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27年到1937年的中國歷史簡介,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戰爭。
192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創建紅軍,開辟農村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接著,又取得紅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與此同時,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
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淪亡。日本扶植溥儀做傀儡皇帝,建立偽滿洲國,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1932年,日本又發動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變,取得了日軍駐留上海的權利 。
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還擊,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由此揭開。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被迫對日作戰。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戰開始。
(1)1937屬於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3省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領導下,紛紛組戚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4年11月,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開始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1936年又改稱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H游擊戰爭的主體。到1937年7月,部隊發展到11個軍另1個師,井3萬餘人。東北3省的抗日游擊戰爭,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促進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極其艱難曲折的道路。
曾從最多時的30萬人減少到約3萬人,但在戰爭實踐中鍛煉出一支英勇善戰的新型人民軍隊,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指揮員。
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情況的戰略戰術,為實現全國抗戰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Ⅱ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1——1937)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從1927年到1937年,又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主要事件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發展,圍剿和反圍剿,紅軍長征,西安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
Ⅲ 1937 年屬於什麼年代
是上世紀三十年代,
當時的女性穿著還是很保守的,
即使從小沒有裹腳的,
到了結婚時還有要纏足的習俗,
找到了當時的照片,
可以看一下!
Ⅳ 1927到1937中國處於什麼時期
這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十年。這十年裡發生的每一個事件,都對此後的歷史產生了蝴蝶效應般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發展迅速、經濟增長迅猛、軍閥斗爭激烈,彷徨的人民也在反復掙扎中選擇自己的政治立場。各國在中國開始最後的角力,妄圖多分得一些利益。而中國軍閥,包括革命軍的戰鬥力卻在此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強,成為日後大規模對外戰爭的基礎力量。這十年,太精彩。當然,小日本也就在這十年完成了最後的戰備。
PS:也被稱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Ⅳ 1927--1937年中國是什麼時代
國民黨統一全國訓政時期
按孫中山的說法,民主過程經過三個過程,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軍政時期在國民大革命結束後就完成,然後進入訓政時期,值得一提的是國民政府在45年抗戰結束後馬上宣布進入,憲政,那個時候的事大家都知道
Ⅵ 1937—1945年是指什麼時期
抗日戰爭的全面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蔣介石廬山抗戰聲明》,號召全民族抗戰;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抗戰全體將士書》,宣告戰爭已經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6)1937屬於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全面抗戰時期的重大事件: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2、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我方稱「芷江保衛戰」)。
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
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淞滬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湘西會戰
Ⅶ 1937-1949年是屬於什麼年代
1937-1945抗日戰爭 救亡圖存
1946-1949解放戰爭 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統治
也屬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的最後一段時間
Ⅷ 中國1937-1945年是怎樣的 歷史
1937年7月7日開始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進入了8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國共兩黨共赴國難,奮勇抗戰,最終在美國、蘇聯的支援下戰勝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戰勝利。1945年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結束。隨後在華日軍向國軍投降。
Ⅸ 1919年至1949年分為4個時期都是從那年到那年叫什麼時期
2、1919年-1927年:北伐戰爭時期
3、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時期
4、1937年-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
5、1945年-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
(9)1937屬於哪個歷史時期擴展閱讀
1、第一階段(1919~1927)
這一階段被稱為「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為國民革命時期,其中1926~1927年為北伐戰爭時期。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並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此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1924年國民黨「一大」後,國民黨與共產黨實現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
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共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接連出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2、第二階段(1927~1937)
這一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群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後,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無數農村革命根據地,並成功粉碎國民黨數次「圍剿」。
1933年由於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開始工農紅軍被迫進行長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會師甘肅會寧,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在此期間,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並虎視眈眈、不斷向南推進。中共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戰;而國民黨為了穩固政權採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最終導致國土淪喪。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第三階段(1937~1945)
這一階段被稱為「抗日戰爭」 時期。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在此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4、第四階段(1945~1949)
這一階段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關於和平建國問題的協定(即「《雙十協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
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戰爭最終獲得勝利,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除台灣、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陸領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和澳門分別於1997、1999年回歸祖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Ⅹ 1871~1937屬於什麼時期
1871是清朝同治年間,隨後是光緒,宣統,民國成立,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1937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時間段算的話,應該是清末民初,近代。
國際上是德國統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晚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