戲隨處可見,而現在土家儺戲已經成為了土家不可失去的一部分,同樣靠口耳相授,家傳、師傳相結合的方式傳承下來,土家儺戲的特別之處就在它既是一種古老的宗教活動,同時也是融文字、舞蹈、音樂、雕刻、繪畫及戲劇等文化要素為一體的古老文化藝術活動。

在土家儺戲中,面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具,分為全堂面具和半堂面具。同時每個面具有它固定的名稱,如唐氏太婆、先鋒小姐、甘生、秦童、開山莽將等。面具在雕刻繪制上。

如今土家儺戲以被列入國務院文化部辦公廳,還被稱作一種傳統的戲劇,關於公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⑺ 土家族的傳統文化

一、節日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正臘月間的年節(過趕年)、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

二、婚戀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比較自由,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經土老師(巫師)作證,即可結為夫妻。在恩施石窯、大山頂等地,有「女兒會」的習俗,即每年農歷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唱歌跳舞,彼此愛慕,結為終身伴侶。

改土歸流後,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土家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稱「還骨種」;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婦,稱為「坐床」。但這些習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

三、喪葬

土家族過去多行火葬。送葬時,請土老師念經,道士開路。祭弔死者,由土老師椎牛祭神,牛頭歸土老師獨占,貧苦者往往借牛為祭。後來,因受漢族影響,均改為土葬,程序分為入殮、葬禮、送葬、安葬、葬後事等部分。

在清江流域以北的土家族地區,流傳著一種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喪鼓」,又稱「跳撒爾嗬」。山寨里,無論誰家老人去世,必請師傅到家裡來打喪鼓。當夜,嗩吶高奏,鑼鼓喧天,鞭炮不停。喪鼓一響,相鄰村寨的人們齊來奔喪。

「跳喪鼓」是在靈柩前由擊鼓師傅擊鼓,歌師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兩人以上的雙數舞者在棺木前對舞,跳至高潮時少則可達百人,多則可達上千人前來或舞或觀。舞者交替上場直至天明。

(7)如何傳承土家族的歷史和文化擴展閱讀

關於土家族的族源,說法不一。

一說是古代巴人的後裔。認為從《十道志》等書的記載和唐代劉長卿、劉禹錫等人反映湖南風習的詩詞來看,「巴人」的確廣泛進入湘東北、湘西和沅、湘流域;今湘西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比茲卡」)。

歷史上巴人聚居與活動區域內的有些地名,讀音與「比茲」近似;巴人的姓名、族名等,也有些和「比茲」的讀音近似;巴人和土家族都有關於虎的故事與神話;巴人崇拜白虎神與土家族相同;巴人與土家人的姓氏一部分相同。

一說是古代由貴州遷入湘西的「烏蠻」的一部。此說根據《溪州銅柱記》說:「蓋聞牂牁接境,盤瓠遺風,因六子以分居,入五溪而聚族。」認為土家族來自貴州。貴州境內一直有「比茲」族,如民國《大定縣志》卷五謂:「比濟系白羅羅之名,因號其地為比躋,久之訛為為畢節」。

元代的《經世大典 招捕總錄》的《八番順元諸蠻》篇中也說今貴陽、惠水之間有「必際」一族。「比躋」、「必際」,當即「比茲」,和土家族的自稱相近。據歷史記載,中唐以後,「越嶲」一帶的「烏蠻」曾入貴州 。

「兵敷出,侵地數千里」 。當地土著一部分被其征服,就是「白羅羅」稱謂的起源,一部分與他們進行長期的斗爭,最後被迫遷入湘西和雲南。「土家」這個名稱即是對新侵入的「烏蠻」而言。土家族的語言與西南彝族比較接近,也是土家族來自貴州的一個佐證。

⑻ 巴族的巴族-巴國文明的傳承

土家文化--巴國文明的傳承
三峽文化和烏江文化的底蘊是巴文化,其民族主體是由巴人衍化而來的土家族。巴文化與土家文化之間有著水乳交融的必然聯系。秦滅巴後,中原人大量湧入,巴人被迫四處流散,相對與外族的湧入而自稱本地人。
再追溯巴族與土家族歷史淵源。從渝湘黔鄂相交的土著首領中,有溪州彭氏一支屬主流統治地位,開平四年(公元910年)為湘西溪州刺史。彭氏為了鞏固對湘西一帶的統治,拉攏田氏和向氏。承認其頭領地位,稱之為贊將給予特殊待遇。至今土家人凡婚喪嫁取,生男育女,春種秋收都要將這三位祖先祭祀一番。 彭氏(指土司王彭司愁)同時在思想意識上,炮製了一套關於土龍地主的說教。即指當地鄉土的意思,煽動一種狹隘的地方主義情緒以對付漢人和其他民族。所謂龍與主即統治者的身份與稱呼,彭氏則宣揚他們是當地的地龍地主、當地的主宰。隨著時間的推移,年代久遠,當地的人們就逐漸成了土龍地主的子孫臣民,即土人、土民,由土人、土民組成的軍隊也就獲土兵,土軍、土丁之稱。居住在湘、鄂、渝、黔交界處廣大地區的巴人後裔,逐漸都以土人、土民相稱。明朝以後,特別是公元1728-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之後,就進而稱土家了,與此相應的客家(漢人)也就在當地流行開來。因此,土家族主體是由巴人衍化而來。
元、明、清三代統治者對三峽地區的少數民族實行土司制度。按土司統治人口多寡和土司立功表現,分為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五個級別,以推行其以夷制夷政策。民國時期,仍被稱為土蠻無族稱。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民族平等政策,國務院於1956年10月正式公布:土家族是我國一個單一的少數民族,土家族才第一次正名。從土家族在渝鄂黔交界地和三峽地區的分布情況來看,正好與古代巴國的地域相合,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應證了巴國文化和土家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長江三峽以其特殊的環境,孕育了一個習性剛猛,勇武善戰的偉大民族--巴人的後裔土家族。他們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地跨渝、鄂、陝、湘、黔五省,在商末,他們助周滅紂,立克商之首功;楚漢相爭,助劉伐項,身為前驅。 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巴族及其衍化而來的土家族是中華民族中的偉大民族,在中國古代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篇章。

⑼ 土家族山歌的傳承方式

土家族的山歌不像作曲家的歌曲一旦完成即便定型,它是口頭傳承的民間藝術,是在不斷的口耳相傳中衍化與完善的,它的藝術風格也是在這種傳承過程中得以形成的。土家人民既是創作者、歌唱者、演奏者、表演者又是欣賞者,同時也是批評者。這種六位一體的土家族音樂藝術風格得以形成的傳承過程,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地理環境、生產方式、社會生活、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等自然與文化背景中完成的。而其中對土家族音樂藝術影響最為明顯的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條件—— 地理環境、生產方式與民風民俗。操作方式是一代代口傳心授,一輩輩衍展傳遞,並由口頭語與符號的操作方式而傳承。音樂語言的口頭傳承主要是師傅所授,習學者從其音響去感悟,體驗音樂語言中的美及音高的准確;從氣口、氣息、語氣、句法去獲取柔中有剛、剛中有柔的強弱關系,把握音響變數;從方言音色、發聲方法上操作,掌握土家族音樂特點。他們與聽眾直接從聲音交感,而聽眾也具有一種開放性的態度,他們不以某種固定性或封閉性的情緒期待、創作與欣賞行為方式約定,而使一切都是合理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傳承土家族的歷史和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