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歷史上,最早什麼時候出現了奴隸制封建制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世界上最早進入封建制度的國家當然是中國,中國進入封建制應該市在周朝,哪個時候,美洲,大洋州還沒有被發現,中國進入封建制社會的時候,歐洲還是奴隸制社會,
㈡ 當今世界有沒有奴隸制的國家
當今世界,嚴格來講沒有奴隸制國家。茅利塔尼亞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從1981年起,茅利塔尼亞曾3次試圖廢除奴隸制度,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但均以失敗告終。盡管該國制定了嚴厲的法律——擁有奴隸者將被判處10年監禁;宣傳奴隸制度的,將被判處兩年監禁——但聯合國數據顯示,該國至今仍有10%到20%的人口是奴隸。
一、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原因:
兩極世界理論在繼承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過程中分析指出,農業發明後,以土地為根據的競爭關系成為人類社會進化的主要動力。部落間以土地為根據的兼並戰爭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產生了奴隸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制國家。
二、奴隸制國家的基本特徵:
奴隸制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和佔有作為生產工作者的奴隸,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除了奴隸主和奴隸階級外,還有自由民階層,其地位比奴隸要高,但也受到奴隸主的剝削。這種經濟基礎決定了,奴隸制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奴隸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專政。統治方法主要是極端殘酷的暴力方式。這樣勢必會激起奴隸起義。在古羅馬,由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被鎮壓後,活著的奴隸軍受到了極其殘酷的刑罰,竟有6000個被俘虜的奴隸軍被活活地釘死在十字架上。
奴隸制國家除了採用暴力手段外,還使用宗教迷信的方法統治奴隸和自由民。宗教起著重要作用,寺廟擁有大量財產,祭司在國家機關中佔有顯要的地位。
三、奴隸制國家統治形式:
在統治形式上,由於生產力水平不同,生產資料佔有制不同,奴隸制國家的統治形式也不盡相同。東方的奴隸制國家實行君主制,全部的國家權力在形式上屬於世襲的君主。希臘的雅典則實行「直接民主制」,主要由奴隸主和自由民參加的「公民大會」選舉和抽簽產生公職人員。古羅馬和斯巴達實行貴族制,貴族組成的元老院(古羅馬)和長老會議(斯巴達)掌握重要權力。但無論是君主制、貴族制,還是所謂的民主制,其實質都是奴隸主對奴隸的階級專政。
㈢ 歐洲人為什麼沒有搞印奴
這里說一句不正確的話,但陳述的是事實:
黑奴天生為奴。
他們看見敵人在捕獲他們的孩子為奴他們也不會反抗,他們看見敵人在捕獲他們的父母他們也不一定懂得反抗,反正是奴隸,做誰的奴隸不是做呢?!
奴隸之所以成為奴隸,正是因為奴隸缺乏反抗「生而為奴」的意識。
他們的反抗充其量只是下意識地反抗壓迫太沉重罷了,所要求的的只是要求奴隸主「仁慈」一點,然後奴隸主就「仁慈」一點,他們就繼續甘願為奴去了。
不把他們當做奴隸能把誰當做奴隸?
要知道,在當時非洲,那些黑奴變成西方殖民者的奴隸之前本來也是奴隸。他們被歐洲殖民者販往美洲種植園為奴和在非洲本地為奴,生活境遇上相差不了多少,區別只是種棉花還是種木薯罷了,反正都是辛苦勞動無報酬,人身無自由的一個個人型工具。
當時的非洲還是奴隸制 社會 形態,某些地區甚至還是原始 社會 形態,這決定了黑非洲人的思想意識水平。
要麼做奴隸,要麼做奴隸主,別無選擇。他們也未見過為聽說過,當然也意識不到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在這樣的意識覺悟下,一個奴隸主如果不幸被歐洲人捕獲了,他只會自認倒霉,自認本領不濟,甘心為奴的。
再說了,黑奴們大多數也並不是被歐洲人捕獲的,而是被非洲人賣給歐洲人的。對於當時非洲的 社會 文明程度 來說,集結部落去抓其他部落的人當奴隸賣了,和去抓幾只山羊、幾只野牛沒啥區別,都是打獵。
歐洲販奴者固然可恨,阿拉伯的販奴者也固然可恨,但是,非洲人的發展水平總是停留在奴隸文明而不上升更可恨。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印度人雖然也可以對他們表達「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緒,但是印度 社會 畢竟是農業文明的封建 社會 了,讓一個印度人自甘下賤,承認人格上比比別的人天生的低,他們可以接受。
讓他們做一個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勞動完全沒有報酬的奴隸,他們是接受不了的,也不是因為他們多爭氣。而是 社會 的文明狀態決定了他們的 社會 意識: 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是奴隸,幹活應該有工資。 你有錢有勢有槍有炮,打你不過,你可以是老爺,是領主,是地主,是王,但不應該是奴隸主。
如果英國人對待非洲人那種方式對他印度人,印度人會反抗, 那怕印度人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歐洲殖民者也受不了啊!畢竟萬里遙遠去殖民,為的是搶奪勞動成果,可不是去殺人的,印度人寧願被殺也不願意接受無報仇的奴役,那隻有放棄把他們視為奴隸了。
不是歐洲人對印度人仁慈,而是印度人比非洲人的 社會 形態高級那麼一點,更爭氣一點。
至於說咱們中國人,更厲害了。
歐洲人開始販運奴隸的時候,他們在中國人眼裡還都是「蠻夷」,沿海地區不準他們上岸的,不準他們帶來蠻夷女人的,視他們為朝貢的「爾曹小國」。
至於到了後來, 歐洲人實在船堅炮利的厲害,打了過來,滿清政府打不過,中國人民馬上自發組織了抵抗,想一想「三元里抗英」,翻一番「義和團」 歷史 ,看看那些勇敢的普通中國人,中國人怎麼可能為奴?!
華工是去打工的,幹活要拿錢的,盡管華工有很多人可能是被騙去的,但在他們的意識里,去美洲打工,和闖南洋,走西口,跑關外是一個概念:
中國人是去闖世界,為了美好的生活,冒險去闖世界,做一個冒險家。
很多普通的中國人成功了,在海外組社團,辦事業,發了大財。即便身無分文,沒有混好,也不可能去做奴隸的,幹活拿錢,只接受僱傭,不接受奴役。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印度沒有在海外的勞工,相比中國人 來說,印度的文明等級又差了等級,他們缺乏冒險的精神,尤其是底層的 社會 人口,普通階級的印度人缺乏自主命運的勇氣,缺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文化意識, 窮死也不奮斗。
在全世界,要論普通人的奮斗精神,中國的普通人最為強大,沒有之一。中國人人都以為自己奮斗一下完全可以做上人上人。
翻開全世界 歷史 ,你會發現,乞丐能混成君主的只有在中國發生了,外國的君主一定是出身高貴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 社會 意識幾千年了,既濃又厚。
說個比較 搞笑 的事,雖然販奴公司很多都是英國人開的,但英國是禁止奴隸交易的,不僅本土禁止,殖民地也禁止。
這也是當年美國人要獨立的重要原因,因為英國發布了禁奴法令,北美殖民地的奴隸主們不幹了。
所以你們仔細看看,用黑奴的主要是美國和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英國殖民地不管是加拿大還是澳大利亞,都沒黑奴這玩藝,就算是南非,人家也就是搞搞種族歧視,但真沒把黑人當奴隸用過。
所以為什麼沒有印奴就很好解釋了,因為印度是英國殖民地啊,人家禁止販奴,而且也沒人敢抓大英帝國的人(哪怕是殖民地的土著)當奴隸。
看了下其他答案,說得都不太靠譜。
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在美洲缺人的時候,搞非洲黑奴,沒有搞印度奴隸/勞工。」
回答是:因為這樣做不能榨取到最大利潤。黑奴買賣僅僅是「環大西洋三角貿易」中的其中一環。三角貿易完成後一般利潤可以翻3倍。
今天的中國人,對當時的「環大西洋三角貿易」幾乎都沒有理解。
我們翻開地圖,會發現西歐、美洲、西非,這三個區域都圍繞著大西洋,在1750年,英國所有的商業城鎮從一個環大西洋的經濟循環中受益:
一,首先英格蘭生產的工業產品如烈酒、布匹送往西非沿海城鎮,與西非本地商人交換黑奴。
二,然後把黑奴運輸到新大陸,用這些奴隸在種植園中工作,生產糖、木材、穀物、棉花等等。
三,最後從新大陸把木材、糖、棉花、穀物等產品運回英格蘭,生產更多的工業品。
在這樣一個經濟循環中,英國為代表的西歐無疑是最大的得益方,來自西非的黑奴和美洲的資源都為英格蘭服務,幫助英格蘭的工業化前進。
除了英格蘭,其他歐洲國家,如法國,也在這種貿易中得益,不過相對來說沒這么方便而已。這種貿易還出現了副產品,就是著名的加勒比海盜。
而印度呢,當時蘇伊士運河還沒開通,從歐洲和印度需要繞過大半個非洲,去印度一次花費的時間,差不多超過整個一次三角貿易循環所需了。把印度人運到美洲,這時間和成本遠遠太高啊。。。
【歐洲人為什麼沒有搞印度奴隸貿易?】其實這事說起來挺扎印度老鐵們的心的,印度人連被歐洲殖民者販賣到美洲當奴隸的資格都沒有,歐洲殖民者壓根就沒有看上印度人,是不是讓歷來很玻璃心的印度人很受傷啊!呵呵!
歐洲殖民時代開啟就有奴隸貿易了,主要就是黑奴貿易,非洲黑人被歐洲殖民者販賣到歐美洲殖民地來當勞力,開發種植園。其實奴隸貿易自古就有,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自然可以用來貿易。史料記載,早在古羅馬時期奴隸貿易非常盛興,但大量奴隸來源於被羅馬征服地區的戰俘;而阿拉伯帝國時期的阿拉伯人就已經開始到非洲抓黑人,通過海上貿易形式賣到亞洲各國,阿拉伯人算是最早從事黑奴貿易的人。據說唐朝時期的昆侖奴就是黑人,也有一說是印度人。
黑奴貿易現在看來是一個非常丑惡血腥的貿易,臭名昭著,是歐洲殖民者累累罪行的代表。歐洲殖民者在殖民時代幾百年間,先後販賣黑奴總計約有1億人,包括勤勞的華人也被販賣到美洲干一些最苦最累的活,俗稱「賣豬仔」。這就是晚清時期的華工問題,現在還有很多文學作品中介紹了華工的悲慘遭遇和生活,近代美洲各國還經常出現排華事件。在晚清時期在美國以及美洲其他國家有華工百萬之多。
但奇怪的是,素來就是英國殖民者的忠心奴僕的印度人竟然沒有入他們主子的法眼,沒有印度奴隸貿易之說。其實歐洲殖民者的奴隸貿易再怎麼血腥終歸是一門生意,是生意就要有利潤,要賺錢,最後歐洲殖民者發現,雖然印度人比起黑人獲取成本低了很多,印度到處都有大量的低種姓的「賤民」,地位連奴隸都不如,作為印度統治者的歐洲殖民者可以隨便販賣印度奴隸,不需要花錢抓或者購買,但歐洲殖民者考察過後,放棄了販賣印度奴隸想法。
因為印度人身體不如黑人強壯,也沒有華工勤勞,甚至身體素質連美洲的土著人都不如,根本就是個賠錢貨,奴隸貿易雖然賺錢,但風險也是極大的,特別是在海上運送過程中,隨時都有翻船的風險,導致血本無歸,所以肯定要挑利潤大的奴隸來販賣,印度奴隸則不再歐洲殖民者的考慮之列。
不過印度人也不要傷心,作為大英帝國忠心奴僕,英國主子是不會虧待你們的,隨著英國殖民地擴大,奴僕印度人也跟隨英國主子走向世界,今天在南非、東南亞、南太平洋島嶼上、美洲等地,只要有英國殖民地的地方就有大量的印度人,甚至當年上海英租界里都有大量看門的印度紅頭保安,包括今天印度這個國家統一都是在英國人幫助下完成的,印度人可是沾了英國主子的不少光。
首先,有印奴的。印度的種姓制度就是奴隸制的產物,高種姓印度人在上世紀印度未廢除種姓前,對低種姓人是予取予奪的(現在情況也沒很大的改善),特別是最低種姓的印度人,其實就是奴隸。那麼有被販賣到印度外的印奴嗎,有的,只是不多,比如從印度回去的英國貴族、官員、富商就帶有印奴回英國的。為何印奴不象非洲黑奴那樣被大規模的販賣到北美呢?原因主要有這樣幾個:
一、印度是英國殖民地。英國雖然在全世界大搞殖民地,視殖民地的人民如奴隸,但是大英帝國自詡是最早的民主國家之一,門面還是做得十足的,他們有一條奇葩的法律,就是禁止販賣奴隸。這樣,象在非洲那樣在印度到處抓人、明目張膽的販賣黑奴就不好使了。不過你千萬不要以為英國人就仁慈了,其實販往北美的黑奴有70%以上就是英國人的傑作,因為北美本來就是英國人先在那立足的,在北美的英國庄園主對黑奴需求最大。
二、印度是英國最富庶的殖民地。曾有人說過,英國的工業化進程,是英國在印度獲取的經濟財富基礎上支撐起來的,可見當時印度對英國的重要性,而且英國人還幻想永遠統治印度呢。那麼英國人會傻呼呼的在印度到處抓人賣奴隸、搞得印度雞飛狗跳么?當然不會。
三、路途太遠。相對於非洲以及中國,印度要跨過兩個大洋才能到達美洲,印奴的利潤就比黑奴的少得多了。那麼,在非洲黑奴充足的情況下,自然就輪不到印奴了。
中國勞工到美洲比較特殊,為何人們都稱他們為華人勞工,而不稱為華奴呢?因為當時前往美洲的中國人,基本上是被騙或迫於生活前往美洲的,真正被強抓去並不佔大多數。盡管他們在美洲的處境並不比黑奴好多少,但畢竟還是有自由身的。
歐洲列強最後有條件在印度搞印奴的國家,就英國,或者說最主要的還是英國。那時候為什麼有「奴隸」這一說法?說到底還是謀取利益。
而那時,英國剛開始也並沒有條件完全佔領印度,而是像蠶吃桑葉般慢慢蠶食。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才正式統治印度。
據說,印度是英國殖民地中最富庶的地方,初期他們也瘋狂掠奪,除了搶奪王室珍寶外,便是壟斷鴉片、煙草和食鹽貿易。
英國人還望著印度人種煙草鴉片呢,幹嘛搞印奴,萬一他們奮起反抗了,暴利從何而來?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保證不出現飢荒,迅速謀取暴利。有人曾說過:「從印度掠奪的財富支撐起了英國的工業化進程。」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還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距離。如果搞印奴,則把他們運往何方?美洲?如果是,那得多遠的距離,拋除成本,所剩的利潤還剩多少?
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們有個奇葩的法律,叫「禁止販賣奴隸」。雖然說他們販賣奴隸,但門面還是要的,明目張膽就不好了吧?
歐洲人為什麼要搞印度人當奴隸啊,而且我大英反對奴隸的存在的。
要知道印度是什麼,是女王皇冠上的明珠,是女王皇帝尊號的來源。
而且印度人技術不咋滴,好拿到底吠舍和首陀羅,聽話倒是聽話了,說勤勞,英國人覺得虧心啊,因為印度這個怎麼說呢,一兩千年的種姓制度,下面那兩個階級基本上就是奴隸,所以就算要對外輸出,算了,技術水平愛護再說不足啊。
而且歐洲人在發現美洲之前,已率先發現非洲大陸,
當時的清朝么不用多說了吧,大批人出去其實是謀生去了,只不過殘了點,畢竟華人很勤勞的。
老實幹活的黑叔叔被歐洲人販賣到美洲大陸然後被送去主要工作是開荒農田,這個華人擅長啊 ,所以華人乾的不錯。
修建公路、鐵路,這兩個也好學,雖然體魄沒有黑人好,但是勤勞肯學啊,所以嘛華人,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殖民者財富的快速增長也自己攢了點錢。
至於印度,算了吧實在是懶得過分了,當奴隸都不是好奴隸。印度人民歡樂多啊。獨立以後發展什麼的實在是一言難盡啊就差倒退了
因為印度當時本身已經不是奴隸制 社會 你把沒有奴隸傳統國家的民眾改造成奴隸會激起很大反抗的 同時 非洲黑種人在白人殖民者眼裡是下等低賤的 印度人有大量白人基因 上層雅利安人族群的膚色很白 在歐洲人眼裡不屬於奴隸種族
最簡潔的回答:
一、黑奴是因為開發美洲大陸而產生的廉價勞動力。英國人佔領印度大陸,掠奪資源本身就需要勞動力,因此印度人口外流不多。
二、印度本身就有賤民。主要是達特利人,可以隨意使喚,和奴隸差不多。而且,印度的種姓制度比奴隸制更嚴苛、嚴密。英國佬美必要多事。
三、印度上流人士多為雅利安人,有白皮基因。英國佬一是不好意思下手,二是穩定 社會 秩序也需要藉助這個階層。
綜合以上,最終在印度沒有所謂的印奴。但是產生了不少錫克族的僕役,因為錫克族相貌堂堂拿得出手,對主人也比較忠誠。因而被英國貴族大量徵召、聘用。例如,中國上海英租界的警察大多都是錫克族。上海人習慣叫他們「紅頭阿三」。
㈣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販賣黑人奴隸的主要有哪些歐洲國家
阿拉伯,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這些國家都在進行著黑人奴隸交易。
㈤ 了解美國歷史的進尤其關於奴隸制謝謝
(一)由於不同的宗教理念和價值觀,以及經濟發展上的方向。
使得南部的經濟和北部的經濟形成啦鮮明的對比。
如果說北部屬於現代化新型的工業社會的話,那麼南部就屬於傳統保守的農業社會
「農村和農業在各蓄奴州仍占壓倒優勢。
那裡的經濟也得到增長,但是還沒有建立起像樣的商業和工業部門。
1860年,南部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的,這和1800年一樣。
對於佔南部勞力一半的奴隸來說,他們的社會地位根本不可能提高。
與教育蓬勃發展和接近普遍認識文字的北部相比,南部促進教育的努力微乎其微,而且文盲接近占人口的半數。
在各自由州蓬勃發展的群眾性協會、改革運動和自我改進協會等大多未觸及南部。
各蓄奴州重視傳統與穩定,而輕視變革和進步。
自從1610年代弗吉尼亞開始試種煙葉以後,為世界市場種植原料怍物就一直支配著南部的經濟生活。
在1776年以前,從南部各殖民地運往英國的出口量占總數的五分之四:弗吉尼亞和馬里蘭州出口煙葉,卡羅來納和喬治亞出口稻米和靛藍原料。
在獨立戰爭以後,靛藍作物基本上停產了,煙葉產量也下降了不少。
但是,英國和新英格蘭棉紡工業的興起,則對棉花有了新的、巨大的需求。
在1800年-1860年期間,南部庄園和農場的棉花產量每十年翻一番。
1815年-1860年,棉花的出口量佔美國出口總量的一半多。
南部人喜歡自我標榜的形象是鄉村紳士派,其舉止風度是忠厚謙和、熱情好客、悠閑自得、善騎獵、對婦女有騎士風度、對同等人尊重、對下等人仁慈。
在他們的眼裡,新英格蘭人則是一批見錢眼開的店小二:精明但無尊嚴,勤奮但缺少悠閑階級的風采。
一個密西西比人說:「北方人愛賺錢,南方人愛花錢。」作家喬治·卡里·埃格爾斯頓在回憶他於內戰後從印第安納州到弗吉尼亞州去接管庄園遺產時說:「我辭別了發展迅猛的、世界性的和萬花筒似的西部,前往生活閑逸、環境恬靜的弗吉尼亞,那裡沒有壓力感或緊迫感,沒有對未來的憂慮,明天要乾的事跟今天完全一樣。」
1850年代的許多南部頭面人物都同意托馬斯·傑斐遜對農民的贊揚,說他們是「真實、純真美德的特殊寶庫」;還同意他關於反對城市工業家階級的警語,說他們是國家政體上的膿瘡。
亞拉巴馬的一位政治家在內戰前夕聲稱:「我們沒有城市,我們不需要城市。
……我們不要工業,我們不期望貿易,不期望有機械的或製造業的階級。
只要我們有稻米、甘蔗、煙草和棉花,我們就有錢買到我們所要的一切。」1857年,弗吉尼亞州長亨利·懷斯盛贊奴隸主階級的紳士風度,說他們「身居僻鄉不失文明;生活歡愉不忘仁慈;在社交中舉止穩健、優雅,……有閑暇的時間去提高自己在道德、行為、哲學和政治方面的修養。」南卡羅來納的某種植園主十分反對北方所使用的商業、工業、內部改良、城市和改革運動等專門名詞術語的進步概念。
他警告說,這些「吱吱喳喳、吵吵鬧鬧的進步分子」的目標如要在南部實現,「只有靠消滅掉整個庄園主階級」。
為奴隸制和南部辯護的人頗有根據地爭辯說,統治美國經濟的是棉花大王。
奴隸制構成南部獨特的社會體制的基礎。
雖然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南部經濟的基本制度是種植園農業,不是奴隸制本身,可是這兩種說法並沒有多大區別。
奴隸制與種植園自17世紀起就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了。
在1850年代,從事采礦、交通、建築、伐木和製造業的奴隸只佔奴隸總數的10%;家奴和從事其它非農業勞動的奴隸佔15%,其餘佔75%左右的絕大多數奴隸是從事農業勞動的:55%種植棉花、幾乎全部水稻、甘蔗和大麻及一大部分糧食作物都是由奴隸勞力生產的。
擁有奴隸的南部白人家庭只有三分之一,但由於奴隸昂貴,這個比例還是相當高的。
對比之下,1950年只有2%的美國家庭擁有與一個世紀前一個奴隸價值相當的公司股票。
1850年代,近一半奴隸主只有5個以下的奴隸;但是占總數12%、擁有20個或更多奴隸(這個數目通常區別種植園或農場的標准)的奴隸主佔有了一半以上的奴隸。
」
不可否認南部的這種經濟形態和意識形態,本質上而言是傳統的反變革的。
這與那個時期的中國很像,一方面是以彼此較為獨立的農業經濟為主體,有著巨大的農業生產力,作為原料市場的存在可以贏得巨大的利潤。
另一方面可以說任何農業社會都是反對革新與變革的。
他們拒絕接受任何新的東西,比起利潤的爭奪他們更注重自身的修養。
同時作為那種原料市場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必然使得其經濟發展上的單一化。
另外蓄奴制也不能適應南部經濟的長期發展。
這些原因直接導致啦南部經濟不能獨立和社會文化也難以現代化發展上的滯後。
「 南部不能實現現代化和經濟獨立的根本原因在於它沒有建立多種經濟,即過於依賴一種作物——棉花。
1850年代因棉花需求量增加了,使這個問題更加突出。
在國民經濟從1837年-1843年的危機中逐漸恢復後,棉花價格從1844年的最低點每磅五美分逐漸上升到1850年代的十美分。
種植園主於是不擇手段地利用每一寸土地種植棉花,而且棉花產量幾乎年年創新紀錄。
這又反過來 *** 了奴隸價格的上漲。
盡管盛產棉花的南部在1850年代空前繁榮起來,但其經濟更加局限於單一作物的農業了。
在現代社會里,人的地位與出身有關,也與個人的成就有關。
但奴隸的地位是完全由出身決定的。
對於絕大多數的奴隸來說,提高地位的范圍是極小的:如從田野作業提拔為司機或室內奴隸。
即使那些花錢贖回了自由的奴隸,其地位的變動也受到種族主義和各種限制自由黑人的法律約束。
蓄奴制也破壞了南部白人的勞動道德觀。
由於體力勞動都與奴隸相聯系,勞動就成為低賤的,而不是光榮的事了。
弗吉尼亞的政治家喬治·梅森承認,「蓄奴制對發展工藝和製造業不利。
窮人輕視奴隸從事的工作。」南卡羅來納州的工業家威廉·格雷格抱怨說,他的州「缺乏勤勞人民應該具備的一切特徵。」由於就業機會少和對白人的勞動缺乏尊重,到美國來的移民中只有八分之一在南部定居。
從蓄奴州移居自由州的白人是自由州移往蓄奴州的兩倍。
最使蓄奴制與現代化背道而馳的是禁止奴隸學文化。
奴隸中至少有90%是文盲。
奴隸們雖然創造了豐富的口頭文學,但由於不識字,就使他們無法在現代化社會里交流知識、思想和文化。
文化程度低是奴隸與自由民之間最大的差異,也是南、北之間最大的區別(見表2.5)。
廢奴主義者認為,這也是南部「落後」和蓄奴制極不道德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蓄奴制本身也給南部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
就算沒有南北戰爭蓄奴制的廢除也只是時間問題,應為蓄奴制度使得那些移民不願意向南部遷移,同時一開始美國就存在人力短缺的現象(這一點也有助於我們了解今天的美國人何以如此重視人命),在加上各國對於人口買賣的禁止態度。
使得奴隸制的廢除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北部人卻沒有等待蓄奴制自然廢除的耐心。
或說廢除蓄奴制只是他們反蓄奴的原因之一甚至不是更本原因
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又譯為「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1955年—1968年),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於1950年代興起,直至1970年代,是美國黑人為爭取與白人同等的地位而發起的群眾性斗爭運動,乃是經由非暴力的 *** 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斗爭。
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來反對公共汽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Malcolm X)等人。
事件源起非洲黑人最初被引進美國,主要是在南方農場當農奴,以彌補當地勞動力短缺問題。
理論上,林肯總統在1863年的解放宣言中,已經讓他們獲得了自由。
在南北戰爭結束後,聯邦軍隊佔領南方期間(所謂重建時期1865年—1877年),黑人曾獲得解放宣言所賦予的平等權利。
然而黑人因為窮困及教育程度較低,為求經濟上的生存,必須再度依靠白人僱用,特別是當聯邦軍隊撤出南方後,黑人頓失聯邦法律的保護,其地位又陷入類似美國內戰前的狀況。
189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普萊西訴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判決,確立對黑人採行「隔離但平等」措施的合法性時,無異對南方黑人人權造成嚴重的打擊,最高法院判決中有關「隔離」的部份被執行得十分徹底,但有關「平等」的部份則不然,導致南方出現更多種族隔離制度法令,甚至連在工廠、醫院及軍隊都採取種族隔離制度。
1954年聯邦最高法院,在「布朗訴教育委員會」(Brown v. Board of Ecation)一案,判定種族隔離的學校並未提供黑人學生公平教育,因此公立學校應該要種族混合。
在歷經58年後,此項法律觀念才被推翻,而一連串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才正式開始。
[編輯] 領導人物領導黑人民權運動的靈魂人物馬丁·路德·金博士,出生於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父親是教會牧師,家境優渥,屬中產階級,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金於1955年取得波士頓大學博士學位,看盡南方的種族不平等待遇,使他在成年後積極投入民權運動。
[編輯] 事件演變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是南北戰爭期間美利堅聯盟國的首都,也是實施種族隔離制的代表性城市之一。
馬丁·路德·金博士於1954年到該市擔任牧師工作,1955年成功帶領該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反對公共汽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
經過一年長期抗爭,終於迫使蒙哥馬利市的公共汽車取消種族隔離措施。
這次的罷乘公共汽車運動雖然成效有限,雖然未達全面性廢除種族隔離措施,但對全美各地的黑人卻起了鼓舞作用,並啟發他們的靈感,開始一波波爭取民權的運動。
運動的高峰是在1963年8月,金博士在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前廣場聚集了25萬名群眾,並發表他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這次 *** 所產生的輿論壓力,終於迫使國會在翌年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成為美國民權運動史的關鍵事件。
百年前林肯雖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在南方卻從未獲落實,直到金博士領導民權運動才獲得成功,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興起,對其社會及留學生有很大影響,當時對少數民族及婦女的權力均受到重視,開拓了新的視野,金博士也因此獲頒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
一直到1967年,金博士深刻體認到黑人在美國社會的飽受歧視,絕大部份是因為經濟不平等所引起,經濟權才是實質、才是根本原因,公民權只是裝飾。
於是,他將公民權的斗爭轉為經濟權的斗爭,發起「窮人運動」(Poor People's Campaign)。
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金博士在田納西州孟斐斯被射殺身亡,當時正籌劃帶領一群同志參與該市的 *** 活動。
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亦算是在該年告一段落。
[編輯] 參見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
㈥ 有關西方「奴隸制」歷史
美國的奴隸制原因美洲殖民地時期,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大陸,遼闊的土地擁有豐富的礦產,香料等。要開發他們必定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此時落後的非洲已經淪為西方的殖民地,黑人成為了歐洲人掠奪美洲的工具,於是大量的黑人被運抵美洲同本地的印第安人淪為了西方殖民者的奴隸。這便是早期的美洲奴隸制度。隨著美洲的的開發除了被大量運抵的黑人外越來越多的歐洲人移民到這片土地上。而宗主國並沒有放鬆對美洲的壓迫和剝削。這些接受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光芒的歐洲移民者並不會像黑人與土著人那樣忍氣吞聲。於是波士頓傾茶事件拉開了美國獨立運動的序幕,並最終建立了並不民主的民主國家。就像所有的民主革命一樣會產生遺留問題一樣。美國的遺留問題就是南方的奴隸制度。傳統生產方式在種植園主心中根深蒂固,他們不願意讓奴隸解放,不願意放棄這些私人勞動力。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美國南北戰爭。
不同的國家產生奴隸制度的原因多少有不同。但是有些原因是共性的比如:爭奪資源,領土,資本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等等
加拿大很長時間都是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和美國。在1833年加拿大還為英國殖民地時期,隨著廢奴主義的興起英國宣布廢除了奴隸制。加拿大的奴隸制結束實際是英國迫於國內外的壓力的決定。
謝謝採納,┡姜嘉彧┦為您解答,希望滿意,謝謝。
㈦ 世界歷史上,最早什麼時候出現了奴隸制封建制
最早元前4000年左右出現了奴隸制,前221—前207出現了封建制。
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7)歐美國家歷史哪裡沒有奴弟擴展閱讀:
奴隸制產生於能產生剩餘產品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的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當時認為合法的擁有和控制制度。在典型的奴隸社會中,法律確認奴隸為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奴隸主對其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可隨意奴役、買賣和殺害。
奴隸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利,奴隸的後代也世代為奴。早期的奴隸主要來源於異族戰俘。習俗上禁止本部落成員奴役其他成員。後來本部落成員可以充當奴隸的制度建立後,有時本部落成員中也有被充作奴隸的,但常作為一種懲罰,如無力還債的負債者和判刑服罪者。
英國社會學家霍布豪斯認為,在文化演進的初級階段,如在低級狩獵部落里,是沒有奴隸制的。只有技術發展到一個勞動者能生產出超過他本人所需的剩餘財富時才能有效地使用奴隸,所以奴隸制的出現常限於一個相當發達的農業社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