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階段特徵怎麼寫

歷史階段特徵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2-12 13:00:37

1. 中國古代朝代階段特徵

中國古代史階段特徵現在已經更新完畢,希望大家好好利用,這個含金量絕對高。

專題一: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與初步發展——先秦、秦漢時期

時期 政治 經濟 文化

遠古 禪讓制、公天下 耒耜、刀耕火種、制陶、養蠶 原始文字、繪畫

夏商西周 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 土地制度:井田制;耕作方式:奴隸集體耕作;生產工具:金石並用;手工業:青銅;商業「工商食官」 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 。

春秋戰國 諸侯爭霸、分封制崩潰、改革變法、郡縣制雛形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鐵犁牛耕;重農抑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都江堰、鄭國渠 《詩經》、《離騷》、儒家創立和發展,百家爭鳴、司南 孔子、商鞅變法。

先秦時期是我國由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是國家產生和完善,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1.政治上,啟以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西周確立嫡長子繼承製,傳承製度臻於完善。

(1)夏、商時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實行分封制,這種以宗法制為基礎的政治制度,把國家管理與血緣關系緊密聯系在一起,擴大了統治區域,使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2)中央和地方權力秩序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也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定。

(3)春秋戰國時期,爭霸戰爭和各國變法,打破了舊的權力秩序,分封制逐漸崩潰。

2. 經濟上

(1)農業經歷了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青銅時代和鐵犁牛耕等階段,農業耕作方式不斷改進並趨於成熟;土地制度經西周時期的國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土地私有,生產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手工業與農業分離後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夏、商、西周時期為官府壟斷,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官營、民營、家庭三種經營形態,手工業部門不斷增加,技術不斷進步。

(3)商業出現,並逐漸由官府壟斷走向民間。

3. 思想文化上

(1)「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在文學領域,詩歌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形式(《詩經》、楚辭)。

(3)文字產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較為成熟的文字。

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朝時期:政治:秦始皇統一全國,確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為主要內容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經濟:統一貨幣、度量衡等措施有利於加強各地經濟交流。

文化:焚書坑儒政策,使儒學遭受到沉重打擊,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兩漢時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漢朝時期:政治:中央集權的鞏固:漢初郡國並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並設置刺史加強了對地方的監察。

君主專制的強化:漢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專製得以強化。

選官制度:察舉制、舉孝廉

經濟:農耕普及,出現了耬車、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興建了水利工程。開始用煤作燃料冶鐵,絲綢遠銷歐洲並獲得「絲國」稱號,東漢有青瓷。商業上專供貿易的市出現,時間地點都受到政府的嚴格限制,推行重農抑商制度,商業發展艱難,西漢時開通海陸絲綢之路。

科技文化: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適應了中央集權制度的需要。科技上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出現了《九章算術》《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和《汜勝之書》等科技著作。文學上漢賦代表了當時文學的最高成就。

專題二:中國古代文明的成熟與繁榮——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政治:中央機構的三省六部制開始形成,(註:三省制雛形出現於曹魏時期,六部制雛形出現於北周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壟斷官場(東晉四大家族:琅琊王氏、陳留謝氏、桓氏、庾氏)。

經濟:農業上出現翻車,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耕耙耱技術,手工業方面發明了灌鋼法,北朝燒出了成熟的白瓷。商業上出現了草市——但因為戰亂,北方的商業一度遭到破壞。

文化:佛道教興起,沖擊儒學,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挑戰,賈思勰編纂《齊民要術》,文人畫開始出現——書聖王羲之,畫家顧愷之等。

總結: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盪,民族融合進一步發展,同時北方的農耕經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南方經濟得到開發,特立獨行的士人群體形成(如竹林七賢等)推動力書法、繪畫、文學等藝術的發展。

隋唐時期(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

政治:政治上,國家統一,疆域遼闊,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進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唐玄宗設立節度使爆發安史之亂,後期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經濟:隋和唐前期實行均田制,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曲轅犁和筒車出現,生產技術水平提高;手工業紡織技術高,制瓷業形成了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商業繁榮,櫃坊和飛錢問世(最早的銀行),坊市分開,官府直接管理市場貿易,長安、洛陽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瓷器開始大量出口。

文化: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學、藝術等領域全面繁榮,領先世界,兼收並蓄。思想上佛道教盛行,三教合一。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朝末年火葯用於軍事。文學上唐詩繁榮,李白杜甫等是傑出代表。藝術上繪畫進入繁盛階段,出現了一系列書法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等。

總結: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中國進入一個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宋元時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368年)

政治上:國家由分裂割據逐步走向統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繼續發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設立「二府」、參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派文臣出任知州,設立通判,加強了中央集權。元朝中央中書省代替三省成為最高行政機關。地方創立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經濟:

1、南方經濟獲得較大發展,全國經濟重心南移。

2、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手工業生產技術和規模進一步發展。

4、商品經濟活躍,商業活動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紙幣的使用標志著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空前水平。

文化:

1、學技術發展出現高峰,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發明與外傳。

2、宋代哲學思想——理學有了較大發展,主張理是本原,強調「存天理滅人慾」,要求「格物致知」同一時代還有陸九淵的心學,主張「心即理」,求理的方法是「發明本心」,南宋中後期成為官方哲學(宋理宗時)。

3、宋詞、元曲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文學形式。

4、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文學藝術的世俗性增強,突出代表有宋詞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風俗畫。

總結:宋元時期是我國封建經濟和科技文化繼續發展、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的時期。

專題三: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與停滯——明清時期(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前)

政治: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發展,明朝廢除丞相、設立內閣,清朝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

①堅決同分裂叛亂勢力作斗爭,正確制定和實施民族政策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

②堅決反擊外來侵略,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

③各民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加強了,邊疆地區封建經濟進一步發展。

經濟:

(1)從明朝中後期起,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並緩慢發展。

(2)中國的農耕文明開始衰落,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3)註: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條件一是長期的僱傭關系,二十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對外關系:

(1)對外政策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中西差距進一步拉大。

(2)西方殖民勢力東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爭(鄭成功收復台灣,戚繼光抗倭等)

文化

(1)傳統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學未得到發展,中西方差距拉大。

(2)儒家思想活躍,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產生。

(3)八股取士與文字獄體現了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

(4)文學藝術繁榮,並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總結: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階段,基本特徵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漸趨衰落。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高中歷史(gzls11)

往年頻考、常考、核心考點定期發放,

記憶口訣貼心送,學霸都在關注,你還等什麼?

2. 中國古代史階段特徵

中國古代史階段特徵如下:

一.夏商西周時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公元前771年)

中華文明的勃興、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鼎盛時期

1.政治: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政治特徵。

2.經濟:實行奴隸主土地國有制;以石器、刀耕火種為主要耕作方式;實行手工業官營。

3.文化:中華文明的興起。

階段特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1、政治: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鞏固時期。

2、民族:華夏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初創時期;

3、文化:從焚書坑儒到獨尊儒術,封建社會主流思想逐漸形成。

3. 如何概括歷史特徵

近年來,高考對歷史特徵的考查要求不斷提高,考試中此類題目頻頻出現,成為高考考查的一項重要內容。考試說明中也明確地把它作為一項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卻是學生歷史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表現為:找不到歸納的角度,無從下筆;不能從理論上准確地概括特徵;容易將特徵與表現混淆,堆砌史實,無的放矢。所以,在此,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歸納、概括歷史特徵。 歷史特徵,一般可分為階段特徵、領域特徵、事物特徵。階段特徵是某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各個方面狀況的概括,一般從某個領域的表現去歸納概括。如古代社會某個時期(王朝)的特徵,我們一般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族關系、對外交往這幾個方面來歸納;其中的政治又可從政治制度變化、政權的變更、中央與地方關系、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分析考慮;經濟又可以從經濟制度、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繁榮狀況(農、工、商、交通、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來表述。世界近現代史的某個階段特徵,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技術發展、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經濟形態為主),資產階級革命(政權變更),列強對外開拓市場和殖民擴張,國際關系(列強之間的矛盾變化為主),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斗爭,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等。某領域特徵要從其發展變化來分析,可縱向和橫向比較。比如,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特徵是什麼?我們在分析時,要注意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列強對外活動來比較分析: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嚴重不平衡(英國、法國衰落,美國、德國、日本崛起),②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並存(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③資本主義生產由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④資本主義列強加劇對世界的瓜分,同時列強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某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要從歷史事物的要素去歸納與概括。如革命類事件(以法國大革命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發的背景(原因——專制、資本主義發展;條件——第三等級要求、啟蒙思想等)、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資產階級)、主力(人民廣泛參與)、目的(推翻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展資本主義)、過程特點(三次高潮,實踐了啟蒙思想、反封建與衛國戰爭相結合)、結果(較徹底)、影響(對歐洲、對世界)等。 這些只是針對一般的歷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歷史事物是千變萬化的,歷史階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機械地搬用這些角度和思維模式去將豐富多彩的、不斷發展的歷史格式化。那麼,如果遇到類似的歷史特徵分析要求,我們該怎麼辦?不管分析什麼階段、什麼時期、什麼領域、什麼歷史事物,我們只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准去歸納概括即可。 一是要在發散思維中找到歸納、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們圍繞一個歷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依循規律,分析其歷史地位、發展狀況、歷史影響等外在特徵,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目的、性質、過程、特殊性等內在特徵。如中國古代社會中,不論哪個時期,我們歸納的角度都應是其各個領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現代史的階段特徵則應從資本主義發展本身及列強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民族解放運動來分析歸納。這是歸納歷史特徵的基本規律。那麼,我們怎樣去發散思維? 1.要開闊眼界,放眼歷史,尋找角度。這要求我們將事物放在歷史的動態環境中,從歷史發展趨勢、時代要求、階級本質等方面去分析、比較,尋找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時,要注意它的歷史性、時代性,不能拘泥於面面俱到。如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特徵(民主思想出現——反專制思想萌芽,總結性成果多),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特徵(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過渡;經濟在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中滲入殖民經濟, 資本主義萌芽加快;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被迫改變;農民戰爭的反封建任務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務;產生了向西方學習、探尋救國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 2.要宏觀把握、微觀分析、層層深入,尋找歷史內在特徵。它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總體特徵,然後圍繞這一特徵(主題)對事物進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則依據第一點),分析其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處,挖掘其內在個性。如歸納戰國時期歷史發展趨勢特徵,其宏觀上的特徵是兩個:醞釀著大一統,封建制度逐漸形成。再深層分析,則有各個具體的特徵:①封建制度逐漸形成並確立;②封建經濟出現局部繁榮(手工業、商業、城市),經濟要求市場統一;③諸侯數目逐漸減少,秦國逐漸強大;④民族交往頻繁,開始走向融合(這些特徵與表現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單純是表現)。 二是在比較中尋找角度,得出區別點,概括特徵。一般可以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如黃巾大起義的特點,即是與秦末農民起義比較得出的;一次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是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解放運動比較得出的。 三是要善於提煉歸納,從錯綜復雜的史實中,把握客觀線索、趨勢、新發展,形成特徵。特徵都是概括性語言,是理論語言,而不是史實,即要求我們區分特徵與表現。而這是我們學生在學習與考試時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現當作是特徵。表現是具體的史實、措施等,是特徵的具體體現與表述。比如近代中國的愛國主義的特徵,可概括為反帝反封建,救國救民(這時高度概括的語言)。具體又表現為: ①愛國抗爭的長期性、連續性、艱巨性與曲折性——革命從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國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再到國民大革命、工農武裝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到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等,有成功,有失敗,接連不斷;②學習西方,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從抵抗派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國救民成為全國各階層、各階級、各民族的共同任務與願望;④方式多樣,人民武裝起決定作用——地主階級的改良運動、農民階級的武裝斗爭、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與暴力革命、中共領導人民的工農革命、社會主義的建設運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等;⑤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特徵是不同角度的理論,而後面具體的革命史實、事件則是表現。 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歸納歷史特徵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先對特徵的能力要求,特徵的特點,分析歸納的角度、方法、原則、技巧作全面的介紹,讓學生對「特徵歸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從而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有意識地注意它,模仿它,並且正確歸納的好習慣。其次,在講解、輔導時,教師可對每個階段、重要歷史事物作特徵歸納或指點,並說明其歸納的角度、標准、原則、方法等,在實踐中讓學生經常接觸它。最後,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單元總結、單元練習時,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依據客觀標准、方法、規律去歸納事物特徵,或分析其所給的特徵,並對其特徵進行舉例證明。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指導學生多學習、閱讀、積累歷史理論語言,將理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只有這樣,在分析歸納時,才能自覺地站在理論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時也就有話可說、有理可表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堆砌史實了!

4. 各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徵

1、先秦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生產力不斷進步,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模式確立;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漢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的時代,開創並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農耕經濟進一步發展;

3、魏晉南北朝

是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時期。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封建國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現融合的局面。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4、隋唐

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完善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封建經濟空前繁榮,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文化輝煌燦爛,以中國為中心形成了中華文化圈,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5、宋元

是我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時期。中國由分裂逐步走向統一,以漢族為主的兩宋政權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戰爭一度頻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進一步走向融合。全國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超過了前代,中國的封建經濟高度發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達到我國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國繼續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6、明清

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農耕經濟高度繁榮,手工業、商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與此相適應,明清文化異彩紛呈,但與世界相比,由於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中國未能與時俱進、與世界同步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逐漸落伍了。

5. 中國歷史古代史的階段特徵怎麼寫 把時期分為六個時期 先秦 秦漢 。。。。。。

1.先秦:奴隸制社會的興起和瓦解,封建制度的確立;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思想·文化·民族關系發展的重要階段
2.秦漢:中央集權制的政體的確立和鞏固;奠定多民族國家的基礎;推動中國走向世界
3.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割據;民族融合高潮;士族政治由盛而衰;思想上包容異質,張揚個性
4.隋唐:傳統文化發展的鼎盛階段;中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居世界第一;長期統一,發展經濟·文化
5.五代十國遼宋金元:封建割據,民族融合;由分裂走向統一;(元)行省制,加強對地方的有效統治,對外交流頻繁
6.明清:中央集權強化;社會經濟轉型;多民族國家統一發展;對外關系出現侵略與反侵略·東學西漸的新現象;文化承古萌新

閱讀全文

與歷史階段特徵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