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篇參觀潮州許駙馬府的說明文>< 拜託幫幫忙 急~
在蘇東坡提到潮汕瓦屋的時候,潮汕現存最早的「府第式」民居——潮州市葡萄巷的許駙馬府已經興建了。它是陳堯佐的學生、潮州前七賢之一許申的曾孫許珏建的府第。因許珏娶了宋英宗的曾孫女德安郡為妻,故民間稱其為駙馬府。
駙馬府佔地面積不大,只有二千多平方米,興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經過歷代大修,宋代實物已保存不多。1982年曾對二進的木柱和三進楹桷作碳14測定,確定木結構為明初替換之物,但由於維修中注意「修舊如舊」,依然保持宋代的特點:方正規矩的布局(許府整座面闊42米,進深47米),出檐平緩且呈弧形彎曲的屋頂,起翅的翼角,二層的蝴蝶瓦(底瓦凹面朝上,上再交迭凹面朝下的瓦片,喬仲常所繪的蘇東坡在黃州住宅中還可見到),刻著古樸蓮紋圖案的木門簪,高高的門檻,緊密的窗欞,竹編的灰牆以及雕飾簡單的樑柱等等。而那三進的院落,五間過的開間,既有從厝,又有後包(僅供下人居住)的以中庭為中心的主次分明的建築,卻是「源於古老的地主莊院,以後因當地根深蒂固的宗族制,使其演變為帶護厝與後包的形式」(潘谷西主編《中國古代建築史》第四卷),是現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
許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他們後來繁衍到潮汕各地,大約600年前,有一支向南遷至韓江出海口即今汕頭溝南的許地,在此地繁殖五代之後,出了一個叫許拜庭的,跑到廣州做起了鹽商,賺了大錢,遂在高第街定居。高第街許氏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在清末民初這個亂世出英雄的年代,一下子出了許應睽、許崇智、許崇清、許廣平等歷史名人。
從潮州遷至揭陽登崗許厝的一支,也以亦儒亦商、詩人輩出聞名。甲午戰爭後,祖籍揭陽的台灣著名的愛國志士和文學家許南英一家,因在台灣遭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曾應登崗許氏兄弟子榮子明之邀,攜家在此避難數年。當時許南英之子許地山年僅三歲,許地山後來在《我的童年》中多次回憶起這段生活,著名的《落花生》一文就彷彿有潮汕農家生活的影子。
從宋許駙馬府開始,這種帶護厝的「府第式」民居逐漸在潮汕流行開來。位於揭陽榕城的建於元代的石鼓裡民居,以及潮州金石仙都村明代嘉靖年間的狀元林大欽的祖屋(官廳)等,已是帶護厝的多進的「府第式」民居。潮州市西平路北段的明崇禎年間黃尚書府,該府主人是南京禮部尚書黃錦,黃錦是明代的累朝元老,被尊稱為「三達尊」,該府也被稱為「三達尊黃府」,其平面布局與許府相似。另外,同樣建於明末的揭陽榕城東門蓮花心的潮州七賢郭之奇(1607-1661)府第,也是三進帶護厝的「駟馬拖車」的建築,可見從宋到明,這種格局已漸趨穩定與成熟,此後便一直恆穩地延續下來。
可惜目前為止還是不對外開放,
B. 潮州原有兩座許駙馬府,一座是知名景點,另一座呢
這並非誇大其詞,無論從地面看,還是站在高處俯視,許駙馬府橫平豎直的格局都像“縮版的皇宮”,這座府邸之所以建造成如今看到的模樣,據說是因為德安公主喜歡皇宮的建築特色。
C. 有誰能介紹一下潮州的許駙馬府。
http://tieba..com/f?kz=56390355
D. 許駙馬府的建築特點
是現存潮汕「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許氏家族在宋代已是盛族,他們後來繁衍到潮汕各地,,在清末民初這個亂世出英雄的年代,一下子出了許應睽、許崇智、許崇清、許廣平等歷史名人。 從潮州遷至揭陽登崗許厝的一支,也以亦儒亦商、詩人輩出聞名。甲午戰爭後,祖籍揭陽的台灣著名的愛國志士和文學家許南英一家,因在台灣遭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曾應登崗許氏兄弟子榮子明之邀,攜家在此避難數年。當時許南英之子許地山年僅三歲,許地山後來在《我的童年》中多次回憶起這段生活,著名的《落花生》一文就彷彿有潮汕農家生活的影子。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靜靜地依偎在這壯闊的韓江中下游。位於古城中山路葡萄巷的許氏大宅,人稱「許駙馬府」。從這座老宅延伸出來的一個家族的故事,隨著這個家族不斷的遷徙和發展而得到不斷充實,流傳更遠。這就是許駙馬的故事,也是曾經叱吒中國革命歷史風雲的許氏先輩,在革命大潮中演繹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
這是一座建於宋朝的建築,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穿過漫漫的歷史煙雲,這座風度依然的老宅,似乎還在向人們敘說著一個大家庭綿延、發展和輝煌的歷歷往事。
■饒宗頤(著名國學大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許駙馬的早一輩人是許申。
這個問題我要談到韓山,以韓山作為一個中心來講,山前面同後面就有兩個大家族,叫山前許,山後劉。韓山筆架山的前面大家都姓許。許珏是許申的後代,孫子輩,他同宋代的郡主有婚姻關系,所以叫駙馬。
這個駙馬不是很親的,是郡主, 不是公主。他的上一輩許申就是大官。山的前面叫山前許,山的後面全是姓劉的,就是現在的陶坑,他們都有族譜。許氏、劉氏在宋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家族。
許駙馬府佔地面積兩千多平方米,三進五間,平面布局及特色保存完整,被不少建築專家認為是「國內罕見的宋代府第建築」。首進與後座均帶插山,廳、房合為九間。中廳東西圍屋帶從厝廳、房及書齋。正廳的後面有橫貫全宅的後院,主體的三進與插山構成「工」字格局,圍屋隱伏於中座兩旁山牆外,形成獨廳、獨院、獨天井的獨特設置。
全宅木屋架概為近於穿斗的穿插屋架,並立於條狀連續石地樑上。牆體為板築夯灰和青磚條漿砌,後座正廳東側二幅牆壁仍保留桃紅色的竹編灰壁。屋面舉折平緩,山檐深遠,正脊兩端從山尖伸出石質鰲尖,垂脊頭開嘴甚長。整座建築結構嚴謹,古樸大方。
1996年,許駙馬府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眼下,正由國家撥款進行修繕、保護。許駙馬府雖歷經無數風雨滄桑,但是在潮汕後人的精心維護下,在今天的潮州城裡依然展現著當年的風采。
許氏家族的一脈,由潮州往南,向韓江下游處遷徙,就在距今六百多年前,來到了今天隸屬汕頭市區的歧山溝南村。比起潮州的老宅,汕頭溝南為許氏家族的生存發展開辟了另一片新的福地。
照壁上的「溝南許地」這四個字,是一代名人魯迅的手跡。說來有趣,魯迅先生算是許家的女婿,夫人許廣平,便是溝南許家的女兒。
據與許廣平同宗的潮籍左聯作家許美勛晚年回憶,三十年代在上海,許廣平曾經向他談及,其家族後來盡管遷至廣州,平日講粵語,逢年祭祖之時,卻照例要說幾句潮州話,以示不忘故祖故地。
溝南世?許公祠建於清光緒癸未年間,坐北朝南,前面是闊埕,面向村裡的蘭桂湖;是一座二進二從厝式祠堂建築;主座三開間,大門樓居中,兩旁為厝巷,再旁為側座,也稱從厝, 它們構成了一個中等規模的祠堂建築的典型立面形象,從正面外觀看,中軸對稱和主次分明的藝術特徵是非常明顯的。祠堂採取開敞形式,面對中間的大天井,前、後廳和從厝二個廳都面向大天井,這種格局,通稱「四廳相向」。
■陳綬祥(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
域和黃河流域兩大民居基本樣式的結合。北方是以四合院樣式為主要方式的單獨民居,而以單獨民居聚落成村落的方式來形成的居住方式。到了長江流域是以天井式的幾進式的聚落方式,因為南方地熱潮濕,民居建設得較高。桿欄式建築轉化成地面建築以後,有通風、去濕的特點,天井式幾進幾進地擴展方式,形成江南民居的居住方式。潮汕民居其實是將兩種方式相結合。潮汕民居的四合院在某種程度上跟天井式有點相似,在四合院的周圍更強調房門要高,強調屋檐的大,強調天井的突出,也有一個抽風的作用,但又還是像四合院同一樣式的民居,這樣又保持了中原民居中房主的地位,跟子孫們的關系,注重側房、廂房的居住的方式,潮汕民居的主要結構就是這個樣子。
溝南許氏家族繁衍五代之後,向外輻射。在國內及泰國、新加坡等地,散布著許家族人的足跡。而其中一支,來到了廣州,在高第街創業、紮根。這條身居廣州商貿中心地位、繁華達數百年的老街,廣州人無不知曉。而至今還矗立在高第街上的許氏家廟,分明是歷史的見證。
■許錫揮(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當時到了廣州以後,我們許家最早從潮汕到廣州的那個人,他是做鹽的鹽商,搞了幾個大船,聽說那個時候是廣東差不多數一數二的大鹽商,做生意,從沿海運鹽到大陸這邊向內地推銷,從汕頭到珠江三角洲這邊跑鹽, 後來靠做鹽的生意發了財起了家,就蓋起這個大房子,有了錢以後他的後代就不做生意了,去做官了。
許氏家族所走過的那段最顯赫的路程,恰好處於中國社會由封建社會末代向近代轉型的整個苦難歷程:從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戊戌維新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到孫中山三次南下廣東建立革命政權,這段路程歷史的年代跨度大,而且牽涉到如林則徐、康有為、梁啟超、慈禧、光緒、袁世凱、孫中山、廖仲愷、許崇智、許崇清、蔣介石、魯迅、許廣平等一大串歷史人物,他們不管是崇高或是卑鄙,一個個都是那麼有血有肉、不容忽視的角色。
許拜庭是從粵東遷至廣州的許氏一脈的始祖,高第街許家繁衍五代之後, 出現了許崇智、許崇清、許崇灝、許廣平等知名人物,許崇智等人在孫中山領導的推翻帝制、創建共和的革命運動中,功勛彪炳。電視劇《千秋家國夢》中的主人公,便是高第街第五代孫許崇智。
■許錫揮(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作為民國的名將,許崇智是最厲害的,是粵軍總司令,蔣介石是他的參謀長。許崇灝是我的親伯父,他是粵漢鐵路總理兼護路警備司令。這兩個應該說是民國孫中山時期比較有名的人物。還有一個許崇驥,許崇驥也是我的伯父,他當過孫中山的警衛團長。
有兩種不同的人物都在我們這個家族出現,有一個叫許令鏘,英國人打廣州的時候率領三元里的平民抵抗英軍入城,協助林則徐;另外一個是許應?,他在朝是慈禧太後的寵臣,他就參加把九龍新界租借給英國的談判,他是代表清政府跟英國簽字的。
撩開厚重的歷史帷幕,許氏家族由崛起到鼎盛、再由鼎盛滑向衰落,其間的發展變化脈絡已經如此清晰地展現於人們的眼前。正所謂大勢所趨,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在許氏家族的弟子們中,有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的將士,有為中國思想文化運動走向新的曙光而吶喊的精英,全國解放後,有工作和戰斗在國防科學戰線、思想文化戰線和高等教育戰線的諸多人才,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著青春和生命。許氏家族的子孫們不再徘徊於過去的光榮,而是義無返顧、熱血沸騰地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在中華這片反反復復地創造著又破壞著的古國大地上,灑落著他們一串串的血淚歡歌。
而在潮汕,像許駙馬府、溝南許地這樣承載著曲折生動的人物故事的民居建築,還有許多、許多…… 潮州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迄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的許駙馬府,情況如何呢?
我們來到位於中山路葡萄巷東府埕的許駙馬府。踏入掩映於周圍高層樓宇的葡萄巷,耳際就傳來一陣「叮叮咚咚」的敲擊聲。當地人指著前方一飛檐微露的建築物說,那就是許駙馬府,而叮咚聲是政府決定修復許駙馬府後,所聘請的工匠正根據有關部門搜集的圖樣在精心修繕。循聲而至,推開兩扇木門,迎面看見不少工匠正各司其職,刨、鑿、削……,一個個全神貫注,忙得不亦樂乎。據了解,許駙馬府建於北宋英宗趙曙治平元年至四年(公元1064—1067年),是北宋太宗曾孫女德安公主駙馬、殿直許珏的府第(許珏是唐宋「潮州八賢」之一許申的曾孫)。府第歷經多次修建,仍保留宋代建築的基礎格局。
整個府第佔地2450平方米,分前、中、後三進,面寬41.8米,進深48.2米,有天井、內外廊、後庫、御書樓等,前座有抱廳房、風頭房、花巷,依次分列左右兩旁。大門簪為木製圓形,柱子多為圓木柱,門牆柱物均建於石基上,門檻較高、裝飾手法簡朴、線條流暢生動,具有宋代住宅建築的傳統特點,該府第為全國罕見的宋代建築物之一,也是潮州保留得較為完整的宋代建築物之一。 在昌黎路福安里文明小區,記者在熱心人的指引下尋到了已搬遷該處的許駙馬後裔。據了解,這里共住有8戶許氏後裔。遺憾的是,熟知許氏家族史、輩數較高的許老伯已謝世,他的孫侄輩、年屆花甲的許隆增老人熱情接待了記者。
許隆增告訴記者,他生於駙馬府,長於駙馬府,自然知道祖宗歷史流傳已久,但因年代久遠,自己又在家庭中屬小字輩,對祖宗淵源實際了解不多。說著,許隆增從裡屋拿出一幅壓膜畫像,稱這是後代子孫復制駙馬父子的圖像。他解釋道,當時駙馬與兒子受命前往平番告捷,班師回朝,而番邦王子也受中原文化影響,自願隨同駙馬回朝接受教化。據許隆增稱,許氏子孫遍及泰國、香港等地,每年農歷十月二十四,各地的許氏後代就會不約而同匯集潮州洗馬橋處。
E. 潮州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潮州旅遊必去十大景點簡單介紹
1、潮州廣濟橋。潮州廣濟橋有著「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美稱,此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也是中國橋梁是上的孤例。因此來到潮州,有著「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遭」的說法。
2、潮州牌坊街。州牌坊街是廣東省第一條歷史文化名街,它也是最具潮味的地方。這里聚集了潮州地道的小吃美食,還有歷史悠久的老牌坊,這里是老一輩潮州人最深切的記憶。
3、潮州淡浮院。潮州淡浮院是一個非常文藝的景點,它集文物收藏、展覽、書院於一體,將休閑、娛樂、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旅遊景區。
4、潮州開元寺。潮州開元寺是一座宮殿式的四合院建築群,它至今還保留著唐代的布局,以及元明清年代的建築風格,現如今更是「國寶級的單位」。
5、潮州韓文公祠。潮州韓文公祠是一處文化底蘊深厚的旅遊勝地,這里有著我國現存歷史最為悠久、保存最為完好的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宇,此處也是海內外遊客抵達潮州時必到的地方。
6、潮州石壁山景區。在潮州石壁山景區內有著鬱郁蒼蒼的參天古樹,還有著雷音寺、諫玉泉、納海樓、麗澤湖、飛虹橋等多處古代遺留的建築,很值得遊客們一覽。
7、潮州龍湖古寨。潮州龍湖古寨是廣東最美的古村之一,它始建於10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在明清發展的十分繁榮,現如今古寨中依舊保留著100多座古建築,堪稱「潮汕古建築博覽」。
8、潮州北閣佛燈。潮州北閣佛燈是潮州的八大景之一,它建於宋朝,是潮州一個別具風採的文化旅遊景區。
9、潮州許駙馬府。潮州許駙馬府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距今已有940多年,是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駙馬許鈺的府第。雖然歷史久遠,但得益於積極的維修和保護,潮州許駙馬府有幸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
10、潮州饒平雷音禪寺。潮州饒平雷音禪寺置身於大海群山之間,這里古木參天、風景怡人,實在令人心曠神怡。在寺廟里的大雄寶殿後方有一處天然的石洞,其古稱雷雲洞,現稱觀音洞。
F. 許駙馬府的介紹
許駙馬府在市區中山路葡萄巷東府埕4號。為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駙馬許珏的府第。該府第始建於宋英宗治平年間。歷代屢有維修,但至今仍較好地保留了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及特色。駙馬府,座北朝南偏東8度,面寬42米,進深47米,建築面積約 18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三進五間。首進與後座均帶插山廳、房合為九間。中廳東西圍屋帶從厝廳、房及書齋。上廳的後面有橫貫全宅的後院,主體的三進與插山構成「工字」格局,圍屋隱伏於中座兩旁山牆外,形成獨廳、獨院、獨天井之獨特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