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巢湖的歷史。
巢湖地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距今三十萬年的「和縣猿人」、二十萬年的「銀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國最早的城市」凌家灘文化遺址,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代人一步步進化的歷史。 巢湖市半湯鎮,西周、春秋時就是南方銅料運往北方的中轉地。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一代代名將曾馳騁巢湖疆場,留下眾多的古戰場遺存。含山縣古昭關,雄踞「吳頭楚尾」,碑刻上清晰地記述著春秋時期楚國名將「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的驚險場景,正是這一「逃」,改變了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格局,由此引發出「伍員借兵滅楚」、「伍員鞭笞楚王屍」、「申包胥哭告秦庭」以及「范蠡送西施」、「越王勾踐十年卧薪嘗膽」等一系列千秋不朽的故事。
和縣霸王祠的悠揚鍾聲,聲聲訴說著「項羽烏江自刎」的悲壯故事,四年楚漢相爭在這里畫上了句號。居巢區旗鼓山,是項羽謀臣范增的故土。這里「鼓打旗搖鳳點頭」的青山秀水,向人們訴說著兩千年前歷史的輝煌與遺憾:正是由於「當年亞父出居巢」,輔楚反秦,項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業;但也正由於項羽後來不聽從他的計謀,在他導演的「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才出現自刎烏江的悲劇結局。
巢湖是「淮軍文化」的搖籃。李鴻章在巢湖中廟水域集中編練中國淮軍,一批著名愛國將領正是從這里走向疆場,走向台灣,在抗法戰爭、甲午戰爭和抵抗八國聯軍三大戰爭中屢建奇功。
巢湖是現代革命的紀念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雄的巢湖兒女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光榮傳統,在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積極參軍,踴躍支前,為保衛祖國浴血奮戰。
巢湖是歷史名人的故里。這里英才輩出,群星璀璨。「巢湖四上將」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以及當代書法大家林散之、畫家童雪鴻、詩人田間、奧運冠軍許海峰等,都出生在這塊沃土上。其中馮、張、李三上將故居定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巢湖歷來是政治家和文學家們的涉足之地。他們或游覽和視察巢湖,或戎馬和任職巢湖,在這里留下了諸多歷史名勝、傳世墨寶和千古絕唱,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巢湖的歷史名勝文化。
Ⅱ 巢湖的歷史有多久
巢湖歷史悠久,文化昌盛,集古人類遺址、古戰場遺址、古關隘、古城池於一體,匯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及古墓、古塔、古寺、古碑刻等諸多古跡於一體,歷史名勝群星璀璨,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 巢湖地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距今三十萬年的「和縣猿人」、二十萬年的「銀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國最早的城市」凌家灘文化遺址,印記了人類祖先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代人一步步進化的歷史,展示了從舊石器期到鐵器時期直到新石器時期人類創造的最早的古代文明。三大遺址的發掘,震驚了國內外考古界和史學界,打破了長期以來長江和巢湖流域被認為不可能是人類發源地的歷史論斷。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一代代名將曾馳騁巢湖疆場,留下眾多的古戰場遺存。 含山縣古昭關,雄踞「吳頭楚尾」,碑刻上清晰地記述著春秋時期楚國名將「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頭」的驚險場景,正是這一「逃」,改變了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格局,由此引發出「伍員借兵滅秦」、「伍員鞭笞楚王屍」,以及「范蠡送西施」、「越王勾踐十年卧薪嘗膽」等一系列千秋不朽的故事。 和縣霸王祠的悠揚鍾聲,聲聲訴說著「項羽烏江自刎」的悲壯故事,十年楚漢相爭在這里畫上了句號。項羽衣冠冢、霸王亭、拋首石和享殿里的字碑,記述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當年「垓下之戰」、「霸王別姬」、「自刎烏江」等感人情景;沿湖的散兵、楚歌嶺,沿江的虞姬墓、滾馬灘、四潰山、插花山,到處流傳著項羽和虞姬許許多多動人的傳說。 居巢區旗鼓山,是項羽謀臣范增的故土。這里「鼓打旗搖鳳點頭」的青山秀水,向人們訴說著兩千年前歷史的輝煌與遺憾:正是由於「當年亞父出居巢」,輔楚反秦,項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業;但也正由於項羽後來不聽從他的計謀,在他導演的「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才出現自刎烏江的悲劇結局。 秦漢之後,巢湖又是三國爭雄的古戰場。曹操占據巢湖水鄉,與吳國孫權在這里展開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周瑜英勇善戰,與曹操十戰濡須河,終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周瑜和小喬之墓今猶在,「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的千古佳句,以及周郎墩、都督山的傳說至今為民間廣泛傳誦。 巢湖是「巢湖水師」的發源地。元朝末年,居巢人俞廷玉父子並廖永安弟兄,為保護鄉里聚兵巢湖,在湖心姥山島建水寨,修船壙,訓練水師。正是這個水師,在裕溪口打敗元軍,救出朱元璋,並相助朱元璋揮師渡江,為明朝建業建立了卓越功勛,俞氏父子四人因此被冊封為「兩公兩侯」。俞府宗祠和姥山南壙遺址,至今印記著這個鮮為人知的歷史功績。 巢湖是「淮軍文化」的搖籃。李鴻章在巢湖中廟水域集中編練中國淮軍,一批著名愛國將領——廬江籍「五大督撫」丁汝昌、吳長慶、吳贊成、劉秉璋、潘鼎新,肥西籍的劉銘傳,正是從這里走向疆場,走向台灣,在抗法戰爭、甲午戰爭和抵抗八國聯軍三大戰爭中屢建奇功。淮軍在巢湖的遺存很多,以中廟鎮的淮軍「總祠堂」昭忠祠、李文公祠、姥山的文峰塔,烔煬鎮的李鴻章當鋪為中心,從廬江的吳長慶故居、武壯公祠、潘鼎新祠、劉秉璋墓,到居巢區、無為縣的丁汝昌的故居和墓園,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淮軍文化圈, 巢湖是現代革命的紀念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雄的巢湖兒女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光榮傳統,在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積極參軍,踴躍支前,為保衛祖國浴血奮戰。農民在這里組織暴動,新四軍在這里打響了抗戰第一槍,留下了羅家咀和六洲暴動、新四軍七師司令部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蔣家河口戰斗和渡江戰役等很多舊址及紀念塔、紀念碑、紀念館等,成為當今紅色旅遊的重要去處。 巢湖是歷史名人的故里。這里英才輩出,群星璀璨。從秦末謀略家范增,三國名將周瑜,到唐宋著名詩人張籍、張孝祥、杜默、楊傑;從清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福建巡撫吳贊成、四川總督劉秉璋、廣西巡撫潘鼎,到現代「革命先驅」李慰農、陳原道,「民族之雄」戴安瀾,「巢湖四上將」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溫宗仁,以及當代書法大家林散之、畫家童雪鴻、詩人田間、奧運冠軍許海峰等,都出生在這塊沃土上。他們不僅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還在家鄉留下了諸多不可復制的歷史胎記和現實外延,其中馮、張、李三上將故居定為國家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Ⅲ 安徽巢湖來歷
巢湖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它鑲嵌在江淮之間,終年煙波浩淼,萬頃碧波,向人們訴說其滄桑。相傳在古代,巢湖這個地方並沒有湖,而是一片丘陵起伏的原野,中間有一座古城,叫巢州。據晉人干寶志怪小說《搜神記》記載:一次長江暴漲,有巨魚隨潮入港,潮退後乾死,魚「重萬斤」,「合郡皆食之,一姥獨不食。」忽有老叟來告:巨魚「吾子也,不幸罹此禍汝獨不食,吾厚報汝」。「若東門石龜目赤,城當陷」,應急避。此後老姥每日前去察看。稚子問知何故,「以朱傅(塗)龜目」,老姥見後,急忙出城,有龍子前導登山,而城陷為湖。就此神話,後人還編入廬劇,成為傳統劇目。
《淮南子》亦雲:「漢無巢湖名,後漢明帝紀雲巢湖出。」《通鑒地理通釋》也說:「巢湖本巢縣地,後廢為湖。」皖唐詩人羅隱有詩:「借問邑人沉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而《廬江縣志》則妄為記載:「巢湖一曰焦湖??相傳赤烏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戊時陷為湖。」赤烏是東吳年號,赤烏二年是公元239 年,也就是巢湖成湖才1700 多年。
但現代地球科學認為,遠在一億多年前,巢湖的周邊產生過巨大的斷裂,使得部分湖岸線平直陡峭。著名的斜貫全省的郯—廬大斷裂恰好穿過巢湖,由斷層陷落而形成湖盆(底)。我國雲南的滇池、洱海、四川的邛海,內蒙古的呼倫池以及青海的青海湖等,都屬於這類斷陷湖。它們的特點是湖泊形態常呈狹長狀,湖岸線較平直,深度較大。但巢湖東西長約53 公里,南北寬約22 公里。當平均湖水位在8 米時,湖水深僅2—3 米。顯然不似斷陷湖。它的湖盆凹地又明顯像受地殼運動形成的構造凹地,所以稱為構造湖比較合適。
巢湖之水,長江來。巢湖的形成和發展受長江影響很大,特別是湖的變化及湖面的消長,深受長江變化的制約。當長江已經形成之後,在晚更新世時期,大約距今20 萬年,我國東部海面數次上升,青藏高原的強烈隆起和東南季風氣候的巨大影響,帶來了充沛的雨水,長江水位隨之水多位高。江水倒灌和內澇積水,使江連水水連湖。此時巢湖也已經出現,用不著期待能在湖心中找到舊城後沉淪的遺址了。
在距今十多萬年時的古巢湖,它的水域擴張很大。當時的巢湖,西至舒城雙河鎮一帶北到肥西、合肥、肥東梁園一線,均是湖波浩淼之水鄉澤國,面積比今巢湖要大好幾倍。
到了第四紀全新世,也就是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單元(距今1.3 萬年開始),地殼發生間歇性抬升,原來的湖岸上升為二級階地。從六安南邊中店、清風嶺、龍家山、經肥西的大潛山、大柏店、將軍嶺,長豐的吳山廟,到滁州章廣集一線抬升,形成江淮分水嶺。巢湖水流由原來的「北上」淮河、又恢復到「南下」長江、向東歸入大海。
有史以來,巢湖的水域在急劇縮小。肥西三河鎮,明末仍為湖岸重鎮,當年船帆如林停泊鎮邊,一派港口景象。現今鎮旁挖出古代船體,已是遺跡。而三河鎮已距湖岸10 公里成為干碼頭了。
巢湖縮小變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泥砂淤積、湖岸崩坍嚴重,以及人工的墾殖。現在的巢湖已變得像個蝶子,湖底淺平,一般水深不過2—3 米。有的專家估算,照目前的泥砂淤積速度,不過兩千年左右,整個巢湖的藍色圖像,將從地圖上消失;而巢湖西部湖水則只要四、五百年就要乾涸。有人開玩笑地說:那時在巢湖旅行,不是乘船而是乘車了。但也有的專家還持較樂觀的態度,認為巢湖還要較長期的生存下去。
因為巢湖是個淺水湖,湖面風平浪小,水流不暢,周圍工廠礦山生產帶來的氯、磷元素成為「富營養」成分,使得浮游植物大量櫱生、繁殖、死亡,使湖水缺氧發臭。淺水湖的底泥也極易受攪動而上浮,引起混濁度倍增,又產生新的有害物質重返水中。
巢湖的淤塞變淺和嚴重污染,已經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注意,專門制定了措施辦法,綜合治理,遏制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