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絲綢之路的歷史和現狀是什麼
絲綢之路的歷史和現狀是陸路絲綢之路就是從西安到蘭州, 再經過河西走廊一直到新疆,到新疆以後從霍爾果斯出去,一直到中亞五國著名的幾個大城市——阿拉木圖、比什凱克、杜尚別、撒馬爾罕等,然後從裏海的南端。
也就是伊朗的北部通過進入土耳其,從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北上,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歐洲,北上就到達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然後轉而進入東歐、西歐,到達荷蘭的鹿特丹,再南下可以到義大利的威尼斯。
絲綢之路介紹
海上絲綢之路是從沿海的港口出發, 從東南亞南下到馬六甲海峽,通過馬六甲海峽的孟加拉灣,出來進入印度洋以後到達非洲的東岸,然後從非洲的東岸繞道進入紅海,穿過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再到達威尼斯。
這就是我們國家層面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樣一個構想。其實我們今天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個路線和古代大體是一樣的。這說明,我們今天「一帶一路」構想是有重要的歷史依據的。
從文獻來看,中國先秦古籍像《穆天子傳》、《山海經》等,裡面提到「昆侖」、「群玉之山」、「采玉之山」、「瑤池流沙」、「煙火之山」等一些地理名稱。「群玉之山」、「采玉之山」指的是昆侖山。
「瑤池」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在伊塞克湖那邊,有的人說是烏魯木齊附近天山上的瑤池。「流沙」一般認為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煙火之山」是指吐魯番的火焰山。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這些成熟的文獻中就已經有了記載。
B. 什麼是 絲綢之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什麼樣的
絲綢之路,指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為。這一名詞被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提出。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
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C. 絲綢之路是哪個朝代的
絲綢之路始於漢代,繁榮於兩漢時期,為西漢著名外交家張騫率先開辟。
相傳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以匈奴人為向導,率領一百多人的車隊出使西域,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史可考的規模巨大的外交活動。車隊以都城長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等內陸各地,又先後到中亞、西亞,貫穿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順利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
促進了中西方經濟的繁榮,這便是絲綢之路的由來。由此可見,絲綢之路最初源於漢代,當是確信無疑。至此之後,絲綢之路成為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國與歐亞各國的經貿往來。
絲綢之路意義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
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