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公的歷史評價
漢初大思想家賈誼評價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平定三監之亂後,大行封建,營建成周(洛邑),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與發展周朝統治上起了關鍵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之子武庚祿父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營建洛邑。相傳他制禮作樂,制定和完善宗法制、分封制等各種制度,使西周奴隸制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自春秋以來,周公被歷代統治者和學者視為聖人。他被尊為儒學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聖之一,《論語》中記載孔子言論雲:「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孟子首稱周公為「古聖人」,將周公與孔子並論,足見尊崇之甚。荀子以周公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贊頌了周公的德才。漢朝的劉歆、王莽將《周官》改名《周禮》,認為是周公所作,是其致西周於太平盛世之業績,將周公的地位駕於孔子之上。直到唐開元時期,有著強烈權力欲的唐玄宗作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時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厲王出奔後的「周召共和」,於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廟供奉的資格,改以孔子為主。唐朝的韓愈為闢佛老之說,大力宣揚儒家「道統」,提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的統序。
周公旦「制禮作樂」,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確立的嫡長子繼承製,即以血緣為紐帶,規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長子繼承。同時把其他庶子分封為諸侯卿大夫。他們與天子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小宗與大宗的關系,加強中央政權的統治,這就是所謂的禮樂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這種有秩序的社會,影響了後世幾千年。
B. 周公的歷史地位及貢獻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聖人之一。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稱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武王死後又平定「三監」叛亂,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和發展周王朝的統治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師,三年後平叛,並將勢力擴展至海。後建成周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論語》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周公廟周公旦是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43年)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2年後,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便對太公望和召公召公奭說:「我所以不顧個人得失而承擔攝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穩。如果江山變亂,生民塗炭,我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對我的重託呢?」周公旦又對將要襲其爵,而到魯國封地居住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朴,謙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要驕狂無忌。」。 相傳他推行井田,制禮作樂,建章立制,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見《尚書》等篇。
C. 周公的歷史評價是什麼
周公旦是周王朝重要的締造者與制度的開創者.他的政治實踐及其所創立的制度、提出的治國思想,不僅影響了有周一代,而且延澤於整個中國古代社會.周公是中國歷史上推動了華夏文化發展進步的偉大人物.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繼王位之後,周公旦成為他的最主要助手.周公旦常和武王一起討論治國、勝敵、滅殷之策.牧野之戰,周武王率軍伐紂,戰爭中周公旦「夾輔武王」,為滅商大業做出了貢獻.因此,他可說是周王朝重要的開創者.
周王朝建立後兩年,周武王病篤.當時,周王朝不僅內部矛盾趨於尖銳,而且殷商殘余勢力也趁武王逝世之機,勾結管叔發動叛亂,史稱「三監」叛亂.由周公領導的東征最終獲得勝利.平叛之後,周公便著手建立周王朝的各項基本制度及設定基本國策,並且營建成周雒邑.因此,他又可說是周王朝的締造者.
史載東征之後,周公開始制禮作樂.制禮作樂,開創了有周一代的制度與文化精神傳統.分封制是周王朝的立國之本,而周公東征平叛之後所進行的分封,則與武王時期的分封很不同,他非常強調宗法血緣關系,這就保證了分封制度的實施完全貫穿著宗法精神,使得分封與宗法構成了周王朝的兩大支柱.周公開創性地確立了分封制與宗法制,從此便具有了明確的典章文物.
夏商以至西周,文化已積累了近千年,周公制禮作樂,可說是對夏商以來文化傳統的繼承.而周公以禮樂規范人心,並不局限於貴族階層,而是全社會共同的行為准則.周公制禮作樂,促進了周人的文化進步,也從根本方面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程.
全文參見《文史知識》2005年第4期,晁福林《周公為政及其歷史功績》
D. 周公是歷史上什麼人物
周公是歷史上有原型,他是商末周初時的儒學祭奠人姬旦,又稱周公旦。周公是我國儒學的祭奠人,他制禮作樂,還參與創制了西周典章制度,主張明德慎罰。
相傳,古時候孔子的夢中經常會出現周公,慢慢的人們便因此將周公和夢聯系在一起,並用「見周公」之類的詞來代指睡覺的行為,這一現象也從側面說明了周公在儒家的崇高地位。
周公在軍事、政治、文化上都有非常大的成就,在軍事上他二次克殷,穩定了周朝的通知,政治上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井然有序的典章制度,文化上他提出敬德保民、明德慎罰,制定了一個極為完整的禮儀儀式,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周禮。
E. 歷史上的「周公」到底是誰呢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文王在世的時候,周公很孝順,文王有很多兒子(傳說有一百個)。這么多孩子中,周公的品德也很突出。武王即位後,周公參與了討伐商紂王的全過程,並幫助武王建言獻策。
周公因其美麗的性格和傑出的能力而受到歷代政治家的稱贊。儒家尊崇的聖人孔子,最崇拜周公,他一生的願望就是以周公為榜樣,讓天下重新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