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洛陽紙貴的意思和典故是什麼
01B. 成語『洛陽紙貴」講的是哪部著作
洛陽紙貴,我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C.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有什麼歷史典故嗎
洛陽紙貴,我國古代成語,原指洛陽之紙,一時求多於供,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常用此語。
便求為宮禁藏書郎。其賦成後,仍未獲士人青睞。左思自認其作不遜於漢時班固與張衡,恐一人之褒貶而遭埋沒。
便請文學家張華過目,張華閱後,咸認為佳作,可媲美班張之文。復請教當時名士皇甫謐,謐觀後欣然為之作序,自此名聲大噪。由於都城洛陽權貴之家,皆爭相傳抄《三都賦》,遂使紙價上揚,為此而貴。
D. 成語「洛陽紙貴」的典故是發生在什麼朝代
成語「洛陽紙貴」的典故是發生在:晉代
洛陽紙貴
luò
yáng
zhǐ
guì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人說「~」,誰知今日鬧到「長安扇貴」。此時畫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七回)
E. "洛陽紙貴"講述什麼歷史故事
導讀: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贊,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然而,左思寫成《三都賦》卻是歷經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
在左思小時候,父親左雍見他身材矮小,貌不驚人,就一直看不起他。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宏大、華麗的文辭,但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三都賦》,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收集好後,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裡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著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他還給弟弟陸雲寫信說:「京城裡有位狂妄的傢伙寫《三都賦》,我看他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壇子!」
左思的《三都賦》在文學界品評時,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
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張華先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稱贊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謐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道:「世人常常重視古代人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於世人原因啊!」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人人無一不對它稱贊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的陸機聽說後,也細細閱讀一番,也點頭稱是。他斷定若自己再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鑒別力高低人區別,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F. 洛陽紙貴的意思和典故
洛陽紙貴的意思是: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洛陽紙貴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出自: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洛陽紙貴的典故: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在他小的時候很頑皮、不愛讀書,其父親認為他沒有多大出息,小左思聽到這話非常難過,於是暗下決心、勤奮向學。後來,他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用了整整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一時間豪門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竟然導致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一、洛陽紙貴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晉書·左思傳》。「洛陽紙貴」原義是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之後,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因此都漲價了;後比喻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補語;多含褒義。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唐·房玄齡等《晉書·左思傳》)
二、左思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家族世代學習儒學。左思小時候並不出眾,曾學習書法、琴藝,都沒有學成。而且他其貌不揚、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辭,連左思的父親都說他:「左思根本沒法兒和我小時候相比。」左思聽到父親的話非常難過,於是發奮讀書,就算有時間也不出去玩,只是在家裡專心學習。
三、左思長大後,文才漸漸顯現出來。他的文章辭藻華麗,曾用一年時間寫了一篇《齊都賦》。他還想寫一篇《三都賦》,正好這時他們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陽,左思就去拜訪當時的著作郎張載,向他討教。他又四處收集資料,精心構思,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賦》的創作上。
G. 洛陽紙貴的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賦》,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中國的許多成語都是由寓言故事改編而來的,例如成語「洛陽紙貴、三人成虎、兔死狐悲」等等,就是如此得來的,接下來就跟你們分享一下「洛陽紙貴」的故事。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大家的好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時。
H. 洛陽紙貴的歷史典故
《洛陽紙貴》典故:
左思,字太沖,齊國臨淄(今淄博臨淄)人,西晉著名文學家。
左思家族世代學習儒學,家學氛圍濃厚,父親左熹從小對左思和左芬兄妹二人進行儒學教育。可左思小時候很頑皮、不愛讀書,學習鍾繇、胡昭的書法,並學鼓琴,都沒學成。左熹對朋友說:「左思通曉、理解的東西,比不上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出息了。」小左思聽到這話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下決心、勤奮向學。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少年時他就寫成《齊都賦》,顯示出文學方面的才華。後來,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用了整整十年時間,寫成《三都賦》。一時間豪門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竟然導致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這就是成語「洛陽紙貴」的由來。
延伸:
左思的妹妹左芬同樣才華橫溢,以文采揚名,但相貌醜陋,晉武帝司馬炎仰慕其文才將她納入後宮。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封為修儀,後晉封為貴嬪,世稱左嬪妃。司馬炎對她的詞賦才華非常滿意,常誇贊她:「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