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題上怎麼換算時間年份

歷史題上怎麼換算時間年份

發布時間:2023-02-11 11:29:35

⑴ 公元前幾幾年和公元前幾世紀怎麼換算

公元前幾幾年和公元前幾世紀的換算:

一百年是一個世紀,每十年為一個年代。一個世紀一百年,應從第一年算起。例如公元七世紀,第一年應是公元601年,最後一年應是公元700年。

本世紀也就是21世紀第一年應從2001算起,2100年。而公元前五世紀,指的是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500年這段時期。

年代不同與世紀,年代是從0到9計算的。如,2000年就是20世紀的最後一年,某世紀的00至09年。

一般不說成某世紀的十年代,而叫某世紀的最初十年,某世紀的10至19年,就說成是某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而不叫某世紀二十年代。

(1)歷史題上怎麼換算時間年份擴展閱讀:

公元紀年,也稱公歷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

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這就是紀年法。

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⑵ 如何計算歷史日期

如果是跨公元前的話,我們可這樣做,舉例比如西漢(公元前202年-9年)持續了多少年呢?我們可以把公元前記做一個負數就可以
9-(-202)-1=210年,為什麼要減去1呢,這是因為比如數學上的數軸有0,而我們的公元紀年沒有0年,公元前1年(-1)結束直接就到公元元年(1年)了,多算了1年所以要減1。

⑶ 歷史中的時間怎麼換,比如民國幾年是多少年,公元前和公元又怎麼換

年號太多,年號紀年轉換一般要查資料,如貞觀元年是公元627年。因民國元年是1912年,民國幾年的轉換只需減11,即1949是民國三十八年
公元前是公元元年之前,因沒公元零年,計算年差要相減後加1,如秦統一距今2231年

⑷ 古代是怎麼算年份的拜託各位大神

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主要包括紀日法(包括一天之內的紀時法)、紀月法、紀年法以及節氣、節日等。 1.1 紀日法 日是最早出現的計時單位。 干支的概念:天為干,地為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十乾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個單位,組合的方法是以天乾的單數配地支的單數,天乾的雙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始,至癸亥終,稱為六十甲子。干支紀日法: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為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世界上迄今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天干紀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產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個字來紀日。後逐漸不用。 《黃帝內經》中多數只用天干紀日,如《素問�6�1藏氣法時論》:「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句中四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 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稱:即根據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種不同形象)來紀日。例: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金�6�1竇漢卿《標幽賦》) 1.2 紀時法 一天之內的紀時法:日出時叫做旦、早、朝、晨,日入時叫做夕、晚、暮、昏。太陽正中時稱日中,將近日中時稱隅中,太陽西斜稱日昃,太陽落山稱日入。古人一日兩餐,朝食在日出之後、隅中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食時;夕食在日昃之後、日入之前,這段時間就叫做晡時。以上劃分時段的方法,通用於周代。 漢太初以後,開始用十二地支作為十二時辰的名稱,每個時辰恰好等於現代的兩小時(小時,即小時辰之意)。近代又把每個時辰細分為初、正,這就等於把一晝夜分為二十四等分了。 《內經》中還有一些特定稱謂,如:大晨,指天大明之時;早晡,指將近晡時的一段時間;下晡、晏晡,均為晡時之後,但下晡在前,晏晡在後;合陰,指夜半之後的一段時間;合夜,指雞鳴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經》以外,後世醫書一般都按十二地支紀時。[注意]「小時」(表中寫「鍾點」)的概念是到二十世紀初才慢慢通行起來的,因此古代醫書里所說「隔二時服」,是指間隔兩個時辰,即四小時。 1.3 紀月法 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為春秋二時,所以後世常以春秋作為一年的代稱。 開始時的四時順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如《素問�6�1八正神明論》:「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西周中期之後,四時之稱就規范為春夏秋冬了。長夏:因為四時與五行相配缺少一位,故加上一個「長夏」以配土。 下面介紹古代對十二個月的幾種特殊稱謂。 (1) 名紀月 先秦時期每個月有特定的名稱。後世醫家仿之,如清�6�1汪昂《醫方集解�6�1序》「康熙壬戌歲陽月」的「陽月」即指十月。 (2) 季紀月 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節都分成孟、仲、季三個階段,然後再依次分別代稱月份。這種紀月法,常見於序跋。如明�6�1吳昆《醫方考�6�1自序》「皇明萬曆十二年歲次甲申孟冬月」的「孟冬月」即為十月。 (3) 月建紀月 月建紀月又稱地支紀月,即用十二地支和十二個月份相配紀月。月建的「建」指「斗建」,即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時辰,由子至亥,每月遷移一辰,故稱月建。 三正:春秋戰國時代有過三種不同的歷法制度,即所謂夏歷、殷歷、周歷。三者主要的區別在於歲首的不同,也就是正月的月建不同,所以叫做「三正」。夏歷以建寅之月(即冬至後二月,相當於現今夏歷正月)為正,殷歷以建丑之月(即冬至後一月,相當於現今夏歷十二月)為正,周歷以建子之月(即冬至所在的月份,相當於現今夏歷十一月)為正。 由於春秋戰國時期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歷法制度,先秦古籍所據以紀時的歷法制度也就不能統一,《黃帝內經》是三正兼用,甚至有用秦歷(秦始皇時以建亥之月即夏歷十月為歲首)的。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使用太初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歷法。此後大約二千年間,j基本上都是用的夏正。所以辛亥革命後,對於舊用的歷法稱為「夏歷」,俗稱「陰歷」、「舊歷」,也稱為「農歷」。 (4) 律呂紀月 律呂是六律、六呂的合稱,即十二律。律本來是古代用竹管製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共有十二個名稱,後來被借用為十二月的代稱。六律用以指單月,六呂用以指雙月。如《類經�6�1序》「歲次甲子黃鍾之吉」的「黃鍾」即指陰歷十一月。 在中醫古籍中,也有用別稱異名紀月的。如宋�6�1楊士瀛《仁齋直指方�6�1自序》題作「景定甲子良月朔」,良月即指陰歷十月。清�6�1張志聰《侶山堂類辯�6�1自序》題作「康熙歲次庚戌正陽月」,正陽月即指陰歷四月。 1.4 紀年法 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比較復雜,現擇其要,依次介紹年號紀年、星歲紀年、干支紀年、生肖紀年。 (1) 年號紀年 我國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歷史上使用過的年號,約有八百多個。古醫書有不少是用這種方法來紀年的,如宋�6�1劉昉《幼幼新書》李庚序題作「紹興二十年九月幾望」。紹興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2) 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紀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記載見於《淮南子�6�1天文訓》,但西漢時這種方式還不通行。自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開始干支正式用於紀年。干支紀年在中醫古籍中有廣泛的應用。如清�6�1柯琴《傷寒論注�6�1自序》題作「時己酉初夏也」,據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當為公元1729年。當然,更常見的是皇帝年號加上當年干支的合記方法,如明�6�1陳實功《外科正宗�6�1自序》題作「萬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6�1段成己《肘後備急方�6�1序》題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號與干支並用。還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6�1王冰《黃帝內經素問注�6�1序》題作「時大唐寶應元年歲次壬寅」,元�6�1危亦林《世醫得效方�6�1自序》題作「至元三年歲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兩法並用紀年的長處是不易錯亂。 (3) 星歲紀年 戰國時代,天文占星家根據天象紀年,有所謂星歲紀年法。星指歲星(即「木星」),歲指太歲(古代天文占星家設想出的假歲星,又叫歲陰、太陰)。故有歲星紀年法和太歲紀年法。宋�6�1夏竦《銅人腧穴針灸圖經�6�1序》題作「時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歲星紀年。金�6�1張從正《儒門事親》「頤齋引曰」題作「歲在單閼陽月晦日」,「單閼」就是用太歲紀年。 (4) 生肖紀年 十二生肖之說起於東漢,漢前未見記載。生肖可以用來推算一個人的年齡、出生的年份,歷史上也使用過生肖紀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兒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號,鼠兒年即甲子,為公元1324年)的記載。 1.5 節氣 我國遠古時代是通過觀象授時來指導農業生產的。古人把黃道附近的一周天二十四等分,根據太陽在黃道上這二十四個不同的視位置,實際上就是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將全年劃分為二十四個段落,包括立春、驚蟄等十二個「節」氣,雨水、春分等十二個「中」氣,統稱「二十四節氣」,以此來反映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二十四節氣的劃分,起源於我國黃河流域。古人首先發現的,是二分和二至。 1.6 節日 由於風俗習慣的關系,我國古代的節日很多,有許多一直流傳到今天。 這些節日,不是一個時代,而是許多時代積累下來的,而且都是漢族地區的習俗。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很多,如蒙古族每年七八月舉行的那達慕大會,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藏族的望果節、雪頓節,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等等,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特點和宗教信仰,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采,也值得了解和研究。 中醫古籍中常用節日名稱作為某日的代稱,如宋�6�1嚴用和《嚴氏濟生方�6�1自序》題作「寶祐癸丑上巳」,《本草綱目》王士貞序題作「萬曆歲庚寅春上元日」,明�6�1陶華《傷寒瑣言�6�1自序》題作「正統十年乙丑中元日」,清�6�1唐宗海《血證論�6�1自序》題作「光緒十年甲申重九後一日」等等,都是用節日名稱紀日的例子 --------------------------------------- 完整點想幫你、是否採納 看樓主了 祝你找到更好的答案

⑸ 歷史年份怎麼計算的

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

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

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來源

耶穌基督誕生那一年作為西元元年,從西元6世紀到10世紀,逐漸成為基督教國家通用的紀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紀元」。後來被世界多數國家所公用,於是就改稱「公元」,常用A.D表示·(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

在歷史書上,耶穌誕生前的年代被稱為「西元前」,常用B.C(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耶穌誕生那年以後的年代是「西元後」,簡稱「西元」。

「世紀」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100年 也是從耶穌誕生那一年算起:西元1年至100年為一世紀,101年到200年為2世紀。以此類推,2017年是21世紀,2001年是 21世紀的第1年。

因為這種紀年法的推廣,進入中國後,逐漸區別於民間使用的夏歷紀年法,被稱為「新歷」、「公歷」,而在這個新歷元年之前的時代自然就叫「公元前」了。所以說「公元前」就是「西元前」(B.C)另一種中國叫法。

⑹ 歷史上的公元前多少年是實際的多少年,怎麼算

公元是個紀年法,所謂的公元2014年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兩千零一十四年,那公元前2017年的意思就是距公元前壹年以前兩千零十七年,距離現在四千零三十六年。

需要注意的是,不存在公元前0年,也不存在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後的一年,就是公元壹年(即公元1年)。

雖然公元前的紀年是倒著數,後面的數目小於前面的數目,例如西漢成立的公元前202年晚於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體到每一年的月份,還是正著數,1月在前,12月在後,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後。

(6)歷史題上怎麼換算時間年份擴展閱讀


從中國的歷史來說,公元前的說法是從五帝的時候起的,大約是前26世紀初開始,到西漢平帝元始時期開始,就是為公元了!
即是說,到平帝的元始年之前就是公元前,之後就是公元了!
所以說,現在並不是什麼公元『前』,而是『公元2007年』!

⑺ 歷史世紀和年代是怎麼轉換的

1、世紀轉化

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

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因此2001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

2、年代轉化

每一個世紀頭十年,一般稱為某某世紀前葉。第二個十年,是10年代,第三個,是20年代,如此類推。。最後一個十年就是90年代。

(7)歷史題上怎麼換算時間年份擴展閱讀:

公元紀年,也稱公歷紀年,或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

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

即必須在計算出的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

這里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⑻ 如何計算歷史年代

紀、世紀、年代問題

歷史學是一門以時、空為維度的科學。

談及任何歷史事件、事物、人物等等,都要界定它的時間段落和空間范圍。

歷史的空間范圍這里不去說它。

歷史的時間段落則以年為本位度量單位。

年也是社會生活的元單位。

時間是運動的速度,空間是運動的范圍。

年便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比年小的時間單位有季、月、旬、周、日、時、分等。

地球斜著身子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

轉帶來了季節的變化。

月最初是月亮環繞地球一周的時間,圓缺盈虛一次的周期。

公歷的月由此發展而來,但已有所不同。

日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

周又稱星期,最初與月相變化有關,恰為月亮圓缺一次1//4。

以上的年、季、月、周、日都以天體運動為基準。

旬、時分、秒的發明是為了精細地劃分時間段落和工作生活方便。

時、分秒按照24進位和60進位嵌入日內,分秒不差。

與年、月之間則不求除盡,讓它周而復始。

如一年有52周多。

這方面的匹配協調問題已解決得比較圓滿。

在史學界和社會生活方面,比年更大的度量單位有年代、世紀、千紀、萬年等,其中前三者比較常用。

但在它們與年的匹配協調中,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其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以天體運動或別的什麼運動為基準,而是人為規定,約定俗成。

於是可以這樣約定,也可以那樣俗成。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參予和認同。

現在通用的公歷紀年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

4世紀的希臘人、基督教史家攸西比烏斯(Eusebius,260-340)採用了統一的綜合編年法。

6世紀的西班牙神學家伊西多爾(Isidore,560-636)在攸氏的基礎上提出了基督紀年法,即現行的公歷,它的起點是公元1年(A、D、I)。

這個紀年及其起點也是主觀規定,習慣成自然的,並沒以運動或自然界的某一重大事件為基準。

8世紀時英國教會史家比德(Bede,673-735)首先按公元紀年推算公元前的年數,依次定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Ⅲ、Ⅱ、Ⅰ B、C)等等。

比德的推算沒有在公元前後之間定出一個公元零的[當時歐洲通用的羅馬數字無零(0)的形式],為後來的分歧和爭議埋下了病根。

比德以後基督紀年法隨基督教勢力的擴展而得到越來越

廣泛的使用,我國也在辛亥革命後改行公元紀年。

16世紀時,為了將紀年序列劃分為比年大比千年小的年數段,採用了「世紀」一詞來表示100年的年數段。

最早的應用是教會史家編纂的教會史《馬格德堡世紀》。

基督教自來有千年王國、千的慶典的教義和說法。

現代我國史學界引進後往往模仿世紀譯成「千紀」,其中有代表性、影響最大的是三聯書店出版的蘇聯科學院的鴻篇巨制《世界通史》十卷二十冊。

也有的學者把幾千紀稱為「第幾千年紀」。

我覺得那樣就比前者多了兩個字,沒「幾千紀」好。

因為語言詞彙的發展規律便是在准確豐富的基礎上力求簡扼。

20世紀又出現了「年代」一詞,指十年這個時段。

但「80年代」英語說eighties,「20世紀70年代」一般簡寫成1970s或1970』s,余類推。

俄語則另有寫法……至此便形成了十年為一年代

,十個年代為一世紀,十個世紀為一千紀的三年進位序列和比年大的三大時間度量單位。

從數學上講,世紀的紀年有從0至99和從1至100兩種演算法。

公元前的世紀既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也可以從公元前1年至前99年為前1世紀,前100年至前199年為前2世紀……

不過公元前的事比較遙遠,相對不太重要,分歧爭議也不大,這里也就不去談這兩種劃分法的利弊得失了。

我想,公元前的世紀不妨可統一為公元前1年至前100年為前1世紀,公元前101年至前200年為前2世紀,余類推。

如果硬要更精確,也可以把公元前200年、100年這樣的年份稱為公元前3、2世紀之交的一年,前2、1世紀之交的一年。

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某世紀上半葉、下半葉的時段恰與公元後相反。

例如公元前12世紀上半葉指公元前1200年至前1149年,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指公元前50年至前1年。

在世界古代史中,公元前幾千紀的初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晚期的廉潔比較普遍。

公元前一千紀指公元前1年至前1000年,公元前二(兩)千紀指公元前1001年至前2000年,余類推。

當然也可以把前3000年、前2000年這樣的年份作為兩個千紀相交的一年。

我想公元前20、19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初期;公元前20-16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公元前二千紀上半期;公元前17-13五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中期;公元前15-11五個世紀應統一視為前兩千紀下半期;公元前12、11兩個世紀似可視為公元前兩千紀晚期。

公元後的事情離現實較近,紀年逐漸細致化。

千紀雖在世界史中也有時用到,但總的說來用得較少。

常用的是世紀和年代。

世紀本有從1到100和從0到99兩種計演算法,它們各有利弊,各有道理。

這主要是個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問題。

加上無公元零年,事情就有點復雜。

我想公元後的世紀就姑且定為從0到99為一個世紀。

這樣可避免1800年、1900年、2000年等年份無法納入某個年代的麻煩。

因為一個年份應屬於某個年代,一個年代應屬於某個世紀。

年不應跨年代、跨世紀。

如果把公元後的世紀定為從1到100,則2001年便是21世紀的開端,而1990-1999年又已統一為20世紀90年代,那樣2000年便無年代可歸屬。

把世紀定為從0到99還適應了許多人想早點跨入下個世紀下個千紀的願望。

因為21世紀還是公元三千紀的第一個世紀。

當然這樣一來公元1世紀便只能是從公元1年到99年。

作為一個特例,公元1世紀便只有99年,留下了一點遺憾。

以此類推,公元1800年至1899年為19世紀,1900年至1999年為20世紀,2000年至2099年為21世紀。

21世紀和22世紀構成公元3千紀初期。

特別是要注意的是,在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段問題時,要減去一年即沒有的公元零年,不可疏忽。

例如,1989年我國曾隆重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1989+551=2540。

但因無公元零年;得減去一年。

所以本應在1990年紀念孔子誕辰2540周年。

本世紀以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因而出現了「年代」。

它指一個世紀的1/10,表示10年這個年數段。

從數學上講,年代的紀年也有從0到9和從1到10兩種計演算法。

《辭海》1970年版「世紀」條說,亦有主張1971-1980年為20世紀70年代者;1989年版說亦有主張1981-1990年為20世紀80年代者。

我覺得年代應統一為從0

到9。

例如20世紀20年代指1920年至1929年,20世紀90年代指1990年至1999年。

如此劃分的原因在於,這樣一來,「幾」十年代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這個「幾」,比較方便。

例如1970-1979年為70年代,其中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七。

還有,這樣外語也便於縮寫,如將80年代簡寫為1980s等。

如果年代從1到10,英、俄

語等未見得能縮寫。

因為那樣的劃分最後一年要進為1990。

不過20年代以前的兩個年代尚無統一名稱或叫法(這也旁證了「年代」啟用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先不必忙著去補稱它們,本世紀初的兩個十年卻迫切需要定名。

我認為,2010年至2019年應稱為21世紀「二十年代」。

這樣與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叫法吻合、協調。

一十年代的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個「-」(10-19)。

2000年至2009年的年代稱謂要費斟酌一些。

漢語和外語都可以說「某世紀第一個十年」(the first clecade of a certain century)。

但這樣說又不簡扼,難以被全社會普遍接受並流行開來。

當然外語的局面簡寫形式仍可為2000s或2000』 s,不進外語的簡寫與口說不求一致,前已述及。

如操英語的民族現在也在The Zips

、The Naughts、The Zilches、The Oh-Ohs之間徘徊。

漢語的書面形式和口頭表述則應一致。

我想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可稱為零十年代、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等。

在上述幾個選擇中,我認為零十年代最為科學,具有前途。

一因其中每一年在十位上都有零(00-09),二因它與一十年代、二十年代等匹配。

三因

(在數軸上)1以前的(自然)數是0。

當然,最初叫零十年代有點拗口,不大習慣。

但在生活中零作為詞素其使用已較為廣泛,漸為人們接受了。

例如零點等於午夜24點,現在人們更愛說零點正(整)、零點15分,而不大愛說24點正(整)、24點15分。

氣溫表上的零度人們則只能說零度,並在此基礎上說零上幾度,零下幾度。

這樣的話,本世紀初的第一、第二個十年也就可以簡稱

為20世紀零十年代、一十年代了。

自然,如果群眾更樂意接受頭十年代、初十年代、元十年代的廉潔也未嘗不可。

不覺 有一個簡寫問題。

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等的書面形式現在也可以並經常用 *** 數字簡寫為20年代、30年代等。

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將一十年代、零十年代簡寫為10年代、00年代;但仍讀作用中文書寫的年代,而不讀作零零年代、一零年代。

⑼ 關於歷史年份計算題

高中歷史教師回答你
在計算歷史年份時要牢記歷史年份中沒有公元零年這個概念,因此在用數學原理計算時注意加減一的問題
1、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本來應該以民國元年也就是1912年為參照物,但是在計算中要遇到一個加減一的問題。因此為了便於計算,通常我們都用1911年為實際參照物。比如民國26年也就是1911+26=公元1937年;公元1945年也就是1945—-1911=民國34年。
2、如果同是公元XX年和公元XX年或者公元前XX年和公元前XX年之間計算就很簡單直接用數學原理進行計算。比如公元1949年與公元2009年相差2009-1949=60年;公元前600年與公元前400年相差600-400=200年
如果一個是公元前XX年一個是公元XX年,那麼就需要一個加減一的問題。比如公元前2009年與公元2009年相差2009+2009-1=4017年。(沒有公元零年)

閱讀全文

與歷史題上怎麼換算時間年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