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七國之亂在哪個年代

歷史七國之亂在哪個年代

發布時間:2023-02-02 13:02:21

⑴ 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圖文)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具體是指吳王劉濞聯合各位劉姓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

漢景帝劉啟即位後,中央皇權和地方諸侯國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御史大夫晁錯開始與漢景帝謀劃削藩。這個舉動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動,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完沒了,就想謀反,於是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

劉濞徵募封國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男子全部入伍,聚眾30餘萬人,又派人聯絡匈奴、東越和閩越,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歷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西漢中央政府獲得了絕對勝利。這次叛亂,從漢景帝三年(前154)正月開始,到三月即被平息,反叛的七王皆死。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了保存楚國另立新王外,其餘六國都被廢除。

⑵ 七國之亂是哪個朝代的

導語: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七國之亂的故事,那它發生在那個朝代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七國之亂是哪個朝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參與叛亂的是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故又稱七王之亂。

七國之亂的故事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錯上疏《削藩策》,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於次年冬天下詔削奪吳、楚等諸侯王的封地。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削減他們的權力,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後因戰略失當,被漢朝和梁國聯手平定,七大功臣為:漢朝方面周亞夫、竇嬰、欒布、酈寄,梁國方面劉武、張羽、韓安國。

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強大的諸侯王勢力與專制皇權的矛盾,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加強。

景帝即位後,中央專制皇權和地方王國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錯所上《削藩策》,下詔削趙王遂常山郡,膠西王昂六縣,楚王戊東海郡;景帝三年,又削吳王濞會稽等郡.削藩之舉激起了諸王的強烈反對.吳王濞首先與齊王肥諸子中最強大的膠西王昂聯絡,約定反漢事成,吳與膠西分天下而治之.膠西王昂又與他的兄弟、齊國舊地其他諸王相約反漢.吳王濞還與楚、趙、淮南諸國通謀.削藩詔傳到吳國,吳王濞立即謀殺吳國境內漢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與楚王戊、趙王遂、膠 西漢七國之亂西王昂、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分別起兵.原來參與策劃的諸王中,齊王將閭臨時背約城守,濟北王志和淮南王安都為國內親漢勢力所阻,未得起兵.吳王濞年六十二,是宗室元老,也是晁錯所議削藩的主要對象.他致書諸侯王,聲稱起兵目的.是誅晁錯,恢復王國故地,安劉氏社稷.在他的影響和策劃下爆發的這次叛亂,遍及整個關東地區,形成東方諸王「合縱」攻漢的形勢,震動很大.

吳國始受封於高帝十二年(前195年),那時在江淮之間叛亂的淮南王英布敗走吳越,高祖認為東南之地與漢廷懸隔,非壯王無以鎮之,而高祖親子均年少,乃封兄子劉濞為吳王.吳國是五十餘城的大國.吳國的彰郡(轄今蘇西南、皖南、浙北之地)產銅,濱海地區產鹽,吳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開山鑄錢、煮海為鹽,所鑄錢流通於整個西漢境內.吳國以船運載,一船相當於北方數十輛車,有較高的運輸能力.吳國由於經濟富足,境內不征賦錢,卒踐更者一律給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文帝時,吳太子入朝長安,由於博弈爭執,被漢太子劉啟(即以後的景帝)以博局擊殺,引起了漢吳雙方的猜疑,吳王濞自此二十多年託病不朝.文帝為了籠絡吳王濞,賜以幾杖,允許不朝.吳王濞驕橫不法,以珠玉金帛賄賂諸侯王和宗室、大臣,企圖在政治上取得他們的助力.景帝決心以武力平叛,以輕兵斷絕叛軍糧道,三個月即平定了叛亂.

⑶ 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結局是什麼

權力是這個世界上最迷惑人心的東西,它能夠使人六親不認,手足殘害。在歷史上,皇宮大院內為了爭權奪利,很多人不惜起兵,以圖登大寶。在古代的制度中,有一種分封制,將自己未繼承大位的子侄分封到各地,以便保衛皇室。但是有時候封國權力過大,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麻煩。在中國歷史中,七國之亂就是這么一個著名的叛亂事件。下面我們一起去 民族文化 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七國之亂的結局
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率軍鎮壓,周亞夫以奇兵斷絕叛軍糧道,耗費了10個月時間才平定叛亂,劉濞逃到東甌,為東甌王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盡。公元前127年,漢景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當於縣級編制。這種手段使封國越分越小,勢力愈來愈弱。通過一系列措施,基本上結束了漢初以來諸侯王割據的局面。

⑷ 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西漢時期,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吳王劉濞聯合濟南王光、淄川王劉賢、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膠東王這六位宗室諸侯,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中國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景帝三年(前154),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由於梁國的堅守和漢將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

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勢力與中央專制皇權之間矛盾的爆發。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⑸ 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

在古代的制度中,有一種分封制,將自己未繼承大位的子侄分封到各地,以便保衛皇室。但是有時候封國權力過大,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麻煩。在中國歷史中,七國之亂就是這么一個著名的叛亂事件。那麼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呢?

1、 漢景帝時期。

2、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吳王劉濞聯合濟南王、淄川王劉賢、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膠東王這六位宗室諸侯,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3、 西漢初,劉邦在鏟除異姓諸侯王的同時,又分封了九位劉姓子弟為王,但是,隨著諸侯王的成長和地方勢力的坐大,其弊病和隱患也漸漸地顯露出來了。晁錯敏銳地看到諸侯王勢力的坐大,會對漢朝中央政府帶來嚴重的威脅,便向景帝劉啟提出「削藩」的建議,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由於不滿朝廷削減他們的權力,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所以,此次戰亂又稱之為「七王之亂」。

4、 漢景帝派大將軍周亞夫率領中央的漢軍同據守在梁國的劉武的軍隊,運用正確的戰術,僅三個月就一舉消滅了五十萬叛軍。平叛戰爭的勝利,使中央集權更加鞏固,使得西漢王朝的實力愈發強大,漢族人對匈奴的反攻,也逐漸拉開序幕,對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以上就是關於七國之亂發生在哪個朝代的介紹了,通過以上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⑹ 「七國之亂」是哪七國﹖

分別是:吳國、楚國、趙國、濟南國、淄川國、膠西國、膠東國。

1、吳國

公元前195年,劉邦封劉濞為吳王,都於沛(江蘇沛縣),改當年劉賈所封的荊國為吳國,統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國都於廣陵(江蘇省揚州市)。

在公元前154年,劉濞帶領楚、趙等七國公開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後被漢軍主將周亞夫擊敗,劉濞兵敗被殺,封國被中央廢除。

2、楚國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劉邦封異母弟劉交為楚王,拆分故楚國中東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縣置楚國。彭城郡為漢代楚國的核心部分。

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劉戊聯合吳國、趙國、濟南國、菑川國、膠東國、膠西國諸王國發動七國之亂。

亂平後,楚國本應改置為郡,但因景帝不忍絕楚元王之祀,故立平陸侯劉禮為楚王。於是彭城郡北部數縣仍為楚國,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國之薛郡置魯國。

3、趙國

趙國,又名常山國。西漢封國。

秦朝為邯鄲郡和巨鹿郡。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為趙國。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國除為邯鄲郡和清河郡。漢景帝五年復置趙國。

4、濟南國

濟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故齊國濟南郡改置,治博陽(今山東章丘市西)。濟南國轄境約當今山東省省會濟南市及章丘、濟陽、鄒平等市縣。

漢景帝時,濟南國為參加叛亂的七國之一。亂平國除仍為郡。東漢建武十五年(39年)復為國,西晉改為濟南郡。

5、淄川國

公元前一五七年,漢文帝去世,劉啟即位,是為景帝。漢景帝繼續文帝時的各項政策,聽從並採納了御史大夫晁錯的「削藩」建議,逐步削奪封國的一部分土地,歸中央直接管轄。

這激起了各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公元前一五四年,建國封王十一年的淄川王劉賢參加了吳、楚等國發動的武裝叛亂,這就是在歷史上創造出「請誅晁錯,以清君側」政治策略的著名的漢初「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很快被平定下去了。淄川王劉賢兵敗被殺。同樣參與叛亂的濟北王劉志卻奇跡般的在齊國高人公孫攫的謀劃幫助下,不但免於死罪,還被改封為淄川王,並以安都侯晉封為懿王。

淄川懿王劉志在位二十五年。此後,劉志後代子孫世代相襲,繼承淄川王。當然,這時的淄川國同其它諸侯國一樣,已僅僅是名義上的王國,權力和地位已經是等同於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了。

淄川國在歷史上存續達一七十餘年,至東漢初年並入北海國後最終消失。

6、膠西國

劉端膠西國(前154年—前108年)。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劉卬膠西國除,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王。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死,無後,國除。

7、膠東國

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置膠東國,立悼惠王之子劉雄渠為膠東王,都即墨。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劉雄渠因參與七國之亂,膠東國除,其地分為膠東郡與東萊郡。

漢景帝四年(前153),膠東郡復置膠東國,封劉徹為膠東王,未就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國之亂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七國之亂在哪個年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