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是什麼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是馬斯洛、羅傑斯兩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在20世紀50-60年代興起於美國,是美國當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與精神分析學派和行為主義學派分道揚鑣,形成心理學的第三思潮。
人本主義教學思想關注的不僅是教學中認知的發展,更關注教學中學生情感、興趣、動機的發展規律。
心理學代表流派
十大心理學派無論從其對對象、任務、范圍、方法以及從其規模和波及的領域來看,對心理研究的客觀推動作用都是巨大的。它們都曾經充當過心理研究過程中的主角,代表過一個時期的心理學歷史發展的傾向,客觀地左右過心理學史的發展。
當代心理學基本理論的主體,也主要是博採十大學派學說之長處,汲取它們的合理的有價值的部分而形成的。
如今我們學習的任何一本《普通心理學》教材,其內容實際上都是對十大學派的精華部分進行了薈集的結果,是十大學派學說的主要結晶。其中的主體理論、概念和規則幾乎都可以溯源到十大學派,在那裡找到出處。
注重對學生內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性差異,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
㈡ 論述西方心理學的各個理論流派
1.構造主義是19世紀末由馮特在德國奠基,鐵欽納在美國發展起來的。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的構造。
2.機能主義,廣義的是指所有強調心理過程、活動或者功能的心理學包括歐洲的機能主義和美國的機能主義;狹義的心理學有時指美國的機能主義,有時特指同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形成直接對立和沖突的美國機能主義的芝加哥學派。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的機能或效用。
3.行為主義,早期以華生為代表,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和動物的行為,強調研究行為的任務就在於查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規律性的關系。新行為主義開始對動機和認知機制展開研究,包括托爾曼的目的行為主義,赫爾的邏輯行為主義,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新的新行為主義,它與傳統行為主義的區別在於突出了認知過程的積極作用,並從社會互動的角度觀察個體的外顯行為,代表人為班杜拉。
4.格式塔心理學,側重點意識的組織,著名論點「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基本觀點: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學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
5.精神分析,代表為弗洛伊德,強調無意識,無意識為被壓抑的慾望、本能沖動以及其替代物;意識為我們平時所能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前意識是指人們能夠從無意識中回憶起來的經驗;這三者為早期的人格結構,後來用本我、自我、超我代替。
6.認知心理學,廣義指以認知為研究對象所展開的一切心理學研究和所建構的所有心理學理論。狹義指以認知可計算主義為研究綱領,按照自然科學模式進行研究和理論建構的認知心理學。
7.人本主義心理學,它強調人的主觀經驗的獨特性,關注人的潛能和自由,強調研究應以問題為中心。
㈢ 心理學發展的歷史分為
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現代(科學)心理學的產生
艾賓浩斯曾經說過: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但卻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
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儒家學說中就有論述心理學思想的不少論述。
在國外,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是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心理現象的著作。
1、構造主義
代表人物,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意識可以分解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種元素。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內省(即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去了解在不同的刺激情境下各種元素的結構。
2、機能主義
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威和安吉爾。認為,心理學應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或意識的功能;意識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是個人的,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功能的。
在研究方法上,機能主義認為不應局限於內省法,可以採用觀察、測驗、調查等方法。
機能主義對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過程起了推動作用。
3、行為主義
代表人物,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其最重要的特點是:
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應研究行為。認為意識看不見,摸不著,無法進行觀察和測量。
2、個體的行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受環境因素影響被動學習的。反對遺傳決定論,代之以環境決定論。
3、把對動物研究得到的結果,(行為的原理原則),用來解釋人的行為。
4、格式塔心理學
代表人物是韋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是「形狀」或「組型」之意,有整體的意味,這個名稱代表了這個學派的宗旨。
特點:
1、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元素。認為人的心理現象是一個整體,知覺是心理組織的過程。
2、在知覺、學習、思維和問題解決方面做了大量實驗研究,有重要的貢獻。
3、名言:「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5、精神分析論
代表人物是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這一理論不僅是心理學中影響最大的理論之一,也是20世紀影響人類文化最大的理論之一。特點如下:
(1)理論觀點不是來自大學教授的書齋和實驗室,而是來源於精神病治療的臨床實踐;
(2)不以人的意識和正常行為為對象,而以人的無意識和異常行為為對象;
(3)不採用實驗法,而是用臨床方法(精神分析法)做為研究方法。
(4)在很長時間內被拒於心理學主流之外,有時也被稱為 「非學院派的心理學」。
6、人本主義心理學
被稱為當代心理學中的「第三勢力」,因為它既反對行為主義,又反對精神分析。
主張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應研究人不同於動物的一些復雜經驗。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是善良的,人不是受無意識的慾望驅使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會努力去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人類本性中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力。
7、認知心理學
20世紀40年代末,在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影響下,誕生了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家將人的認知過程類比為計算機的信息加工過程,用實驗法研究人的內部心理過程。
㈣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是誰
人本主義心理學以羅傑斯為代表。
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創立,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人本主義和其它學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而並非集中研究人的問題行為,並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稱為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強調協作學習。與建構主義不同,它更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本,即強調學生的自我發展,強調發掘人的創造潛能,強調情感教育。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要可以分為五大觀點:即潛能觀、自我實現觀、創造觀、情感因素觀與師生觀。
潛能觀: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習與工作上人人都有潛在能力。可惜的是這種潛能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所以人本主義理論研究的重點是在於怎樣通過教育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從這個觀點出發,人本主義一方面強調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但也重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而這個主導作用在於怎樣去發掘學生的潛能。
自我實現觀(也叫自我發展觀):人本主義理論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人價值觀;強調學生自我實現(發展),把學生的自我實現作為教學的目標。但由於人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不同,所以存在個性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每個不同的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條件,使得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自由發揮,滿足不同的個性需求,讓學生認識自身價值,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
創造觀: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一樣在知識與能力之間,崇尚學生能力的培養,並把創造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問題。羅傑斯指出:人人有創造力,至少有創造力的潛能,人應該主動地發展這些潛能。並認為:不應該把創造力看成某些專家的特權。而布魯姆也認為應該研究大多數人的潛能和創造力。
情感因素觀: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包括發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創造力都有密切關系。對這一點,人本主義給予特別重視,認為學習是學生個人主動發起的(不是被動地等待刺激)。個人對學習的整體投入,不但涉及認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為等等方面。學生對學習興趣很濃,目標明確,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師必須充分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充分吸引到學習的情境中來,並長時期堅持下去。
拓展資料: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參考來源:網路 人本主義
網頁鏈接
㈤ 格式塔心理學的概念是什麼
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據其原意也稱為完形心理學。1912年在德國誕生,後來在美國得到進一步發展,與原子心理學相對立。
格式塔心理學採取了胡塞爾的現象學觀點,主張心理學研究現象的經驗,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經驗。在觀察現象的經驗時要保持現象的本來面目,不能將它分析為感覺元素,並認為現象的經驗是整體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稱格式塔心理學。由於這個體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學實驗室內完成的,故有時又稱為柏林學派。主要領導人是韋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學派是以似動現象的實驗起家的。主持這個實驗的是韋特海默,觀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實驗藉助於速示器,將a、b兩條發亮的直線先後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如果放映兩條線的時間相隔過長,例如2000或200毫秒時,觀察者可先見a線,後見b線,沒有看見運動;如果時間相隔縮短,例如30毫秒,便可見兩線同時呈現,也沒有看見運動;如果時間相隔介於兩者之間,例如60毫秒,便可見 a線向 b線移動,或只看見運動,沒有看見線,這便稱作似動現象。這與看電影時所見的相同,電影的相片是靜止的,但放映時觀眾卻看見人物形象的活動。
㈥ 心理學的第一個學派是什麼心裡學
本身學派的存在就是同時的,心理學10大流派,這十大學派是:內容心理學派、意動心理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機能主義心理學派、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格式塔心理學派、精神分析心理學派、日內瓦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派、認知心理學派。
如果真要在時間上劃分先後的話,那最早的應該內容心理學:19世紀60年代,內容心理學在德國產生。內容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費希納和馮特 。
㈦ 2020年教師招聘考試知識點:教育心理學之心理學流派梳理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心理規律的科學,也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目前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教育心理規律主要有這樣三個流派:
1、行為主義教育觀。基於條件反射原理,創始人即為教育心理學創始人桑代克。這也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個流派,認為教育即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對個性行為的改造過程,桑代克認為主要包括准備律(預備定勢 )、練習律(反復練習)、效果律(看到好的結果以後不斷願意去嘗試)。所以,行為主義教育觀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獎勵或者懲罰基礎上來認識教育的過程;
2、認知教育觀。代表人物有加涅、奧蘇貝爾、布魯納等等。該學派偏重於研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結構及變化,即通過怎樣的信息接收、思維過程能更好地達到學習的效果。因此,不同的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認知理論模型來探討教育規律。目前該學派為教育心理學的主流;
3、人本主義教育觀。被稱為「第三勢力」的心理學派。其代表人物為羅傑斯。他將原本用於心理咨詢的人本主義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教育中,認為現代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只看重怎樣讓學生掌握好知識而忽略了學習的氛圍與感受。人本主義教育認為,教育是一個「全人學習」的過程,也就是身、心全方面的放鬆與收獲。因此,羅傑斯認為教育也應該像心理咨詢一樣以學生為主導、用同理心去體會其心聲,激發其自身的源動力、實現自主學習,而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輔助者的角色。這一學派在教育心理學里非常特別,但由於可以落地的操作性手段不多、實證性不強,多是以一種理念的形式在傳播、未能成為主流。
㈧ 行為心理學
約翰·華生(John Broas Watson),1878年1月9日出生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特拉弗勒斯·雷斯特,父親皮肯斯·巴特勒是一個性情暴躁的小農場主,母親艾瑪是一位虔誠的美南浸信會信徒。可能是因為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得過於嚴苛,華生在今後的人生中對任何形式的宗教都很反感。13歲時,父親拋棄家庭,母親賣掉了農場,帶著華生搬到格林維爾鎮居住。在格林維爾,同學們有意無意地嘲弄來自偏僻鄉村的華生,加上早期家庭教育的失當和離異,華生漸漸變得異常敏感,平時情緒低落,學業表現也非常糟糕。因為這種敏感、極端的脆弱特質,他還曾因兩次行為過激而被捕,一次是因為和黑人打架,一次是因為在城內鳴槍。少年時期的華生,可謂苦悶之至。 16歲時,華生按照母親的期望,進入格林維爾的福爾曼大學選修神學,但是不久就轉修了哲學。華生在大學期間開始刻苦學習,五年後,獲得文科碩士學位。畢業後的一段時間,他在一所只有一個班級的小學里擔任校長。後來,他聽說自己過去的哲學教授戈登·摩爾在芝加哥大學任教,就寫信向芝加哥大學校長威廉·瑞恩尼·哈柏請求免費入學,與此同時,他也請福爾曼大學的校長寫了一封推薦信。不久,芝加哥大學就錄取了他。起初,華生師從約翰·杜威學習哲學,後來在心理學家安吉爾的影響下,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於是決定轉系,師從機能主義心理學家詹姆斯·羅蘭·安吉爾和生理學家亨利·唐納森。為了使學業維持下去,華生在芝加哥同時打幾份零工,包括看門、在實驗室照管白鼠、在宿舍當服務員。 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華生於1903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留在芝加哥大學教實驗心理學,經導師杜威、安吉爾的推薦,擔任了學校的講師和心理實驗室主任。1904年,華生和瑪麗·伊克斯結婚。1908年,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發來邀請,請他擔任實驗室主任,還有高薪的許諾,於是他應邀而至。在霍普金斯大學工作期間,華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期間頗有建樹。1913年,他在美國《心理學評論》雜志上發表了題為《一個行為心理學家眼中的心理學》的論文,闡明了他的行為心理學觀點,這篇論文後來被認為是行為心理學誕生的宣言。1914年,他又出版了《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論》一書。這本書根據1913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前後八次的演講記錄編纂而成,至此,其行為心理學理論體系已初具規模。華生的行為心理學觀點很快被年輕的心理學家們所接受,他本人在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1918年,華生在航空部隊信號部門工作了一年,並在1918年開始對幼兒進行研究——這是以人類嬰兒為被試對象的最早嘗試。1919年,華生的代表作《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心理學》一書出版,他在書內採用了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的概念,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行為心理學理論體系。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期間,華生和他的學生兼助手羅莎莉·雷納陷入婚外戀。在一次家庭聚會上,華生的妻子瑪麗假裝不舒服,離開後潛入羅莎莉的卧室,發現了華生寫給羅莎莉的多封情書。因婚外情的暴露,兩人的離婚事件登上了報紙頭版。1920年,華生被霍普金斯大學要求辭職,他和瑪麗也在1921年離婚。被迫離開學術界的華生,經朋友引薦進入智威湯遜廣告公司工作。期間,他還在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和柯柏同盟學院做過很多關於行為心理學的講座,反響熱烈,其代表作《行為心理學》也在1925年出版後多次再版。1946年,華生退休並搬到鄉下生活,在康涅狄格州的農莊裡度過了最後的時光,享年80歲。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影響力最大的心理學流派,在這之前,是以威廉·詹姆斯為首的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占據主導。機能派認為,意識是機體適應環境達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其學派任務是對意識狀態的「適應功能」進行描述和解釋。詹姆斯認為,意識狀態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整體——稱之為「意識流」,人和動物的靈魂都是「本能」沖動的作用。機能派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意識,而心理學是對意識狀態的描述和解釋,意識狀態是一種永不停歇的狀態,詹姆斯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基本元素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心理的整體。詹姆斯關於意識的觀點主要有:靈魂就是個人意識的一部分,而意識是經常變化的;每個人的意識都可以是源源不斷的,每個人的意識狀態都是意識流的一部分等。不過,詹姆斯最為得意的創作還是他的「內省法」。內省法對研究人的心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人的外部行為和內部心理活動的關系往往不是分離的,而是相關的。但是,心理學研究又不能僅用內省法而妄下結論。 因為人對於自己心靈或者心理狀態的自我觀察報告,都是在內省之後通過回想得出的,而回想的准確程度非常低。而且人的心理活動有的是可以感覺到的,有的是尚未感覺到的,尚未感覺到的心理活動根本不可能進行內省,即使是意識到了的心理活動也未必能做出精確的報告,甚至不願報告或者提供虛假報告。因此,「內省法」存在嚴重的缺陷,這也預示著詹姆斯的機能心理學已經脫離實際而走到了虛妄的邊緣。很快,心理學界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機能主義心理學批判者,在眾多批判者中,行為心理學學派逐漸獲得了人心。行為心理學家將「意識」這個概念從心理學中剔除,使心理學成為了一門自然科學,他們主張用客觀的實驗去研究心理學,而不是靠不切實際的「內省」。 行為心理學強調客觀,也就是認為物質決定意識,這和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不謀而合。行為心理學顛覆了以前所有強調意識的心理學學派的思想,同時,行為心理學家也從心理學角度發動了一場對唯心主義的有力批判。
總而言之,行為心理學為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它存在和發展的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它一直都是心理學界的最先進思想。 行為心理學使心理學真正脫離了哲學和神學,推動心理學向成熟的科學方向邁出重要的一步,心理學由此成為一門自然科學。當然,由於當時社會的局限性,行為主義的很多理論也逐漸變得不合時宜,其中的S-R理論很片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心理學對意識的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思想的變遷,行為心理學再一次被否定,就像以前行為心理學否定機能主義一樣。不過這也證明,心理科學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隨著內部矛盾的化解而更新。 行為心理學的興衰告誡人們,作為心理科學研究人員,只有把握好時代的脈搏,正視當前心理學中存在的局限,不斷創新自己的理論和思想,才能讓心理學經久不衰。
㈨ 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流派
心理學主要流派有:
一、構造主義
構造主義心理學派是心理學誕生以來第一個產生的心理學派。代表人物有馮特、鐵欽納等。馮特等人認為心理學是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的科學,用內省的方法分析人的意識內容,並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把人的經驗(意識)分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種元素;內省指的是依靠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簡而言之,心理學研究的是被分成基本元素的意識,研究的不是意識整體。
二、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心理學派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杜威和安吉爾等人創立,該主義是作為構造主義的對立面提出來的。它也主張研究意識,但反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不把意識分析為感覺、情感等元素,主張意識是一個連續的整體,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即研究的是「意識流」,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有適應性的心理活動,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㈩ 心理學各流派的主要觀點與特徵是什麼呢
以下是勤思考研輔導老師為各位報考心理學的考生整理總結的主要心理學流派簡介,供大家參考!掌握最基礎也最重要的知識點,祝大家考研成功!
雖然心理學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很多記載,但國內的心理學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認識層面,科學心理學在我國算是舶來品,那麼西方心理學是怎麼發展演變的,又有哪些主要的心理學流派呢?
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受哲學和生理學的影響,哲學被認為是科學心理的「父親」,生理學被認為是科學心理學的「母親」。1879年,德國心理學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上獨立的發展道路,也標志著科學心理學正式誕生。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的心理學流派,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和方法以及歷史意義,我們一個個來看。
第一個誕生的心理學流派——構造主義,主要代表人物:馮特、鐵欽納,構造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並組成其他復雜的心理現象。感覺是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緒的元素。主張用內省法研究人類心理,構造主義使心理學擺脫了思辨的羈絆,走上了實驗研究的道路,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但研究脫離現實。
第二個是機能主義,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爾。該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意識不是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是個人的、永遠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的整體,即「意識流」。心理學要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即意識的作用與功能。研究方法:現象學方法,對意識進行真實的描述。機能主義反對把心理學只看做一門純科學,重視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的發展,包括教育心理學和工業心理學的發展等。此外,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也成了心理學的經典著作。
第三個心理學流派—行為主義。代表人物:華生、斯金納、班杜拉。1913年華生發表了《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華生在這本書里有一句名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以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父母才幹、傾向、愛好如何,父母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強盜。」
該理論的基本觀點:心理學應研究行為而不是意識,其目的是尋找預測和控制行為的途徑;反對使用內省法,主張實驗法;行為不是遺傳造成的而是環境。主張的研究方法是實驗法、觀察法、條件反射法、言語報告法和測驗法等。該理論主張過於極端,否定意識研究,限制了心理學的健康發展,但強調研究的客觀性對於心理學沿著客觀科學的道路走下去有積極作用。
第四個是格式塔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韋特海默、柯勒、考夫卡。該基本觀點: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體」,因此,該學派主張心理的整體性,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組織的意義。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個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倡導使用的研究方法:實驗法、自然觀察法、現象學研究方法。盡管其理論基礎是主觀唯心論,但基本觀點是正確的;對於知覺、學習及思維等得研究成果至今具有積極意義。
第五個是精神分析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所持的基本觀點:一切個體和社會的行為都會受到潛意識的影響,都根源於內心深處的某種慾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慾的沖動。慾望以潛意識的方式支配人,並表現在正常和異常的行為中。慾望和動機受到壓抑是導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自由聯想、個案法、釋夢等。精神分析重視動機的研究和潛意識現象的研究,但過分強調潛意識的作用。早期理論具有泛性論的特點,新精神分析學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論,更強調社會因素對精神疾病和人格發展的影響。
第六個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其代表人物:馬斯洛、羅傑斯。該理論基本觀點: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人就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研究方法:反對以方法為中心,認為凡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沖淡了心理學純科學的色彩,被譽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根據國內學者葉浩生主編的《心理學史》,第一勢力是行為主義,第二勢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論體系不完備,許多名詞缺乏明確的定義、理論難以得到檢驗。
第七個是認知心理學。1967年,奈瑟出版了《認知心理學》,標志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書中指出:認知是感覺輸入受到轉換、簡約、加工、存儲、提取和使用的全部過程。代表人物:奈瑟、西蒙。基本觀點:人是信息加工者,一種具有豐富的內在資源,並能利用這些資源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積極的有機體。環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是它是通過支配外部行為的認知過程對其加以編碼、存儲和操作,並進而影響人類的行為的。相應的研究方法:實驗法、反應時記錄法、口語報告法、計算機模擬等。認知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結合,產生了認知神經科學,並以認知的腦機制、認知與神經的關系,腦的發育以及認知的發展作為其主要研究對象,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心理學的發展。通常採用腦成像技術,如事件相關電位技術(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正電子發射層掃描技術(PET)、腦磁圖(MEG)等。科學家們相信,了解心理活動的腦機制,特別市認知功能的神經生物學機制,才能真正揭示腦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點;
在21世紀,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有望成為心理學發展的主流。當然還有很多新興流派,比如:積極心理學:、進化心理學、超個人心理學等等。但是每個學派和理論都有其優勢和不足,我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以及理論中可取的地方進行學習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