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前倨後恭這個成語出自哪裡
成語 前倨後恭
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詞性:貶義詞
解釋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俾而後卑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示例 帝有葛仙翁笑誕:「猴子是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
原文:
唐裴佶(ji)嘗話:少時姑父為朝官,有雅望(好聲望)。佶至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昭(時任壽州刺史)何人,眾口稱美?此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者(守門人)報壽州崔使君(即崔昭。使君,稱州郡的長官)候謁。姑父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又命秣馬飯仆。姑曰:「前何倨(ju,傲慢)而後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院(書房)中。」佶未下階,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shi,原指粗綢,當時可作貨幣流通)千匹。
譯文:
唐朝人裴佶,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裴佶小時候,他姑夫在朝中為官,官聲很好,被認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趕上姑夫退朝回來,深深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崔昭何許人也,眾口一致說他好。一定是行賄了。這樣下去,國家怎麼能不混亂呢。」裴佶的姑夫話還未說完,守門人進來通報說:「壽州崔刺史請求拜見老爺。」裴佶的姑夫聽了後很是生氣,呵斥門人一頓,讓門人用鞭子將崔刺史趕出府門。過了很長工夫,這位崔刺史整束衣帶強行拜見裴佶的姑夫。又過了一會兒,裴佶的姑夫急著命家人給崔刺史上茶。一會兒,又命准備酒宴。一會兒,又命令做食飯。送走崔刺史後,裴佶的姑姑問他姑夫:「你為什麼前邊那麼踞驕而後又那麼謙恭?」裴佶的姑夫面帶有恩於人的神色走進屋門,揮手讓裴佶離開這里,說:「去,到學堂休息去。」裴佶出屋還沒走下門前的台階,回頭一看,見他姑夫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上面寫著:贈送粗官綢一千疋。
道理; 意思是前後態度截然不同,先是傲慢,後是恭敬。諷刺一個人非常勢利眼。
㈡ 前倨後恭跟歷史上哪個人物有關
成語詞義:我們談論一個勢利眼的時候,通常會說到前倨後恭。倨,即傲慢;恭,即恭敬。前倨後恭,就是指先傲慢無禮,後來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對同一個人十分恭敬。原因通常在於一開始認為這個人對自己影響不大,可以冷淡對待,井水不犯河水;但後來發現他可以決定自己是否陞官發財,是自己的上司或老闆眼中的紅人,趕緊改變態度,假裝恭敬。所以這種人稱為「勢利眼」。
成語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恭也。』」《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
成語典故:蘇秦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家鄉洛陽。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的嫂子不給做飯,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
這件事大大刺激了蘇秦,經過一年的苦心揣摩,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在周遊列國時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蘇秦衣錦還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對此景,蘇秦對嫂子說了這句話。
所以相關的歷史人物是蘇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