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中國歷史分為幾個時期好像是四個但具體是什麼給忘了
第一階段:1949-1953年,過渡時期。
第二階段:1953-1956年,三大改造時期。
第三階段:1956-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第四階段:1966-1976年,文革十年動亂時期。
第五階段:1976-1978年,在徘徊中前進。
第六階段:1978至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②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恢復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49~1957年)。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國營經濟領導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中國共產黨運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僅用三年的時間就奇跡般地在戰爭廢墟上恢復了國民經濟,並在此貧窮落後的基礎上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一五」時期開展了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大規模工業建設,為我國基礎工業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大大縮短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距離。
2、動盪發展時期的中國經濟(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進行經濟建設的時期,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時期,前幾年是失誤,後幾年糾正和彌補失誤。
總的來說,1958~1978年的20年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帶著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和「一五」計劃成功的喜悅開始,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最後帶著對「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對計劃經濟體制的困惑而結束。
3、經濟體制轉型初期的中國經濟(1979~1991年)。
中國20年單一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經歷的曲折、挫折、災難、困惑,孕育著一場新的探索。國民經濟經歷了1986~1987年的「軟著陸」,1988年價格「闖關」和1989~1991年治理整頓的曲折。
4、全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中國經濟(1992~2002年)。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統一了全黨關於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方面的認識,明確了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在各個階段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第一階段
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承上: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啟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1)鞏固了人民政權;
(2)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4)一五計劃制定及超額完成;
(5)召開全國一屆人大,制定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由於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過於迅猛,在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 。
2、第二階段
中共八大制定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了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開始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
(1)鋼、煤、原油、發電等主要工業品產量都有很大增長。大慶油田建成,結束了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
(2)涌現出王進喜、雷鋒、焦裕祿等社會主義建設的傑出代表;
(3)新興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原子能工業和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1958年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3、第三階段
以階級斗爭為綱國民經濟在曲折中前進,糧食、鋼、煤、原油持續增產,成昆鐵路、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十年間,使我國經濟損失約五千億元。
4、第四階段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工業上,建成了上海寶山鋼鐵公司、湖北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南昆鐵路等一批重點工礦企業。建立起獨立的現代化工業體系。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方針-強國之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
新中國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昭示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1992以後屬於什麼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著社會發展的主線。
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今年是中共八大勝利召開60周年。
60年前,八大明確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的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八大對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的社會基本矛盾的判斷是基本正確的,但是由於當時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思想准備不足,八大提出的正確意見後來沒有能夠堅持下去。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實現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1981年作出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確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32年特別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歷史。
再次明確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必須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大大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這一提法一直沿用下來。6年之後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更為成熟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出:「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階段,既不同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又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我們在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既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那麼不斷解決這一矛盾就構成這個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線。經濟是基礎,是手段,落實到社會層面就是要著眼於民生問題的解決,這也是與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完全一致的。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把新中國60餘年的歷史分作六個階段加以討論。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之前是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革故鼎新,為新中國未來的社會建設奠定環境基礎和制度基礎。
從1956年中共八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是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歷經曲折,但是大規模開展的工業化建設為下一步的民生改善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而且人們從親身經歷的探索和曲折的反思中獲得了開辟新路、改革開放的精神動力。
之所以將這20年放在一起來看,主要是基於這一時期的民眾生活變化不大,相關體制包括計劃經濟、二元結構、單位體制等等也一直延續下來,還有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化戰略和越來越「左傾」的指導思想等。
從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到1982年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時間不長,是一個結束動亂後休養生息、撥亂反正的階段,執政黨的工作重點重新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並從醞釀、徘徊、躁動中逐步形成改革開放的新思路,中國再次迎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春天。
從1982年到1992年是第四個階段。這個階段開啟了全面改革的新征程,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從1992年到2002年是第五個階段,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接下來的10年是第六個階段,提出要建設更高水平更為全面的小康社會,民生建設民生保障受到空前重視。
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中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各階層利益多元化,社會矛盾易發多發且極為復雜,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需要實現更加和諧更加協調的發展,因而社會建設的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國60餘年的社會發展史,也就是圍繞民生主線開展的社會建設史。特別是改革以來幾個階段的民生進步和發展取向,也暗合著馬斯洛揭示的人類需求層次階段性台階式提升的基本走勢。
③ 建國歷史劃分6個階段
1、1949-1956: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這個歷史階段中,黨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取得的勝利是輝煌的。
2、1956-1966:社會主義建設曲折前進時期
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反右傾"斗爭,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3、1967-1976: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
為祭奠周總理的四五運動奠定群眾基礎;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粉碎「四人幫」。
文革期間國民經濟受到嚴重影響,損失達5000億元,但社會還是有緩慢發展。
4、1976-1978:徘徊時期
「徘徊」:黨中央主要領導人繼續犯「左」的錯誤,指導思想沒有改變,經濟建設急於求成
「前進」:教科文事業面貌一新,國民經濟較快恢復,真理標准問題討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5、1978-1992:改革開放初期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逐步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成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6、1992-至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
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到21世紀初,中國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斷提高,到2011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
④ 人類歷史發展的四大時代是什麼
分為原始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後工業時代。
原始時代是從人類誕生到文明誕生前之間,大致為250萬年前-公元前3500年,包括起步期的舊石器早期、發展期的舊石器中期、成熟期的舊石器晚期、過渡期的新石器時期4個階段。
農業時代是從文明誕生到工業革命前之間,大致為公元前3500年-公元1760年左右,包括起步期的古代文明時期及城市和國家出現、發展期的古典文明時期及科學和宗教誕生、成熟期的東方文明繁榮階段和歐洲中世紀文明、過渡期的現代文明啟蒙時期。
工業時代是從工業革命到知識革命前之間,大致為1760年-1970年,包括起步期的機械化和城市化、發展期的電氣化和民主化、成熟期的家庭機械化和電器化、過渡期的自動化和社會福利化。
後工業時代是從知識革命到21世紀末,大致為1970年-2100年左右,包括起步期(1970-1992年)的信息革命和高技術、發展期(約1992-2020年)的網路化和智能化、成熟期(約2020-2050年)的仿生人進入家庭和人體再生、過渡期(約2050-2100年)的時空革命和宇宙旅行,這當中,成熟期和過渡期的特點是一種預測。
詳細介紹:
人類從誕生到21世紀末的文明進程,分為原始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後工業時代4個發展周期,每個周期都包括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和過渡期4個發展階段,22世紀還會有新變化。每一次轉移,都促進人類文明實現巨大進步。
⑤ 出生於1992年是屬於哪個世紀哪個年代
1992年屬於20世紀,90年代。
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1992年屬於20世紀。
年代,將一個世紀以連續的十年為階段進行劃分的叫法,即每個世紀每十年為一段,第幾個十年即為第幾個十年代。1990~1999是20世紀90年代,因此1992年屬於90年代。
(5)1992以後屬於什麼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公元1992年,公歷閏年,共366天,53周。農歷壬申年(猴年),無閏月,共355天。
1992年是聯合國國際空間年(International Space Year)。
這一年,南斯拉夫解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我國與蘇聯解體後的各共和國陸續建交;年初鄧小平南巡,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時稱南巡講話,為我國新時期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