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州出了多少狀元
自古有「海潮過崑山,蘇州出狀元」一說。自唐代有「狀元」之後計算,共有60位,資料如下:
唐代(文狀元14位)
楊憑(生卒年不詳),字虛受,虢州弘農縣(今河南三門峽靈寶)人,寄居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唐代宗大歷九年(774年)甲寅科狀元。
楊凝(?—803年),字懋功,虢州弘農縣(今河南三門峽靈寶)人,寄居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唐代宗大歷十三年(778年)戊午科狀元。
丁公著(生卒年不詳),字平子,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己巳科狀元。[2]
[2]丁公著所獲是明經科第一而非進士科第一,唐代科舉科目繁多,而且明經科比進士科還重要,然而歷代皆稱進士科第一為狀元,明經科第一雖然也是第一,卻一般不稱狀元,所以丁公著無狀元之名卻有狀元之實,甚至可以說比名義上的狀元更受重視。
沈傳師(生卒年不詳),字子言,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年)乙酉科狀元。
沈亞之(生卒年不詳),字下賢,湖州烏程縣(今浙江湖州)人,寄居蘇州吳江縣(今江蘇蘇州吳江),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乙未科狀元。
陸器(生卒年不詳),字祖容,蘇州常熟縣河陽山(今江蘇蘇州張家港鳳凰鎮恬庄)人,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庚申科狀元。[3]
[3]唐代久遠,很多狀元諸史未記,陸器即其中之一,清代人根據《常熟縣志》、《陸氏宗譜》等考證出來其確實是狀元。
歸仁翰(生卒年不詳),蘇州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丁丑科狀元。
歸仁紹(生卒年不詳),蘇州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己丑科狀元。
歸仁澤(生卒年不詳),蘇州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年)甲午科狀元。
陸扆(847年—905年),字祥文,本名允迪,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一說蘇州嘉興縣(今浙江嘉興)人,寄居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陝縣),唐僖宗光啟二年(886年)丙午科狀元。
歸黯(?—892年),蘇州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壬子科狀元。
蘇檢(生卒年不詳),字聖用,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原籍京兆府武功縣(今陝西咸陽市武功縣),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甲寅科狀元。
歸佾(生卒年不詳),蘇州長洲縣(今江蘇蘇州),唐昭宗光化四年(901年)辛酉科狀元。
歸系(生卒年不詳),蘇州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乙丑科狀元。
宋代(文狀元5位、武狀元4位)
莫儔(1089年—1164年),字壽朋,蘇州(後升為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一說湖州烏程縣(今浙江湖州)人,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科狀元。
朱起宗(生卒年不詳),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壬辰科武狀元。
黃由(1150年—?),字子由,平江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狀元。
衛涇(1159年—1226年),字清叔,平江府崑山縣千燈鎮(今江蘇蘇州崑山千燈鎮)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狀元。
林㟽*(生卒年不詳),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原籍福州福清縣(今福建福州福清)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武狀元。
*該字是「左山右票」,音「票」
周虎(?—1229年),字叔子,平江府常熟縣(今江蘇蘇州常熟)人,原籍泗州臨淮縣(今江蘇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武狀元。
劉必成(生卒年不詳),字與某,平江府崑山縣千燈鎮(今江蘇蘇州崑山千燈鎮)人,原籍福州長溪縣西北鄉(後設福安縣,今福建寧德福安),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戊戌科武狀元。
魏汝賢(生卒年不詳),平江府吳江縣同里鎮(今江蘇蘇州吳江同里鎮)人,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恩科狀元。
該科是宋理宗特開,謂之特奏名,又稱恩科,第一名的魏汝賢即為「特奏狀元」,不過宋代的恩科和清代還是有區別的。
阮登炳(生卒年不詳),字顯之,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乙丑科狀元。
明代(文狀元8位、武狀元1位)
施盤(1417年—1440年),字宗銘,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年)己未科狀元。
吳寬(1435年—1504年),字原博,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狀元。
毛澄(1460年—1523年),字憲清,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蘇州崑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狀元。
朱希周(1473年—1557年),字懋忠,原籍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南通如皋),後遷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蘇州崑山),再遷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區),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狀元。
顧鼎臣(1473年—1540年),原名仝,字九和,南直隸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蘇州崑山)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狀元。
沈坤(1507年—1560年),宇伯載,南直隸淮安府大河衛(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祖籍蘇州府崑山(今江蘇蘇州崑山),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狀元。
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狀元。
陳大猷(生卒年不詳),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武狀元。
文震孟(1574年—1636年),原名從鼎,字文起。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狀元。
清代(文狀元28位)
孫承恩(1620年—1659年),原名曙,字扶桑,南直隸(清改江南省*)蘇州府常熟縣河陽山(今江蘇蘇州張家港鳳凰鎮恬庄)人,清世祖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漢榜狀元。
*孫承恩在世時還沒有江蘇省。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肅,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東部為江蘇省)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蘇州崑山)人,原籍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蘇州常熟),清世祖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狀元。
繆彤(1627年—1697年),字歌起,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東部為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聖祖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狀元。
韓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東部為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原籍鳳陽府鳳陽縣(今安徽滁州市鳳陽縣)清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狀元。
韓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東部為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原籍鳳陽府鳳陽縣(今安徽滁州市鳳陽縣)清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狀元。
彭定求(1645年—1719年),字勤止,江南省(後分東部為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清聖祖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狀元。
歸允肅(1642年—1689年),字孝儀,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東部為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蘇州常熟)人,清聖祖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狀元。
陸肯堂(1650年—1696年),字邃升,一字澹成,江南省(後分東部為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狀元。
汪繹(1671年—1706年),字玉輪,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蘇州常熟)人,清聖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狀元。
王世琛(1680年—1729年),字寶傳,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清聖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狀元。
王敬銘(1668年—1721年),字丹思,江蘇省蘇州府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狀元。 [5]
[5]該科是為慶祝康熙帝六十歲「萬壽」而特設的恩科。
徐陶璋(1674年—1738年),字端揆,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清聖祖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科狀元。
汪應銓(生卒年不詳),字度齡,一字杜林,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蘇州常熟)人,原籍安徽省徽州府休寧縣(今安徽黃山市休寧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科狀元。
彭啟豐(1701年—1784年),字翰文,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狀元。
畢沅(1730年—1797年),字湘衡,江蘇省太倉州鎮洋縣(今江蘇蘇州太倉)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狀元。
秦大成(1720年—1779年),字澄敘,江蘇省蘇州府(後改屬太倉州)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狀元。
張書勛(生卒年不詳),字在常,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狀元。
陳初哲(1736年—1787年),字在初,江蘇省蘇州府元和縣(今江蘇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狀元。
錢棨(1734年—1799年),原名起,字勛楣,一字振威,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狀元。
註:特別注意一下,錢棨是清朝第一個、蘇州唯一的連中三元(鄉試第一解元、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一狀元)者,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連中六元(童子試中長洲縣縣試第一、蘇州府府試第一、江蘇學政院試第一、再在正式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石韞玉(1755年—1837年),字執如,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年庚戌恩科狀元。[6]
[6]該科是為慶祝乾隆帝八十歲「萬壽」而特設的恩科。
潘世恩(1770年—1854年),字槐堂,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狀元。
吳廷琛(1773年—1844年),字震南,江蘇省蘇州府元和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仁宗嘉慶七年(1801年)壬戌科狀元。
吳信中(生卒年不詳),字閱甫,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仁宗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狀元。
吳鍾駿(1798年—1853年),字崧甫,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狀元。[7]
[7]該科是為慶祝道光帝五十歲「萬壽」而特設的恩科。
陸增祥(1815年—1882年),字魁仲,江蘇省太倉州人(今江蘇蘇州太倉),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49年)庚戌科狀元。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蘇州常熟)人,清文宗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狀元。
翁曾源(1843年—?),字仲淵,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蘇州常熟)人,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狀元。[8]
[8]該科是為慶祝同治帝登基而特設的恩科。
洪鈞(1839年—1893年),字陶士,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狀元。
陸潤庠(1841年—1915年),字鳳石,江蘇省蘇州府元和縣(今江蘇蘇州)人,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狀元。
⑵ 江蘇在歷史上出過多少狀元具體是誰
江蘇在歷史上歷朝歷代中狀元總共有六十人。
張損之,江蘇人,隋朝狀元。
歸仁澤,江蘇吳縣人,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狀元。
陸 扆,江蘇蘇州人,886年(唐僖宗光啟二年)狀元。進士9人。拜相,封吳郡公。後被朱全忠貶為濮州。
歸 黯,江蘇吳縣人,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狀元。
蘇 檢,江蘇武功人,894年(唐昭宗乾寧元年)狀元。進士韋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後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環州,隨之被賜死。
歸 佾,江蘇蘇州人,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復元年)狀元。進士26人。
歸 系,江蘇蘇州人,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狀元。進士23人。
盧 郢,江蘇南京人,966年(十國南唐後主保大元年)狀元。充任後主近侍。 入宋後,任全州知州。
呂 溱,江蘇楊州人,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狀元。進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賢院,同修起居注。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後,病逝於任。追贈禮部侍郎。
李 易,江蘇揚州人,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狀元。進士554人。授左宣義郎。
邵世矩,江蘇徐州人,偽齊劉豫(1130-1137)年間狀元。
施 盤,江蘇吳縣人,1439年(明英宗正統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吳 寬,江蘇蘇州人,1472年(明憲宗成化八年)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
毛 澄,江蘇崑山人,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狀元。
朱希周,江蘇崑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狀元。
顧鼎臣,江蘇崑山人,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狀元。
李春芳,江蘇興化人,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狀元。
丁士美,江蘇淮陰人,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狀元。
申時行,江蘇蘇州人,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狀元。
孫繼皋,江蘇無錫人,1574年(明神宗萬曆二年)狀元。
焦 竑,江蘇江寧人,1589年(明神宗萬曆十七年)狀元。
周延儒,江蘇宜興人,1613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狀元。
文震孟,江蘇蘇州人,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狀元。
陳於泰,江蘇宜興人,1631年(明思宗崇禎四年)狀元。
楊廷鑒,江蘇武進人,1643年(明思宗崇禎十六年)狀元。
呂 宮,江蘇武進人,1647年(清順治四年)狀元,授秘書院修撰。後為弘文院大學士,官至一品。加授太子太保。不久,歸家養病。
鄒忠倚,江蘇無錫人,1652年(清順治九年)漢榜狀元,授秘書院修撰。清朝第一個"補考狀元"。因該科效元朝制,分設漢滿兩榜,故為漢榜狀元。登第兩年後病重,不久去世。
孫承恩,江蘇常熟人,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徐元文,江蘇崑山人,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
馬世俊,江蘇溧陽人,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僅仕至侍讀學士。
繆 彤,江蘇吳縣人,1667年(清康熙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講學士。後以家喪回歸故里,以教書為業,創辦"三畏書院"。
韓 菼,江蘇蘇州人,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禮部尚書、經筵講官。後卒於任上。
彭定求,江蘇蘇州人,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國子監司業、纂修兩朝聖訓,晉升翰林院侍講。不久,便託病辭職,回歸故里,潛心學問。
歸允肅,江蘇常熟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官。歷任中允、侍讀、侍講學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試順天鄉試。
陸肯堂,江蘇蘇州人,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讀學士。
胡任與,江蘇南京人,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狀元。
李 蟠,江蘇徐州人,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狀元。
汪 繹,江蘇常熟人,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狀元。
王式丹,江蘇寶應人,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狀元。
王雲錦,江蘇無錫人,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狀元。
趙熊詔,江蘇武進人,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狀元。
王世琛,江蘇蘇州人,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狀元。
徐陶璋,江蘇蘇州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狀元。
汪應銓,江蘇常熟人,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左春坊贊善。後謝職離京,返歸故鄉。
於 振,江蘇金壇人 ,1723年(清雍正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曾任河南鄉試主考官、湖廣學政。後因事遭貶,降為行人司司副。
彭啟豐,江蘇蘇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書房行走。累遷至右中允。
陳 倓,江蘇儀徵人,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於敏中,江蘇金壇人,1737年(清乾隆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兵部、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內閣學士,軍機大臣,官至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封為太子太保。
生前把持朝政,交結內侍,廣收賄賂,貪污資財,死後敗露,撤祠祀、奪世職。
錢維城,江蘇常州人,1745年(清乾隆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右中允,入值南書房,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禮、工、刑部侍郎。
秦大士,江蘇江寧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庄培因,江蘇武進人,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病死於任上。
畢 沅,江蘇太倉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陝西布政使、陝西巡撫、河南巡撫、湖廣總督、山東巡撫、湖廣總督。
張書勛,江蘇吳縣人,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狀元。任順天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後官至右中允,入值上書房。
陳初哲,江蘇吳縣人,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錢 棨,江蘇蘇州人,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狀元。
胡長齡,江蘇南通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狀元。
石韞玉,江蘇吳縣人,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狀元。
潘世恩,江蘇吳縣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狀元。
顧 皋,江蘇無錫人,1801年(清嘉慶六年)狀元。
吳廷琛,江蘇吳縣人,1802年(清嘉慶七年)狀元。
吳信中,祖籍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蘇吳縣, 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狀元。
吳鍾駿,江蘇吳縣人,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狀元。
李承霖,江蘇丹徒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狀元。
陸增祥,江蘇太倉人,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1856年(清咸豐六年)狀元。歷任陝甘學政、內閣學士、工部、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是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
翁曾源,江蘇常熟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狀元。
洪 鈞,江蘇吳縣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學政。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
陸潤庠,江蘇吳縣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黃思永,江蘇江寧人,1880年(清光緒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曾任會試同考官,後累遷,官至侍讀學士。
張 謇,江蘇南通人,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傅善祥,江蘇南京人,1853年(太平天國三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丑)東試狀元。任東王府東殿女簿書,仕至丞相。 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2)歷史上常熟有多少狀元擴展閱讀
狀元制度的由來。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年)廢除,歷經近1300年。
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封建社會的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勵多少學子卧薪嘗膽、懸梁刺股、死鑽八股、勇跳龍門。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為科名中最高榮譽。
因其為殿試第一甲第一名,亦別稱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別稱鼎元。但古時的狀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試第一名。唐鄭谷及第後,作《宿平康里》詩「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但是鄭谷當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
五代時南漢《十國春秋》雲「劉龑(yǎn)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故羅履先《南漢宮詞》曰:「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
⑶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多少位狀元
共有649個,隋朝7位,唐朝144,五代十國25,宋朝120,遼朝56,西夏1個,金朝39個。元朝36,明朝90個,清朝114個,大西國2個,太平天國15個。
一、隋朝狀元名單
張損之、孫伏伽、侯君、素楊纂、房玄齡、溫彥博、黃鳳麟。
二、唐朝狀元名單
(3)歷史上常熟有多少狀元擴展閱讀:
歷史上著名狀元簡介:
1、鄭顥
鄭顥(817~860年),字奉正,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縣)人。唐朝大臣,唐憲宗朝宰相鄭絪之孫。
出身滎陽鄭氏,幼而爽悟,博聞強識 。會昌二年(公元842年),考中狀元 ,累遷右拾遺。唐宣宗即位,迎娶萬壽公主,拜駙馬都尉, 授銀青光祿大夫,充任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秘書監。大中十三年,拜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
咸通元年(860年),去世,時年四十四,追贈太師。
2、趙楷
趙楷(1101年-1130年),宋徽宗第三子,封鄆王,母懿肅貴妃王氏。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樣是個琴棋書畫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聰明伶俐,深得徽宗寵愛。
生平主要成就:進士第一名,善畫花鳥。
3、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
4、傅善祥
傅善祥(1833年—1856年?),南京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狀元。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喜讀經史。
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天國開創科舉女科才,傅善祥報名參加女科考試後,高中鼎甲第一名。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傅善祥下落不明,一說傅善祥在亂軍被殺被拋屍大江,東流而去。
5、張謇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
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張謇創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
以家鄉為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國近代著名狀元實業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張謇命名的萬米級載人深淵器科考母船「張謇」號開工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狀元
⑷ 江蘇在歷史上出過多少狀元詳細的介紹一些都有誰
江蘇在歷史上歷朝歷代中狀元總共有六十人。
張損之,江蘇人,隋朝狀元。
歸仁澤,江蘇吳縣人,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狀元。
陸 扆,江蘇蘇州人,886年(唐僖宗光啟二年)狀元。進士9人。拜相,封吳郡公。後被朱全忠貶為濮州。
歸 黯,江蘇吳縣人,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狀元。
蘇 檢,江蘇武功人,894年(唐昭宗乾寧元年)狀元。進士韋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後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環州,隨之被賜死。
歸 佾,江蘇蘇州人,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復元年)狀元。進士26人。
歸 系,江蘇蘇州人,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狀元。進士23人。
盧 郢,江蘇南京人,966年(十國南唐後主保大元年)狀元。充任後主近侍。 入宋後,任全州知州。
呂 溱,江蘇楊州人,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狀元。進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賢院,同修起居注。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後,病逝於任。追贈禮部侍郎。
李 易,江蘇揚州人,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狀元。進士554人。授左宣義郎。
邵世矩,江蘇徐州人,偽齊劉豫(1130-1137)年間狀元。
施 盤,江蘇吳縣人,1439年(明英宗正統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吳 寬,江蘇蘇州人,1472年(明憲宗成化八年)狀元。累官至禮部尚書。
毛 澄,江蘇崑山人,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狀元。
朱希周,江蘇崑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狀元。
顧鼎臣,江蘇崑山人,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狀元。
李春芳,江蘇興化人,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狀元。
丁士美,江蘇淮陰人,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狀元。
申時行,江蘇蘇州人,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狀元。
孫繼皋,江蘇無錫人,1574年(明神宗萬曆二年)狀元。
焦 竑,江蘇江寧人,1589年(明神宗萬曆十七年)狀元。
周延儒,江蘇宜興人,1613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狀元。
文震孟,江蘇蘇州人,1622年(明熹宗天啟二年)狀元。
陳於泰,江蘇宜興人,1631年(明思宗崇禎四年)狀元。
楊廷鑒,江蘇武進人,1643年(明思宗崇禎十六年)狀元。
呂 宮,江蘇武進人,1647年(清順治四年)狀元,授秘書院修撰。後為弘文院大學士,官至一品。加授太子太保。不久,歸家養病。
鄒忠倚,江蘇無錫人,1652年(清順治九年)漢榜狀元,授秘書院修撰。清朝第一個"補考狀元"。因該科效元朝制,分設漢滿兩榜,故為漢榜狀元。登第兩年後病重,不久去世。
孫承恩,江蘇常熟人,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徐元文,江蘇崑山人,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
馬世俊,江蘇溧陽人,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僅仕至侍讀學士。
繆 彤,江蘇吳縣人,1667年(清康熙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講學士。後以家喪回歸故里,以教書為業,創辦"三畏書院"。
韓 菼,江蘇蘇州人,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禮部尚書、經筵講官。後卒於任上。
彭定求,江蘇蘇州人,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國子監司業、纂修兩朝聖訓,晉升翰林院侍講。不久,便託病辭職,回歸故里,潛心學問。
歸允肅,江蘇常熟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講官。歷任中允、侍讀、侍講學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試順天鄉試。
陸肯堂,江蘇蘇州人,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讀學士。
胡任與,江蘇南京人,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狀元。
李 蟠,江蘇徐州人,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狀元。
汪 繹,江蘇常熟人,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狀元。
王式丹,江蘇寶應人,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狀元。
王雲錦,江蘇無錫人,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狀元。
趙熊詔,江蘇武進人,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狀元。
王世琛,江蘇蘇州人,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狀元。
徐陶璋,江蘇蘇州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狀元。
汪應銓,江蘇常熟人,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左春坊贊善。後謝職離京,返歸故鄉。
於 振,江蘇金壇人 ,1723年(清雍正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入值南書房。曾任河南鄉試主考官、湖廣學政。後因事遭貶,降為行人司司副。
彭啟豐,江蘇蘇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書房行走。累遷至右中允。
陳 倓,江蘇儀徵人,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於敏中,江蘇金壇人,1737年(清乾隆二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兵部、刑部侍郎、戶部尚書,內閣學士,軍機大臣,官至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封為太子太保。
生前把持朝政,交結內侍,廣收賄賂,貪污資財,死後敗露,撤祠祀、奪世職。
錢維城,江蘇常州人,1745年(清乾隆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右中允,入值南書房,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禮、工、刑部侍郎。
秦大士,江蘇江寧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
庄培因,江蘇武進人,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病死於任上。
畢 沅,江蘇太倉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陝西布政使、陝西巡撫、河南巡撫、湖廣總督、山東巡撫、湖廣總督。
張書勛,江蘇吳縣人,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狀元。任順天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後官至右中允,入值上書房。
陳初哲,江蘇吳縣人,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錢 棨,江蘇蘇州人,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狀元。
胡長齡,江蘇南通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狀元。
石韞玉,江蘇吳縣人,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狀元。
潘世恩,江蘇吳縣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狀元。
顧 皋,江蘇無錫人,1801年(清嘉慶六年)狀元。
吳廷琛,江蘇吳縣人,1802年(清嘉慶七年)狀元。
吳信中,祖籍安徽休寧人,寄籍江蘇吳縣, 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狀元。
吳鍾駿,江蘇吳縣人,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狀元。
李承霖,江蘇丹徒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狀元。
陸增祥,江蘇太倉人,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翁同龢,江蘇常熟人,1856年(清咸豐六年)狀元。歷任陝甘學政、內閣學士、工部、刑部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是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老師。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
翁曾源,江蘇常熟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狀元。
洪 鈞,江蘇吳縣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學政。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
陸潤庠,江蘇吳縣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黃思永,江蘇江寧人,1880年(清光緒六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曾任會試同考官,後累遷,官至侍讀學士。
張 謇,江蘇南通人,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傅善祥,江蘇南京人,1853年(太平天國三年)女試狀元。亦為癸好(丑)東試狀元。任東王府東殿女簿書,仕至丞相。 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4)歷史上常熟有多少狀元擴展閱讀
狀元制度的由來。
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從中經歷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緒31年(1905年)廢除,歷經近1300年。
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封建社會的文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勵多少學子卧薪嘗膽、懸梁刺股、死鑽八股、勇跳龍門。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為科名中最高榮譽。
因其為殿試第一甲第一名,亦別稱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別稱鼎元。但古時的狀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試第一名。唐鄭谷及第後,作《宿平康里》詩「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但是鄭谷當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
五代時南漢《十國春秋》雲「劉龑(yǎn)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故羅履先《南漢宮詞》曰:「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
⑸ 蘇州歷史上一共出了多少個狀元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蘇州府(轄境相當今蘇州市及吳縣、常熟、崑山、吳江等縣市),共有狀元24人。 蘇州歷史上文風盛行,是中國歷史上狀元最多的城市,其中有中國封建科舉歷史上唯一的「連中六元」者。蘇州至今有地名「三元坊」紀念。
錢棨(中國歷史上唯一連中「六元」者。28歲以縣、府、院試三個第一考上秀才,人稱"小三元"。乾隆四十四年鄉試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進京會試,得中第一名會元;同年緊接著在殿試中,又摘得狀元桂冠,從而成為清代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狀元,也是中國科舉史上唯一奪得六個第一的狀元(考秀才奪得的「小三元」加上考進士奪得的「三元」,共計六個第一,合稱「六元」)。
⑹ 清朝雍正,乾隆年間的蘇州狀元歷史文人墨客
蘇州古代狀元
陸潤庠:陸潤庠聰明好學,10歲便讀完了儒家的《九經》;對家傳醫學,他也用心學習,頗懂醫術。他憑籍儒學根底考中鄉試,成為一名舉人。
洪鈞:洪鈞,字陶土,號文卿,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於道光十九年(1839)。
翁曾源:翁曾源,字仲淵,常熟(今屬江蘇)人。
翁同龢:咸豐六年(1856),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風起雲涌之時,翁同龢參加廷試,一舉考中一甲一名。
吳鍾駿:吳鍾駿,字崧甫,又字吹聲,號晴舫,一作狂訪,江蘇吳縣(今蘇州)人。
陸增祥:陸增祥,字星農,太倉(今屬江蘇)人。少力學,讀書不輟。
文震孟:天啟二年(16 22 ).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文震孟第十次參加禮部會試。三場考場下來,文震孟榜上有名。十進禮部貢院考場,歷時27年,文震益終於成了一名貢士。
汪繹:汪繹,字玉輪,號東山,常熟(今屬江蘇)人。少好學,以詩文著稱。
陸肯堂:陸肯堂是清代第十八位狀元,字邃升,一字澹成,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七年(1650)生於封建地主知識分子家庭。
歸允肅:歸允肅是清代第十六位狀元,字孝儀,號惺崖,江蘇常熟人,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生於封建官宦之家。
彭啟豐:彭啟豐,字翰文,16歲入官學讀書,好學上進,誓效祖父,也做個狀元。雍正五年(1727)會試第一,也奪得會元桂冠;殿試時,擔任評卷的"讀卷大臣"把他列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愛新覺羅胤滇親拔為第一。
錢棨:錢棨,字振威,一字湘齡,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
畢沅:畢沅,字秋帆,又字梁蘅,自號"靈岩山人",愛新覺羅·胤祈求滇帝的第八年,即雍正八年(173),畢沅出生於鎮洋(今江蘇太倉)。
韓菼:長洲(今江蘇蘇州)是清代出狀元最多的縣。有清一代,開科112次,狀元114人,有7人出自長洲。韓菼是長洲7狀元中的一員。
徐元文:徐元文,宇公肅,號立齋,生於明崇禎七年(1634)九月二十八日,死於康熙三十年(1691)閏七月二七日,享年88歲。徐元文與他的哥哥徐乾學、弟弟徐秉義都是進士,在當時很有名望,號稱"崑山三徐"。
朱希周:弘治九年(1496)三月十五日,朱希周參加股試,一舉奪魁。據《明史·朱希周傳》講,朱希周之所以能中狀元,乃是因為明孝宗喜歡他的姓名,才擢為第一甲第一名的。是否真的如此,今也難以斷言了。
顧鼎臣:
申時行:嘉靖四十一年(1562)三月十五殿試,會試中式的299人參加考試。第2天,擔任評卷的"讀卷大臣"評閱試卷。第三天發榜,高居榜首的是申時行。
吳寬:憲宗成化八年(1433)二月,吳寬終於考中會試,並且奪得第一名。按科舉成式,會試後的殿試於三月初舉行,而成化八年的殿試延至三月十五日舉行。吳寬以一道出眾的時務策,一舉奪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
毛澄:毛澄字憲清,出身於一普通的地主家庭,自幼深受封建倫理思想的薰陶,他刻學習,終於考取了殷試第一名。
吳廷琛:嘉慶七年( 1802)二月,吳廷琛在"壬成科"會試中一舉奪魁,成為會元。
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1793)潘世恩奪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他是乾隆朝第二十六位狀元。在有清一代114位狀元中,他排在第六十二位上。
彭定求:彭定求成了清開國以來的第十五位狀元。這年,彭定求年三十有二。
孫承恩:常熟(今屬江蘇)是清代經濟、文化最繁盛的地區之一,名士輩出,登科者多,光是狀元就出了五個。孫承恩是五狀元中的一個。
徐陶璋:徐陶璋,字端揆,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沈坤:沈坤,宇伯載,號十洲,直隸大河衛(今江蘇淮安)人,祖籍崑山(今屬江蘇),後徙居此。
繆彤:繆彤是清代第十二位狀元,字歌起,號念齋,明朝天啟七年(1627)生於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在鄉里以循規蹈矩聞名,被鄉人薦為遵循封建道德規范的楷模。他熱衷科舉考試,渴望中式奪魁先後5次公車北上應試。
吳信中:吳信中,字閱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父吳雲,曾任御史,剛直不阿,直聲震朝野。吳信中少力學,珍惜字紙,曾刻《文帝惜字文》以規勸世人。
石韞玉:石韞玉,字執如,號琢堂,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第六十一位狀元。
陳初哲:陳初哲成為清代開國以來第五十一名狀元,也是元和分縣以來的第一名狀元。這年,陳初哲年33歲。
張書勛:張書勛,字在常,號酉峰,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考中狀元。
王世琛:王世琛,字寶傳,號艮甫,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陸遜 本名議,字伯言。三國吳吳郡吳人。孫策婿。初仕孫權幕襯,累遷偏將軍、右部督。與呂蒙計克公安,南郡,擒殺關羽。孫權黃武初,任大都督,領兵拒列備。固守不戰,待蜀軍疲憊,方以火攻,大破之,領荊州牧。後任丞相。因僅時孫權廢太子,受責,憤恚卒。謚昭候。《三國志》有傳。
陸績 字公紀。三國吳吳人。康子。年6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歸以遺母,佳傳今古。既長,博學多識,星歷算數無不備覽。與虞翻、龐統友善。孫權辟為曹掾。以直見惡出為鬱林太守,加偏將軍。為官清廉,鬱林任滿歸,舟輕不能越海,載石為重,以助航行,巨石亦隨之歸第。吳人稱為"廉石"。今猶立蘇州碑刻博物館(即文廟)內著述甚豐。有《周易》、《揚子太玄經》、《渾天圖》等。《三國志》有傳。
陸柬之 唐吳人。元方伯父。虞世南甥。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議郎。以書專家,少學舅氏,而世南學於永禪師,皆有禮法。柬之與歐、渚齊名,隸行入妙,草入能。隸行於今殆絕遺跡,嘗觀其草書意古筆老,信乎名不虛得也。嘗書頭陀寺碑、急就章、陸機文賦、龍華寺額、武丘東山碑,最聞於時。傳見《唐書·陸元方傳》。
范仲淹 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秘閣校理、右司諫、權知開封府。仁宗景佑三年,上《百官圖》論用人是非,忤呂夷簡,出知饒、潤、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改環慶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守邊數年,負防禦西夏重任。慶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為夏竦等中傷,罷政,出知汾州兼陝西四路安撫使。官終戶部侍郎、知青州。卒謚文正。工詩文及詞,晚年所作《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語,為世所傳誦。有《範文正公集》。其於景佑元年(1034)任蘇州知州。曾興修太湖水利。景佑二年。創設府學,越八年,入朝任參知政事。仁宗慶歷四年(1044),接受范仲淹等人提出的"天章閣之議"改革方案。惠澤鄉民。《宋史》有傳。
韓世忠 字良臣,晚號清涼居士。宋延安人,為抗金名將。建炎三年,官浙西制置使,守鎮江。以八千眾阻十萬金兵渡江,與兀術相持黃天盪達四十八月。後官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餘年,屢挫偽齊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與岳飛、張俊同被召入朝,任樞密使,解除兵權。世忠詆排和議,疏檜誤國。後罷為醴泉觀使,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事,時跨驢攜酒,縱游西湖。世忠曾在建炎初,提兵至吳中,以滄浪亭為宅第。其卒後,被追封為蘄王,葬於蘇州靈岩山麓,《宋史》有傳。
范成大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宋吳縣人。雲子。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假資政殿大學士充國使使金,除中書舍人,累擢參知政事,絡資政殿大學士、通議大夫。57歲時歸隱築石湖草堂,孝宗為題"石湖"二字,遂自號石湖居士。卒謚文穆。素有文名,尤工於詩,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吳船錄》、《石湖紀行》、《吳郡志》等。所著《范村梅譜》一書,詳解十二種梅名稱、形狀及其生長規模及觀賞價值。是我國最早介紹梅花專著,對研究我國古代生物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宋史》有傳。
沈周 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明長洲相城人。澄孫,恆吉子。博覽群書,文學左氏,詩擬白居易、蘇軾、陸游,字仿黃庭堅,尤工畫。為吳門畫派的創始人,名士唐寅、文璧咸出其門,以水墨山水為藝林絕品,與唐寅、文徵明、仇英並稱明四大家。為人耿介獨立,風神蕭散,絕意仕途。著有《沈氏客譚》、《石田翁客座新聞》、《石田稿》等。《明史》有傳。王鏊為撰墓誌銘。
王鏊 字濟之。明吳縣洞庭東山人。琬子。年16隨父讀書國子監,侍郎葉盛提學御史陳選奇之,成化十年(1474)鄉試、十一年會試俱第一,遷試第三,授編修。弘治初,選為侍講學士、充講官,尋轉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起左侍郎,入內閣,渝月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二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時劉瑾專權,欲殺大臣韓文、劉大夏等,鏊力救得免。以志不得行,四年歸里。卒贈太傅,謚文恪。博學有識鑒,文章爾雅,論文明暢。著有《震澤長語》、《震澤編》、《震澤先生集》等。《明史》有傳。
祝允明 字希哲,號枝山,又號枝指生。明長洲人。顥孫。弘治五年(192)舉人。正德十年(1515)任興寧知縣,治民酷辣,遷應天通判。十四年,謝病歸,博覽群集,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文章有奇氣。尤工書法。小楷學鍾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名動海內。好酒色六博,善新聲。求文及書者踵至。惡禮法,玩世自放,不問生產。交遊廣泛。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著有《蘇材小纂》、《野記》、《語怪》等。《明史》有傳。
唐寅 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史等。明吳縣人。弘治十一年(1498)舉鄉試第一。因科場案逮下錦衣衛獄三月,謫為吏役,恥不就。寧王宸濠以厚幣聘之,寅察其異志,佯狂而放還。築室桃花塢,日與客醉飲其中,自署"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善書,畫入神品,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為有明一代書畫宗匠。為"明四家"、"吳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撰墓誌銘。著有《古今畫譜》、《唐伯虎集》、《六如居士全集》等。《明史》有傳。
文徵明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別號衡山。明長洲人。林子。幼不慧,稍長穎異挺發。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楨,清麗古雅。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黃庭堅,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學畫於沈周。與祝允明、徐禎卿、唐寅輩相切磋,名日益著。為人和而介。寧王宸濠慕其名,貽書幣聘之,辭病不赴。正德末,巡撫李充嗣薦之,以歲貢生謁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世宗立,預修《武宗實錄》、侍經筵。致仕歸。卒,私謚貞獻先生。為有明一代書畫宗匠。詩文書畫皆工,而畫尤勝,世稱兼趙孟(兆頁)、倪瓚、黃公望之長。著有《漢隸韻要》、《停雲館法帖》、《甫田集》等。《明史》有傳。
徐禎卿 字昌谷,一作昌國。明常熟人,徙吳縣。天資穎特,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為諸生時已工詩。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善而齊名,號"吳中四才子"。其詩熔煉精警,喜白居易、劉禹錫,為吳中詩人之冠。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官大理寺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監博士。在京與李夢陽、何景明游,名亦相亞,史稱前七子。著有《剪勝野聞》、《新傅籍》、《異林》等。《明史》有傳。
雷允上 名大升,以字行,號南山,清吳縣人。父嗣源,拔貢生,官內閣中書。允上初業儒,好鑽研醫術葯物。雍正十二年(1734)在城區閶門創設誦芬堂葯鋪。乾隆元年(1736)舉鴻學博士不就,隱於醫,治疾無不效,遇貧者施之葯。尤精於修合丸散膏丹,靈驗如神,所研製"六神丸"馳譽中外。著有《金匱辨證》、《要症論略》、《經病方論》等。又善琴工詩,有《琴韻樓詩存》等。墓在吳縣西跨塘萬字圩。
沈壽 女,初名雲芝,字雪君,後名壽,晚署雪宦。吳縣人。生於蘇州一個古董商家裡。7歲隨姐沈立學刺綉。十六七歲在當地已負盛名。光緒十六年(1890),即在蘇州創辦同立綉校。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壽開始研究刺綉針法,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二十九年,沈壽吸收繪畫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現物象的立體感,創造出模擬綉法,成為欣賞性綉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後70壽辰,沈壽綉成 "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通過在農工商部供職的蘇州人單束笙進獻。慈禧見壽屏,贊為絕世神品,書"福""壽"兩字,分贈余覺、沈壽夫婦倆。農工商部頒發雙龍寶星等勛章,並由尚書載振奏准設立女子綉工科,任命余覺為總理,沈壽為總教習,專門培養刺綉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翌年1月回國,即在北京建校,內設國文、圖畫、刺綉三課程。8月,在蘇州設福壽綉廠,翌年停辦。沈壽吸收日本刺綉和西洋畫的長處,以新意運舊法,使綉品更生動逼真,有立體感。所綉英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世界萬國博覽會最優等獎。宣統二年間(1910)初,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沈壽奉命專責審查綉品。辛亥革命後,綉工科停辦。余、沈去天津創辦自立女工傳習所,辦學3年。民國3年(1914),應張春之聘,沈壽擔任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繼續傳授刺綉技藝。所綉義大利皇帝、皇後像在意宮廷引起轟動,在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又獲金質大獎。6年,沈壽多病,張謇恐其藝法不傳,請沈壽詳講綉法,張作筆記,每天一二條,或二三天一條,數月後成《雪宦綉譜》一書,總結18種刺綉的基本計法。9年10月,南通綉織局落成,沈壽任局長。10年6月8日沈壽病逝,終年48歲。葬南通黃泥山之東南麓。蘇州博物館藏有其《濟公像》等綉品。沈壽姐沈立,又名鶴一,刺綉技藝堪與沈壽媲美,妹妹長期合作。沈壽出嫁前即已合綳共綉,以後仍與沈壽一起去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沈壽逝世後,沈立接任南通刺綉局長。她的自綉作品有《馬》、《神女》、《虎》等。
朱燮 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吳郡(今蘇州)人。通經史、懂兵法,曾出家為道士,後還俗。隋末,任崑山縣博士。大業九年(613年)七月,餘杭人劉元送乘楊玄感舉兵反隋之機,率眾起兵,發展至數萬人。八月,朱燮在崑山亦率數十學生起義,"民苦役者赴之如歸"(光緒崑山縣志語)。襲破隋將趙六兒營,眾至10萬人,從東陽(今金華)至京口(今鎮江),幾千里均為義軍所轄。與晉陵(今常州)起義軍領袖管崇,共推劉元進為主,進據吳郡,任尚書僕射。隋煬帝命將軍吐萬緒率兵鎮壓,兩軍相持百餘日後,義軍退據黃山(在今蘇州),百姓從者如歸市,聲勢愈發浩盛。隋煬帝復遣王世允發兵,合力鎮壓。朱戰敗犧牲。
范成大 南宋詩人。字至能,一作致能,又宇幼元,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其先本居蘇州,父范零始徙昆,遂為崑山人。他早年喪父,賴父好友王葆留家塾,於城之薦嚴寺(今縣血防站址)讀書,十年不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中進士。歷任處州知府、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出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寓居蘇州石湖。他擅長寫詩,其詩題材廣泛,在出使金途中所作的絕句一卷,寫渡淮後的見聞,表現其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心情。他以善寫田園著名,組詩《四時田園雜興》60首,描寫農村風光和民生疾苦,較為突出,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驂鸞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范村菊譜》、《范村梅譜》等。
沈萬三 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崑山周庄人。元朝末年隨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鎮徙居周庄東(土宅),以躬耕起家。後又遷至周庄銀子濱,到吳江分湖陸道源家理財,並得其巨資。回周庄後憑借北蜆江(古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經瀏河出海的有利條件,開始他"竟以求富為務"(光緒《周在鎮志》)的對外貿易活動,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逾吳下"(董夠《碧里雜存》)的江南第一豪富。發跡後,他曾先後流寓南京、蘇州、吳江等地,富名遍天下。明初,助築南京城1/3,繼而又犒勞明太祖軍隊,軍百萬,一軍一兩銀,如數輸之,竟毫無困苦的樣子,明太祖深恐"民富敵國"(《明史·高皇後馬氏傳》),怒欲殺之,後被發配雲南充軍。死後水葬
⑺ 常熟名人資料
多來~
常熟八狀元:陸器(唐開成五年,840年)、周虎(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孫承恩(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歸允肅(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汪繹(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應銓(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翁同龢(清咸豐六年,1856年)、翁曾源(清同治二年,1863年)。
仲雍 (生卒年不祥),又稱虞仲、吳仲、孰哉。
言偃,字子游,又稱叔氏。春秋時孔子學生,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長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說,用禮樂等教化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贊。後人配祀孔廟,列入「孔門十哲」,尊崇為南方夫子。唐以後多次追封號侯、吳公、吳國公等。明嘉靖時改稱「先賢言子」。清康熙時設置五經博士一員,由言偃後裔世襲。言偃為江南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現常熟存有言子墓、言子故宅、言子專祠、言子故里亭等遺跡。
魚侃(生卒年不祥),字希直,晚號頤庵。常熟人。明永樂進士。先後任刑部、工部主事,隨都御史王監督漕運。崇禎年間,巡按路振飛為他書寫出墓碑,稱為「第一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