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怎麼寫

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2-04 21:29:21

『壹』 歷史感悟題怎麼寫。主要是求格式

感悟類試題雖然答案不固定,但是解答時,還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建議解答此類試題要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面。
(1)明確答題信息。首先,要明確試題所要回答的重要知識點,也就是題目要求對哪些歷史事件或哪些人物進行感悟,明確感悟的對象和內容;其次,要結合對歷史事件的經過或人物的事跡看法,闡發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感悟時一定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到論從史出,切忌脫離教材的東拉西扯和高談闊論甚至不著邊際的口語化句子。
(2)力求答案完美。在找到知識要點和確定答題思路後,還要准確完整地組織答案。這既包括一般要求,如書寫整潔、語言規范、要點清新、合乎邏輯等,又要做到答案與分值相一致,即分值少則少答,分值多則多答詳答。

1、探究創新型: 歷史是復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在歷史上的影響和作用,往往具有多重性。後人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的評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把歷史上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引入習題,可以激起學生探究學習的濃厚興趣,讓他們知道,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不僅僅是專家、學者的專利,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為依託,以正確的歷史觀和世界觀為基礎,給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一個評價。讓他們在探究中創新,在探究中進步,讓他們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以更加宏觀和開放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和歷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從容與平和的心態,公正、客觀地分析每一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而不能用「忠臣」或「奸臣」、「民族英雄」或「賣國賊」、「好事」或「壞事」來簡單地劃分、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如:如何評價李鴻章、左宗棠、康有為等歷史人物;如何看待隋朝大運河的開鑿等。 例1:在2000年,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不惜代價,以總價3000萬港元勇購三件獸首,受到國人的熱烈歡迎。對於花巨資收回國寶,有人以為不值得。你同意他的觀點嗎?國寶的流失和回歸說明了什麼問題? 例2:修復圓明園的爭論:有人認為應該修復圓明園。理由是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建築的頂峰和精華所在,必須全面恢復,以使後人了解我國古代在建築上的輝煌成就。有人反對,認為被侵略者的烈火焚燒後的圓明園遺址,是銘刻在中華民族脊樑上的國恥,是每個中國人心頭的一口警鍾。你認為要不要修復圓明園呢?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說說你的想法。 此類練習的設計,有利於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去思考、去發現,乃至標新立異。無疑能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善於探究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思考,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身臨其境型:也可以稱之為角色體驗型。 指在設置的習題中,讓學生置身於歷史發展的環境中去觀察歷史,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去研究歷史,從而把握歷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動機和意圖等,並理解他們思想的發展變化,即「主體進入客體之中去想像客體」的學習活動。將學生置於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可以考察學生對於歷史事件的應變能力,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認識歷史。從而設置了一種新穎的問題情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例1:我們設計了「北京人製造工具、漁獵、利用自然火」三幅假想圖,請學生依據教科書內容,展開自己的合理想像,有聲有色地描述「北京人的一天」,領悟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進取精神。 例2:2003年12月4日,是圓明園罹難143周年紀念日。假如我們穿越了時光隧道,作為列強火燒圓明園的見證人,你怎樣用簡練醒目的文字,富於感情的語言,向世人報道這段歷史? 這種開放題比較有利於檢測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想像能力、綜合評價能力和創新意識品質以及情感體驗品質等。這種開放題,前提是學生「身入其境」,要求對所學知識、特別是當時的宏觀背景要求把握全面准確。

3、學科滲透型: 歷史是人類的歷史,包含了人類的一切活動,從廣義上說,歷史學科是人類活動相關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所有知識的總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乃至社會生活無所不有,無所不容,歷史的觸角所及,必然有著很大程度上的綜合性,因而歷史練習的設計也應該凸現其綜合趨勢,強化其與自然、社會的有機聯系,從而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深化對歷史學習的領悟。我們向學生傳遞的歷史應是個「大歷史」的范疇,而不應僅僅是狹隘的「小歷史」,更多的讓歷史和其它的人文學科相連,讓它豐滿起來,鮮活起來。
例:(1)結合地圖和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說說蘇伊士運河在戰略、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2)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引發了一場什麼戰爭?
此題涉及到一些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識,只有清楚地知道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才能更清楚地去分析、理解它在戰略、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及一些大國一直以來要把它據為己有的根源了。這種開放題放大了知識的空間范圍和時間長度,突出了各學科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必須具有更多的綜合、辨別、理解的能力才能正確作答。

4、聚焦時事型: 歷史與現實同屬一個不可割斷的時間鏈條,歷史是現實的前奏,現實是歷史的延伸,有許許多多的歷史問題直至今天仍沒有解決,仍有它的現實形態;反之,也有許許多多的現實問題有著它們的歷史根源。所以在習題設計上以歷史教科書書本知識為平台,進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促使學生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有機結合,從而實現了歷史教育引導學生了解過去,關乎現在、啟迪未來的教育價值,使歷史教育的人文教化之功能「潤物細無聲」。當今社會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熱點問題,如環境問題、台灣問題、西部開發、中國「入世」、中東問題、與中國澳門回歸同樣使世界注目的巴拿馬運河回歸等。這些內容充分凸顯出知識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運用的意義和價值。 例1:從紀念諾曼底登陸60周年引出的題(材料略)(1)材料一中德國總理勃蘭特這一跪表明了德國人對待歷史,對待戰爭的態度,你如何看待這一跪?(2)「亞洲日本的領導人也下跪了,但跪的不是千千萬萬的亞洲鄰國的受害者,而是當年肆意屠殺無辜生靈的「劊子手」。這段材料指的是什麼事件?你又如何看待這一跪?日本對待歷史,對待戰爭的態度除了這個事件外,還有哪些表現?(3)歐洲國家紀念諾曼底登陸60周年所弘揚的諾曼底精神中,最需學習和發揚光大的是什麼?這對亞洲國家有什麼啟示? 此類題體現了關心生活、關心社會的人文精神。注重歷史與學生生活、社會熱點問題的結合,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點上考查學生的知識結構與運用綜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做這類開放題,可促使學生去關心時事,了解世界,這樣能使學生敏銳地把握歷史的脈搏,深刻地理解各種歷史問題的內容和意義。 5、啟迪情操型: 歷史教育的思想性和現實性是其價值的體現。在習題設計時注重傳達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如: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崇高理想教育,開拓創新精神教育,意志與毅力的教育等讓學生通過生動真實的歷史知識的問答,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思維。 例1:(1)你知道《義勇軍進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嗎?為什麼以這首歌作為國歌?(2)結合材料一、二說說為什麼時代在不停的變遷,而我們卻依然唱著這首心中不變的歌「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例2:1976年1月9日,聯合國宣布降半旗,哀悼前一天逝世的中國一位領導人,這在聯合國歷史上非常罕見。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解釋說:「我決定聯合國為悼念他降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可他沒有一分錢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他,卻沒有一個孩子!」請回答:
(1) 得此殊榮的中國領導人是誰?
(2) 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3) 你打算做個什麼樣的人? 此類通過對革命領袖、民族英雄、戰斗勇士、勞動模範等事跡的評述的習題,可以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種道德情感必然內化為學生個體的行為習慣。使歷史教育的德育教育功能得到發揚。 6、文學體裁型 傳統教學中,都比較注重具體知識的落實,其「應試」更是只採點而疏意,如此,歷史學習客觀存在的一大塊心理活動----對歷史的體驗、感悟及認識,因其檢測操作的復雜性,人為地排斥在檢測之外。在新一輪課改中,開放題的研究設計中,便有了文學體裁型習題 ,這種習題,讓學生對所提供的歷史材料談感想,談體驗,談認識,不追求具體的知識,猶如語文中的材料作文一樣
例:以「倡導和平、期盼和平、相互寬容、反對暴力」為主題,給巴以兩國領導人或兩國人民寫一封公開信。 這種開放題較上述所有類型的開放題,開放的靈活性更大,它可以根據測試的需要,開放試題結構的某一部分,也可以開放試題結構的全部,但它較上述所有類型的開放題,在答題方式上,開放的程度則最低,必須是「論文」或「書信」等。因此,它除了重在測試學生的思想感情能力、情感體驗能力以及價值取向外,還特別有利於檢測學生史論結合的表述能力。 除了上述六種題型以外,還有續問題干型(試題沒有具體的問題,具體的問題由學生自我續設,然後自我做答。如:「關於抗日戰爭你知道哪些問題?請你就所知的某一個問題闡釋清楚。」對此,學生可以續設「爆發的原因」、「特點」「貢獻、罪行」等)、論壇辯論型(以論壇的形式,對一些問題展開辯論。)、歌曲引用型(利用人們比較熟悉的歌曲引出要問的問題)等等題型,這此就不一一列舉。總之,歷史開放題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科學性、人文性、趣味性及現實性的特點,通過實踐我們深深感到,開放性的試題,有助於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有益於他們用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來解決問題。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發現、認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以史為鑒」、「學以致用」、「讀史使人明智」的目的。開放性的試題能給學生留一個創新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拓展思維,使學生在做題中也能體會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政治也是如此。

『貳』 高考歷史大題題型怎麼回答急!!!!

審題四步驟
審題是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審題就是審閱推敲試題的含意,從題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題目的內容和要求,從而判斷試題的類型,確定答題的中心和選擇答題的材料。如何審題,概括地說就是細心閱讀、認真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組織要點。具體要按照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審題型。高考歷史主觀題主要有敘述、分析、比較、論證、評價等類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歷史試題的不同類型和要求,有針對性地回答問題是取得較好成績的前提。例如:「結合19世紀晚期的有關背景,分析甲午戰爭爆發的必然性。這場戰爭對中國國內政局和遠東國際局勢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這是一道敘述分析類型的主觀題。重點考查考生對甲午戰爭的背景和影響的理解,要求考生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響。試題的要求是敘述加分析,這是試題的重點。
第二步,審范圍。所謂「范圍」,指的是問題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論述時應涉及的論點、論據。換言之,就是要審清試題的具體要求,找到答題的廣度和深度,否則便容易跑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爆發的?」此題從原因上分析有遠因、有近因、有根源;時間跨度為1919~1939年;內容分析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20年代的國際關系、1929~193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及其影響、英法美對德意日的綏靖政策、歐洲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等五項。
第三步,審重點。就是分析試題的設問指向。試題所問的方式、角度、側重點不同,回答的重點也不同。例如:「19世紀末的科技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和「19世紀末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前者的重點在於回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出現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這種不平衡引起的矛盾,圍繞著矛盾形成兩大軍事集團引起戰爭危機等。後者的重點是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其後果等。
第四步,審字詞。就是從語法修飾的角度分析句子成分,找出試題的中心詞,然後再找出哪些是修辭或補充中心詞的附加成分和連帶成分,特別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時間概念、地域范圍、程度高低、數量多少的帶限制性的關鍵詞。例如:「結合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三次起義,分別說明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發揮的作用。」這道論述題要求考生以具體的史實論述人民群眾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作用。「結合」就是要用具體事實,即三次起義的時間、原因、經過、結果來論述;「分析」就是要把三次起義分開說明。審題要冷靜、細致,保持清醒的頭腦,迅速梳理知識,抓住要點,然後精心作答,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要點不可少
在動筆答題時,考生心裡要清楚答題的格式和得分要點。具體來說,書寫一定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語言要通順、平實、准確;格式上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子標出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盡管不同題型有不同的得分點,但歷史主觀題的得分點分布有較強的規律性,下面的規律需要考生掌握:
1. 「歷史背景」的范圍通常包括國內和國際,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而經濟背景包括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內容;政治背景包括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等環節;文化背景包括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等要點。
2. 「歷史條件」的分析,與歷史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 「事件原因」要從主觀原因(內因)和客觀原因(外因)兩方面分析。主觀原因包括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客觀原因包括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要點。答題時,可依據「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思路依次敘述。直接原因即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即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等)、主觀需要等。三層原因層層遞進,相互聯系滲透。例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4. 「矛盾分析」主要涉及的項目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等。
思路要理順
針對不同類型的試題,考生要制訂答題策略,理順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從容不迫。近幾年歷史高考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 比較式問答題
比較式問答題包括外顯比較和內隱比較兩類。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試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回答。答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關鍵是根據題意,對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屬於歷史人物類型的要列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類型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制度類型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類型的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
2. 分析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原因
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天文歷法的進步,勞動力的投入等;二是生產關系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三是上層建築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保護與鼓勵,宗教、文化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對外關系與民族關系是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五是看社會環境因素,國家是否統一與安定;六是地理條件的因素等。
3. 分析經濟特徵
分析經濟特徵要注意三點:第一,從復雜的經濟現象中揭示基本特徵;第二,分析特徵形成的原因及影響;第三,揭示特徵時語言要精闢,高度概括,要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4. 開放性問答題
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地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一,理由是否充足。要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的支持點。再次,可以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做到史論嚴密結合。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最後,論述要全面,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還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
5. 某失敗事件「說明了什麼」
回答某某事件「說明了什麼」,實際上是考查考生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回答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首先,某某事件的目的是什麼?有何進步或倒退的意義;其次,該事件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最後,該事件的失敗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要說明該事件的政治或經濟訴求根本無法實現,是空想。
6. 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實際上是要評價其一生的功過是非。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必須全面把握其歷史活動;其次,要按一定的標准和原則把這些活動分為積極(或進步、功績)和消極(或反動、過錯)兩方面,對於有些歷史人物,其活動呈現明顯階段性,所以還要分階段評價;再次,評價的標准和原則有:(1)生產力標准;(2)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義原則,不要誇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階級的觀點;(4)時代的觀點,即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則肯定,反之則否定,同時注意不要用現代人的標准評價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觀公正,不要帶感情色彩;(7)注意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叄』 歷史高考答題技巧

在高考試題中,歷史解答題常常以六種題型出現:敘述型、綜合型、說明型、比較型、評述型和開放型。下面就一一介紹六種題型考法,以及答題技巧有哪些~

六種題型

1、敘述型

從歷史的角度歸納和綜合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過程(原因、經過、結果)或歷史人物主要的活動。設問往往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或者是直接從材料中提煉論點回答。

題目中一般含有「簡述」、「敘述」、「概述」、「試述」等提示語,回答時要緊緊圍繞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動,把散見於教材中的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整理,注重考查對教材知識的再認再現和歸納總結。

2、綜合型

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它既便於考查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系,又注重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題,是敘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說明型

說明型是對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事件)進行分析說明。設問中往往包含有「試分析、試說明、表明、體現了、反映出」等詞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作出正確闡釋的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4、比較型

比較型是將有某種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現象、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為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四大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5、評述型

評述型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闡釋、評判,得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認識。這種題型的一般要求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把不同要求的評述結合在一起,又可以分為:評價與敘述相結合成為評述型題;與論證相結合成為評論型題;與分析相結合形成評析型題。題目的提示語一般有「評述」、「試評」、「評價」、「評論」、「評析」等。評述時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

6、開放型

開放型試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價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選擇。

試題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種觀點(看法)」、「試談談……」、「你的認識(體會)是……」「你的認識」等。

解題技巧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天文歷法的進步,勞動力的投入等;二是生產關系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三是上層建築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保護與鼓勵,宗教、文化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對外關系與民族關系是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五是看社會環境因素,國家是否統一與安定;六是地理條件的因素等。

7、分析經濟特徵型問答題

基本方法:分析經濟特徵要注意三點:其一,從復雜的經濟現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徵;其二,分析其特徵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其三,揭示特徵語言要精闢,高度概括,要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8、歷史問答題表述中的歸納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思維能力。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的歷史史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由個性到共性的認識;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合起來,形成帶有規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歸納是概括的前提。

9、開放性問答題

基本方法: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支持點。第三,要做到史論結合,有論有據。第四,論述要全面,如該題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

10、如何解答主觀題中」說明了什麼「類型的問題

基本方法:回答說明了什麼,實際上是考查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

(1)這種斗爭的目的是什麼?有何進步或倒退的作用?

(2)這種斗爭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

(3)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說明這種斗爭的根本無法實現,是空想。

11、分析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歷史背景是影響、預示事物發展趨向的客觀條件,是對導致歷史事件發生的各個方面的因素進行概括總結,這些因素可能是顯現的,隱現的。

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歷史因素方面:是否是歷史發展的需要。現實因素:是否符合現實情況的需要。主觀因素方面:是否是當事人主觀願望能夠的需要。

12、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

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觀點。

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要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

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

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

13、評價歷史人物

基本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實際上就是要評價其一生的功過是非。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必須全面把握其歷史活動;

其次,要按一定的標准和原則把這些活動分為積極(或進步、功績)和消極(或反動、過錯)兩方面,對於有些歷史人物,其活動呈現明顯階段性,所以還要分階段評價;

第三,評價的標准和原則有:

(1) 生產力標准;

(2) 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對歷史發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義原則,不要誇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 階級的觀點;

(4) 時代的觀點,即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則肯定,反之則否定,同時注意不要用現代人的標准評價古人;

(5) 不要以偏概全;

(6) 客觀公正,不要帶感情色彩;

(7) 注意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學會自主概括和歸納材料的能力。

『肆』 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

歷史是高考文綜卷的重要部分,高考歷史大題則是高考文綜的重要得分點,那麼,歷史大題怎麼答呢?有哪些答題技巧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 方法 :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3、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 措施 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4、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5、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高中歷史大題怎麼答

首先是扣題,最好把題目材料中你做認為的關鍵詞都劃下來,然後根據這些關鍵詞逐一篩選作答。在答題的時候注意有序性,先答最本質的(得分關鍵),再答次要的(可遍地撒網,注意廣度為先,再追求深度)記得結合材料。

另外還要注意題目分值→此項適用所有文科大題。兩分少答,點到本質即可;四分略微擴充;六分、八分、十二分,盡量多答

再者就是掌握一些語料,就像萬能金句這類的,實在不知道答什麼也不要空著,把 句子 搬一點上去,說不定能踩點給分。

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條時也有一個技巧,即根據所給的分數決定要分幾條。一般一個要點是兩到三分,如果一道題是八分,那麼很可能它的要點就有四個。

歷史大題題型

在高考試題中,材料解析題通常以下列六種題型出現:敘述型、綜合型、說明型、比較型、評述型和開放型。

1、敘述型。敘述型是從歷史的角度歸納和綜合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過程(原因、經過、結果)或歷史人物主要的活動。設問往往要求學弟學妹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或者是直接從材料中提煉論點回答。題目中一般含有「簡述」、「敘述」、「概述」、「試述」等 提示語 ,回答時要緊緊圍繞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動,把散見於教材中的內容根據要求進行整理,注重考查對教材知識的再認再現和歸納 總結 。

2、綜合型。綜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考查,它既便於考查學科知識之間的系統聯系,又注重考查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從解答方法上看,多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題,是敘述、論證、分析、比較等的綜合體。這種題型的突出特點是內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說明型。說明型非選擇題是對事物的本質或者對事物(事件)進行分析說明。設問中往往包含有「試分析、試說明、表明、體現了、反映出」等詞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弟學妹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作出正確闡釋的能力和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4、比較型。比較型是將有某種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現象、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為單項比較與綜合比較、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求同比較與求異比較、定性比較與定量比較四大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弟學妹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5、評述型。評述型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闡釋、評判和估價,得出符合實際的理性認識。這種題型的一般要求是對歷史事件(現象)和歷史人物的活動,進行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把不同要求的評述結合在一起,又可以分為:評價與敘述相結合成為評述型題;與論證相結合成為評論型題;與分析相結合形成評析型題。題目的提示語一般有「評述」、「試評」、「評價」、「評論」、「評析」等。評述時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

6、開放型。開放型試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弟學妹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 興趣 愛好 、價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選擇。試題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種觀點(看法)」、「試談談……」、「你的認識(體會)是……」「你的認識」等。


做歷史大題技巧及思路相關 文章 :

★ 做歷史題大題的思路實例講解

★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及思路

★ 做歷史題大題的方法

★ 歷史考試答題技巧主觀題

★ 歷史答題思路方法總結

★ 高中歷史綜合題解題技巧和思路

★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思路

★ 做歷史題材料題的方法分析

★ 高考歷史十大類試題解題方法指導

『伍』 有哪位有中考歷史政治開放性題答題技巧,分享一下

有哪位有中考歷史政治開放性題答題技巧,分享一下

一、選擇題方面:1、注意題干給與的資訊。如:時間、事件、人物、歷史線索、政治觀點等。針對這些資訊能很好的鎖定選擇項;2、選擇題的每個選項必須都要看完,不能太過確定某一項而忽視或根本不看其它選項,有時下面一個選項很可能比你選擇的一項更准確更合理;3、學生做選擇題在看題時很容易馬虎而容易漏掉關鍵點,比如:錯誤的、不可能的、正確的等,這樣的詞語學生很容易疏忽。那麼教會學生做題時在這些位置作上重點標記。
當然還有很多方法,比如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排除法、優化法、思維遷移法等,就不一一列舉。總之在工作中自己要多多探索研究。
二、非選擇題方面:答題要找准觀點,依據觀點答題,有條理1點2點幾點的去答題。當然不會的情況下,允許多答或濫答,不能空。

中考歷史政治答題技巧

除開死記硬背的問題,
分析題之類的中心思想是歌功頌德,重點在於得體,一切按老師的思路走,多看一些範文自己摸索就好

中考歷史政治(開卷)如何答題

首先要對課本熟悉,看到題目找關鍵詞,然後找課本相關的知識點。
我做開卷的時候字都是寫得龍飛鳳舞的,因為時間不是很充裕,所以建議打題一定要快要准。

中考歷史政治有沒有技巧。

有技巧啊 首先在中考之前不能因為它是開卷你就一點都不背 前面的選擇題幾乎是不需要翻書的(否則會浪費時間) 後面的大題歷史都比較簡單 就按老師平時記得答就行了 政治題的問法會比較活 答題時要慎重 如果實在覺得問法陌生就找題干中的重要詞語 按那個答也八九不離十 還有就是記住不論答哪科都要先挑會的答 避免不必要的丟分

急!高考地理歷史政治答題技巧(詳細)

高考政治答題技巧~
在高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主觀題中,材料題是最常見的題型。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觀題,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綜合成績的關鍵之一。那麼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觀題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確審題,通過審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則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打個比方說,如果把材料主觀題比作一棟房子,那麼科學、正確的審題方法就是進入房子的一把鑰匙。不同的高考試題有不同的特點和解法。對待材料題,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掌握審題方法。
首先是粗讀材料,細審設問。
材料題試題的問題有一個也有多個,或明確或隱蔽,也有問題中套問題。但不管怎樣,問題都是針對材料提出來的,它包含了對材料的理解。可以說,問題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內容,體現命題者的意圖。因而明確問題往往是解答問題的良好開端。面對試題,我們首先要認真閱讀、分析問題。
第一確定問題是從經濟、哲學還是政常角度提出的。這一點比較簡單,但不能馬虎。如果搞錯將一分不得。
第二要確定問題是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這一環如果搞錯,也將失分很多。
第三要明確問題的各種限制性條件。這些限制性條件為考生提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使考生能准確地把握問題的指向。通過這三步搞清問題到底問的是什麼,並藉助問題的啟發,把握閱讀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資訊」。
離開了對材料的理解,就談不上理解題意。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實內涵。其一是時間。任何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的產生、發展都有一個前後相繼的過程,而時間則是事物處於不同發展階段標志。注意時間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加以考查。其二是總結性語句。即點明材料的中心的語句。就表格類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標題往往點明表格所反映內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現的概念、名稱。它揭示了材料與教材的關系。通過上述三方面的推敲並藉助從問題中得到的啟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論點、真實含義,從而明確題意。
再次是「書」題結合,確立論點論據
材料類試題的特點之一就是「題在書外」但解決問題需藉助書本知識,也就是說,對試題的分析,離不開書本知識。只有將試題中的「有效資訊」同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魅誹庖猓?妨⒙劬蕁S朧楸局?兜畝員冉渙骺梢栽讜畝廖侍庖園鹽丈櫛史較頡⒚魅反鶥伙圍時進行,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內涵時進行。在明確題意後更需要應用書本知識加深對試題的理解並組織答案。下面?/SPAN>2002年一高考材料題為例說明如何通過審題從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分析解答材料型鞴厶餑俊?/SPAN>
(2002年全國文綜高考題)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感嘆道:「余觀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盪盪,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歷史上,洞庭湖的面積曾達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來,由於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洞庭湖區大規模圍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積,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近年來,該地區逐步退耕還湖,尤其是1998年以來, *** 投資70億元,進行綜合治理,洞庭湖面積擴大了1/5,湖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除傳統種植業外,還發展了養殖業、加工業等,湖區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區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2分)
(2) 在上述變化中, *** 是怎樣履行其管理經濟職能的?(9分)
(3) 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麼哲學啟示?(12分)
先來看第一問。
按照審題的一般方法,應首先粗讀材料細審問題。
第一問肯定是從經濟角度提出的。
第二確定問題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雖然這一設問中有「怎樣」兩個字,但問題仍是從「是什麼」這個角度提出來的。事實上我們可以把問題直接變換為「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區經濟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三明確問題的限制性條件。通過審閱問題不難發現第一問的限制性條件有兩個,一是要材料中反映出的變化,因而不能脫離材料;二是洞庭湖區經濟上的變化,而非其他變化。對問題的正確分析為閱讀材料明確了方向,即在閱讀材料時要把握兩方面的有效資訊,一是有關變化的描述,如反映時間先後的名詞,反映事物變化過程的動詞,反映事物性質變化的形容詞等。二是有關經濟活動或關系的描述。
然後帶著問題提供的方向細讀材料。從「變化」的角度看,變化過程總是有個時間上的先後,時間是事物處於不同發展階段標志。所以我們首先找出材料中反映時間先後階段的名詞。通過分析,洞庭湖區在「歷史上」、「多年來」、「近年來」「尤其是1998年以來」三個階段的情況及先後變化。再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可以發現「歷史上」這一階段只描述了洞庭湖區的自然風光,沒有經濟上的變化。因而其與「多年來」變化的關系是命題者設定的小小陷井。「多年來」與「近年來」都有關注經濟的描述且存在變化關系。此時可以將第一問具體為「洞庭湖區經濟上從『多年來』到『近年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接下來從材料中獲取「多年來」到「近年來」的有效資訊。「多年來」有三條資訊:①片面強調糧食生產②圍湖造田;③泥沙淤積,洞庭湖面積縮小;「近年來」有④退耕還湖;⑤ *** 投資進行綜合治理;⑥湖區面積擴大,生態環境改善;⑦除傳統種植業外,還發展了養殖業、加工業;⑧湖區居民收入提高
這樣分析後就可直接從有效資訊中獲取答案了。根據①②→④⑧得出農業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或農業經營方式發生的變化:(1)洞庭湖區人民農業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片面強調糧食生產的、從事傳統種植業的單一經營到多種經營。根據③→④⑤⑥⑦得出在經濟發展與自然的關繫上發生的變化:(2) *** 制定退耕還湖政策並加大投資,使洞庭湖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使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直接根據⑧得出人民生活水平上發生的變化:(3)湖區居民從多種經營中提高了收入。
第二問,通過審題首先明確這是用政治常識中國家的對內職能的知識來回答,其次要明確這一問題究竟是問題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中的哪個角度提出來的。通過審題我們明確這一問題是從「怎麼樣」這一角度提出來的。如果在這一方面發生偏差,錯把這一問回答成「上述材料說明國家履行了哪些職能」,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一問題已經把職能局限在「管理經濟的職能」即我國對內職能的第二個職能——經濟職能上。題目要求回答的是 *** 怎樣履行這一職能,而不是問履行了什麼職能。教材P18頁講到「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我們也就可以這樣理解就是說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主要是通過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來進行的。根據教材這一知識,結合上述材料所提供的有效資訊,我們可組織以下答案:根據①②③⑦可得出答案(1) *** 針對片面發展糧食生產,圍湖造田,造成環境破壞等問題,制定了退耕還湖的政策①②③和多種經營並舉的方針⑦,以統籌規劃湖區農業發展,從而對經濟進行了調節。根據⑤得出答案(2) *** 加強了社會管理,對湖區進行了綜合治理。根據④⑥⑧得出答案(3) *** 努力搞好公共服務,直接進行了鉅額投資④,改善了生態環境⑥,也促進了居民收入的提高,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問標准答案是:統籌規劃、進行政策調節;直接投資,實施經濟調節;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
第三問的哲學啟示單純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是很難看出其哲學啟示的,如果說變化本身的啟示也只表明「一切事物是變化發展,人的認識也有一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膚淺到深刻的發展過程。」(哲學上冊P 頁)因此要堅持發展的觀點,但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哲學啟示。這就需要我們圍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細讀材料,從中提取「有效資訊」,從「變化」的原因、變化的經過、變化的結果等找出對應的哲學啟示。
(1) 從「變化」的原因看
①圍湖造田是在錯誤意識指導下的消極行為,退耕還湖是在正確意識指導下的積極行為,於是可以得出唯物論方面的啟示: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錯誤的意識通過人的活動消極地影響和反作用於自然界;正確的意識積極地影響和反作用於自然界,因此必須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意識。
②圍湖造田是割裂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退湖還耕是看到了二者之間聯絡。於是得出辯證法方面的啟示: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必須堅持聯絡的觀點,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③圍湖造田說明當時湖區 *** 和人民只注重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退耕還湖表明湖區 *** 和人民既重視經濟發展也注意環境保護,從而可得出辯證法的另一啟示:必須堅持全面地看問題的觀點,既要發展經濟也要注意保護環境。
④圍湖造田是在錯誤的社會意識指導、錯誤價值觀導向下的錯誤做法,而退耕還湖則是在正確的社會意識、正確價值觀導向下的正確做法。於是得出價值觀方面的啟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因此必須堅持科學的社會意識,樹立和堅持正確的生態價值觀,維護人類的全域性利益和長遠利益。
(2) 從「變化」的過程和結果看
①多年來,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以致圍湖造田,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這些年在實踐中糾正並形成了正確的認識,退耕還湖。於是可得出這一哲學啟示: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②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變化經過還說明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在實踐要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充套件和向前推移。於是我們可以得出這一哲學啟示:
③圍湖造田造成環境惡化,退耕還湖改善了環境,說明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違背客觀規律必然受到懲罰。
在解答材料型主觀題時,有的考生答題時感覺很好,一對答案才發現「離題千里」,這主要是審題不清「惹的禍」。在平時復習中,尤其是在高三復習階段,掌握正確的審題方法,不僅有利於克服審題不清的問題,還有利於提高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審題過程中,以下幾點必須特別要注意克服:
一是急躁冒進。面對陌生的材料,許多考生彷彿進入迷宮,往往會產生一種急躁情緒,企圖在較短時間內明確題意,解答問題。事實上,審題的過程是一個運用知識對試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的過程,需要我們冷靜思考,仔細推敲。而急躁冒進往往閱讀分析不細,結果或是經偏蓋全,偏離題意,或是掛一漏十,一知半解,或是思維混亂,羅列知識,最終是欲速則不達。
二是脫離材料。試題的材料和問題是統一的,兩者有機結合共同反映了命題者的意圖。但許多考生審題時將兩者割裂開來,不懂得藉助問題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內涵,不善於利用材料中的「有效資訊」辨清設問方向,
把握材料內涵,更懂得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明確題意。於是對題意的理解只能是既費勁又不能切中肯綮。

重慶歷史政治開卷中考問題

我可以告訴你。我們中考時只有政治開卷,我就有貼紙,但是不多。那些考官檢查的時候不會翻書的,他只是抓著書的左邊,然後向下抖抖,資料多的自然不行,被抖下就不能要了。少一些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夾進去,貼上比較好。
別擔心,認真准備,你能行的!

中考政治開卷答題技巧!

政治題答題時有規律的,相同型別的題目無非就是那麼幾個答題點。
至於開卷,你應該知道哪個知識點在哪個位置,你可以自己弄個目錄表。現在還有1個多月,平常考試的時候,可以自己試一試,看哪樣可以提高效率。

隨著政治科中考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開卷部分所佔的比例呈不斷增加的趨勢,開放性試題日漸增多,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及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新課程的改革,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卷考試題將更加靈活多變。「題在書外,理在書內」,學生如果仍是傳統的死記硬背就會感到束手無策,不知從何下手。這樣的開卷考試題,要求學生不但要有牢固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解答政治開卷考試題的能力,可從如下幾方面下功夫:
第一,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牢固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良好的政治素養,是解答政治開卷考試題的前提。中考政治開卷考試題,一般不會直接取材於課本的知識,而是以社會時事熱點為背景材料,而這些熱點材料又以思想政治課本中的基礎知識為契合點,對這些材料的理解無疑要依靠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想要對一個新材料、新情景的題目理解准確,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可見,政治開卷考試並非是抄課本,它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書本知識,去分析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對於傳統試題而言,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為學生應該做到:1、轉變學習觀念,改變學習方式。變「教師講學生聽」為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地學習,變以死記硬背為主為理解課本含義為主,要與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事例相結合,從一個知識點能舉出多個社會生活中的例項,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2、在深入理解教材時,還要注意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培養綜合分析能力,日積月累,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才會得到提高。3、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富有思想性、時代感的材料,進行分析評價,從簡單到復雜,長此以往,經過努力訓練,不但分析綜合能力會提高,而且也能培養一種創新精神。
第二,教給學生解答政治開卷考試題的正確方法。政治開卷考試題雖無固定模式可循,無現成答案可搬,但解答政治開卷考試題還是有技巧的。政治開卷考試題答題技巧,一是要仔細審題,弄清題意和要求。這是成功解題的前提和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答非所問」、「文不對題」的現象。二是要回歸教材,尋找知識的落腳點。政治開卷考試命題及答案都是以教材為基礎的,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知識為依據。回歸教材就是要以試題反映的問題為中心向教材聯絡,找出解答試題的知識點,從不同角度聯絡教材,找到答題的知識依據。三是要注重發散。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政治開卷考試題最為重要的思維武器。在找到課本知識的切入點,確定答題思路後,運用發散思維准確完整地組織答案,力求完美。

中考歷史政治開卷怎麼辦?

我們當年也是開卷考試,一切東西都可以帶進去。提醒你多看看書,把你考過的題盡量炒到你的書上,對於書你一定要很熟悉,每個問題你都要在第一時間找到它。

高中歷史政治文字材料題答題有技巧嗎

歷史
要注重和材料結合,有時候可以從文字材料中提取答案。
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分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比如我國是農耕經濟,所以其決定了上層建築師封建君主專政。到民國時期,自然經濟解體,所以封建體制也土崩瓦解了。
還要注意從正面和反面,鴉片戰爭也是有正面和反面的效應的。正面是打開了我國對外的大門等等。
政治
不是寫越多就越好的,不過如果你寫多了或許老師會給你一點同情分,1分到2分這樣的。- - !不推薦哦。
要抓點回答。記得回答要分點,卷面越清晰越好,字也要好看點,老師改卷子改得很累,看到你的卷面整潔,字有很好看,印象分就很高了。
書本越熟悉越好,記得高考以前我政治4本書看了2遍,有的看了3遍。

閱讀全文

與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