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部清宮劇對歷史的還原最准確。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這三部曲可以說是比較客觀,對於清代的歷史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再者就是《林則徐》以及電影《甲午大海戰》。
『貳』 演清朝皇帝那部電視劇比較接近歷史
你們不要亂說
陳道明的《康熙王朝》很不尊重歷史
這個電視我很喜歡看
但是這個電視很不尊重歷史
我就來說《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的錯誤,雖然我很喜歡這個電視劇
《康熙王朝》里孝庄自稱自己為孝庄,我覺得太可笑,孝庄是她死了過後,她的後代個她上的尊號。
惠妃和慧妃的區別
惠妃:聖祖惠妃,納喇氏(就是那拉氏),郎中索爾和女,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三子承慶(殤)。十一年生皇長子(排序五子)胤禔。
慧妃: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電視劇中是生皇長子(排序五子)胤禔的妃子,就應該是惠妃,而不是慧妃。
容妃和榮妃的區別:
康熙沒有容妃,只有榮妃,電視劇里康熙還追封容妃為皇後,簡直太可笑了
康熙皇帝有4個皇後沒,分別是: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廢太子)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 (?——1678),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後,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蘇麻喇姑,電視劇里蘇麻喇姑和康熙歲數差不多大,康熙還想娶她,而歷史上的蘇麻喇姑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蘇麻喇姑的生平是:
歷史上,蘇麻喇姑確有其人。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爾沁部一個牧民之家。確切的生年不知,但從她作為孝庄的陪嫁侍女來推算,蘇麻喇姑應該比康熙大40歲左右,應是玄燁的祖母輩。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並冊封五宮後妃,孝庄被封為西永福宮庄妃。也就在這一年,蘇麻喇姑作為大清的"女秀才",受命制定滿族衣冠服飾。這說明她具有相當的文化素養,對滿、蒙、漢服飾有精深造詣。
早年的草原生活和後來的塞外經歷,使蘇麻喇姑練就了不凡的馬上功夫。她常常騎馬外出,為孝庄辦理各種事情,是孝庄身邊最得力的侍女。
康熙在宮外避痘的幾年間,蘇麻喇姑確實擔當了教育玄燁的重任。《嘯亭雜錄·蘇麻喇姑》中記載,玄燁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從現存的硃批檔案中可見,玄燁的滿文寫得相當好,而康熙的這一成就,正是蘇麻喇姑手把手教育的結果。
康熙即位時虛齡只有8歲,但從他的身體發育和心理年齡上看,無疑是早熟的。也許正因如此,康熙才在祖母孝庄的旨意下,於康熙四年七月娶四輔臣之首的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後。這時康熙只有11歲。再看此時的蘇麻喇姑,至少應在50歲左右,與康熙不可能有其他曖昧關系。而她愛慕漢人伍次友等等,更屬子虛烏有。
蘇麻喇姑平生有些"怪癬",《嘯亭雜錄》說她一年中從不洗一次澡,只有除夕那一天,用極少的水對身體進行擦洗,然後將"穢水自飲",據說這是"為懺悔"。至於"懺悔"的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蘇麻喇姑死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葬以嬪禮"安葬在孝庄的昭西陵側。
這些關於康熙的電視劇最讓我氣憤的是,康熙不喜歡他的結發妻子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其實康熙最喜歡的就是他的結發妻子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電視劇里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生了一個孩子就死了,這也是錯的。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一共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承佑,此子四歲夭折,第二個才是兩立兩廢的太子胤礽。
還有一個錯誤是,是每部關於清朝電視劇都會犯的錯誤,在這些電視劇里,皇帝的女兒是格格,是簡直是低級錯誤,我來說公主和格格的區別
清朝貴族女子等級
第一級 固倫公主 皇後所生之女 固倫滿語為天下
第二級 和碩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碩滿語為地方
第三級 和碩格格 親王之女 漢語為郡主
第四級 多羅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漢語為縣主
第五級 多羅格格 貝勒之女 漢語為郡君
第六級 固山格格 貝子之女 漢語為縣君
第七級 格格 公之女 漢語為鄉君
第八級 統稱為宗室女
「格格」一詞,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
的稱謂。
關於清代,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貴人家的小姐,都稱格格。
親王的女兒,稱多羅格格,郡王的女兒,稱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兒,稱和碩格格,也稱和碩公主。最尊貴的公主,稱為固倫和碩公主。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
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後(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後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清代的王都是滿蒙貴族,異姓漢族王只有開國時四個,平西王吳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她的女兒孔四貞是清代唯一的漢公主,封和碩公主,(此後清代再無漢人公主)其餘三個,就是康熙朝的三藩,下場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
電視劇中容妃的女兒藍齊兒的地位是這樣變化的:開始連格格都不是,後來封她為藍齊兒格格,等到她下嫁給葛爾丹的時候才冊封她和碩公主,這太可笑了,她的媽媽既然是妃子,那她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應該是和碩公主。
康熙皇帝愛仁孝皇後赫舍里氏的證據:
★楔子
政治婚姻又怎樣?強拉硬扯還能怎樣?就算他們先結婚再戀愛,就算雍正大肆篡改史書,就算有的不厚道的粉絲再大放厥詞,就算有些電視劇里為了商業利益而胡編爛造,也依舊無法抹殺他們最純真、最美麗的愛情!他們照樣能——只羨鴛鴦不羨仙!我敢說康熙最愛的女人就是她,我有充分的理由:
★簡介
康熙四年九月初八,康熙帝大婚,此時他年僅11周歲,迎娶了比他年長3個月的一等公索尼的孫女、領侍衛內大臣噶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同日冊立為皇後,入主坤寧宮,成為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滿族皇後。可是,他們不同於先帝順治同他的皇後那麼薄情寡義,小夫妻二人的婚後感情很好,盡管有鰲拜因其女落選的不服氣,從中作祟。但這也無法撼動二人之間的真情摯義。皇後先後育有二子:長子承祜(康熙八年臘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1669-1672),次子保成(即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臘月十四,1674-1724)。康熙十三年,皇後因難產謝世,享年22歲。
★皇後生忌日
生日: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 忌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
★皇後去世後康熙的反應:
1、為皇後上謚號為「仁孝皇後」(此為有清一代獨一無二)
2、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將皇後的梓宮安放在了紫禁城西
3、從五月初五開始,康熙幾乎每一天都要去梓宮前舉哀
4、五月二十七,康熙親自把皇後送到了鞏華城
5、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去鞏華城34次;十四年去24次;十五年去15次
6、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去鞏華城7次
7、康熙十六年除夕,仍去陪伴嫡妻(此時已立鈕祜祿氏為後)
8、康熙親自檢視將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寢
9、朝鮮使臣向其國王報告說:「清皇不恤國事……」
10、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立不滿2歲的皇後遺孤胤礽為皇太子
11、嫡後去世齊冊寶為兩位親王,而佟佳氏去世齊冊寶的卻降了級為一親王一郡王
12、康熙親制仁孝皇後冊文,最為朴實無華;而其他二後的冊謚文僅去叫大臣制,辭藻滿篇的阿諛奉承無半點實在處,而康熙卻點頭稱好(可以用「敷衍搪塞」來形容了)
13、康熙四十七年廢皇太子,康熙哭罵太子「生而克母」,並於當晚夢到已去世34年的皇後
★關於這獨一無二的謚號
赫舍里皇後初謚「仁孝」,至於「孝誠仁」是雍正給改的,暫不提這個。就說「仁孝」這個在清朝皇後中獨一無二的謚號:清朝其他皇後的謚號都以「孝」字開頭,且在康熙之前已冊了四位皇後謚,分別是:孝慈高皇後、孝端文皇後、孝獻皇後(即順治寵妃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後,為何到了自己妻子,康熙卻別出心裁給了這樣一個謚呢?康熙自己就謚為「仁皇帝」,他的功績不僅被他的後代所稱頌,也被所有崇拜他的人所稱頌,他被譽為清代最有作為的皇帝,有這么一個「仁」的謚號可謂至高無上了,想必古人也十分崇敬「仁」。古人崇尚孔子,孔子不就是推崇「仁義」嗎,康熙能給原配一個這樣的謚號,可見二人感情之深厚。
★謚號詳解
仁: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時肇享曰孝;大慮行節曰孝;慈惠愛民曰孝;慈愛忘勞曰孝;從命不違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義安仁曰孝;幾諫不倦曰孝;姻睦其黨曰孝;博於備養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愛義曰孝;能養能恭曰孝;干蠱用譽曰孝;繼志成事曰孝;踐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親曰孝;富貴不驕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對於皇後的兩個孩子,康熙自然視他們為掌上明珠:
對承祜(由於承祜幼殤,所以關於他的正面記載很少):
清史專家楊珍在她的《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大膽里推測康熙在立胤礽為太子前就有立承祜的意思;《實錄》里關於承祜夭折後,載有康熙說的一句話「稚子事,朕無濟於事...」(與後來的十八阿哥之死情況類似,表面這么說,內心其實很悲痛,想想康熙在失去十八阿哥之痛的感受後就能了解失去承祜後有多傷心了,更何況承祜還是嫡長子);《康熙起居注》里載承祜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夭折後,康熙正遠在赤誠湯泉陪伴孝庄,沒能見兒子最後一面,由此「郁悶不已」但他為不使太皇太後傷心,依然「笑語如常」,最後躲到某一角落哭著安排好好打理皇子後事。康熙也是很愛承祜的,只是因為夭折而無人關注。可惜他無福消受,他的來生之福全被弟弟胤礽占盡了。
對胤礽:
康熙對皇太子胤礽的寵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已經介入了十分荒謬的程度。皇太子要什麼有什麼,康熙只要是能滿足兒子的,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也恨不得摘下來送給他。康熙處處嬌縱胤礽,簡直是姑息養奸。對他悉心呵護、親自培養。胤礽沾染了不少壞習慣,康熙不但不怪怨他,反而是怨周圍的人帶壞兒子。由此把好好的一個太子送上了絕路:太子變壞了,壞得不惡不做了。胤礽喜怒無常,時常與父親頂嘴,但康熙卻一點都不生氣,除非是忍無可忍了,且胤礽吃穿用的都與康熙無異,連康熙都官他叫「二皇帝」……其實康熙對皇太子的溺愛遠不止這些,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冊封妃嬪
而且從康熙四年赫舍里氏入宮至十三年皇後去世,康熙雖然女人不少,但有封號的僅僅為皇後一人而已(也不排除清初後宮典制不完備的因素)。這其中有生育過真正皇長子的馬佳氏、和赫舍里氏共同入宮的鈕祜祿氏、還有大阿哥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可能還有皇帝表妹佟佳氏等等,這些最有資格取得封號的女子卻奈何無任何名分。有一特例,康熙九年,蒙古的博爾錦吉特氏去世,被追為慧妃,這是後話。十三年皇後去世,康熙堅持為皇後守孝三年。直至十六年時,才開始第一次冊立其他女子。到這時,康熙已經有皇太子及大、三皇子和二、三公主及收養的大公主等兒女了。八月二十二這日,他冊立了第二位皇後鈕祜祿氏,順便一次封了好幾位,有:佟佳氏—貴妃,郭絡羅氏—宜嬪,馬佳氏—榮嬪,葉赫那拉氏—惠嬪,赫舍里氏—僖嬪,董氏—端嬪,李氏—安嬪,章佳氏—敬嬪。
★子女出生:
根據皇子皇女的出生日期推斷,承祜死後,康熙半年未臨幸其餘女子,此時他只有18歲,一個青春躁動期的人呀,他干什麼去了?而此時的大清國還很安定;仁孝皇後去世,康熙也是半年的清心寡慾。
★後記
有了這些理由,難道還不足夠證明這段愛情的真摯嗎?我喜歡仁孝皇後,也喜歡康熙與她的感情。不管其他妃子的粉絲怎麼踩扁皇後,我依然不會動搖我的觀點。仁孝皇後是清朝歷史上的一代賢後,只是由於短命而很少被人所知。若能長壽,她定會如唐朝長孫皇後那般名垂千古。
這部電視劇顯然就是把康熙塑造成了一個十分臉譜化的人物。而且其中歷史常識的硬傷太多,已經比戲說還恐怖了。簡單列幾個:
1、戲里孝庄說康熙的生母是「博爾濟吉特氏女人」,而其實孝康皇後是佟佳氏
2、管董鄂妃叫「鄂貴妃」,顯然是說她姓董、封鄂,野史混淆
3、順治出家,這是在不能算什麼大的疑案
4、孝誠皇後是索額圖的侄女,而非女兒,康熙死前她只稱「仁孝皇後」
5、沒有容妃此人,只有榮妃,所謂追封「孝慈仁皇後」是個調戲歷史的大笑話,孝慈皇後是皇太極的母親。「仁」是康熙的謚號,康熙還沒死,怎麼就能有謚號呢。
6、同樣,孝庄自己或者就自稱「我孝庄」,讓稍有常識的人都聽得目瞪口呆
7、孝庄去「東陵」祭祖,可東陵埋葬的第一個皇帝是孝庄的兒子順治,祭祖得去關外
8、蘇麻喇姑的問題就不說了,跟呂四娘一個性質
9、明珠自稱自己姓「納蘭」,牛人,連他兒子多年後造的筆名都用上了,好比巴金他老爸在巴金出生前就說自個兒姓巴一樣
10、明珠和惠妃是叔侄關系,而非兄妹
11、胤礽並非剛出生的時候就成了太子,而且最初他叫保成,不是胤礽
12、太過誇大周培公的功績,連皇輿全圖都成了他的著作
13、醜化鄭經一家子就不用提了
14、噶爾丹居然敢隻身進北京,還那麼年輕,太抬舉他了
15、喀爾喀出了個寶日龍梅公主?估計編劇壓根兒不知道喀爾喀在哪兒,內部是什麼設置,跟清朝什麼關系
16、根本沒有什麼藍齊兒格格,康熙也不至於窩囊無能到把自己的閨女嫁給噶爾丹
17、康熙三次親征准噶爾,是打擊、剿滅、肅清的過程,並未失敗過。
18、皇帝軍前帶著妃子,把康熙當成齊後主還是隋煬帝了
19、為了節省人物關系,直接把雍正給省掉了,真是聞所未聞
20、九龍奪嫡稀里糊塗,兩廢太子亂七八糟
21、康熙死在朝堂上也真是個奇聞
22、最後竟斷語「千古一帝」,估計康熙活著也不敢這么自稱
.......
總之太多了,說都說不完,基本上是一部比戲說還胡說的偽正劇。而且並沒能真正表現出康熙的才華和氣度。只是希望不要把它當成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