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漢武帝名稱與哪個皇帝相似
漢武帝,完整的謚號是漢孝武皇帝,廟號高宗。
漢文帝,完整的謚號是漢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唐太宗,謚號很牛X,謚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宋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康熙帝,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清聖祖
綜上所述:因為多次對外用兵、對內平叛並獲勝,漢武帝應該和唐太宗、康熙帝稱號比較貼近。
⑵ 歷史上誰和漢武帝劉徹最像
秦始皇,漢武帝。一個嬴政,一個劉徹,中國歷史上兩個最像男人的男人,都在咸陽成就了帝業,都在咸陽創造了華夏民族揚眉吐氣的傳奇。
⑶ 漢武帝和隋煬帝有哪些相似之處
漢武帝劉徹,隋煬帝楊廣,這兩位皇帝相隔的時間有些長,這兩位皇帝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很有才華,高瞻遠矚,雄才大略,但是他們的歷史評價那可謂是天差地別,一個被譽為千古聖君,一個被認為是歷史上少有的暴君。
仔細查閱這兩位的風格,這兩位有著類似的愛好,都喜歡大興土木,廣納愛妃,對外征戰,同時在他們即位之前,都有十分賢明的君王,給他們打下了很牢固的基礎,他們上台之後,國庫充盈,國泰民安,但也伴隨著隱患。
就連這兩位即位後的風格,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漢武帝即位後,為了廣納天下賢才,施行了「推恩制」,而隋煬帝即位之後,開啟了影響中國2000餘年的「科舉制」,讓天下仕子都有一個展現自身才華的機會,劉徹廣征匈奴,封狼居胥,而隋煬帝在位期間,3征高麗,這些都說明了這兩位皇帝都很有野心。
⑷ 都說漢武帝和隋煬帝很像,那兩人究竟哪裡相似呢
如果有人說隋煬帝楊廣與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想似的地方,那這個人可能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隋煬帝是個亡國之君,他一生荒淫奢侈,葬送了曾經十分強大的大隋王朝;而唐太宗卻是位英明君主,他勵精圖治,最終開創了輝煌燦爛的「大唐盛世」。這樣的兩個人怎麼可能相似呢?
然而如果我們不只是局限在這些「蓋棺論定」的評語上,而是把目光放得更為寬遠一些,去看一下他們的出身、他們的地位以及他們自身的一些特點和曾經的一些經歷,我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兩人確實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
只是後來滅亡了,那些造隋煬帝反的人願意把隋的滅亡歸於天下百姓的反對。實際真的是這么回事嗎?!最初的農民起義並不大,後來楊玄感(隋舊貴族)振臂一呼。於是隋的統治基礎開始動搖,農民起義遂一發不可收拾。面對開始反叛的下層民眾,那些豪門貴族、各級官僚呢?他們不但不積極鎮壓,相反是趁亂一同反叛!於是各地官僚、貴族一同動手,隋朝馬上土崩瓦解了。
讓我們看看隋末農民起義的真正實力!最大三股農民義勢力不外是瓦崗軍、竇建德、杜伏威的軍隊。瓦崗軍到滅亡為止,也沒有走出中原一步。最後竟然鈍兵於洛陽城下,進退失據被王世充(隋官僚)打得一蹶不振了。後來王世充和李世民(兩個都是隋的貴族和高級官僚勢力)彼此苦戰了近一年,竇建德想來撿個現成便宜,卻沒有想到竟然被打得全軍覆滅了。杜公威也是被李孝恭、李靖(全是隋的舊官僚、舊貴族)率軍打得徹底大敗。
這幾股農民起興盛也是基於隋上層統治集團四分五裂的基礎上。而在這種背景下,與隋舊官僚貴族集團都無法對抗。如果隋內部不四分五裂,那能輪得著這些農民起義勢力興起呢?
事實上,隋末真正逐鹿中原的主角是隋統治集團內部的官僚與貴族勢力(劉武周、薛舉、李軌、李淵、羅藝、梁師都、王世充、宇文氏、蕭銑、沈法興)。農民起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他們的興起也是在隋末統治集團內部四分五裂的基礎上。如果失去這種背景,他們根本恐怕早就被剿滅了。
隋煬帝楊廣與唐太宗李世民的差別!與其說他們個人素質的差別。還不如說是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隋煬帝時人口近九百萬戶。唐有人口二三百萬戶。這意味著什麼呢?以當時的生產力,隋王朝因土地引發的社會矛盾,要遠比唐初時要大的多。而由土地引發的社會的矛盾,從來是農業文明時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換句話說:隋朝時期引發農民起義的機會遠比唐朝時大。
我們知道在一定生產力條件下,黃河長江流域耕地數量是一定的,他能養育的人口是一定的。而中國古代歷代王朝的一個慣例就是,當人口達到近千萬戶時,就逐漸開始由盛轉衰了。原因大約就在此吧!因為土地相對人口而言,開始顯得太少了。由土地引的社會矛盾逐漸就會無可抑制。
唐初不過是二百萬戶人口,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實在是地廣人稀極了,農民將很容易的擁有土地。中央政府也可以很容易掌握大量的土地,可以很容易的給予農民足夠的土地。這樣農民求生存容易,地主階級自然難以兼並土地。
可是當人中達到七八百萬戶後。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實在人多地少,農民擁有土地就難了。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漸漸變得微乎其微了,很難再給無土地農民以足夠耕地了。這樣農民求生存困難,地主階級可以趁機大肆兼並土地。
這也是隋初與唐初不同的原因!相對而言,隋初的階級矛盾難以緩和。而唐初的階級矛盾容易緩和。這是楊廣當皇帝幾年就弄得天下大亂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人口相對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已近於太到極限了!而唐初,則遠沒有這種危機!
隋初人口有八百多萬戶,唐初只有兩百多萬戶(李世民死時也不過三百萬戶)還意味著什麼呢?還意味著隋時國力雄厚,而唐初則多少虛弱的厲害。隋煬帝奢侈,李世民簡朴,和這實在有關系吧!
其實皇帝都一個德性,誰不奢侈呢?唐太宗的簡朴只是與隋煬帝相比罷了。李世民一個勁的修宮殿,雖然苦諫的人很多。但李世民就是不聽。後來又重修洛陽宮殿,人們更是苦諫。但李世民雖然對這種勸諫表示了贊揚,但仍厚著臉皮修洛陽的宮殿。而且李世民修洛陽的宮殿,多少有些比隋煬帝更荒唐。因為他興兵進了洛陽,說這宮殿是奢侈與暴政的產物,於是一把火燒了。後來卻又一個勁的重修。這叫什麼事?!
說到好大喜功吧!兩個人誰不追求萬國來朝的局面。而且從某種意義上,大家都做到了。至於說到損兵折將。兩個人都是一意孤行遠征高麗,結果呢?都是沒打贏,敗興而回!隋煬帝不恤民力,唐太宗非常愛民?這大約也是唐初御用文人吹噓罷了!看看通鑒里的紀錄吧!李世民當皇帝二十多年後,仍然有許多人為了逃避搖役不惜自毀手足,當然了據說這是隋的陋習。唐太宗嚴令禁止這種行為。並說以後誰還敢這樣,嚴懲不貸、而且徭役照服不誤!
偉大的唐太宗當皇帝二十多年後,許多人為了逃避徭役竟然不惜損傷手足。而太宗的態度竟是:「刁民敢如此逃避自己的義務,我們一定要嚴懲不貸!(詳見通鑒唐紀)孔子說苛政猛於虎也!柳宗元先生說苛政比毒蛇還可怕。李世民先生的統治下,讓人感覺到苛政比手足殘廢還可怕!當然了,後世許多人喜歡閉著眼睛說,在李世民先生統治下就如天堂一般美好!
其實隋煬帝與唐太宗非常相似。他們的不同,只是客觀背景不同罷了。無意否定唐太宗的偉大,更無意稱頌煬帝的偉大。只是人們喜歡拋開歷史背景評說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