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永定土樓簡介資料歷史
永定土樓簡介資料歷史: 永定土樓建於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福建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永定土樓是最古老的是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是福建現存最早的土樓。
永定土樓,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境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樓千姿百態,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種類繁多,大約分方樓圓樓兩大體系,現存著名的圓樓360座,方樓4000多座,被稱為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
自駕:
部分地區有山路,需要謹慎駕駛,沒有山路經驗的人不建議自駕。
自由行:
大部分沒有公交到達,如永定的高北土樓群、洪坑土樓群、初溪土樓群,建議報當地的一日游,節省時間又省心,減去了轉車交通的麻煩。
包車:
優點:私家團,沒有其他人拼,都是自己人;說走就走,想停就停的自由;缺點:價格略高。
適合人群:和朋友幾個人一起出來浪,包車簡直自由又劃算。
2. 永定土樓的簡介和歷史背景
永定土樓簡介:
永定土樓,又稱筒子樓。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境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同時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住一樓的居住習俗,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團結一致、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
永定土樓歷史介紹:
永定土樓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它建於公元七六九年,是福建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永定土樓是最古老的是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是福建現存最早的土樓。
兒童:身高1.2米以下(含)的兒童,免費;身高1.2米(不含)-1.5米(含)的兒童,優惠
老人:離休人員憑離休證;70周歲(不含)以上老人,免費;60歲(含)-70歲(含)的老人(憑居民身份證),優惠
殘疾人:殘疾人憑殘疾證,免費
國家級勞動模範:國家級勞動模範憑國家級勞動模範證書,免費
軍人: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費
旅行行業人員:持有有效全國導游證、旅行社經理資格證和旅行社領隊證的人員,免費
景區公務人員:在景區執行公務的人員(憑單位證明),免費
相關行業工作人員:持有記者證及市級以上攝影協會、美術協會、作家協會等文學藝術協會證的人員,免費
學生:在校學生(憑有效學生證),優惠
補充說明:具體優惠政策以景區現場為准
3. 福建土樓歷史沿革都經歷了哪些階段
早期的土樓規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上基本為正方形、長方形。 對於最古老的土樓的研究,發現最早記載「土樓」的文獻是《重修虔台志》。 那麼,接下來跟隨我繼續來 土樓文化 看看福建土樓歷史沿革都經歷了哪些階段?
歷史沿革
形成階段
宋元時期(公元11世紀~13世紀),是福建土樓的形成階段。早期的土樓規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上基本為正方形、長方形。對於最古老的土樓的研究,發現最早記載「土樓」的文獻是《重修虔台志》。
發展階段
明代(14世紀末開始至17世紀初),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民愈益重視教育,置學館,設書院,勸民入學,漸成風氣。通過科舉致仕不斷涌現。這些發跡官宦之家,大興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築規制興建土樓,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展,標志著福建土樓進入發展階段。
鼎盛階段
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清代、民國),該地區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勢必建造更大規模的樓房,讓眾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圍樓以及方形、圓形等豐富多姿的土樓,其特點為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工藝精湛、裝飾華麗。在晚期,外來文化影響在部分土樓建造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這是福建土樓的鼎盛階段。
延續階段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當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樓,一直延續至今。這時期,土樓建築比較注重實用性,結構簡練,缺少華麗的裝飾。這是福建土樓的延續階段。
4. 客家土樓的故事或歷史
客家土樓的故事或歷史: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帶漢民,因戰亂、飢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形成客家民系。在他們被迫離鄉背井,流離他鄉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都有深切的體會,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
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
土樓很注重防禦要求。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早先是一片莽荒,遲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遠」,朝廷鞭長莫及,就連福州、廣州、南昌這3省都城,也因相處極端、隘堅路險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風強悍的土著襲擊外,先後遷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間也不斷發生殊死的械鬥。 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家客家人極其重視防禦,他們將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難攻的設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初級火器時代,土樓使客家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在敵人久攻不下,「大樓安然無恙」的故事。
(4)土樓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客家土樓的結構分類:
客家土樓主要有3種典型,就是五鳳樓、方樓、圓寨。
1、五鳳樓,從整體看,以三堂屋為中心的五鳳樓含有明確的主次卑意識,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發源地的黃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續發展,在其群體組合中,只有軸線末端的上堂屋(主廳)採用了堅厚的夯土承重牆。
2、方樓:方樓的布局同五鳳樓相近,但其堅厚土牆從上堂屋擴大到整體外圍,十分明顯的是,防禦性大大加強。
3、圓寨,在圓形建築物中,三堂屋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寨是堡壘,防禦功能上升到首位,儼然成為極有效的准軍事工程。
4、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幾乎無秘密可言。
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檯、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
5. 客家土樓的故事或歷史
客家土樓的故事或歷史:
土樓居民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帶漢民,因戰亂、飢荒等各種原因被迫南遷,至南宋時歷近千年,輾轉萬里,在閩粵贛三省邊區形成客家民系。在他們被迫離鄉背井,流離他鄉的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都有深切的體會,不論是長途跋涉的流離失所,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
許多困難都得依靠自己人團結互助、同心協力去解決,共度難關。因此,他們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
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土樓。
土樓很注重防禦要求。閩、粵、贛3省交界地區早先是一片莽荒,遲至20年代初,仍存留有多處原始森林,蟲蛇出沒,野獸甚多。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這里不但是「天高皇帝遠」,朝廷鞭長莫及,就連福州、廣州、南昌這3省都城,也因相處極端、隘堅路險而奈何不得。
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風強悍的土著襲擊外,先後遷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間也不斷發生殊死的械鬥。惡劣的生存環境迫使家客家人極其重視防禦,他們將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難攻的設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初級火器時代,土樓使客家人獲得了足夠的安全保障。
在客家人中間,流傳著很多在敵人久攻不下,「大樓安然無恙」的故事。
(5)土樓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客家土樓的結構分類:
客家土樓主要有3種典型,就是五鳳樓、方樓、圓寨。
1、五鳳樓,從整體看,以三堂屋為中心的五鳳樓含有明確的主次卑意識,可以肯定,它是客家文化發源地的黃河中游域古老院落式布局的延續發展,在其群體組合中,只有軸線末端的上堂屋(主廳)採用了堅厚的夯土承重牆。
2、方樓:方樓的布局同五鳳樓相近,但其堅厚土牆從上堂屋擴大到整體外圍,十分明顯的是,防禦性大大加強。
3、圓寨,在圓形建築物中,三堂屋已經隱藏,尊卑主次嚴重削弱;寨是堡壘,防禦功能上升到首位,儼然成為極有效的准軍事工程。
4、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以一個圓心出發,依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幾乎無秘密可言。
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檯、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
6. 永定土樓的歷史由來
永定土樓的歷史由來: 永定土樓伴隨著客家先民遷入永定而產生,迄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永定縣現有土樓2萬多座,被世人譽為"土樓之鄉"。永定土樓歷史悠久、數量眾多、文化內涵豐富,是客家文化的結晶,堪稱世界民居建築之一絕。永定土樓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它建於公元七六九年,是福建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土樓,又稱筒子樓,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福建現存最早的土樓,永定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分方樓圓樓兩大體系。
遊玩永定土樓可以了解一些景區內的注意事項
1、客家土樓有好幾千座,看多了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但有幾座樓是非看不可的。比如圓樓中的「振成樓」、「承啟樓」,方樓有「遺經樓」,還有幾初頗為壯觀的土樓群也不可不游,如永定初溪土樓群等。
2、拍攝提示:客家土樓四季均可拍攝,尤以「芒種」前後為佳,這時土樓附近的梯田灌滿了水,若是雨後,還有雲霧彌漫山間,選好角度可出佳作。如春節期間前往,則有不少民俗活動,也可為照片增添亮色。
3、如果春節期間前往,可能會遇到不少氣氛熱烈的民俗活動,比如娶親、正月十四十五連城的走古事等。
7. 福建土樓的歷史背景
福建土樓的歷史背景:
宋元時期,是福建土樓的形成階段。早期土樓規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基本為正方形、長方形。最早提及「土樓」的志書是藏於日本內閣文庫的諭詔《重修虔台志》,記載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閩西永安與連城交界處建土樓的事實。
明代,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民愈益重視教育,置學館,設書院,勸民入學,漸成風氣。通過科舉致仕不斷涌現。這些發跡官宦之家,大興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築規制興建土樓,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展。
建築特點
1、外形
福建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秘感,堅實牢固。
樓中堆積糧食、飼養牲畜、有水井。由於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採光有別,所以客家人又設計出通風採光良好的圓土樓。現存的土樓中,以圓形的最引人注目,當地人稱之為圓樓或圓寨。
2、結構
福建土樓結構有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里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檯、門廊、檐角也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