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確客觀的評價秦始皇呢
第一,秦始皇結束了兩百多年的戰爭,死亡遠遠小於春秋時期的死亡數,掃平六國統一當時所有已知區域。郡縣制為華夏民族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提供了藍本。
第二,當時殺的不是儒生,近些年來的考古證明了這些都是後世儒生黑他的,所殺的都是方外術士。
第三,修建了長城、阿房宮。秦始皇徵集了大概300萬民夫,每個民夫後面都有五個左右服務他的人。殘暴統治是後世為了穩定自己的政權所說的,但歷史上,沒有因為修建大型建築而死多少人的。
第四,嚴格的法律而不是殘酷,現代法律也是對不同程度的犯罪量刑標准不同,而秦朝確制定了當時唯一一部尊重人權的法律。
後世對秦朝的治國理政觀點也存在缺陷,因為先秦的史料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或者統治者的隱瞞。所以,隨著科技的發展,開啟秦始皇陵的時候才能給我們准確的答案吧!
⑵ 如何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皇帝,其功過是非都對我國歷史產生了了深遠影響。
功:完成統一,結束割據,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有利於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成為封建社會主要的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北擊匈奴,南伐越族,鞏固了國家統一,形成了幅員遼闊的疆域。
過:秦始皇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嚴刑峻法;賦稅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評價歷史人物一般解題思路:先簡要概括,再分別結合史實辯證論證其功過表現與影響(以史為重,史論結合),最後總評。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功過是非都非常鮮明的人物,對其評價可依據什上面的要求作答。
⑶ 如何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功大於過的傑出政治家。 功:他統一了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格局,奠定了我國以後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初步基礎。秦始皇推行郡縣制,鞏固了統一的局面。他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保證了北方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過:作為封建皇帝,秦始皇的統治十分殘暴。他統治時期,賦稅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嚴酷;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毀了文化,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⑷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秦始皇
秦始皇,既有豐功偉績,也有滔天罪惡。
一、秦始皇的豐功偉績:
1、消除了戰國時期的戰亂局面,統一了全國。
2、廢除了封建宗法制管理模式,實行封建專制管理模式。
他吸取周朝的歷史教訓,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對宗室子弟1也不再分封諸侯王,只給予稱為君的虛銜。以防止諸侯割據、戰亂不斷的局面。這不親親,難能可貴。
3、同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
為了加強國家統一管理,對尺子、量器、尺度等實行統一的標准;對車輛寬度、車輪的間距、道路的寬窄,都做出統一規定。這有利於發展生產,便利生活。還對書寫文字進行規范,在全國推廣小篆文字,這也有利於國家統一。
4、開疆拓土,鞏固國防。
秦始皇憑借雄厚的實力,開疆拓土,西至青海新疆;南至交趾越南;東至海濱;北至蒙古等,並在北方修築萬里長城,以鞏固國防。
二、罪惡和錯誤:
1、焚書坑儒,妄圖阻斷中華文明。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徹底清除中華民族流傳數千年的精神文明。徹底清除古聖賢流傳下來的仁政政治思想。為他的殘暴虐民掃清障礙。並實施愚民政治,清除歷史,以免民眾以古非今。其結果給中國文化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至今中國文明探究產生斷層。
2、殘酷統治,視民眾如草芥。
戰國時期已經形成「民為貴」的民主思想,但秦始皇逆歷史潮流而動,把民眾視作「黔首」,按今天話說叫黑頭,泥腿子。用嚴刑酷法統治民眾。到一定年齡不結婚處罰,父子兄弟不分家處罰,贅婿處罰,商人處罰,交不起地租輕者刑罰,重者殺頭。路上倒灶灰殺頭,非議官吏殺頭,非議朝政殺頭,服徭役遲到殺頭,反抗官吏官府殺頭,不聽從指揮殺頭,私藏禁書殺頭,窩藏罪人殺頭,五家聯保,一人犯法,五家同罰。重者還要被滅族。在這種嚴刑酷法之下,全國近半都是囚徒。這哪裡是治理、管理國家,這簡直就是把民眾不當人看,當做統治者任意驅使的工具。
3、大興土木,滿足統治者的征服慾望。
大造阿房宮,大治驪山墳墓。燒毀六國宮室後,還要在咸陽重建六國宮室,用以安置六國宮女王妃,其本質就是滿足個人的征服欲,動輒調遣刑徒70萬。可見,他是不管民眾死活的。這種殘民思想被趙高、胡亥所繼承,秦始皇具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5、不知變通,削足適履。
連年征戰,天下已經統一,就應該予民休息,減緩徭役刑罰。但秦始皇以為把治理秦國的經驗推廣開去,用刑罰就可以治理天下,就可以保障贏氏天下萬世相傳。這如旬卿所說,秦國用嚴刑酷法威懾處於交通閉塞、狹隘、憨厚、老實巴交的秦國農民尚可,但他依然用這種方法統治文明程度較高,思想先進、思維敏捷的六國民眾,就行不通了,必然引起強有力的反抗。
綜上所述,秦始皇有功,也有過。科學的評價方法是功是功,過是過;功不掩過,過不掩功。
⑸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 對秦始皇的評價是什麼
關於秦始皇的評價大致有五種觀點:
1.認為秦始皇是個暴君.2.認為秦始皇過大與功.3.認為秦始皇功過各半.4.認為秦始皇功大與過.5.認為秦始皇沒有什麼過,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著巨大而又有著深遠的影響.
為了搞清秦始皇的是是非非,我要求同學們把各自收集的資料都擺出來.對歷史人物的功過給予實事求是的 評價.下面是同學們找到的秦始皇的功與過:
秦始皇的功:
他驅動百萬大軍,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六國,實現了「四海一」的偉業;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他又派軍隊南開靈渠,攻越族,在征服百越地區後,開發南疆,設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秦始皇即位後,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建立中國歷史上幅員空前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他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他實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他以法家理論為治國指導思想,制訂頒布了秦律,並規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贏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其間的五個半世紀,諸候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大量田地荒蕪,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破壞.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人民,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重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中原,恰是應人民所願,結束了相持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一個較為完善的封建制國家開始孕育而生.
秦始皇的過:
焚書坑儒;大規模征發徭役和兵役. 秦始皇很殘暴,秦朝的賦稅徭役繁重,農民要將收獲的三分之二上交給國家.秦始皇還大興土木,連年用兵,大量的農民長期脫離生產,去服役或打仗.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越來越痛苦.秦朝的刑法很嚴酷,還實行「族誅」和「連坐」法.人民動不動就要受到嚴酷的刑法的處治.人民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幾乎無法生存,秦始皇還「焚書坑儒」,嚴重的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這些都有過於人民.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炫耀聲威.為求長生不老之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經過激烈的爭論同學的觀點逐漸取得一致.首先第一種和第五種觀點得到否認,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一分為二觀點看問題,這兩種觀點看問題太絕對化了.再經過討論最後意見比較一致的認為秦始皇是功大於過,他是一個傑出的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千古一帝」.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統一前,國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戰爭頻繁,嚴重阻礙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難.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義上在中國歷史上完成了統一,開創了一個新局面.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雖然也出現過分裂割據的時期,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流他通過統一戰爭.秦始皇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 秦始皇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領域,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鞏固封建國家的統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其次,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再次,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最後,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
但是他又是十分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役使了70萬人,被他征發的徭役、兵役至少三百萬,而當時全國人口只有二千萬,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被折磨死,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正是由於他的暴政 「赫赫一時」的秦朝被農民戰爭推翻而迅速滅亡了,從統一到滅亡,只有短短的15年時間,想千世萬世,只有二世而亡了,這也是他愚弄人民對他的最好的諷刺. 現代對秦始皇的評價從新中國成立後,秦始皇再度引起人們的重視.毛澤東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說:「秦始皇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秦始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統一六國之後,喪失了進取的方面,志得意滿,耽於佚樂,求神仙,修宮室,殘酷地壓迫人民,到處遊走,消磨歲月,無聊得很. 不少歷史學家對秦始皇進行了研究.呂振羽等認為,秦始皇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但他的統治「具有急政暴虐的特色」,秦始皇既是一個有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⑹ 歷史對秦始皇的評價如何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貞觀政要》卷八);「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海內愁困無聊」(引自陳登原《國史舊聞》)。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根據這樣的觀察,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統治後期,秦國並吞六國的條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執政以後,盡管在如何統治中國的方法上與呂不韋有分歧,並從而引起一場屠殺,但在向東發展消滅各割據的諸侯國的基本方針上,他始終堅持秦的既定國策,沒有絲毫動搖、猶豫,他認清了有利形勢,當機立斷,一鼓作氣的完成了統一事業。只要看看秦始皇執政以後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國進軍的步伐幾乎是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軍不斷向韓、趙、魏進攻,為大舉消滅各諸侯國做准備。
從公元前二三○年開始,幾乎是一年一國地消火它們:
前二三○年滅韓
前二二九年攻趙
前二二八年滅趙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滅燕
前二二五年滅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滅楚
前二二二年滅代
前二二一年滅齊
從這樣進軍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統一的氣魄和膽識。所以賈誼說他「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引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這樣堅決果斷地推進統一戰爭,戰國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結束,恐怕還是一個問題。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里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在秦國的歷史上,繼秦穆公、商鞅以後,秦始皇是對秦國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也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征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這種搖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麼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志》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么?」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這個記載當然只能視為人民群眾的一種傳說,然而如果歷史上根本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絕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傳說。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致使社會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就連對歷史發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災難。
秦始皇統治的殘酷,與秦國歷史傳統有密切關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國。從立國之日起,秦就處於同敵人戰斗的環境中。「秦人耐苦戰」是歷史造成的,統治者的「酷烈」也是同這種戰爭的殘酷現實相一致的。從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統治手段始終是極為殘酷的:「夷三族」、「夷九族」,這在其它諸侯國是極為罕見的,殉人多至上百也僅見於對秦的記載。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國君統一中國的計劃,同時也把秦國殘酷統治的手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強調秦國的傳統,決不意味著開脫秦始皇個人的罪責,他個人性格殘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統一以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及恣意享樂,乃是加重人民災難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也是由於他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推到崩潰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為歷史上一個極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⑺ 怎樣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的評價如下:
秦始皇雖然後期殘暴不仁,但是其作為封建王朝的開創者,對歷史的發展有重大貢獻,所有批判他的言論都是片面的,他是一個應該被歌頌的人。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和國家疆域的奠基者,他所做的事情功在千秋萬代,應該被稱頌,「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
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對於尋仙訪道之事已經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欺騙,於是命令御史審問諸儒生,因此而互相揭發牽連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把他們都或埋在咸陽。
有人認為秦始皇的坑儒其實是埋的術士,並不是儒生,但是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始皇帝的這一暴虐的行為使得我國古代許許多多的典籍會與一旦,若非如此,我們現在或許很有可能還能聽到諸如廣陵散之類的絕曲。希望採納和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