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呂姓歷史多少年

呂姓歷史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3-02-12 08:25:22

① 呂姓的來歷是什麼

關於呂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其始祖為呂侯即呂尚,又稱姜子牙。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

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後來姜姓羌人發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呂部族就是其中一支。

該部落的首領在夏時被封為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在今河南南陽)。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

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古時,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呂國,史稱東呂,

實為南陽呂國分出的一支。春秋時,東呂為宋所滅,其後裔也以國為氏,稱呂氏。

出自魏氏。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

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復姓叱呂

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

聚集地(遷徙分布)

呂姓播遷頻繁,分布比較廣泛。南陽呂國滅亡後,部分遺民被遷至今湖北蘄春。新蔡呂國亡國

後,遺民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南部及安徽北部。齊國呂氏在康公失國前已散居韓、魏、齊、魯之間,

其後子孫有在陝西、甘肅發展繁衍的。兩漢時期,呂氏還分布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的一些地

方。東漢末年,西陽人呂范,避亂移居壽春(今安徽壽縣),三國時,蜀漢不韋人呂凱、魏任城人

呂虔均有後裔徙居河東(今山西永濟縣西南)。南北朝時,今浙江、江蘇的不少地方均有呂姓居

民。北宋初,呂氏有一支徙居福建,分布於泉、漳二州,後有部分移居廣東。自清代康熙年間開

始,閩、粵呂氏有多支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一些人遠徙海外,分布於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

印尼、泰國、汶萊、越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呂是台灣的第二十九個大姓。福建漳州分衍至泉州和廣東的這支。呂姓,始於清康熙煌二十三年

(公元1684年)呂阿四和呂阿南兩兄弟。鶯歌鎮,阿四坑和阿南坑。福建和廣東遷台開墾的呂氏源

源不斷。以台北縣為最多,次為嘉義縣。

堂號

"渭濱堂":商朝末年,呂尚(姜子牙)在渭水濱釣魚隱居。周文王訪賢聘他為宰相。他幫助周文

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基業的基礎。

"東萊堂":南宋呂祖謙,官著作郎兼國史館編修,著《東萊博議》,對春秋三傳有獨到的見解。

家乘譜牒

江蘇:塘洋呂氏族譜十卷、白沙圩呂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毗陵呂氏族譜二十二卷首

一卷末一卷

浙江:餘姚新河呂氏家乘十二卷附錄一卷、餘姚呂氏宗譜八卷首一卷、貴門呂氏宗譜十卷、東

陽象岡呂氏宗譜二十二卷

廣東:嶺南呂氏家譜一卷、潮州呂氏族譜一卷

四川:呂氏世譜、呂氏族譜不分卷、呂氏宗譜一卷

南渡呂氏族譜十二卷、河東呂氏譜、呂氏族譜、河東呂氏支譜二卷、呂氏重修族譜二卷

歷史名人

呂留良:明末清初人,號晚村。與黃宗羲、高斗魁等結識。雍正十年因曾靜案,被剖棺戮屍,

著述焚毀。學宗程朱,特別表揚朱熹的種族思想。

呂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

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呂光:十六國時後涼(建都今甘肅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

呂不韋:戰國時秦丞相,被封為文信侯,稱為"仲父"。門下曾有賓客三千,並讓他們編著有《呂

氏春秋》。

呂雉:漢高祖皇後,人稱呂後。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劉邦死後代理朝政。

呂蒙:三國時東吳名將,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以致魯肅見他時,曾稱贊其"學識淵博,非復

吳下阿蒙"。

② 呂的姓氏如何得來的

呂姓有四支來源,第一支是源自姜姓,其次是源自魏氏改姓,最後是古代少數民族改姓。另外也有少數民族漢化改姓。呂姓的第一支就是以國為氏。

1、出自姜姓。

這一支以國為氏,其始祖為呂侯即呂尚,又稱姜子牙。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

後來姜姓羌人發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呂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該部落的首領在夏時被封為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在今河南南陽)。

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古時,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呂國,史稱東呂,實為南陽呂國分出的一支。春秋時,東呂為宋所滅,其後裔也以國為氏,稱呂氏。

2、源自姬姓魏氏。

這一支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氏的封地,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據史籍《姓源》、《通志》中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一支呂氏,系魏氏家族的分支。

春秋初期,山西古呂人的居地被晉國所吞並之後,晉侯將此地作為封邑,賞給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後裔雖系晉之公族,但因封於呂人故地,因而仍襲用呂的故號。後來的晉大夫呂錡、呂相便屬於魏氏家族的後人。

在晉惠公姬夷吾執政時期,屬下有大夫呂甥,他的封邑即在呂地。呂邑最後被晉國完全吞並,呂甥的後裔子孫以先祖食邑名稱為姓氏,稱呂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山西呂氏。

3、出自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漢化。

史籍《魏書·官氏志》及《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南北朝時期,原鮮卑族拓拔部中有叱呂氏、叱丘氏、列比邱氏、副呂氏(富呂氏)、等氏族部落。

在北魏王朝孝文帝拓拔宏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5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其間叱呂氏、叱丘氏、列比邱氏、副呂氏(富呂氏)等氏族部落均改為漢字單姓呂氏,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洛伊呂氏。

4、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漢化改姓為呂氏。

這一支在今天的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流改為漢姓呂氏,來源於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改姓而來。

(2)呂姓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位,在台灣省排名第二十五位,皆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七百零一萬五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44%左右。

呂氏最早的發源地在今河南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氏繁衍在今陝西西安、河南南陽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呂氏播遷頻繁,分布比較廣泛:

秦時向北及西再度播遷,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為旺盛,後成為當地一大望族。至漢朝呂氏已主要分布於今河南、山西、山東等地,並散居於中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其中,繁衍於山東東平及安徽淮南一帶的呂氏,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也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

呂氏南遷始於漢朝,或遷浙江,或遷江蘇,還有遷湖北、雲南、四川一帶的。呂氏大舉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其後在中國南方形成了兩大望族,一是金華呂氏,奉呂謙為始祖;另一是晉江呂氏。

西漢末年,呂尚的後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琊郡海曲縣(今山東日照)。東漢後期,政治黑暗,宦官專權,為政酷烈,民不聊生。東漢時,呂氏有一支已遷居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東漢末年,五原呂氏以呂布為代表。

兩宋時期是呂氏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此期間,涌現出許多的呂氏政治家思想家,從而大大提高了呂氏的影響力。也確立了其在全國的大姓地位。宋初,錢塘的一位老儒編著的《百家姓》中,呂氏名列第二十二位。

台灣呂氏芝從大陸遷居而來,始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呂阿四和呂阿南珂兄弟最初開墾於台北縣鶯歌鎮。現在鶯歇鎮的阿四坑和阿南坑,就是他們當時定苦之地。這支呂氏據稱是南宋大學者呂相兼後裔。

呂祖謙之後,由浙江金華移居貴州,再由貴州遷居福建漳州,後又從漳州分汀至泉州,並有一部分移居廣東。自呂阿兄弟入台之後,從福建和廣東遷台開墾的呂無源源不斷,以台北縣為最多,其次為嘉義縣。

公元1895年日寇占據台灣時,曾強迫呂氏旨民改姓宮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呂氏才恢復祖姓,1949年,國民黨政權退守台灣時,部分呂氏人士隨之從大陸移居至此,擴大了呂氏人數。

從明末起,東南沿海地區民眾為生計所迫,冒險闖「南洋」,這中間就有呂氏,公元十九世紀末期,貧苦百姓前往、加拿大者甚多,呂氏隨之到了美洲。二十世紀是開放的世紀,呂氏人士到海外尋求發展者更多。海外呂氏以東南亞最為集中。

③ 呂氏歷史和人物譜——隋、唐、五代時期

九、隋

公元581—604年 隋文帝楊堅年間

        公元581年,開皇元年。隋文帝追封外祖父呂雙周上柱國、太尉、八州諸軍事、青州刺史、齊郡公,謚曰敬。母呂苦桃為元明皇後,舅呂道貴為齊郡太守。雙周孫永吉襲爵,官至上柱國太尉,封劉郡公。

        公元584年,開皇四年。五月,任命汴州刺史呂仲泉為延州總管。

        公元588 年,開皇八年。呂仲肅任陳國南康內使,屯兵岐亭設鐵索三條橫截江面據守江峽被楊素擊潰。後據延州又被擊敗僅以身免。

公元605—617年  隋煬帝楊廣年間

        公元617年,隋煬帝楊廣大業十三年。呂紹宗,譜名超,受李淵命攻河東隋將堯君素。入唐為右拾遺、領軍大將軍、涼州都督,生三子:休璟、休琳、霈。父呂和為岐州刺史。

十、唐朝

公元618—626年 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呂子藏大業末為隋南陽郡守,歸唐後授河東御史,拜鄧州刺史、封南陽郡公,後朱粲攻城,城陷殉職。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夏縣人呂崇茂殺縣令、號魏王與劉武周合軍大敗唐軍,俘殺高祖堂弟李孝基,後被李世民鎮壓。九月,竇建德陷相州,刺史呂珉戰歿。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呂世衡以中郎將參與玄武門之變,因秦王李世民的援軍未到而戰亡,贈右驍衛將軍。

公元627—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年間

         公元629年,貞觀三年。呂才博學多能,精陰陽、方伎、輿地、五行、歷算、醫葯等,尤對音律造詣極深。太宗召直弘文館,擢起居郎。令作《功臣慶善樂》《九功舞》《七德舞》《白雪歌辭》。修編《方域圖》及《教飛騎戰陣圖》等。父崇禮為進士,任河中府尹。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呂宏基任參軍征高麗,後任錢塘縣令。

公元 650 —683年  唐高宗李治年間。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呂才編修醫書《本草》,堪正《陰陽書》中的卜宅葬說等百餘篇,反對「祿命生成」和「風水」之說,創無神論體系,為唐代資深的哲學家。官至太常丞、太子司更大夫。

        公元676年,儀鳳元年。呂德昭中進士,曾主管福建軍政,武則天即位後避官隱居。

公元 710 —712年  唐睿宗李旦年間。

        公元710 年,景元元年。邕州司馬呂仁在今南寧以分流導洪的方式疏散洪水,建成珠江流域最早的分水工程。

公元712—755年 唐玄宗李隆基年間

         公元713年,開元初年。呂玄晤初為京官,女有姿色,高力士娶為妻後官至少卿、刺史,子弟皆入仕。

        公元715年,開元三年。九月,太僕卿呂延祚以朔方道行軍大總管薛訥副手征討默啜。十一月,安西都護呂休璟撥兵萬餘人由監察御史張孝嵩統帥奔襲兩千餘里平息拔汗那國叛亂,傳檄西域諸國。

         公元719年,開元七年。《群書四部錄》書成,呂文優撰甲部《尚書義注》三卷。

         公元722年,開元十年。呂向入翰林,善工草隸書,能一筆環寫百字「連錦書」。參加由工部侍郎呂延祚組織的與呂延濟等為《文選》作注,號《五臣注》。官至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卒贈華陰太守。

        公元728年,開元十五年。呂季卿以進士官循州(今龍川)刺史。

         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呂延之中進士,授越州刺史、浙東節度使、御史大夫,作《呂氏宗譜》輩份字派詩一首:炎帝神農裔,興周勛業高。祖德培深本,孫枝發遠條。河東傳派久,昭代衍支饒。後賢宜珍重,慎勿紊宗祧。生二子渭、勛。弟從之咸通進士,官浙東道御史,左贊善大夫。父崇嗣以經術聞,授秘書郎不就。祖頊濟州參軍。

        公元741年,開元二十九年。呂諲少時家貧有大志、好學,得同鄉富人程氏資助進士及第,初授寧陵尉、河西支度判官。後以性靜慎、勤總吏職、決大事剛果不撓擢御史中丞、武部侍郎。

        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在安史之亂中被叛將李忠臣(董秦)所害。

公元756—761年 唐肅宗李亨年間

        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呂渭舉進士,累授婺州永康令、大理評事、舒州刺史、駕部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禮部侍郎。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安史之亂後呂諲以隨駕之功擢為同平章事(丞相),知門下省事兼判度支,累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東平男。

        公元760 年,上元元年。呂諲因宦官馬上言受賂案,貶為太子賓客,出為荊州長史、澧朗硤忠等五州節度、江陵府尹,任上治尚威信,襲殺擁私軍擅政的司馬陳希昂,闔境大治。卒贈吏部尚書,謚肅。墓誌銘載父藏元贈兵部郎中,祖貴成贈尚書左丞,曾祖徽為隋縣丞,五世祖圭為東魏河東太守,長兄懷俊為中大夫、趙王府咨議參軍,弟儀為中大夫、蒲州司馬。唐史為父崇粹、祖雄、五世祖行鈞。生四子:仁本官磁州司馬、春卿官尚舍奉御、夏卿、冬卿官伊関令。

公元762—779年 唐代宗李豫年間

        公元763 年,廣德元年。十月,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日將與吐蕃戰於盩厔,先勝後敗。在任鳳州刺史時曾在三嗟谷打敗黨項、羌軍進犯。十一月,廣州市舶使呂太一反,逐其節度使張休自任。

        公元765 年,永泰元年。蒲州刺史呂崇賁改任關內節度使兼順化郡太守,因安史之亂失守潼關降為太府卿。後任嶺南節度使,被叛將循州刺史哥舒晃所殺。

        公元766年,永泰二年。呂牧擢進士第,自尚書郎為澤州刺史。代表作有《涇渭揚清濁》。

公元780—805年 唐德宗李適年間

        公元780年,建中元年。呂元膺以賢良方正科考試及第授同州安邑尉,歷殿中侍御史、右司員外郎,出任蘄州刺史。

        公元783年,建中四年。左龍武軍大將軍呂希倩與叛軍朱泚戰死。

        公元784年,興元元年。呂渭以中書省原有一棵枯柳再榮,人謂瑞柳為賦題試進士,帝聞而嘉之。後入閣因遺失請托文記,遂出為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湖南都團練觀察使。卒謚贈陝州大都督。娶柳宗元堂姑柳氏為妻,生四子溫、恭、儉、讓,皆有美才。

         公元 785年,貞元元年。呂鳴岳為叛將李懷光都虞候,意欲歸順朝廷向馬燧暗表誠意,因事泄全家被害。

        公元 795年,貞元十一年。呂定琳為渤海康王(唐時東北地區粟末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國698—926年)匡諫大夫、工部郎中,受遣訪日本,797年五月回到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

        公元 798年,貞元十四年。呂溫擢進士第,次年又中博學宏詞科授集賢殿校書郎,參與王叔文領導的革新運動,被薦任左拾遺。後隨侍御史使張薦使吐蕃,挺身擋蔽吐蕃亂軍對尚書崔漢衡的攻擊而受刀傷,其勇敢仁義使吐蕃首領結贊大為感嘆。

公元806—820年 唐憲宗李純年間

        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呂元膺徵召回京歷諫議大夫、給事中,因直言有正氣兼太子侍讀獲賜紫服金魚袋。以東都留守、檢校工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都畿防禦使粉碎李師道陰謀叛亂。後任河中尹兼河中節度使、吏部侍郎,因病改太子賓客,卒贈吏部尙書。父長卿登進士任右衛倉曹參軍追贈秘書監,祖霈為進士,官殿中侍御史。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呂溫因劾奏宰相李吉甫被貶道州刺史,再貶衡州刺史而病逝於任所,世稱「呂衡州」,表弟柳宗元寫祭文《祭呂衡州溫文》。劉禹錫將其詩文輯為《呂衡州集》二十卷,有《呂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詩》收其詩二卷百餘首。其文采有左丘明、班固之風。弟呂儉因受「李黨」排擠,遷居河南汲郡衛輝,官至侍御史。

        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呂恭以長安主簿授監察御史等職赴任嶺南節度使卒於桂州,柳宗元為其撰寫《呂侍御恭墓誌銘》。生三子爽、環、特。孫呂壽官景城(今滄州)主簿,後以玄孫呂端貴,贈右僕射。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呂讓舉進士,官至太子右庶子。生五子:長子煥為父撰文《呂讓墓誌銘》,四子炫書丹,次子熀大中七年進士授兵部員外郎、晉州刺史,三子煜為道教八仙之一,幼名炟,早逝。

公元826—840年 唐文宗李昂年間

        公元826年,寶歷元年。呂適字商佐,擢進士第後官至徽州府事,以兵部巡道致仕。因黃巢之亂故里難回,遂家歙縣。

公元844年 唐 武宗李炎 會昌四年

         正月,河東監軍呂義忠召榆社本道兵討平太原兵變,擒叛將楊弁。

         九月,河南少尹呂述與李德裕書揭牛僧孺同情叛將劉稹。歷官秘書少監,商州刺史,贈太尉,謚曰文簡。著有《黠戛斯朝貢圖傳》一卷、《東平小集》三卷。

公元859—873年 唐 懿宗李漼 年間

        公元860年,咸通元年。呂煜進士及第,兩調授縣令,不久因厭倦官場生活,棄官入道,隱居終南山。更名呂喦、字洞賓、道號純陽,莫測所往,成為民間中傳說的八仙之一。為道教全真派北五祖。

公元873—888年 唐僖宗李儇年間

        公元874年,乾符二年。呂季重為歙州刺史,以俸募工匠鑿東輪灘,引為民用,人稱為呂公灘。

        公元876年,乾符三年。呂嶤為翰林待詔,隨駕至蜀授將佐郎守漢州雒縣主簿。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呂御梅為翰林學士,山東萊州人,為避政亂出走朝鮮,曾任高麗朝典書,後裔世居朝鮮咸陽尊為呂姓始祖。

        公元881年,中和元年。澧州刺史呂自牧被石門洞蠻夷向瑰所害。

        公元885年,光啟元年。呂占為諲公五世孫從河南固始縣隨義軍王緒入閩,落藉於今晉江市曾埭,為福建泉州呂氏始祖。

        公元887年,光啟三年。呂用之以方士為淮南節度使高駢智囊,歷淮南右都押牙、和州刺史、嶺南節度使,被廬州刺史楊行密所殺。

        公元888年,文德元年。呂韜中進士,歷莫州鄭縣主簿、御史中丞。生二子:夢奇、魯乾。父項為東萊守捉參軍事,駐防萊州城北軍寨址。

十一、五代

公元907—923年 後梁

        公元908年,太祖朱溫開平二年。呂兗為橫海軍節度判官,因助節度使劉延祚守滄州城被其叔父劉守光族誅,子呂琦時年15歲,門客趙玉詐以為弟而解脫。

        公元911年,乾化元年。呂師周(呂蒙後裔)奉武穆王馬殷命以昭州刺史率軍平定漵州飛山蠻潘金盛。後以馬步軍都指揮使率兵攻取嶺南昭賀梧防龔富六州。父呂珂為黑雲都指揮使。

        公元913年,末帝朱瑱三年。呂師造從吳忠武王楊行密起淮南為都將,以池州團練使任水陸行營應援使率軍援鄂州,未至,楚兵引去。歷事忠武王父子,南征北戰,累官光祿大夫、檢校太保。

公元923—936年 後唐

        公元932年,明宗李亶長興三年。呂夢奇歷御史中丞、太子右贊善大夫,以北京副留守(今山西太原)回朝任戶部侍郎。為呂氏河東長興侍郎一院始祖。生二子龜圖、龜祥。

公元936—947年 後晉

        公元943年,出帝石重貴天福八年。呂琦歷後唐給事中、端明殿學士。入晉授秘書監、兵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爵開國子,欲以為相,忽遇疾而逝。為呂氏幽州天福侍郎一院始祖。生二子胤、端。

公元951—960年 後周

        公元952年,太祖郭威廣順二年。呂龜圖中進士官起居郎。仕宋仍原職,後知泗州。生六子元明、蒙正、蒙吉、蒙叟、蒙莊、蒙休。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呂咸休歷後唐、後晉禮部郎中,仕周以給事中、左散騎常侍遷戶部侍郎,卒封汲郡公。為呂氏汲郡顯德侍郎一院始祖。子呂鵠,孫呂通。

        公元956年,世宗柴榮顯德三年。呂胤以父蔭入仕,任定國軍掌書記為趙匡胤幕僚,後因避趙匡胤名諱而更名為余慶。

④ 呂的來歷

呂姓始祖為伯夷的裔孫,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建立姜姓諸侯國呂國。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並,其後裔子孫以國為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尊伯夷為開國始祖。

伯夷。相傳上古華夏部落首領炎帝神農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為姓。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與黃帝部族雜處,分為四支胞族,伯夷曾佐堯帝掌管四岳,後又助大禹治水有功,為大禹「心呂之臣」。

(4)呂姓歷史多少年擴展閱讀:

相關介紹:

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台灣省排名第二十六位,在2018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位。

人口約七百零一萬五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44%左右,隨著歷史的發展,本是漢姓的呂姓,在蒙古、朝鮮、瑤、土家、黎、仫佬、納西等少數民族中也有分布。

呂姓在中國國內分布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 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⑤ 呂氏歷史和人物譜——夏、殷(商)、西周時期

        呂姓是一個多民族的姓氏,以炎帝後裔南陽呂氏為主脈,呂尚為呂氏正宗,自公元前21世紀迄今已有四千餘年,從一個部族發展到現在約七百多萬人口,是中國歷史進程的參與者和經歷者。本譜將清末以前那些眾多具有代表性的呂姓歷史人物按年代順序連貫地集中在一起,記錄其個人在歷史事件中的活動和經歷,從中可以看出呂姓族人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脈絡和貢獻以及呂氏家族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

一、夏朝

公元前21世紀

        伯夷姜姓,因佐禹治水有功,為「心呂」之臣,被封到霍邑(今山西霍州)為呂侯,從而得呂氏,後裔遂為呂姓。

二、殷(商)朝

公元前1139年  武乙  八年

        齊太公呂尚八月初三生,又名望,字子牙。因先祖伯夷被封為呂侯後已改姓呂,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太公望呂尚者……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以下記載從司馬遷呂姓之說。

公元前1112—前1102年   文丁(太丁)   元年——十一年

         公元前1102年,文丁十一年。呂尚37歲。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文丁王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既而執諸塞庫。季歷困而死。子姬昌繼立為西伯侯。

公元前1101—前1076年   帝乙元年 ——二十六 年

         公元前1089年,帝乙十三年。《韓詩外傳》載: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今河南孟津)。年七十,居於朝歌(今河南淇縣)。期間因出身貧寒,致仕不達,淪為馬氏贅婿,嘗盡了世態炎涼。

公元前1075—前1046年  帝(紂)辛   元年——三十年

        公元前1067年,帝辛九年。呂尚72歲,「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遂隱於渭水之陽,垂釣於磻溪(今寶雞市)。西伯侯被紂辛從羑里(殷監獄,今河南湯陰縣)釋歸周後在出獵時遇到渭水邊垂釣的呂尚,與語大悅,載與俱歸,立為師。又是先君太公期望的聖人,稱太公望。《韓詩外傳四》載:太公七十二而用之者,文王。呂尚歸周後其事多兵權與奇計佐西伯侯,以斷虞、芮之訟,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而得到諸侯的擁戴,使天下三分之二歸周。

        公元前1056年,帝辛二十年。呂尚83歲,西伯侯姬昌卒,葬於畢(今西安市南)。世子姬發立,以太公望為太師,尊稱「師尚父」。謚姬昌為文王,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

         公元前1055年,帝辛二十一年。呂尚之女邑姜(古代女子稱姓不稱氏,男子稱氏不稱姓,戰國後期始姓氏合一,按父姓應為呂邑,下同)為西伯侯姬發生子誦,後立為周成王。邑姜賢,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公元前1046年,帝(紂)辛三十年。呂尚93歲,冬一月癸巳(殷商以建丑之月即十二月為歲首)佐西伯侯姬發大會諸侯於孟津誓師伐殷。一月二十日,陳師於殷郊。甲子會戰於牧野(在今河南汲縣北朝歌鎮),紂師敗,紂辛登鹿台自焚,殷亡。

三、西周朝

公元前1046—前1043年 周武王姬發   元年——四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元年。四月,諸侯尊姬發為天子,為周武王,始改正朔,以建子之月(十一月)為歲首,遷都於鎬京。夏,武王大封諸侯於天下,師尚父為首,封於營丘(今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曰齊。《說苑·尊賢篇》載:太公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齊。周人同盟呂國首領呂他因打敗了殷商的同盟軍越戲方有功也續封為侯。

        公元前1045年,齊太公二年。太公呂尚東就國,擊潰萊人,至國修政,首誅居士狂矞、華士昆弟二人,次誅司寇營盪。

公元前1042—前1021年 周成王姬誦  元年——二十二年

        公元前1042年,齊太公五年。周武王卒,世子誦年十三繼位為成王。夏,葬武王於畢。成王年少,周公旦攝政,三監(管叔、蔡叔、霍叔)聯合武庚(紂辛子)及奄、蒲姑作亂。周王使召康公命太公呂尚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

        公元前1041年,齊太公六年。太公呂尚98歲,《竹書紀年》載:奄人、徐人及淮夷入於邶以叛。太公呂尚及子呂伋率王師平管、蔡,誅武庚,遷殷民於衛。平定淮夷、徐戎、奄,滅蒲姑,東方安定。以平叛有功,將蒲姑益封太公,遂有全齊,成東方大國。

       公元前1035年,齊太公十二年。冬十月,成王命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曲沃一帶),丁公呂伋率王師伐曲沃,勝之,遷其民於杜。

        公元前1030年,齊太公十七年。呂尚109歲,周王復詔任太師後為周「立九府圓法」(九府:大附、王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職幣。圓法,錢也)。錢圓函方,輕重以銖(二十四分兩之一),通九府之用。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

       公元前1021年,齊太公二十六年。周成王二十二年卒,呂伋為成王舅職掌虎賁氏率仲桓和南宮毛及虎賁百人在南門外迎太子釗繼位。

公元前1020—前996年  周康王姬釗  元年——二十五年

        公元前1015年,康王六年。齊太公三十二年卒,壽124歲,《史記·齊太公世家》載:蓋太公之卒百年有餘。太公著有《六韜》傳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為兵家權謀思想的始祖。

       公元前1014年,齊丁公元年。呂伋繼齊侯爵位為齊丁公。丁公留其子呂衡、呂季在鎬京輔佐周康王。呂季官至太傅,位列三公。

公元前981年  周 昭王姬瑕  十五年

       周昭王居宗周,命呂白旅為右師,邦冢君,徒馭、職人組成中師,吳白旅為左師隨毛公遣東征繁、蜀、巢諸戎,毛公子班率族人從征。

公元前976—前922年  周穆王姬滿  元年——五十五年

        公元前976年,齊丁公執掌齊國三十九年後感覺老了,讓位給子呂得繼位為乙公,自己去崔邑生活,後有百姓以「崔」為姓。五月,周王賜封地聶北(今山東茌平縣賈寨鎮)予呂衡並派為衛國大司馬,位列上公。子呂高為少司馬,位列九卿。

        公元前936年,周穆王四十年。孟春,穆王歸於南鄭,命呂國首領呂侯為司寇。

        公元前932年。齊乙公即位四十四年去世,子呂慈母繼位為齊癸公。齊癸公在位五十二年傳位於子呂不辰為齊哀公。

         公元前925年,周穆王五十一年。呂侯受穆王命作《呂刑》,為我國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892年  周 懿 王姬 囏  八年

         周懿王委命呂服余接替備仲,統轄周六師,賜六師將服。

公元前877 — 前841 年  周厲王姬胡  元年——三十七年

         公元前868年,齊哀公十二年因紀侯讒言被周王烹殺。又據《竹書紀年》載:夷王三年烹齊哀公於鼎。他的異母弟呂靜繼位為齊胡公。

        公元前866年,齊胡公二年。為防紀國暗算,齊胡公從營丘遷都簿姑(臨淄西北五十里)。此舉對齊人震動很大,有怨言。

        公元前860年,齊胡公八年。齊哀公同母少弟呂山利用齊人對遷都的不滿,與私黨率營丘人奔襲薄姑殺胡公自立為齊獻公,並將胡公諸子驅逐出國,復都並加固、擴建營丘城,因東靠淄水改名為臨淄。

        公元前851年。齊獻公即位九年去世,子呂壽繼位為齊武公。齊武公在位二十六年卒,子呂無忌立為齊厲公。

公元前827—782年  周宣王姬靜  元年——四十六年

        公元前821年,周宣王七年。呂侯被周宣王從霍邑改封到今河南南陽宛縣董呂村新置呂國,鎮守南方,建立了呂城,史稱南陽呂國。

        公元前816年。齊厲公即位九年因昏憒暴虐被憤怒的齊人與歸齊的胡公之子攻殺,胡公之子皆戰死。厲公子呂赤被立為齊文公後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在位十二年卒,子呂脫登位為齊成公。

        公元前795年。齊成公在位九年去世,子呂購即位為齊庄公。庄公在位六十四年結束了齊國長達七十多年的內亂,休養生息,恢復了元氣,為齊僖公主盟諸侯、齊襄公滅紀報哀公被烹之仇、齊桓公九合諸侯打下政治和經濟基礎,是齊國霸業奠基者和中興之主。

        公元前約790年,周宣王三十九年。齊庄公之女姜後因周宣王中年後疏於朝政,乃以脫簪請罪的方式進行規勸。《列女傳》載有周宣王晚起,姜後即脫簪請罪,曰:吾之過,使君王好色而忘德,失禮晚起。宣王曰:吾之過,非卿之過也。這就是「姜後脫簪」的典故。

⑥ 關於呂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是什麼

1、呂姓的歷史:呂姓發源地應在今河南省南陽西一帶,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呂姓繁衍應在今陝西西安、及山東東平、壽張,安徽壽縣、鳳台縣等地。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呂國,呂國被滅後,伯夷的部份子孫以國為氏,始有呂這個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孫,伯夷的其它後裔以齊、許、申······等為氏),當時,不僅姓的名稱數量少,氏的名稱數量也不多,呂氏作為姓下的分氏,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氏之一。

2、呂姓的現狀:

呂姓在中國國內分布以安徽、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福建為最,其中河南、山東兩省人口占漢族呂姓人口的31%,其次為廣東、河北、陝西、甘肅、廣西、江西、台灣等省。

呂姓的名人:

1、呂留良:明末清初人,號晚村。與黃宗羲、高斗魁等結識。雍正十年因曾靜案,被剖棺戮屍,著述焚毀。學宗程朱,特別表揚朱熹的種族思想。

2、呂布:東漢末年名將,善弓馬,力大無窮,時稱"飛將",封溫侯,割據徐州,為一代梟雄。

3、呂洞賓:號純陽子,唐代八仙之一,曾隱居終南山等地修道。被道教全真教尊為北五祖之一。

4、呂光:十六國時後涼(建都今甘肅武威)的建立者,在位13年。

⑦ 請問呂氏的歷史

⒈ 惡名

呂雉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因為她一有氣魄,二有政績。

在中國歷史上,喜歡玩玩權力、搞搞政治的女人為數不少,皇家宮廷中總是不乏一些熱衷於干預朝政的女人。但真正玩出點名堂搞出點氣候的,擇其要者,不過如呂雉、武則天、慈禧太後等寥寥兩三個而已。呂雉可以說是兼有武則天和慈禧太後的作為,因為她在兒子惠帝在位期間,整整七年都在與慈禧太後一樣「垂簾聽政」,等到惠帝去世,她就正式與武則天一樣「臨朝稱制」。什麼叫做「稱制」?在古代,皇帝之言一曰「制書」,一曰「詔書」。比如聖旨前面總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字樣。「稱制」實為天子的特權。呂雉稱制,也就是掌天子之權、行天子之事。所以呂雉雖然不曾擁有皇帝的名義,但她實際上已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的女皇帝。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她列了一個《呂太後本紀》,甚至用「高後」紀年,而那個「有名無實」的漢惠帝,司馬遷反倒不願勞神費力為他作傳。要做到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人,成為這樣一個改變歷史的「有實無名」的女皇,沒有宏大的氣魄能行嗎?

在呂雉垂簾聽政和臨朝稱制的15年之中,天下安定,戰亂不起,盜賊不生,老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簡直就是一個歌舞昇平的時代,幾乎可以與杜甫《憶昔》中所描寫的「開元盛世」相提並論。《史記·呂太後本紀》說:漢惠帝和呂太後在位時,黎民百姓脫離了戰國時期的戰亂之苦,君臣都希望在「無為」的原則下休養生息,所以漢惠帝垂衣拱手,呂太後代行天子職權,不出門戶而發號施令,天下安然無事。刑罰很少使用,而罪犯卻越來越少。老百姓一心務農,自然也就豐衣足食了。

像這樣的一個既有宏大氣魄又有良好政績的太後,照常理說,應當被譽之為天縱奇才、英明神武,應當被視之為「聖主」、「明君」。不過呂雉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實際上,甚至在她尚未去世之時,呂雉就已經背上了邪惡之名。這惡名,當她在世時便如影隨形,揮之不去,令她身邊的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在她去世之後,則有如附骨之俎,無從擺脫,令她千秋萬代永世不得翻身。兩千年多來,中國歷史對呂雉的評價一直是固定不變的;漢代以降,對呂雉進行筆誅口伐聲討的文字歷代都有所見;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呂雉幾乎已經成了邪惡的代名詞。

這是什麼緣故?

是因為呂雉的「獨裁」么?但是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帝王,沒有一個不是獨裁者。是因為呂雉的「篡權」么?但是中國歷史上的所有開國皇帝和為數不少的野心家,也都是篡權者。為什麼那些獨裁者和篡權者都可以逃脫譴責,而唯獨呂雉卻無法避免?這種奇怪之極的事情大約有三個原因:性別、姓氏、性格。

首先是由於呂雉的性別。呂雉是女人。盡管中國的男人不見得各方面都比女人強,事實上懦弱無能一如女子的男人還多如牛毛,但是越是無能的中國男人似乎就越是看不起女人,而越是能乾的女人似乎就越是被中國男人所非議。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女人就只能是男人的天然的附庸和工具,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是天經地義的秩序。因此,牝雞司晨、女人亂政乃是中國傳統觀念中最為深惡痛絕的現象之一。

其次是由於呂雉的姓氏。呂雉姓呂。這是打娘胎里就註定了的。不過,「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妻從夫姓」、「夫唱婦隨」……,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所設計出來的天經地義的人倫秩序。現在這個名為「呂雉」的女人,居然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想要反過來把劉氏的江山改姓為「呂」,這豈非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的行為?

第三是由於呂雉的性格。呂雉的性格一方面是「剛毅」。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理想女性形象大相徑庭。在漢語中,「女強人」至今還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呂雉的性格還有一方面是「狠毒」。古往今來,偉大的政治家少有不狠毒的,但是,人們也許能夠接受男人的狠毒,卻不能容忍女人的狠毒。更為無法容忍的是,呂雉的心狠手辣幾乎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她的一生都有哪些作為?她究竟是如何背上惡名的?
《史記·呂太後本紀》說:「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佐高祖誅大臣」毫無疑問乃是呂雉的專長,韓信、黥布(即英布)、彭越被誅,呂雉都參與其事。至於「佐高祖定天下」一般說來是將士謀臣們乾的事情,好像與呂雉無關。但是不然。呂雉自有她的獨特方式來輔佐劉邦。

呂雉進入歷史的視野,是她和劉邦有了聯系之後。呂雉的父親呂公,跟沛縣縣令有些交情,經常到沛縣做客,後來為了躲避仇人,乾脆把家也搬到沛縣來了。本縣的豪紳和官吏聽說縣令家來了貴客,照例都去送禮祝賀。一般的小吏送禮金都不滿一千錢。劉邦當時是沛縣的小小亭長,氣派卻著實不小,明明身上不名一文,卻偏偏要在名貼上寫著「賀禮一萬錢」。名貼遞了進去,呂公看了大吃一驚,趕緊到門口迎接,一見到劉邦的相貌,頓時肅然起敬,領他到堂上去坐。劉邦也不謙讓,自己就徑直坐了上座。酒宴結束時,呂公將劉邦留下,說:「我年輕時就喜歡給人看相,一生閱人無數,卻從未見過像你這樣的貴相。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你好自為之。我有個親生女兒,願意做你的小妾,希望能夠一輩子伺候你。」呂公回家後,宣布今天為女兒物色到了女婿,此人就是泗水亭長劉季。呂老太太老大不高興:「你以前總說我們女兒與眾不同,一心想要把她嫁給貴人。沛縣縣令要求娶她,你都不同意,怎麼現在就稀里糊塗地許配給劉季了呢!」呂公說:「這不是你們女流之輩所能了解的。」其時劉邦已經四十齣頭,早已與曹氏成婚多年,而且已經有了長子劉肥。這個呂雉,居然也就毅然決然心甘情願甚至痛痛快快地嫁給了劉邦。呂雉這個女流之輩,看來的確非比尋常,與眾不同。

呂雉的這種簡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有三種解釋的可能:一、盡管也是一個女流之輩,呂雉卻十分了解父親此舉有深意寓焉,因為她一向非常信任父親相人的才能,於是順從了父親的安排。二、呂雉曾經聽到關於劉邦的種種奇事,例如一條蛟龍盤旋在劉太婆身上,使她懷孕,生下劉邦;又如酒店的老闆每每在劉邦醉倒酣睡之際,看到劉邦的背上有一條龍。根據這些傳聞,加上父親的看相,呂雉斷定劉邦決非常人,於是同意嫁給劉邦。三、司馬遷說,呂雉「為人剛毅」,那麼她一定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不妨設想,這件事情背後的真相,其實是呂雉自己「巨眼識英雄」,早已相中了劉邦,然後讓父親呂公出面向劉邦提親。這種設想並非毫無道理,甚至十分的合情合理。呂雉之發現劉邦,一如後來卓文君發現了司馬相如、紅拂女發現了李靖。卓文君、紅拂女的所作所為,呂雉當年已經捷足先登了。所以呂雉也是一個見識非凡的女中豪傑。只是呂雉的行為,比文君和紅拂更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和妖異的氣氛。這種色彩和氣氛使人覺得,呂雉不僅具有一個女中豪傑的特點,而且同時具有一個女巫的特點。因為下面將會看到,呂雉本人似乎也會看相,甚至比看相更為高深,能夠「望氣」。既然持有這種巫師般的特異功能,則發現劉邦實屬理所當然之事。

呂雉嫁給劉邦後,兩人的感情似乎不錯,很快有了一雙兒女,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公主。這幾年來,呂雉也不過是吃糠咽菜,種田務農,操持家務,蹉跎歲月。劉邦也不思進取,渾渾噩噩地混著日子,心安理得地做著亭長,似乎早已把「大丈夫當如是也」的豪言壯語拋到腦後。呂雉看在眼裡,決定及早促使劉邦覺悟發奮,於是心生一計。

劉邦任亭長,平時也沒什麼大事,常常回家幫呂雉種地。呂雉自然對劉邦回家的時間了如指掌。一天,呂雉帶著兩個孩子在田間除草。有一個過路的老人向她討水喝。那老頭一邊喝水一邊端詳著呂雉說:「夫人乃是天下貴人。」呂雉請他給兩個孩子看相。老頭看了惠帝說:「夫人之所以顯貴,正是因為有這孩子。」再看魯元公主,也是貴人之相。老頭剛走,劉邦前後腳就來了。呂雉立即把剛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劉邦趕緊追了上去,問那老頭。老頭說:「剛才給您夫人和孩子看了相,他們都像您,您的相貌真是貴不可言。」劉邦向他道謝:「假如真像您說的那樣,我將來決不會忘了您的恩德。」後來劉邦果然顯貴了,那老人卻已不知去向,再也找不到了。這無名老人看相的一幕,必是呂雉所導演無疑。本來,呂雉自己或呂雉的父親呂公已經為劉邦看過相,早已預設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再設計一個神秘的無名老人,其目的無非是再次提醒劉邦覺悟自己的使命而已。

劉邦私自放走了前往驪山服役的囚徒,隨即亡命江湖,有一陣隱藏在芒、碭一帶的深山大澤之中。呂雉每次帶人去找劉邦,總是一找就找著了。劉邦很是奇怪,問是怎麼回事。呂雉說:「你所藏的地方上面常常籠罩著一股雲氣,我看準了雲氣,跟著雲氣走,就往往能找到你。」劉邦聽了非常高興。所謂「雲氣」雲雲,顯然也是呂雉耍的一個花招。因為當時劉邦與沛縣的聯系全是通過樊噲,而樊噲則是呂雉的妹夫,有了樊噲指引,還怕找不著劉邦嗎?再者,秦始皇巡遊東方意圖鎮壓「天子之氣」一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呂雉於是因勢造型,就地取材,順手望空抓來了一團雲氣便罩到劉邦頭上。既有女巫呂雉的花言巧語在先,不由得劉邦不將「東南有天子氣」的說法和自己聯系起來。

至於「赤帝之子斬白蛇」的傳說,似乎也可以歸之於呂雉的手筆。劉邦確實在道上斬殺了一條白色大蛇,但是把白蛇看作「白帝之子」,這種解釋卻不是劉邦本人做出的。或許正是呂雉串通劉邦身邊的親信,如樊噲和夏侯嬰等人,編造出這樣的神話。

總之,呂雉在劉邦崛起之前,曾經多次裝神弄鬼製造聲勢,意在堅定劉邦的信心,促成劉邦的自覺,讓劉邦覺得自己確實是個不平凡的人。而那些追隨劉邦的人,也對他日漸敬畏起來。沛縣的一些「少年」、「壯士」,聽到劉邦的這些奇事,也都想去歸附於他,這些人後來成了劉邦奪取天下的中堅力量,裂土封侯者不乏其人。男人成就事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信心,革命從來離不開大量的宣傳。這兩個道理,呂雉都認識得極為深刻,把握得十分到位。有了呂雉暗中主持和策劃的宣傳,劉邦在沛縣的聲望和影響也就逐漸上升,直到他被推為「沛公」為止。劉邦既然以沛公的名義舉事,呂雉於是可以退居二線耐心等待了。打打殺殺的事情,自有那些男人們去承擔。然而呂雉對早年劉邦的幫助,恐怕並不比蕭何和曹參來得小。

呂雉當年對自己的賞識、激勵、造就之功,劉邦是心領神會的。因此,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劉邦對呂雉相當的信任也相當的放任。這種信任和放任主要表現為三件事情:一、立呂雉的兒子劉盈為太子;二、呂雉可以先斬後奏,誅殺韓信;三、夫妻分工:劉邦常年在外征戰,關中後方的事情,表面上是託付給蕭何,實際上是託付給呂雉。
⒊ 太後與兇手

根據此消彼長的自然法則,一個精明強干、為人剛毅、頗有丈夫氣概的女人,在女性魅力方面不免有所缺乏,勢必不能長久贏得丈夫的歡心,更何況呂雉的丈夫是那個向來「好酒及色」的劉邦!當劉邦定天下、即帝位之後,呂雉隨即感到自己作為劉邦的政治夥伴的重要性便有所降低。當劉邦迷上柔情似水、能歌善舞的戚夫人之時,呂雉更是感到自己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傷害。當劉邦打算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之時,呂雉馬上發現自己的地位其實岌岌可危,隨即意識到應當勇敢地起來保護自己。

一個女人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如何保護自己?首先必須盡可能地鞏固自己既有的地位。於是呂雉不惜勞動張良,不憚設計騙局,務必要在劉邦去世之前,竭盡全力地阻止更換太子,千方百計地保住「太後」的位置。費盡了千辛萬苦,此事終於圓滿解決。這時呂雉的思想又前進了一大步:為了一勞永逸地鞏固自己的地位,最佳的選擇就是盡可能地手握權力。於是呂雉越來越迷戀權力,越來越渴望擴展權力的范圍。然而為了最有效地鞏固自己的地位,盡可能地擴展自己的權力,首先又必須盡可能地消滅一切異己的力量。

從劉邦病危直到他去世的那段時間,盤旋在呂雉腦海中的正是這個問題。她想得如此專注投入,以至於把劉邦的遺體和後事遺忘在一旁,過了四天還沒有發喪。呂雉秘密招審食其前來商量:「那些將領們先前同皇帝一樣,都是普通百姓出身,後來他們向皇帝北面稱臣,還常常為此心懷不滿,悶悶不樂,如今卻要他們事奉年輕的新皇帝,估計他們更不會心甘情願。看來不把這幫人統統殺掉,天下就不會太平。」酈商聽到了這個消息,趕緊去找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經駕崩四天了還不發喪,太後想要誅滅所有的將領。要是真的這么做的話,天下就危險了。如今陳平和灌嬰統率著十萬大軍鎮守滎陽,樊噲和周勃統率著二十萬大軍平定燕、代,他們要是聽說皇帝駕崩後將領們都遭殺戮,必定聯合起來,回軍進攻關中。那時大臣們在朝廷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覆滅的局面只是翹足而待的事情了。」審食其進宮去將酈商的話告訴呂雉,呂雉這才勉強壓制內心的沖動,回心轉意,為劉邦發喪,大赦天下。

然後惠帝即位。惠帝只是一個為呂後隨意操縱的傀儡皇帝,在位七年後就去世了。呂雉掌握了七年的大權,政治經驗益發豐富,比起當年劉邦去世時的沖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惠帝發喪期間,當年的女巫搖身一變,成了戲子。呂雉只是一味乾嚎,沒有眼淚。張良的兒子張辟強當時年方十五歲,卻已瞧出其中的蹊蹺,對陳平說:「太後只有惠帝這么一個兒子,如今唯一的兒子去世了,她卻只是乾哭而不悲痛,您知道其中的緣故嗎?」陳平問:「什麼緣故?」張辟強說:「這是因為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後怕鎮壓不住你們這班大臣。如果丞相提請太後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統轄南北兩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做事,執掌大權,這樣太後才會心安,你們也才能避免禍患。」陳平就按張辟強的建議做了,呂雉果然十分滿意,這時她哭起來才顯得有些悲痛了。

新皇帝年幼,朝廷所發號令,一概出自呂雉。呂雉行使皇帝之權以後,獨斷專行,大張旗鼓地封諸呂為王。呂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權,便從此開始。

可是這個小皇帝雖然是孝惠帝的兒子,卻不是孝惠皇後所生。皇後當年是假裝懷孕,把後宮嬪妃所生的一個嬰兒抱來冒充自己的兒子,殺了他的母親,立他為太子。惠帝去世後,這個太子被立為新皇帝。後來小皇帝稍微懂事了,無意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便揚言以後要報仇雪恨。呂雉擔心他將來作亂,先是把他秘密地囚禁起來,對外聲稱皇帝得了重病,隨後就想廢掉他。呂雉對群臣說:「凡是擁有天下治理萬民的人,必須能夠像上天一樣覆蓋萬物,像大地一樣容載萬物。皇帝以愉悅仁愛之心去安撫百姓,百姓才能高高興興地來侍奉皇帝,這樣上下心情舒暢,感情融洽,天下才能大治。如今皇帝久病不愈,以至神志失常,不宜再把天下託付給他,應該另外找人替代他。」群臣誰敢不從?紛紛叩頭如搗蒜:「太後為了天下百姓,對安定宗廟社稷考慮得如此深遠,我們願意俯首聽命。」於是呂雉便廢了皇帝,最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將他殺了。然後又立了一個皇帝,然而不再改稱元年,因為呂雉自己一直就在行使皇帝職權。

這絕不是呂雉第一次殺人,也絕不是呂雉最後一次殺人。在呂雉垂簾聽政和臨朝稱制期間,與鞏固自己的地位、擴張自己的權力同時進行的,就是不遺餘力地排除異己、消滅敵人。

敵人都是誰呢?這是一目瞭然的。在呂雉看來,凡是反對呂氏家族的人,或者說反對諸呂封王的人,一律都是她的敵人。而最反對諸呂封王的,自然是劉氏皇族了。呂雉前後一共害死了三個趙王:劉如意,劉友,劉恢。比如劉友。劉友的王後是呂家的女兒,劉友不喜歡她,而寵愛其他姬妾。那呂家女兒懷恨在心,惱怒而去,到呂雉那裡誹謗劉友有謀反罪,誣蔑劉友說過這樣的話:「呂氏怎麼能夠封王!等太後百年之後,我一定要盡誅他們!」呂雉聞言大怒,當即發令召劉友來京。劉友來到京城後,呂雉把他晾在官邸中不予接見,並派衛隊將他圍困起來,不給飯吃。劉友的臣下有暗中送飯的,一經發現,立即下獄。就這樣將劉友活活餓死。死後只許以平民之禮,將他隨便葬在長安城外的亂墓之間了事。

齊王劉肥也差點送命在呂雉手裡。惠帝二年,劉肥進京朝見。一日,惠帝和齊王在呂雉面前設宴飲酒。惠帝因齊王是自己的哥哥,就按照家庭的禮節,請他坐在上首。呂雉見了很不高興,命人倒了兩杯鴆酒,擺在齊王面前,讓齊王站起來敬酒為她祝福。齊王站了起來,惠帝也跟著站了起來,端起酒杯,打算和哥哥一起向呂雉祝福。呂雉慌了,連忙起身打翻了惠帝手中的酒杯。齊王這才察覺酒中有鬼,便佯醉離席而去。後來經過打聽,證實果然是鴆酒。齊王驚恐萬分,唯恐不能從長安脫身。有人建議道:「太後心裡只有惠帝和魯元公主。現在大王擁有七十餘城,而魯元公主才幾座食邑。如果大王能夠獻出一個郡的封地給太後,作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太後一定高興,而大王您也就高枕無憂了。」齊王便向太後獻上城池,並尊魯元公主為齊王太後。呂雉這才放過劉肥而不殺。

然而呂雉的頭號大敵,毫無疑問,自然便是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了。既然劉邦已死,呂雉便可以毫無顧忌地隨心所欲地實施她的報復行為。

呂後下令將戚夫人囚禁起來,同時派人召趙王進京。使者去了好幾次,也沒能將趙王召來。最後趙王的丞相周昌對使者說:「趙王年幼,當初高帝將趙王託付給我,聽說太後痛恨戚夫人,要把趙王召去一起殺害。所以我不敢讓趙王去送死。況且趙王也在患病,不能奉詔前往。」呂雉大怒,先將周昌調離趙王身邊,再派人去召趙王。趙王不敢對抗太後,只得應詔前來。惠帝知道太後痛恨趙王,就親自到霸上將他迎進京城,和趙王一起進宮,一同飲食起居,企圖保全趙王。呂雉摩拳擦掌,虎視眈眈,卻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機會。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趙王年幼貪睡,不能早起同去。呂雉獲知趙王獨自在家,立即派人送去鴆酒。當惠帝趕回來時,可憐的趙王早已被毒死。接著,呂雉便開始對付戚夫人。砍去她的手腳,挖去她的眼睛,熏聾她的耳朵,灌啞她的嗓子,把她扔在廁所里,管她叫「人彘」。「彘」也就是豬,當時的廁所是和豬圈連為一體的。所謂「人彘」,也就是把戚夫人和豬關在一起。惠帝偶然見到這個怪物,一問才知道這就是戚夫人。惠帝當場放聲大哭,回去一病不起,卧床一年有餘。然後惠帝派人對母親說:「這不是人乾的事情!我作為你的兒子,實在是沒有臉面再來治理天下了。」從此惠帝整日沉湎於酒色,不問朝政。

孔子雲:「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願孔子的詛咒降臨於呂雉!當呂雉發明了「人彘」這種慘絕人寰的酷刑之時,她便已經註定要背上永遠無法擺脫的邪惡之名。的確,這時呂雉的面孔不但狠毒,不但殘酷,不但醜陋,而且明顯地透出一股邪惡的氣息,時隔兩千餘年,那股邪惡的氣息還令人不寒而慄。
呂雉處心積慮,慘淡經營了整整15年,一邊打擊劉氏,一邊扶植呂氏。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眼看就要令劉氏江山易姓,便在這時,呂雉死了。

臨死之前,呂雉告誡呂產、呂祿:「當年高帝曾與大臣們訂立白馬之約,約定『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如今呂家的人被封為王,大臣們一定心中憤憤不平。現在我要死了,皇帝又年輕,恐怕那些大臣們會趁機作亂。你們務必要牢牢掌握兵權,保衛皇宮,千萬不要為我送喪,不要被他們所控制。」

大約是由於呂家的精華已經全部集中到了呂雉身上,呂氏家族除了呂雉一人,只有她的妹妹呂媭還稍微有點見識,有點水平,其他諸呂都是一些無能之輩。

呂祿、呂產把持兵權,控制關中,准備發動叛亂,顛覆劉氏天下。但是內懼周勃、劉章等人,外懼齊、楚的軍隊,彷徨徘徊,猶豫不決。周勃用陳平「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計策,通過呂祿的一個信得過的朋友,勸說呂祿交出將軍印信,把軍隊還給太尉。呂祿派人將這件事報告呂家的老人,他們有的認為這樣做有利,有的認為這樣做不利,意見不一,未能決斷。呂祿便去請教姑姑呂媭。呂媭聽說呂祿打算交出軍隊,大驚失色:「你身為將軍,竟然放棄軍隊,我們呂家將要死無葬身之地了!」呂媭說完,發狠地將家裡的珠玉珍寶統統扔到院子里,說:「現在已經不必再替別人收藏這些東西了!」然而呂祿實乃不折不扣的雙料白痴,還是將兵權交給了太尉周勃。呂祿被哄,呂產則被殺,南北兩軍都控制在劉黨手中。呂雉花了十五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局面,不過幾天時間,便已土崩瓦解,有如摧枯拉朽。

一場噩夢終於結束了。

陳平,其實是一個品行不端的小人、反復無常的政客、不擇手段的謀臣、幾乎毫無政績可言的宰相。然而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卻為陳平書寫了一篇堪稱輝煌的墓誌銘:「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這自然是由於陳平晚年積極參與誅呂運動了。僅僅是參與保全劉氏江山這一件事情,就足以令司馬遷對陳平刮目相看了。陳平的身上充滿了道德的污點,然而僅僅由於參與了誅呂運動,陳平生平似乎總算有了一次站到「正義」立場上的機會,這就足以令後人對陳平的所有污點都視而不見忽略不計了。由此看來,其實是呂雉的惡名成全了陳平的令名,陳平的那篇冠之以「榮名」的墓誌銘,幾乎可以說是呂雉親手雕刻上去的。

對照陳平的「榮名」和呂雉的「惡名」,令人思慮萬千,惆悵不已。

⑧ 呂氏歷史和人物譜——秦、漢時期

四、秦朝

公元前256—前251年 昭襄王贏稷  五十一年——五十六年

        公元前256年,昭襄王五十一年。周赧王去世,把持國權的西周公姬咎在洛陽降秦,周朝亡。據鞏邑的東周公文君想利用呂禮、呂不韋在秦國的權威保存周王室,遂任呂禮侄呂倉為相國。

公元前249—前247年 庄襄王贏子楚 元年——三年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東周文君七年。丞相呂不韋率軍攻滅東周國,遷東周公姬傑於陽人聚(今河南臨汝)以奉周祀。呂不韋因功封文信侯,食邑洛陽十萬戶,門下食客三千、家僮萬人。

公元前246—前210年  始皇贏政 元年——三十七年

        公元前239年,始皇八年。呂不韋以相邦、號「仲父」之尊組織門客纂成《呂氏春秋》二十餘萬言,「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公元前236年,始皇十一年。呂不韋撰《呂氏世譜》,其序說:自康公「東遷海上,呂氏之存者寡矣。公子進幾而作亡命奔韓。今距公子進五世爾。」呂尚後裔中仍以呂為氏者僅有公子祁和公子進、綏。

        公元前235年,始皇十二年。呂不韋因趙太後與嫪毐淫亂私通的事被牽連免相逐回封地洛陽後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仍絡繹不絕前來問候,秦王恐其發動叛亂就寫信要他和家屬遷徙巴蜀,因憂懼日後被殺遂飲鴆而卒。其後人有呂嘉、呂凱等。

        公元前220年。呂文為避仇人從單父縣遷居沛縣,在一次沛縣令舉行的酒宴上將次女呂雉嫁給了泗水亭長劉邦,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後。還生有長子澤、次子釋之、長女長姁、三女嬃嫁漢將樊噲。

公元前 209—前207年  秦二世贏胡亥   元年——三年

        公元前208年。正月,中涓呂臣在新陽(今安徽界首)組織蒼頭軍鎮壓殺害陳勝的叛徒庄賈後重建楚國。二月,秦軍攻陳(今河南淮陽),呂臣敗走,不久與英布聯合破秦軍收復陳縣,後歸項梁與項羽屯軍於彭城。十一月楚懷王奪呂臣兵權改任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

五、漢朝

公元前206—前195年 漢高祖劉邦    元年——十二年

        公元前206年,漢王元年。呂馬童以郎中騎將起兵好畤,參與漢滅楚軍龍且之戰,升騎司馬。七月,南陽呂國後裔秦南陽郡守呂齮降漢封為殷侯,子呂勝以郎中從劉邦。其族裔有呂越人及三國時呂常。

        公元前205年,漢王二年。呂澤以客從劉邦定三秦後率陽都侯丁復、東武侯郭蒙、曲成侯蠱逢、都尉呂嬰等駐軍下邑。漢王劉邦彭城兵敗往從之,集潰卒和敗軍破楚於滎陽,復發兵佐高祖劉邦定天下。

        公元前203年,漢王四年。呂臣率漢軍於汜水斬楚將曹咎,以功為都尉封寧陵侯,後承嗣其父呂青陽信侯爵位。陽信侯傳六世至呂談坐酎金奪爵,族裔擴散於陝甘。寧陵侯傳三世至呂始以無後除國,其族裔分布豫州、安徽省界首等地,如三國時東吳呂蒙。

        公元前202年,漢王五年。呂馬童、呂勝等五人分割被漢軍追至烏江邊(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西岸)拔劍自刎的項羽屍體請功。

        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正月,呂澤封周呂侯,謚令武。生二子台、產。三月,呂博國以越戶將從破秦、擊項羽封貰侯,傳至五世呂倩坐殺人死罪國除。四月,呂釋之以客從擊秦、漢王入漢還豐沛衛太上皇之功封建成侯,謚康公,生四子則、謝、種、祿。

        公元前200年,高祖七年。正月,呂馬童封中水侯,傳至五世呂宜成坐酎金奪爵,分衍有內蒙、南皮等分支,呂虔為其後裔。呂勝封涅陽侯,傳至二世呂成以非親生國除。

公元前194—前188年  漢惠帝劉盈  元年——七年

        公元前192年,惠帝三年。劉邦逝後呂雉以太後執政,通稱呂後,繼續執行以宗室女與匈奴和親的政策,避免了漢匈之間的兵燹之災。

        公元前191年,惠帝四年。呂後下令郡國「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三月,下令廢除挾書律,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以休養生息治天下,為文景之治奠基。

公元前187—前180年 高後呂雉 元年——八年

        公元前187年,呂後元年。呂雉稱制,立呂台為呂王,台逝,子呂嘉繼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因呂則有罪免其嗣建成侯,封其弟呂種為沛侯,後更為不其侯,姐長姁子呂平為扶柳侯。追尊父為宣王,追封兄呂澤為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

        公元前184年,呂後四年。封族人呂嬰子呂它為鄃侯、呂更始滕侯。妹呂嬃臨光侯,堂侄呂忿為呂城侯、呂勝贅其侯、呂瑩祝茲侯。

        公元前180年,呂後八年。七月,令呂祿為上將軍軍北軍,呂產軍南軍為相國。八月,呂後卒,周勃、陳平、劉章等人設計誅殺呂產、呂祿,斬殺長樂宮衛尉呂更始後,捕捉諸呂男女,不分老少一律誅殺,史稱「誅呂之役」。族人呂文和從沛縣逃奔略陽(今甘肅天水)。呂後的親族遭誅後,三代外的近族後裔在兩漢間大多生活在今山東鄉間。

公元前150年 漢景帝劉啟 七年

         呂季主為呂倉後人,他和田叔一起去梁國處理太常袁盎被殺案,為維護禮法他把梁王謀反的證辭全部燒掉,處死寵臣羊勝、公孫詭,使梁王安然無恙,得到景帝誇獎。子呂步舒為董仲舒學生。

公元前140—前87年 漢武帝劉徹時期

        公元前 122 年,元狩元年。呂步舒手持符節出使淮南國自行裁決准南王劉安罪案。漢武帝認為他斷案公正做得對。官至丞相長史。

        公元前 121 年,元狩二年。呂越人與王然於、柏始昌出使身毒國過滇及夜郎,滇王和夜郎侯問漢使者:漢朝和我國相比,哪個大?此為夜郎自大成語的出處。後還曾出使過南越、大夏。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南越國丞相呂嘉殺武帝派去的信臣發動叛亂。翌年叛亂被平,置不韋縣(今雲南省保山市)徙其族以實之。

公元前86—前74年 漢昭帝劉弗陵時期

        公元前86年,始元元年。夏,呂破胡為水衡都尉,率軍平息益州郡二十四邑夷民反叛。三年後益州夷民再反,破胡再次率軍征討失利,致太守被殺、漢軍戰死及溺亡者四千餘人。翌年改任雲中太守。

公元前62年 漢宣帝劉詢 元康四年

         中水侯之後長安公士呂建明、陽信侯之後長陵大夫呂陽、寧陵侯之後南陵公大夫呂得、涅陽侯之後呂忠奉詔復家,令奉祭祀世世勿絕。

公元1—5年 漢平帝劉衎時期

        公元3年,元始三年。呂寬受妹夫王宇之託於半夜用狗血灑在其父王莽府邸門口以阻其專權稱帝,不料被人發現。呂寬及妹呂焉、妹夫王宇被害。史稱狗血門事件。

        公元4年,元始四年。呂猗為御史大夫,因王莽摂政無道而養疾於家譜書。以「太公三十四世孫洛陽呂猗」為洛陽《呂氏宗譜》作序。

公元9—20年 新朝王莽時期

        公元17年,天鳳四年。呂育(呂寬遠房親族)因被縣宰冤殺,呂母遂散盡家業與呂植聚眾起義一舉攻下海曲城,將縣宰處死,以其首祭呂育,義軍迅速發展至數萬人。呂母病逝後呂植率義軍投赤眉軍。

公元23—25年 更始帝劉玄時期

        公元 23 年,更始元年。呂植率一部赤眉軍降更始帝劉玄,封為大將軍,據守淇園,後經岑彭說服降於劉秀。十二月,呂晏為鄧禹裨將,遵劉秀命討伐王郎。

公元25—57年 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期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呂羌任山陽郡太守,精研《梁丘易》。

         公元27年,建武三年。呂鮪為東漢初群雄、關中豪傑,在更始帝、赤眉軍敗北後,割據右扶風、陳倉,為成家公孫述將軍攻擊三輔。

         公元35年,建武十一年。秋,呂鮪入蜀和延岑、王元、公孫恢在廣漢郡廣漢、犍為郡資中迎擊漢軍岑彭,後被臧宮在瀋水擊敗。

         公元49年,建武二十五年。呂種以伏波將軍的行軍司馬為沅陵長,招撫武陵蠻人。後因受馬援外孫王肅結交漢室諸王案牽連致禍被害。

         公元56年,建武三十二年。呂鴻任吏部尙書,徐州刺史。弟呂鵠、呂鶴、呂雕、呂鴒也在朝為官。父呂霸官尚書令。

公元89—104年 東漢和帝劉肇時期

        公元 97 年,永元九年。呂蓋以光祿勛升司徒。卒後發明地動儀的尚書張衡為其作《司徒呂公誄》。子呂倉為光祿大夫,父呂章以郡縣職經韓棱舉薦進中央層為官政績不凡。為南陽呂氏後裔。

公元107—125年 東漢安帝劉祜時期

        公元108年,永和元年。二月,呂倉以光祿大夫與樊准視察兗州,以倉廩儲糧賑濟流民。孫呂勃諫議大夫。

公元126—144年 東漢順帝劉保時期

        公元136年,永和元年。洛陽令呂放因不滿專橫跋扈的河南尹梁冀被其派人刺殺,弟呂禹繼任洛陽令。

        公元141年,永和六年。諫議大夫呂勃反對將殤帝的廟號排在順帝之下,認為左昭右穆的秩序不可亂,梁太後下詔同意了。

公元168—188年 東漢靈帝劉宏時期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中常侍呂強建言靈帝應赦黨人,誅殺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稱職。封都鄉侯,辭不就。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呂布善弓馬,武藝高強,有飛將之稱。因叛殺丁原,被董卓授騎都尉、中郎將封都亭侯。後又與王允等共謀刺死董卓於未央宮門,授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

公元190—220年 東漢獻帝劉協時期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呂由為徐州刺史陶謙部將,在曹操進攻徐州時與曹仁作戰陣亡。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呂布大破張飛於下邳,俘劉備妻兒及部曲家眷,自稱徐州牧。七月,朝廷任呂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四年後被曹操決水圍攻兵敗被害於徐州白門樓(今睢寧縣古邳鎮)。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冀州渤海郡南皮豪傑呂威璜從招為袁紹麾下騎督,在與曹軍的官渡之戰中陣亡於烏巢。

        公元203年,建安八年。十月,呂曠、呂翔背袁尚投曹操,駐扎在陽平縣(今山東莘縣),被封為列侯。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呂蒙平定了山越族人之亂被孫權任為平北都尉兼廣德長後出征夏口,親自斬殺黃祖水軍都督陳就;隨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敗曹操,又獻計大破曹軍於夷陵城下。因屢立戰功升橫野中郎將、偏將軍兼尋陽令。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呂常以中郎將、裨將軍、關內侯隨曹操南下,封陰德亭侯,領襄陽郡。因治郡有方拜平狄將軍,改封盧亭侯。早年曾護送漢室宗親益州牧劉焉入川任職,被迫留蜀娶妻生子呂乂。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呂蒙經孫權勸導經勤奮學習才略大進,魯肅不禁感慨已經不再是吳下阿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豫州刺史呂貢和徐晃副將呂建接曹操密令率軍救援族兄呂常,大敗關羽於襄陽城。十一月,呂蒙被孫權拜為大都督,率軍白衣渡江襲占荊州,關羽進退失據敗走麥城被俘斬首。因功封孱陵侯、南郡太守。後因傷病壯年而卒,子霸襲爵,霸卒,兄琮嗣,琮卒,弟睦嗣。

⑨ 呂氏歷史和人物譜——宋朝時期

十二、宋

公元960—976年 宋太祖趙匡胤年間

       公元964年,乾德二年。呂余慶因陳橋兵變擁趙匡胤登皇位有佐命功歷升端明殿學士、開封知府、戶部侍郎。以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徵召回朝為太祖創設的首任參知政事(副相)。後又以參知政事權知成都府整頓軍紀,將士畏服,境內宴然,以功加吏部侍郎。

       公元965年,乾德三年。虎捷指揮使呂翰因受主帥凌辱,率部起兵嘉州,被曹彬率宋軍重創敗亡。

        公元973年,開寶六年。呂余慶與宰相趙普交替執掌政事印,同等議亊,不久因疾上表請求解機務,拜尚書左丞。卒贈鎮南軍節度使。

        公元975年,開寶八年。呂端以父蔭入仕為太常少卿任出使契丹副使。回朝後任司門員外郎、知成都府,獲賜金紫衣,徵召為考功員外郎。出使高麗後歷戶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禮院、大理少卿等。

公元977—997年 宋太宗 趙炅(光義) 年間

        公元976年,太平興國元年。呂祐之舉進士。出使高麗,回朝後獻海外覃皇澤詩十九首,太宗嘉之。累官工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集賢院直學士遷刑部侍郎。著有文集三十卷。

        公元977年,太平興國二年。呂蒙正經寒窯苦讀高中丁丑科進士第一,為宋代第十六位狀元,初授將作監丞。兄元明陳州髙水縣主簿早卒、弟蒙吉左班殿值郎正七品、蒙叟徐州偃城主簿從九品、蒙莊曹州楚邱縣丞從九品、蒙休咸平四年舉進士官至殿中丞。叔父龜祥同年進士及第,為殿中丞知壽州,生三子蒙亨、蒙巽、蒙周。

        公元985年,雍熙二年。呂文仲(僧珍後裔)出使高麗,歷翰林院侍讀學士、刑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南唐進士, 富詞學,參與編修《太平御覽》等。兄文膺官至太子左贊善大夫,生一子士元。

        公元988年,端拱元年。呂蒙正自翰林學士、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丞相)、監修國史。

        公元989年,端拱二年。呂蒙亨舉進士,因堂兄蒙正居相位而避嫌棄廷試,出任下蔡主簿,授光祿寺丞改大理寺丞。後以長子夷簡位顯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封魏國公。次子宗簡天聖元年進士,累官至刑部員外郎,卒賜紫金光祿大夫。三子尭簡官為太子中允。其弟蒙巽累官吏部侍郎知海州,蒙周淳化二年進士官至太常侍丞。

        公元993年,淳化四年。呂端授右諫議大夫,復樞密直學士進門下侍郎任參知政事。以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得到太宗重用。同年因受妻族宋沆上書觸犯皇帝連坐罷相後又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宗卒,呂端等粉碎宦官王繼恩的陰謀,立太子趙恆為真宗。以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加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亊,監修國史,正一品。

        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呂蒙正復相二年後以右僕射出判河南府。為政不以權謀私,敢說真話,薦賢不偱私情。有人慾獻能照二百里寶鏡以求引薦被拒,所薦夷簡、富弼均為宋名相。

公元998—1022年 宋真宗 趙恆 年間

        公元999年,咸平二年。呂元士舉明經,初授潭州醴陵尉,歷廬州司理參軍、秦州隴城縣令等,以疾卒於官,歐陽修為之作《隴城縣令贈太常博士呂君墓誌銘》。生四子淵、溱、淇、淙。

        公元1000年,咸平三年。呂夷簡舉進士,歷任通判、知州等,任上請免農具稅,造福於民。四月,呂端以太子太保卒,贈司空、謚正惠。生四子:藩為太子中舍人、荀為大理評事、蔚為千牛備身、藹為殿中省進馬。孫諤、諮、訥、誨在天禧、天聖、景祐年間相繼登進士。

        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呂蒙正以左僕射同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三次入相,加司空兼門下侍郎。後以疾罷相授太子太師,封萊國公改徐國公。卒贈中書令、謚文穆。生十一子,宋史載:從簡國子博士,惟簡太子中舍,承簡司門員外郎,行簡比部員外郎,務簡國子博士,居簡殿中丞,知簡太子右贊善大夫。師簡、昭簡、詮簡、易簡無傳。

        公元1018年,天禧二年。呂言奉真宗命以侍御史、欽差身份赴西京洛陽舉行祈禱祭祀,以消弭常於晚上懸浮於空中的形同帽子一樣的不明飛行物。後經起居舍人呂夷簡捕斬了三個利用道術蠱惑人心的僧道後,不明飛行物不再出現。史稱帽妖事件。

公元1023—1063年,宋仁宗 趙禎 年間

        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呂夷簡以龍圖閣直學士、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遷給事中、參知政事。不久拜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後因郭皇後說他依附劉太後被罷職外任。生五子公綽、公餗、公弼、公著、公孺。同年次子公餗由開封府遷居彰德府安陽縣,為安陽始遷之祖,官至太常博士、太子贊善。五子公孺以父蔭補官賜進士出身歷龍圖閣直學士、戶部尚書,贈右光祿大夫。

        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呂璹與叔父呂進同登進士,以縣令遷宜州通判,至桂州值儂智高反,為轉運使權知邕州,將兵二千剿賊得首虜為多,因功遷開封府司錄、光祿尚書,賜爵開國子,食邑六百戶,贈紫魚袋、封太師魯國公。生十子,登進士者八人:惠卿官至參知政事,德卿官至太子中允,溫卿官朝散大夫判司農寺,和卿官至河間府知府,虞卿官諫議大夫知長沙,康卿官至安州觀察使,諒卿官溫州軍事推官贈宣教郎官,升卿官翰林學士。後世南安朴里村中呂氏祠堂有「四世六登元輔;十子八捷南宮」楹聯。父呂晏亦進士官泉州府助教。

        公元1038年,寶元元年。呂溱高中戊寅科狀元,初授將作監丞,因有政績升亳州通判,後任著作郎、直集賢院、《起居注》同修官。

        公元1040年,康定元年。呂夷簡由判天雄軍復入相,以申國公徙封許國公,判樞密院改兼樞密使。不久以太尉致仕卒,贈太師、中書令,謚文靖。配享仁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神像之一。

        公元1042年, 慶歷二年。呂喬卿、呂夏卿兄弟同舉進士。喬卿官至朝散郎。夏卿歷江寧縣尉、直秘閣、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出知潁州,編有《新唐書》。父呂造天聖二年舉進士官至朝散大夫。

        公元1043年,慶歷三年。呂公綽以父蔭補官,後歷龍圖閣直學士、樞密直學士知秦州,遷右司郎中,未拜疾革,贈左諫議大夫。常詢民間疾苦,曾奏請免牛不入藉(稅)。子希傑官至太常博士,希道官至中散大夫,希成歷官浙東道提干、台州路總管,卒贈太保。

        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呂大忠進士及第,累官工部郎中、陝西轉運副使、寶文閣直學士。同年二弟呂大防亦舉進士,初授馮翊主簿。

        公元l052年,皇祐四年。呂溱勸仁宗不要封鎖儂智高叛寇嶺南消息,「一方有警,使諸道聞之,共得為備。」仁宗從之。進知制誥,入為翰林學士、知徐州,因與興都轉運使李參不和及豪侈放任,簡於政事被彈劾貶知和州分司南京。後起為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為政以耿直敢言為朝廷內外推許,卒於任,贈禮部侍郎。

        公元l057年,嘉佑二年,呂大鈞舉進士,歷官延州監折博務、知縣,首創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規民約《呂氏鄉約》,為北宋關中學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四書注》《誠德集》等。弟大臨為金石學家,歷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與兄大忠、大防稱藍田呂氏四賢。

        公元l060年,嘉祐五年。尚書戶部員外郎呂沖之查考文獻將歷任度支副使的履歷刻寫在石上和署辦的東壁上,開擇吏留檔先驅。

        公元1061年,嘉佑六年。呂誨因劾奏公主出知江州,後召復知諫院拜御史中丞。為官三居諫職皆以劾奏執政大臣等而罷。為北宋敢諫之臣,著有《呂獻可章奏》20卷。生四子由庚、由禮、由聖、由誠。

        仁宗年間舉進士的還有:1030年呂士昌。1046年呂百能、呂元。

公元1064—1067年 宋英宗 趙曙 年間

        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呂公著以父蔭補官並進士及第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讀加龍圖閣直學士。次年因諫阻濮議案貶侍御史呂誨、呂大防出京未果,故堅請外任出知蔡州。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呂公弼以父蔭進仕賜進士出身,歷直史館權知開封府加給事中。因為政寬厚仁愛拜樞密副使、擢樞密使。

公元1068—1085年 宋神宗 趙頊 年間

         公元1069年,熙寧二年。呂惠卿嘉佑二年登第任真州推官任滿後參與王安石新法為檢詳文字。後歷集賢校理、判司農寺兼知制誥草擬新法和章奏。主持科舉改革後的首次科考與王雱同修《三經新義》。

        公元1070年,熙寧三年。呂嘉問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稿示王安石,至公弼被貶為樞密副使出知太原府,被稱為「家賊」不得與呂氏同傳。歷官龍圖閣直學士、權戶部判官、提舉市易務,卒贈資政殿學士。

        公元1073年,熙寧六年。呂公弼以西太一宮使卒,贈太尉,謚惠穆。生四子:希道官至太子右贊善大夫,希彥官至西京留守司御史台、贈光祿大夫,希仁登第官至戶部尚書,希明官至太常寺太祝。

        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呂惠卿以知諫院、翰林學士出任參知政事。因御史揭其弟升卿試國子監舞弊案而罷副相出知陳州、延州,在知太原府任上,率步、騎二萬擊敗西夏軍於聚星泊。後又因「元祐更化」案貶為光祿卿分司南京,再貶建寧軍節度副使,建州安置。

        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呂公著因彗星出現朝廷求直言而上書獲召為翰林學士承旨,改端明殿學士知審官院、同知樞密院事任樞密副使,反對恢復肉刑。不久因病辭罷為資政殿學士、定州安撫使。後高太後遣使迎回朝為門下侍郎再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相執政。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呂大防徙永興軍,上陳三說九宜,所知華州民力富、軍需足,政績卓著,召為翰林學士權開封府遷吏部尙書。

        神宗年間舉進士的還有:1070年呂俱。1073年呂陽、呂厚、呂監授官通議大夫。1076年呂常。1082年呂杭、呂察、呂企、呂傃(明卿長子)官翰林學士。1085年呂祝。

公元1086—1100年 宋 哲宗趙煦 年間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呂希純以祀明堂將用皇佑故亊並饗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事不經見,嘉祐已釐正而諫言,帝從之以神宗獨配。

        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呂陶以進士歷太原府判官知彭州,因涉洛蜀黨爭,自殿中侍御史、左司諫出為轉運副使。後因入「元祐黨籍」奪職,復入為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進給事中。著有《呂陶集》六十卷。

        公元1088年,元祐三年。呂大防以尚書右丞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封汲郡公為相執政,廢除新法,提舉修撰《神宗實錄》。因元祐黨爭貶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行至虔州信豐病逝。後追賜太學士、太師、宣國公、謚號正愍。有《文獻通考》傳世。子景山贈進士、授文林郎封大尹、任知縣。祖呂通太常博士,父呂賁比部郎中。

       公元1089年,元祐四年。呂公著以司空、平章軍國重事懇辭不允,詔建第於東府之南,特許二日一朝赴都堂參議軍國事不必拘時。二月卒,贈太師封申國公、謚正獻。自宋以來宰相以三公平章軍國重事者共四人,公著與父居其二,士艷其榮。著有《五州錄》《呂申公掌記》《呂氏孝經要語》等,開啟呂學端緒。生三子:希哲、希績、希純。

        1094年,紹聖元年。呂頤浩舉進士初授密州司戶參軍,後被降將郭葯師擄至金國,放歸後被命為河北都轉運使、揚州知州。

        公元1096年,紹聖三年。呂惠卿復官以資政殿大學士知大名府率軍擊退大舉入侵鄜延路的西夏軍,因功升銀青光祿大夫。以觀文殿學士、醴泉觀使致仕,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文敏。子淵紹興五年登進士、河乾道五年登進士,孫榮紹興十二年登進士,官朝散大夫。

        哲宗年間舉進士的還有:1086年呂律累官秘書少監。1087年呂放官翰林學士。1088年呂仿。1097年呂深、呂杭。1100年呂沆、呂稅。

公元1101年——1125年宋徽宗 趙佶 年間

        公元1101年,靖國元年。呂希純因入元祐黨藉貶為舒州團練副使道州安置,徽宗即位後敇還改知頴州,翌年卒於任,贈寶章閣侍制。

        公元1101年,崇寧元年。呂希哲因淡薄名位潛心於學,父歿始為兵部員外郎。徽宗召為秘書少監,遷直秘閣知曹州,旋遭崇寧黨禍奪職。遂授徒講學,為學「不主一門,不私一說」,成就呂氏家學。卒贈太子太保,賜爵榮陽郡公。生三子好問、疑問、切問。

        公元1104年,崇寧三年。奸相蔡京專政,樹北宋「元祐黨籍碑」(崇寧黨),宣稱在碑人員為十惡不赦的奸黨,呂氏在碑者:呂公著、呂大防、呂希純、呂希哲、呂希績、呂陶、呂諒卿、呂彥祖。

        公元1116年,政和六年。呂潛夫上書徽宗要嚴懲不執行任滿考核的官員得到採納,歷官朝奉大夫、成都路轉運使。生子雲中、原中、柔中、雲翔、雲卿、雲韶、雲章。父仲甫治平四年登第,官集英殿修撰,卒贈龍圖閣學士。祖昌齡歷官宣德郎、江南轉運使。曾祖從簡。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呂師囊率眾響應方臘起義,連下台州、天台、黃岩、溫州等城。七月被困於黃岩斷頭山,跳崖致傷被俘遇害。

        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呂渭任朝請郎提舉廣南西路常平章事,於桂林南溪山劉仙岩刻了一貼避免染嵐瘴之病的《養氣湯方》葯方。

        徽宗年間舉進士的還有:1103年呂修卿高中會元官國子監祭酒、銀青光祿大夫,呂廬卿官至中義大夫。1106年呂著、呂若常、呂之才(德卿孫)官資善大夫、崇伯學士。1109年大觀三年呂賓、呂祚。1125年呂廣問登第,歷集賢殿修撰、知池州等地。

公元1126年 宋欽宗 趙桓 靖康元年

        呂由誠以宜任台臣被召至京師,因與宰相唐恪議不合而力辭求退。差知襲慶府,遇金人重兵攻城,城陷全家四十口被害,僅子億、傅、倬居外倖免於難。後詔贈由誠三官,為通奉大夫,與二子恩澤。

公元1127年——1162年南宋高宗 趙構 年間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呂好問因被議金人陷都時不能執節而求除去,疏入除資政殿學士知宣州、提舉同宵宮。後金兵南下,輾轉避桂州卒於寓所,以恩賜爵東萊郡侯、秦國公加御史中丞,贈太師、謚功德碑曰:元靜惠安。生五子:本中、揆中、弸中、用中、忱中。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呂頤浩以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率軍勤王,平苗傅、劉正彥兵變迎高宗復位,歷尚書右、左僕射,以宰相兼領軍權而為人所憚。因建議高宗親征被劾,辭為鎮南軍節度、開府儀同三司、醴泉觀使。不久二度拜相,任少保、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開都督府督江、淮、荊、浙諸軍事。

       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呂本中被特賜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權中書舍人,歷太常少卿、侍講權直學士院,因忤秦檜罷官。後深居講道論學,為宋代江西派詩人、詞人、道學家。卒賜謚文清。著有《紫微詩話》《東萊先生詩集》等。因父為東萊郡侯,故世稱東萊先生。

        公元1137年,紹興七年。呂祉以太學上舍釋褐出身歷右正言、建康知府、吏部侍郎等升兵部尚書參議軍事。淮西軍變中被害,贈資政殿大學士。子勝己從張栻、朱熹講學,歷任杭州知府、朝散大夫。

        公元1139年,紹興九年。呂頤浩罷左相後以觀文殿大學士封成國公,因老病辭鎮守陝西之職。卒贈太師、秦國公,謚忠穆,配享高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神像之一。著有《忠穆集》。生四子:摭官朝散郎、直秘閣,抗官浙東提舉,挺為右承務郎,擢進士及第。

        公元1154年,紹興二十四年。呂願中任靜江(桂林)知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誘降諸蠻三十一種,得州二十七,縣一百二十五,寨四十,峒一百七十九。後因作詩媚秦檜被貶果州團練副使封州安置。

        高宗年間舉進士的還有:1128年呂希說。1132年呂靖(夏卿孫)、呂秉文官奉直大夫。1151年呂定歷殿前都指揮、龍虎上將軍。

公元1163年——1189年南宋孝宗 趙昚 年間

        公元1163年,隆興元年。呂祖謙先中博學宏詞科,後又中進士,歷太學博士、秘書省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學業上兼收並蓄、獨樹一幟,開創婺學,又稱呂學,成為南宋重要學者和思想家,史稱小東萊先生。子延年官建德知縣。父大器曾在豹隱堂講學,官至尚書倉部郎。祖弸中累官元帥府參議、朝請郎,封東陽郡公,贈通議大夫。

        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呂大椇字規叔,曾任梧州教授、監察御史、河南府推官,致仕後與子淮南安撫使祖璟創辦鹿門書院。父用中官福建路提舉市舶司、知泉州府。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呂祖儉奉派監明州倉,遇兄祖謙卒服喪一年。歷衢州法曹、台州通判、太府丞,助兄講學麗澤書堂,著有《大愚集》。追贈朝奉郎、直秘閣,謚忠。從弟祖泰性疏達,學問該洽,以言報國上書被貶,後詔雪,特補上州文學,改授迪功郎、監南嶽廟。

        孝宗年間登進士的有:1166年進士呂實、呂閎。1169年呂容。1172年呂庭堅官奉直大夫。1178年進士呂炎。1184年呂啟宗。

公元 1195—1224年 南宋寧宗趙擴年間

        公元1208年,嘉定元年。呂殊舉進士歷江陵教授、朝奉郎,著有《敏齋稿》。呂聲之太學出身官至昭信軍節度推官,著有《雁山吟》。

        公元1211年,嘉定四年。呂午舉進士授烏程主簿,歷監察御史、起居郎兼史院官、中奉大夫,著有《竹坡類藁》《左史諫草》等。子呂沆以銓試第一授黃岩縣主簿、婺州通判。因政事不順隱歸不再復出。

        寧宗年間舉進士的有:1199年呂克襲、呂克廣、呂克導,呂克光官承事郎。1205年呂稽叔。

公元 1225—1264年 南宋理宗趙昀年間

        公元 1234年,端平元年。呂沅銓試第一,知於潛縣,旋通判婺州、後知興國軍及全州。同年呂重庚登進士,官至大理正。

        公元1237年,嘉熙元年。呂文德以樵夫行武、魁悟勇悍而建功擢為池州都統制,率軍援安豐城力戰打退蒙軍。又以宋軍精銳伏擊敗蒙軍於五河,連傳捷報二十七次。以功升福州觀察使、侍衛馬軍副都指揮使,後兼知濠州節制壽、亳等四州軍隊。以親族及樵夫、炭農等編成了南宋末最大、戰績最為卓著的呂氏軍事集團。弟文煥、文信、文福,子侄師夔、師龍、師道、師孟、師望,婿範文虎等均為重要將臣。

        公元 1247年,淳祐七年。呂大奎登張淵微榜登一甲第三名進士。初任潮州教授,遷袁州、福州通判,以政績升朝議大夫兼吏部員外郎。同年呂中舉進士,授肇慶府教授,歷國史實錄院檢討、國子監丞兼崇政殿說書。著有《演易十圖》《論語講義》《治跡要略》等。

        公元 1259年,開慶元年。呂文德為保康軍節度使、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慶府,四月又總領四川財賦、授京湖制置使,率部轉戰川鄂,增援釣魚城,連敗蒙軍,致使蒙哥戰死在合州。因功以開府儀同三司、少傅、崇國公致仕,特授少師改封衛國公。卒謚武忠,追封為和義郡王。父呂深,追贈太師、相國公。因弟文煥降元,《宋史》不傳。

        理宗年間舉進士的有:1226年呂橋。1228年呂秉南歷官崇安尉、朝議大夫。1238年呂撫歷官朝議大夫、資政殿大學士封永康縣開國男。1249年呂大方官宗政說書、秘書郎。1253年呂圭官通直郎侍班。1256年寶祐四年呂岳英德州僉書判官。1260年景定元年庚申科進士呂人龍。

公元 1265—1274年 南宋度宗 趙禥 年間

        公元1273年,咸淳九年。呂文煥以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職從1267年起死守襄陽與蒙元相持達六年之久。但因南宋末年政治昏庸、奸臣賈似道當政,致襄陽兵盡糧絕,為免屠城與子師聖降元。

        公元1274年,咸淳十年。呂師夔卸任廣西制撫後鎮守九江,以兵部尚書降元,後官至元中書省左丞。

        度宗年間舉進士的有:1265年呂鼎享官文林郎,呂然任淞江制置司計議官以軍功轉修武郎,呂勛特恩同登進士官修職郎、監臨安府鹽官縣教積務官。1268年呂儻授徽州府學教授,改修職郎處州松陽縣尉。

公元1275—1279年 南宋恭宗趙顯、 衛王趙昺年間

        公元1275年,恭宗趙顯德佑元年。呂文信仕至武功大夫、沿江副司諮議,率水師在南康斛林的夾白鹿磯與元兵遭遇戰死,贈寧遠軍承宣使。子師憲,特與帶行閣職,與兩子承信郎恩澤。

        公元1279年,衛王趙昺祥興二年。呂大奎奉檄以興化軍(今莆田市)轉調漳州知府節制左翼屯戍軍馬赴任時被叛將蒲壽庚執捕欲殺,幸得門弟子救出,後易服避入海島時再次被捕,拒降被害。著有《莆陽拙政錄》、《春秋或問》、《論孟集解》等傳世。

閱讀全文

與呂姓歷史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