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3-02-04 21:25:33

①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

如何將傳統美德教育融入歷史教學當中 (一)增強教師的整體素質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些教師會不自覺地通過傳統的教學理念和主觀思想把歷史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其實這是傳統教育的影響,使教師缺失了創新意識,思想老舊,方式老套,不能把歷史文化知識的精髓真正地教給學生,造成學生對歷史文化喪失學習興趣,對學習效率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歷史課堂中,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方法,是學生學好歷史的關鍵,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故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能夠積極主動地承擔自己的教學義務,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改變、創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其獨立思考、善於總結歸納的好習慣,通過多種自由開放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提高他們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然而,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耐心與責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從學生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學好歷史文化,同時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
(二)深度挖掘歷史教材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包括思維方法、學習習慣等,所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尤其是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根據歷史教材,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把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到歷史知識中,深度挖掘歷史課本中的內涵,引用各種歷史典故,如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向學生講述傳統美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利用榜樣的力量,使學生積極學習傳統美德。此外,教師可以用理論知識教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啟發學生,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實例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品德。例如,化解同學紛爭,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來教導學生,幫助他們消除矛盾,分辨是非,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
(三)找准教學切入點
在深度挖掘初中歷史教材之後,教師還應該找准切入點,適時、適當地進行傳統美德的滲透。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機智,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思想狀況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機採取正確的教育手段,這樣才能可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例如在學習戰國七雄時,教師可以藉此發揮,為學生講解一下「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然後藉此告訴學生荊軻具有一種忠義、執著、不畏強暴、敢於犧牲、視死如歸的精神。再如,講到「鄭和下西洋」時,教師刻意強調一下鄭和下西洋的意義:這可以展現出我國明朝初期強盛的綜合國力和航海技術,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揚愛國熱情。 (四)採取合適的手段與方法
在找准切入點,認准恰當的時機之後,教師還要採取合適的手段和方法,循序漸進,不斷地增強傳統美德的滲透效果。
1.史論結合,觸動學生的心弦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傳統美德的滲透,首先應該注重歷史與理論的結合,不能僅僅是單調的說教。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某一歷史事件反映出哪些問題,用具體、生動的事實說話,以此引出相應的美德或傳統,進而滲透到學生的腦中。例如,我們前面講過「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不斷嘗試新的治水方法,表現出他有舍小家為大家、堅持不懈、舍己為人、敢於打破傳統與權威等精神。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做到啟發學生,有時學生並不是不能理解某一問題,只是缺乏老師的點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單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就算記住也不能真正理解,而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啟示,引導學生自發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再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實際情況,善於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質疑,這一點非常重要。對不同學生的思想、行為等各方面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例如,學生在問到是否應該無條件的尊崇長輩的意見時,教師應告訴學生要理性對待,不能盲目地崇拜與遵從。
2.評價歷史人物:在進行完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講解之後,教師要趁熱打鐵,在學生可以深度理解、感悟這一人物事件時,品評此歷史人物,讓學生判斷分析歷史人物所具有精神品質,以此對他們進行傳統美德教育,進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增強其道德修養。又如,在學習抗美援朝時,教師可以列舉出黃繼光、董存瑞等多位民族英雄,讓學生感受舍己為人的民族情結與愛國精神。總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勢在必行,歷史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入手,不斷地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滲入到歷史教學中,為我國傳統美德教育做出新貢獻~

② 歷史:如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0字以內

歷史:如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0字以內我來答歷史:如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00字以內我來答6條回答 清晨在雲端LV.14 2018-05-14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0 6 山風留雲LV.6 2018-05-14以何種態度對待傳統文化的討論,自近代以來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與之相伴,面目各異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以及中體西用論、全盤西化論、儒學復興論等觀點,從來就沒有銷聲匿跡過。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而是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關鍵是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1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固有根本的關系2處理好尊重傳統與反省傳統的關系3處理好繼承弘揚與轉化創新的關系.

③ 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的審美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④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怎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2、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3、堅持正確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4、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⑤ 如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這個說難也不難說易更不易,畢竟中華傳統文化被XX黨革命了,而且還反反復復地被破壞,但每位中國人的生命深處還埋藏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
上古時期女媧補天泥土造人的神話依舊流傳至今,《楊家將》《岳飛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等等名著依然印在大眾的記憶中,
然而要想在課堂上參透傳統文化,那就得先知道傳統文化源於何處,以下的粗淺闡述還需你的思想觀念有個顛覆性的認識。
中華的傳統文化是在神的護佑下,由歷代明君聖主開創歷史,奠定鋪路,歷經幾千年延綿不絕流傳至今,為中國乃至世界文明帶來輝煌。
中國對佛、道、神的傳統信仰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中國的傳統信仰是神建立的,文化是神傳給人的,這是不可改變不可扭曲的事實,因此佛家、道家、儒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最為深遠,他們告訴世人什麼是佛、什麼是道、怎樣做人,使人的道德水準不至於下滑得太快。
要想在歷史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那就得先升起對佛、道、神的正信,破除無神論狹隘的邪說,這是關鍵,然而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嬌生慣養,唯我獨尊,在社會里,人心糜爛、浮躁惡毒、冷漠自私......在這樣的氛圍里去說神真的存在,講神傳的文化,他們會怎麼看待呢?
中華傳統文化之所以有神的護佑,是因為有其特殊的使命和安排,為了在最後這糜爛的社會,沒有了對神佛的正信,使人們瘋狂的追求金錢、物慾,酗酒、吸毒、賭博、亂性、沉溺網路游戲、迷戀小說,宗教魔變,道德大滑坡......這末法末劫之時救世主來到人間拯救那些還能稱得上是人的善良之人,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讓人守住心底的善良,讀懂救世主來世救人的真機,而非人的高級動物便是隨著紅色惡龍被打入無生門在地獄之下償還業債永永遠遠永無復出

⑥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是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關鍵。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當代社會暴露出的道德滑坡不容小視。食品安全領域問題叢生,威脅民眾身體健康;電信詐騙、碰瓷假摔,無不加深社會的誠信危機,出現「陌生人社會」的窘境。緣何產生公民道德滑坡?症結在於傳統文化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下逐步邊緣化。無論是孔子倡導的「禮之用、和為貴」,亦或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都是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有利於公民素質的提升、社會發展的穩定。由此可見,傳承傳統文化是發展之基,是社會有序發展的前提。 傳承傳統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證。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在近代史的開端,我們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被迫打開大國,備受欺壓;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歷經風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摧殘。。。然而,緣何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之時,卻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關鍵在於傳統文化的力量支撐。 書記說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這啟示我們,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恆心、「滴水穿石」的韌勁,傳承中華文化。

⑦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0字論文(歷史)

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我認為可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是從國家制度層面,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吸納、融入到國家的若干政策、制度、規劃、法律中來。例如,能否將孔子的生日定為教師節?眾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和核心,其代表性人物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將孔子的生日定為教師節,更能體現我們對師道尊嚴這一傳統的尊崇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
二是要在社會建設層面強調文化傳承。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體現在人們的言行舉止、思想觀念之中。過年時貼窗花,清明時掃墓,端午時包粽子……這些看似平常的風俗習慣,實則蘊含了許多傳統文化元素。在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遷的今天,不少風俗習慣因失去了傳承的載體而漸漸寂寥,讓人深感痛惜。應加大這個層面上的文化傳承力度。又如在人們的思想觀念方面,以教育為例,中華傳統文化把老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謂「天地君親師」,尊師重教是中國民眾一貫的價值取向。過去,我們的老師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傾注一生心血,教師也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如今我們在這方面丟掉了太多寶貴的傳統。如何做一位好老師,守護好師道尊嚴這一傳統,恐怕值得每一位老師深思。
三是以家庭文化為抓手,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2010年至今,我主編了《山東文化世家研究書系》,選取了山東省歷代在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教育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家族共28家。主編這部書系讓我深刻感受到,家風、家訓、家學、家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寶貴的財富,很值得我們吸取、弘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連接個體與社會的橋梁。優良的家風家教,可以使個人獲得進入社會的基本品質,在道德觀念上進行自我約束。如果億萬個家庭都崇尚良好的家庭文化,那對於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不可否認,中華傳統文化瑕瑜互見,需要我們採取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理性分析,有所批判地繼承、吸收。但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這一內核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拋棄的。它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保有獨特的民族精神。

⑧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

歷史是重要的人文學科,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文章從深度挖掘課程資源,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應用現代教育手段,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創新教學方法,豐富學...

⑨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傳統文化

看這篇論文

一、中學歷史教育存在的問題

歷史學作為一門修身和認知社會的學科,是一種長期的、含蓄的、意識導向型的學科,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人們思想境界和認識社會現實進行科學決策,但是這需要一個較長的形成過程,不像數理化等工具學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我國社會在人才的選拔考試中,絕大多數不考查被選拔者的歷史水平,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讀史無用論」。

在歷史教改存中也還存有種種誤區。

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仍然是「人才」,而首先不是「人」,考分和升學自然成為學校的首要目標,考試成績成為衡量教學效果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

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如果不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歷史教育的這種應試性很難改變。

二、何謂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這兩個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出現了。

《說文》:「文,錯畫也。

」王筠註:「錯者,交錯也。

錯而畫之,乃成文也。

」「匕,變也,從倒人。

」甲骨文(化),從人一正一倒,有倒人為正,二人相順不背之意。

即變正相順,含有教化的意思。

文化構成一詞,見於西漢劉向《說苑.指武》:「聖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後武力。

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這里的「文化」是指與「武力」相對的文治教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源遠流長。

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比,「第一就時間綿延上講,中國是由一個人自始至終老在作長距離的跑,而歐洲是由多人接力跑。

第二,就空間來說,歐洲文化,起自希臘、雅典,由這個文化中心,向四周發散。

後來希臘衰微,羅馬代興,文化中心便由希臘搬到羅馬,由羅馬再向四周發散。

……所以西方文化,常有由一個中心向各方發散的形態,而且這些文化中心,又常是由這一處傳到那一處。

這種情景,連帶會發生一種現象,就是常有文化中斷的現象。

」(錢穆《國史新論》「中國傳統之演進」)

(2)博大精深。

比如學術上有先秦諸子百家、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考據學等,都形成完整的體系。

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傢具有世界影響。

詩歌創作上,周代就有了《詩經》,後來有了《楚辭》,以後有兩漢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遞相繼承,不斷創新。

小說方面,六朝志怪、唐人傳奇、宋元話本,明清出現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

戲曲方面,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還魂》、湯顯祖的《牡丹亭》、洪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

尤其是關漢卿一生寫了雜劇63種,比寫過36個劇本被稱為世界大戲劇家的莎士比亞還要早300年。

繪畫方面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稀世珍品。

雕塑方面有雲岡、龍門、敦煌等石窟雕刻。

有秦始皇兵馬俑。

書法方面,有東晉「書聖」王羲之、唐初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草聖」張旭、創立顏體的顏真卿、柳體的柳公權。

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徽宗首創「瘦金體」,元代趙孟頫、清代傅山等。

(3)影響深遠。

早在周代,商朝王族箕子率領5000族人避居朝鮮,隨同帶去詩書禮樂、百工技藝。

隨後在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一條通往西域的商路,我國的絲綢、生鐵煉鑄技術以及農產品、手工業品,便沿著這條商路源源不斷運往西亞和歐洲各地。

之後,四大發明也通過 *** 人逐漸傳到歐洲,對歐洲的工業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明代鄭和七下西洋,開辟海上絲綢之路,我國特產瓷器、茶葉、草葯等不斷輸往南洋、南亞和非洲國家。

日本與中國交往,始於東漢初,大規模輸入文化在公元四至五世紀。

日本的文字則是在東漢中國文字輸入後,被日本仿效和利用的。

唐代日本先後派120多名留學生和學問僧來我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回去傳播使用。

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等也受我國古代文化影響很深。

迄今在世界各國大都市中建立的「唐人街」仍能反映中國文化的影響。

四、中學歷史教學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 以經典誦讀為先導。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千百年來盡管經歷了封建社會的千錘百煉,但傳統美德依然流傳至今,並散發著無人能及的獨特魅力,也正是這樣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打造了國人「忠勤,仁義,厚德,睿智」的優秀品質。

為了更好地加強中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中學歷史教學可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別布置經典誦讀內容。

從《論語》、《三字經》,到《千字文》、唐詩、宋詞,到古代散文、名人名言等等。

要求學生每天利用晨讀或早自修時間,飽覽古今傳統經典,理解內容,注重理論實踐結合,闡述表達現實意義。

從「學而知」入手,逐步達到「知而行」。

(2)以歷史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中學生中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在進行古代文化的教學時,注重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品德修養教育,灌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升華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滲透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等,不斷促進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提升中學生的精神境界,加強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

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習俗。

課後讓學生調查一下,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目前我們還保留了哪些節日?在各種洋節進入我國後,傳統節日是否受到影響?學生自己家裡過哪些傳統節日,在過節時有哪些習俗?

(3)增強學校特色。

如果一所學校有意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那麼它的校園文化也一定會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當然,除了「孔子書院」之外,像上述所說的公立中學是不多見的,所以如果有中學如此行事的話,一定會非常有特色。

比如課外活動課可以開設學寫毛筆字,學畫國畫等。

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熏陶學生的心靈,使傳統文化與美德深入學生心靈。

利用節日活動,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中華美德教育。

如果舉辦一些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古代禮制與禮俗,如新學期舉辦一個拜師禮,提供一個讓學生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環境,對於向學生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將會很有作用。

尤其是我國的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絕頂,早已將數學運用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果全校師生一起通過「古典數學節」來領略古人智慧的結晶,就可以在愉悅的節日氣氛中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比如說,我國很早就用十個天乾和十二個地支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個名稱來記60天的日期,同學們可以根據這種計算方法,重新對日期做命名。

(4)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緊密結合傳統文化研究德育與學科教育的滲透整合,進一步開發完善以傳統道德為主要內容的校本課程,使學生在所有課程中接受道德教育,在課堂上獲得道德體驗,讓一個以知識教育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強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相整合的以感受體驗為基礎的道德教育,注重深層挖掘、重視熏陶感染和情感的體驗。

(5)著力提高歷史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通過各種途徑諸如講座交流研討等方式叢師德學養氣質興趣等諸方面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主力軍。

(6)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游歷讓學生了解人情動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參觀當地歷史博物館等擴大實際見聞。

開展傳承傳統文化的各類活動如知識競賽調查探討開發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等。

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智、信、忠、孝、禮、義、廉、恥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

只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要倡導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的觀念,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八榮八恥」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對在中學生中弘揚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了炎黃子孫對國家、對民族的一片深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超越功利的價值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加強自我修養、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體現。

「八榮八恥」的榮辱觀,是這些傳統美德在現代的集中概括。

「八榮八恥」為新時期的青少年學生提供了行為准則。

當今社會應該教育學生樹立被大眾認可和接受的價值觀,如誠信、合作、公正等等。

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務之急。

只有明確了是非、善惡、美醜與榮辱,才能把青少年培養成具有崇高追求的社會主義新公民,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林. 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14.

[2]占素嬌.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陝西師范大學,2014.

[3]劉根文. 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

[4]孟長玲. 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J]. 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03:37-38.

[5]汪霞萍. 傳統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D].蘇州大學,2011.

[6]逯成武. 高中傳統文化史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7]李愛真,曲愛香.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傳統節日民俗文化教育[J]. 神州,2011,26:180.

[8]陳志剛. 傳統文化的弘揚與歷史教科書的編寫[J]. 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01:46-51.

[9]張洪潮. 西學東漸下的自我觀照——梁啟超的傳統文化觀淺析[J]. 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3,02:36-40.

閱讀全文

與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