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材料一反映了西歐的哪些歷史新現象
材料一 幾乎沒有人否認,歐洲人所謂的新舊世界之間全新而復雜的交拄變成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業階級在歐洲大西洋沿岸成長起來。……歐洲由於採用美洲的馬鈴薯而人口增加。歐洲人民依賴糖和煙草等進口商品。
——(美)R. R.帕爾膚《現代世界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歐的哪些歷史新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歷史現象產生的原因。(8分)
(1)現象: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系日益緊密;資產階級的成長;新農作物的引進;人口的增加;糖和煙草大量進口(商品種類的增加);(4分,答到4點即可)
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殖民擴張(4分,答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給1分)
㈡ 材料一中的現象是什麼歷史事件產生的結果,根據材料分析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中國是世界的一個部分,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主題一:近代世界經濟的發展歷程
材料一 ……加強了歐洲同亞洲、非洲以及「新發現」的美洲等地的聯系,……商人們把亞洲的茶葉、絲綢、瓷器、香料,非洲的黃金、白銀、玉米、煙草和歐洲的槍支、工藝品等運送世界各地,大大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貿易的發展。
(1)材料一中的現象是什麼歷史事件產生的結果?(1分)根據材料分析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4分)
材料二 到1900年時,歐洲人從阿根廷和澳大利亞進口牛肉和羊毛,從巴西進口咖啡,從智利進口硝酸鹽,從阿爾及利亞進口鐵礦石,從爪哇進口蔗糖。歐洲資本同樣投向了海外,以建設鐵路、礦山、電廠和銀行。當然,國外市場也為歐洲的製成品提供了市場。
——傑克遜?斯皮爾伯格《西方文明史》
(2)根據材料二概括19世紀末世界市場的顯著特點。(2分)根據材料指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方式。(4分)
主題二:近代中國的經濟發展
材料三 茶葉在19世紀30年代每年出口5000萬磅,1844年增至7000萬磅,1851年達9900萬磅,幾乎增加了一倍。絲的出口,在鴉片戰爭前一般每年只有幾千包,最多不過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於絲、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區的農民紛紛放棄糧食生產轉而種桑植茶。
(3)結合茶絲出口變化情況,說明19世紀中期中國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4分)聯系所學,說明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的變動。(4分)
主題三: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
(1) 新航路開辟。(1分)
加強了世界各大洲的聯系說明人類由孤立分散走向了整體世界;
各大洲之間的商業聯系說明了世界市場初步形成。(4分)
(2) 以歐洲為中心;(2分) 資本輸出; 國際貿易(4分)
(3) 茶絲的出口呈現增長趨勢,說明中國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原料產地。(4分)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開始解體;洋務運動產生了近代中國的官辦企業;民族工業出現。(3個4分,2個3分,1個2分)
(4)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6分)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加強了歐洲同亞洲、非洲以及「新發現」的美洲等地的聯系,特別是「新發現」的美洲證明材料一中的現象是新航路開辟產生的結果。「加強了歐洲同亞洲、非洲以及「新發現」的美洲等地的聯系「可以提煉出答案:加強了世界各大洲的聯系說明人類由孤立分散走向了整體世界。煙草和歐洲的槍支、工藝品等運送世界各地,大大促進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貿易的發展,「世界各地」 「貿易的發展」。 可以提煉出答案:各大洲之間的商業聯系說明了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2) 「歐洲人從阿根廷和澳大利亞 進口牛肉和羊毛,從巴西進口咖啡,從智利進口硝酸鹽,從阿爾及利亞進口鐵礦石,從爪哇進口蔗糖」, 「歐洲人」是本題的題眼,所以19世紀末世界市場的顯著特點是以歐洲為中心。「歐洲」資本同樣投向了海外,同樣也能證明19世紀末世界市場的顯著特點是以歐洲為中心。「歐洲」字眼出現的頻率也高。
(3) 茶絲出口變化情況是啥?務必要整清楚,不難發現茶絲的出口呈現增長趨勢,說明19世紀中期中國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不過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說明中國已經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原料產地。既然中國已經淪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原料產地,當然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必然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開始解體;洋務運動產生了近代中國的官辦企業;民族工業出現則是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常考的具體表現。
(4)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是此問的題眼,務必抓住這個時間段,以這個時間段為突破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包括:1992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年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㈢ 材料一的歷史現象說明了什麼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1)材料一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
(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國糧食生產的不同狀況,並從體制角度說明其原因(8分)
(3)材料三是俄國在某一時期頒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對這一時期有俄國革@命有何意義?(4分)
(4)依據材料四和所學,指出羅斯福頒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麼?(6分)
答案
(1)現象:戰國農業生產發展(糧食產量提高)。(2分)原因:鐵農具、牛耕的推廣;水利工程的興修(鄭國渠、都江堰);各國的變法,生產關系的調整(私田取代公田)。(6分)
(2)狀況: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糧食產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2分)
原因:人民公社化運動削弱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6分)
(3)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對粉碎國內外反動勢力和鞏固政權起了重要作用。(4分)
(4)目的:控制農產品數量和規模,提高農產品價格;解決農副產品過剩問題,從而緩解經濟危機。(6分)
㈣ 材料一反應了怎樣的歷史現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1)重農抑商,導致工業的落後
(2)反映了物賤傷農的現象。原因是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
(3)迎來了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原因主要是辛亥革命對封建制度的沖擊,還有帝國主義忙於一戰。
㈤ )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歷史現象
(1)現象:唐朝對外交往比較活躍(或答:唐朝海陸對外交通均比較發達、唐朝對外交通從海陸均可通往西亞)。(2分)(2)原因:如答唐朝政府比較開放、唐代處於封建社會繁盛時期、唐朝重視對西域的管理、重視民族關系、外國紛紛向唐朝學習等等。(言之成理,一條給2分,此問最高4分)
本題考查的是唐朝對外交往的史實。材料一反映的歷史現象是唐朝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唐朝海陸對外交通均比較發達。出現這種歷史現象的原因有唐朝政府比較開放、唐代處於封建社會繁盛時期、唐朝重視對西域的管理、重視民族關系、外國紛紛向唐朝學習等等。
㈥ 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古代發展史中的什麼現象
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什麼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到了兩宋時期,我國古代經濟格局出現重大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 蘇湖熟,天下足. -----南宋諺語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什麼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經濟重心南移(從黃河流域 轉移到長 江流域) 南方相對穩定。
㈦ 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什麼現象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經濟重心南移 原因,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戰亂少,大量人口南遷,帶去了技術和勞動力
㈧ 材料一中反映的歷史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
第一是私有制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第二是私有制的產生導致了階級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奴隸制的出現。
是歷史的進步,因為這一切都是生產力的進步所導致的,生產力的發展使產品有了剩餘產生了私有制,也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奴隸制。所以人類社會發展的所有根據都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㈨ 材料一反映了什麼歷史事件概括這一歷史現象產生的原因
反映的曹操在宛城,玩弄張綉嬸嬸,被張綉追殺的歷史事件。這次事件產生的原因是統治階級的腐朽淫靡。人民百姓對壓迫進行積極反抗,雖然它最終沒有成功,但是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顯示了人民的力量,加速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㈩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一中秦朝在全國推廣的標准文字是什麼?秦朝時,民間使用的筆畫更為簡單的文字又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一和圖二兩種現象的出現對秦朝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採取以上措施的是秦朝的哪位皇帝?他為了鞏固統治,還採取了哪些措施?(列舉兩項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歷史現象:統一文字;統一貨幣。 前提條件:秦朝統一全國。
(2)小篆。隸書。
(3)影響:鞏固了國家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
(4)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北築長城,抵禦匈奴……(任選兩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