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班牙鬥牛是怎麼回事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300多鬥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使用體重4千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鬥牛的主要流程
一場鬥牛由三個鬥牛士出場,角斗六條公牛,每人兩個回合。在西班牙,所有的鬥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舉行。西班牙人慣有懶散拖沓的習慣,較不準時,唯一準時的事情就是觀看鬥牛比賽。另外,鬥牛時必須陽光普照,鑒於西班牙多數地方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部分地區的地中海式氣候條件,所以只能在每年的三月至十一月之間進行。這三位鬥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包括三個花鏢手和兩個騎馬的長矛手。觀眾對每場決戰都很難預料其結果,因為它取決於諸多因素,如鬥牛士的膽略和技巧,但也取決於出場的公牛,一些由著名牧場培養的兇猛公牛直接威脅著鬥牛士的勝利、甚至生命。其實對於鬥牛而言,牛和鬥牛士同樣重要,因為它的受訓練程度和兇猛性關繫到鬥牛士的吉凶,在歷史上再出名的鬥牛士都不免戰死沙場,最後被牛挑死的命運。
整個表演以鬥牛士入場拉開序幕,兩位前導一律十六世紀裝束,騎著馬首先上場。他們徑直向主席就坐看台跑去,請求他賜給牛欄的鑰匙。此時全場異常安靜,觀眾靜待這神聖又庄嚴的場面。爾後,樂隊奏起了嘹亮的鬥牛士進行曲,樂曲聲中三位鬥牛士各自率自己的一班人馬分三列同時上場。綢制的鬥牛士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十分耀眼。他們擺著特有的姿勢繞場一周,隨後來到主席面前向他鞠躬致意,但鬥牛士退場後。主席反手一揮,號角吹響,也就是告示牛欄大門敞開,牛飛奔而出,即鬥牛開始。以上的開始序曲部分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
整個鬥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及正式斗殺四個部分。引逗是整個表演的開鑼戲。由於此牛牛野性始發,所以由三個鬥牛士助手負責引逗其全場飛奔,消耗其最初的銳氣。幾個回合過去,騎馬帶甲的長矛手出場,他們用長矛頭刺扎牛背頸部,使其血管刺破,進行放血,同時為主鬥牛士開一個下劍的通道。所騎之馬都用護甲裹住,雙眼蒙上以防膽怯。受刺後的公牛,會越發凶暴猛烈,因此長矛手稍不留神被掀翻刺傷也屢見不鮮。因此需要由三位助手上前引開公牛,也利長矛退場。
長矛手完成任務後,由花鏢手徒步上場,手執一對木桿制、飾以花色羽毛或紙、前端帶有金屬利鉤的花鏢,孤身一人站立場中,並引逗公牛向自己發起沖擊。待公牛沖上來,便迅捷將花鏢刺入背頸部,如果刺中,利鉤會扎在牛頸背上,也起放血作用。由於作出瞄準、前沖、刺入的時間很短,且需判斷牛的沖勢,因此需要其動作干凈利落。但也時常有人只能刺入一鏢,或兩鏢皆不中,即會招來滿場噓聲。但如果一次花鏢手雙鏢均插不中,可以允許其再補刺一次,但再失手,即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這也會主鬥牛士增加了難度。
最後手持利劍和紅布的主鬥牛士上場,開始表演一些顯示功力的引逗及閃躲動作,如胸部閃躲,即讓牛沖向直線沖向自身時,腿一側滑,牛貼身沖過,另外還有如「貝羅尼卡」,即是以紅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貝羅尼卡原是耶酥受難時為其拂面的聖女之名,因其動作的相似性,所以命名。其他還有鬥牛士原地不動,引逗著牛圍著其身體打轉的環體閃躲等等不一而足。
在最後階段,也即最後刺殺階段,也是鬥牛的高潮。鬥牛士以一把帶彎頭利劍瞄準牛的頸部,爾後既引逗牛向其沖來,自己也迎牛而上,沖上前把劍刺向牛的心臟。於是牛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應聲倒地。刺殺是最富有技巧的,鬥牛士須將劍與眼睛齊平,踮腳,手水平下壓,發力,劍入牛身後須抖腕使劍稍微左彎,以沖破心臟主心室,這要求很高的速度、力量和准確性。刺殺動作分為三種:人不動而牛沖過來;這時鬥牛士在瞄準階段等都是靜態的,有利於准備,瞄準和判斷。第二種是人動而牛不動,即在牛處在觀望的時間內,鬥牛士向前沖,邊沖邊瞄準,直至劍入牛身,這時牛也是發力向前頂,借力刺得更深。第三種是人動牛也動,這是最難把握和最高境界的刺殺動作。即鬥牛士沖向牛,逗著牛也從一定距離沖向人,鬥牛士在運動中判斷運動中的牛的部位並准確下手,這是極其復雜和難掌握的,但如果運用得好,則牛的死亡時間最短,漂亮的甚至可能應聲倒地。
如果牛被刺後,已失斗性,但由於劍刺得不夠深或牛足夠強壯,會暫時還不倒地而死,這時鬥牛士或其助手會以十字劍或短劍匕首刺中牛的中樞神經部位,這時牛會立即倒地而死。這時裝束著花飾的騾子車即會出場將牛拖走,鬥牛士會接受觀眾的歡呼致意,也可將帽子拋向觀眾,也接受觀眾的歡呼、掌聲和投來的鮮花,鬥牛士按刺殺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別享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從正門抬出的榮譽
⑵ 西班牙鬥牛的由來
在西班牙國內,對於鬥牛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由於西班牙是歐洲遭受過最多次侵略的國家,在歷史上,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凱爾特人、西哥特、波斯人甚至日爾曼人都曾經統治過伊比利亞半島,因此對於鬥牛來自外來民族入侵的說法曾經一度流行,說是由於古羅馬人酷愛角斗和血腥的殺戳,因此影響到了被征服的伊比利亞土著居民,即西班牙人的祖先。但是隨著西班牙史前文明的壁畫的考古發現,現在鬥牛起源於西班牙人祖先本土的說法已經得到了史學界的廣泛認同。因為在此人類文化遺產上,人們發現了有古代伊比利亞人騎馬與牛角斗,及最終刺殺牛的過程的描寫,因此相較於古希臘人及羅馬人的文明時期要提早許多年。 紀元前,人們已開始用長矛挑逗鬥牛取樂。據說,羅馬大將凱撒就是在西班牙學會了鬥牛,統治西班牙數個世紀的阿拉伯人也愛好這項活動,也同樣在西班牙求師學藝。西班牙卡洛斯五世,在巴拉多利德廣場騎馬斗殺一頭公牛以慶祝菲利普二世誕生。十八世紀以前,各地職業鬥牛士多半騎馬鬥牛,並用長矛殺牛,十八世紀以後,安達盧契亞地區的一批鬥牛士已拋開駿馬,徒手挑逗公牛並用利劍將其刺死。可以想見,其危險性和觀賞性,及對鬥牛士技術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
⑶ 西班牙鬥牛的起源是什麼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的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將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而真正的鬥牛表演則誕生於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有大小400多個鬥牛場,其中最大的是馬德里的班雲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民間有一種說法,只有在班雲達斯鬥牛場勝利出來的鬥牛士才是真正的鬥牛士,因此也成為鬥牛士的聖地。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使用體重4千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在西班牙,所有的鬥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舉行。一場鬥牛由三個鬥牛士出場,角斗六條公牛,每人兩個回合。這三位鬥牛士各有三個花鏢手和兩個騎馬的長矛手作為助手。整個鬥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及正式斗殺四部分。牛死後,裝束著花飾的騾子車會出場將牛拖走,鬥牛士則接受觀眾的歡呼、掌聲和投來的鮮花,鬥牛士按刺殺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別享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從正門抬出的榮譽。但是,鬥牛是項很危險的活動,鬥牛士死在場上也不是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