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州歷史有多久
,史書記載,自秦漢以來為歷代封建王朝州府縣衙所在地。秦漢時期稱鬲,隋為廣川,唐為長河,宋為將陵,元為陵州,明洪武九年設德州衛。1946年6月德州解放。
德州興於隋朝。隨著大運河的開挖,河運的興起,城市逐漸繁華。德州地處平原,交通便利,形成了若干個商業集市,有米市,鍋市,馬市,柴市,有專賣竹子的竹竿巷。商業的發展帶來了城市的繁榮,城市人口迅速增長。
戰爭使德州市倍受蹂躪。最大的破壞是在元朝。德州距元都幾百公里,一馬平川。元末時期,朝廷在鎮壓起義軍的同時把漢人斬盡殺絕。明初時期德州城市破落不堪,人煙稀少,滿目荒涼。
明洪武年間,朝廷強制實行人口遷移。當時山西省受戰爭的影響小,又連續幾年風調雨順。於是朝廷把山西省洪同縣作為人口遷移的集中點,利用一寺廟作辦公用房。把人口多的地方的青壯年男女,全都集中到寺廟前的廣場上,大槐樹底下,押來一批,押走一批,遷到人口少的地方。德州一帶很多人的先祖是在那個時候被朝廷押送過來的。這些人沒有文化,日久天長記不清自己的家鄉在哪裡。當兒孫問起時,只是說在山西省洪同縣大槐樹底下。
明朝廷對德州市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視,在市區周圍用大青磚壘起了城牆。城周圍有護城河。城有南門,北門,東門,西門,小西門。明朝是德州城市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素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眾多的寺廟大多是在明朝建成的。
對德州歷史建築破壞最大的是1946年。小日本投降了,德州落在共軍手裡。解放軍開始和國軍爭奪地盤。為了不給解放軍留下有價值的東西,國軍開始破壞炸掉一切搬不走的有用的東西。古老的城市毀於一旦。緊接著破壞是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了安置貧困流落的人,將古城牆拆掉,用城牆磚在城市的東北角建了大量民房。最徹底的破壞是在文革時期,祖先建立的給我們留下的古物,在文革期間消失已盡。現在城市中所看到的都是近一二十年建的。有人說德州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用什麼來見證呢?已經沒有實物,只是史書記載了。
德州在明朝左右的年代是中國的十大城市呢!
因為著名的京杭大運河在德州真好拐了一個灣。呵呵呵
也不知道為了什麼
⑵ 山東德州有那些歷史名人,歷史古跡,流傳著那些歷史故事
歷史名人: 廉頗 山東德州陵縣人,漢族,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德州陵縣神頭鎮人,一說山東惠民人,有誤)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武帝時大臣、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程紹(明1557-1639),字公業,明工部尚書,德州市德城區人。程紹為人嚴峻耿直,沉靜穩重,雄才大略,蔑視權貴,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斷,不以難易而迴避屈服。
田雯,一代文宗,字綸霞,濟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區呂家街人)。官至戶部左侍郎,世稱田侍郎。田雯居官職任心強,政績卓著,關心民疾,興利除弊,受到人們的敬仰。其居官從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學識廣博,著述豐富,《古歡堂集》十二卷、《黔書》上下二卷、《長河志籍考》十卷、《幼學編》四卷和《詩傳全體備義》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庫全書》,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管輅(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國時期魏國術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縣人),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卜卦觀相的人奉為祖師。管輅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周易通靈訣》2卷、《周易通靈要訣》1卷、《破躁經》1卷、《占箕》1卷,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死後葬於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廟附近。舊志記載有墓,今已不存。
劉峻(462—521),字孝標,今德州平原縣人。南朝梁學者,文學家。曾注《世說新語》,引證詳確,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輯有《劉戶曹輯》。
禰衡(173-198)字正平,東漢末名士,文學家。平原郡人(今臨邑縣德平鎮小禰家村),幼聰敏好學;成年後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賞識,說他「其才十倍於我」有恃才傲物、善辯好勝、不畏權勢的性格。禰衡著作原有兩卷,已失傳。後世見到的僅《吊張衡文》、《魯夫子碑》、《顏子碑》、《鸚鵡賦》等四篇文章。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來禽濟源山主,晚號方山道民,臨邑鎮邢柳行村人。幼穎慧,七歲能作擘窠大書。善書、詩、畫。尤以書法名世。朝人購邢書,「與黃金同價」。其名與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鍾同稱明末四大書家。與董其昌又稱南董北邢。墨跡為故宮博物院、台灣故宮及上海、蘇州、西安、四川、沈陽、承德避暑山莊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山東歷史博物館藏有其著作與畫品;著作有《來禽館集》29卷,《南官縣志》,《武定州志》15卷,《臨邑縣志》16卷。其中《武定州志》被方誌家譽為名志。刻有《來禽館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臨邑東北)。孟郊早年生活貧困,以他為「清奇僻苦主」。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遊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葛守禮、明朝德州臨邑縣人。出身農家,自幼貧而好學。1558年,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授彰德推官。時有長久未決冤獄,禮一審即破。世宗愛其才,授職鎮守山海山。赴任後增補關法,力除積弊,不久遷兵部主事。後來,升遷為南京禮部尚書。隆慶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禮,任他為戶部尚書。葛守禮洞察時局,針砭時弊,竭力反對當時的「一條鞭法」及「一串鈴法」。萬曆三年(1575年),葛守禮告老還鄉。明神宗下詔,加授葛守禮太子太保封號。萬曆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禮與世長辭,帝贈太子太保,謚號端肅。
歷史古跡: 蘇祿王墓、禹城禹王亭顏真卿書《東方先生畫贊碑》、夏津點將台泰山奶奶廟、平原文昌閣、臨邑邢侗公園、平原千佛塔、齊河時傳祥紀念館、慶雲海島金山寺。
歷史故事: 劉關張桃園結義、東方朔智勇故事、顏真卿為官佚事等
⑶ 山東德州的歷史
德州在夏、商時為有鬲氏(鬲國)、有窮氏,系侯國。秦廢分封制改郡縣制後置鬲縣,至北齊廢鬲縣。漢置安德縣,後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國時期,又先後設置廣川、長河、將陵、陵州、陵縣、德縣。自秦2200餘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時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時隸屬兗州,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屬齊國。戰國時分屬齊、趙二國。秦分屬齊郡、鉅鹿郡、清河郡、上谷郡。漢分屬青州平原郡、濟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三國時屬魏。西晉時分屬平原國、清河國、樂陵國、樂安國、濟南郡。
南北朝時期分屬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郡。隋代分屬兗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齊郡。唐代分屬河北道德州、貝州、棣州、齊州。北宋分屬河北東路、右京東東路。金時分屬山東西路、東路、河北東路、大名府路。
元屬燕南河北道、中書省河間路、濟南路。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東昌府、京師河間府。清分屬山東濟南府、武定府、直隸天津府、河間府。民國初期分屬山東省濟南道、東臨道、武定道、直隸省津海道。1928年分別直屬山東、河北省政府。
抗日戰爭時期津浦鐵路以東各縣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魯邊區、河北區一、二、三專區,津浦鐵路以西各縣先後屬冀南、運東六專區及滄南專區,齊(齊河)、禹(禹城)部分屬冀魯豫一、四專區。解放戰爭時期至1949年分屬渤海區二專區、濼北、滄南專區和冀南二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設立德州專區(德州專員公署),系由原渤海區的滄南、濼北兩專區合並而成。當時轄吳橋、東光、南皮、慶雲、寧津、鹽山、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德平、德縣、平原、禹城、齊河、陵縣及德州市17個縣(市)。
1964年12月,原屬河北省的寧津縣和慶雲縣劃德州專區管轄。1967年,德州專區更名德州地區(德州地區行政公署)。轄德州市、樂陵市、禹城市、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武城縣、慶雲縣、寧津縣、陵縣、齊河縣、濟陽縣、商河縣13縣(市)。
1989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商河、濟陽兩縣和齊河縣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個鄉劃歸濟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德州地區,改設地級德州市,將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新建地級德州市行政區劃與原德州地區行政區劃相同。1998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德州經濟開發區。2006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
2014年7月21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禹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當年12月正式掛牌。201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復,撤銷陵縣建製成立德州市陵城區,陵城區人民政府駐地臨齊街道辦事處中興路155號。
⑷ 山東省德州市東七里鋪距今多少年的歷史了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新華街道於官屯社區曾有七西、七中、七東3個行政村,在明清時期合稱南七里鋪村。村名來源於過去的驛傳制度,此處因設有驛站且距城七里,故作驛站名稱呼之。解放後為便於管理,人為分成3個行政村,並按中東西方位取名。現如今,3個行政村又合並建立了三七社區。這個社區的前面是岔河,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為了徹底根治運河水患,而沿陳公堤修建的泄洪河道,於寧津縣的大曹鎮處與減河並流。南七里鋪村不僅歷史長而且故事多。陳氏家族曾是這個村的名門大戶,家族中自然有說不完的故事。
⑸ 山東省有一個什麼州的地方叫什麼有拼音嗎
山東德州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德州市面上位於黃河下游,山東省的西北部,是山東省的北大門。歷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重要碼頭。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京滬鐵路、石德鐵路和在建的德龍煙鐵路在這里交匯,是山東的北大門,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
千年以前,這里還是一片茫茫的淺海。到了4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時代,一條奔騰咆哮的黃河夾帶著大量泥沙,不斷的把這里淤積成陸地,形成了現在的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這里崛起了一座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城。5000多年的悠久歲月,這里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跡,也記載了後羿射日的神話;這里曾是「少康中興」的舞台,更是一代理學家董仲舒孜孜求學的所在。這就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明清以來素有「神京門戶」、「九達天衢」之稱的文化名城----德州。
德州地處魯西北,東臨渤海,西望太行,南依濟南,北靠京津,「地處九河津要,路通九省舟車」,京杭運河穿城而過,是北京的南大門。據當代作家田茂泉介紹說,德州之德緣於「德水」。德水為古黃河別名,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為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為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583年)稱德州,以後時廢時復,至唐乾元元年(758年)復稱德州。
⑹ 山東德州有多少年的歷史
德州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是山東省的北大門,西、北兩面與河北省交接。京杭大運河有140多公里流經境內,歷史上曾是主要的漕運通道。北依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南鄰省會濟南市,西接山西省煤炭基地,東連勝利油田基地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處於華北、華東兩大經濟區連結帶和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區以及京-津-冀城市群交匯區內。
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州地處黃河故道,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為古黃河別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河名曰「德水」,以為水德之瑞。漢置安德縣,意在「以其德水安瀾耳」。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安德」為「德州」。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州市擁有「中國太陽城」、「中國功能糖城」、「中國中央空調城」、「中國糧油食品城」、「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為「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新能源產業基地」和「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中文名稱:德州市
外文名稱:Dezhou City
別名:中國太陽城、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德縣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山東省
下轄地區:1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2個經濟開發區、8個縣
政府駐地: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風東路1566號
電話區號:0534(齊河縣部分地區使用0531)
郵政區碼:253000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北部、中國華東地區
面積:10356平方千米
人口:556.82萬(2010年六普)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德州話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減河濕地公園、中國太陽谷 蘇祿王墓
機場:--
火車站: 德州站 德州東站 平原站 禹城站 齊河站
車牌代碼:魯N
德州特產:德州扒雞、樂陵小棗
GDP總值:2460.59億元
市委書記:吳翠雲
市長:楊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