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球有多久的歷史
? 46億萬年
The Earth is accepted by scientists to be around 4.5 billion years old. But how do they know the Earth is this old? Some of the lines of evidence for an ancient Earth are presented.
外國人所說的billion 是10 億, 所以 4.5 billion 就是我們的45億 45億是對的。
⑵ 地球的歷史有多少年
地球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46億年 地球年齡 地球從原始的太陽星雲中積聚形成一個行星到現在的時間。地球年齡約為46億年。關於地球同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齡是指地球開始形成到現在的時間。地球的地質年齡是指地球上地質作用開始之後到現在的時間。從原始地球形成經過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層結構的地球,估計要經過幾億年,所以地球的地質年齡小於它的天文年齡。通常所說的地球年齡是指它的天文年齡。 計量地球所經歷的時間,必須找到一種速率恆定而又量程極大的尺度。早期找到的一些尺度的變化速率在地球歷史上是不恆定的。1896年放射性元素被發現以後,人們才找到了一種以恆定速率變化的物理過程作為尺度來測定岩石和地球的年齡。 中國古人推測自開辟至於獲麟(指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 17世紀西方國家的一個神甫宜稱,地球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造的。如此等等說法,純屬臆想,毫無科學根據。 最早嘗試用科學方法探究地球年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哈雷。他提出,研究大洋鹽度的起源,可能提供解決地球年齡問題的依據。1854年,德國偉大的科學家赫爾姆霍茨根據他對太陽能量的估算,認為地球的年齡不超過2500萬年。1862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湯姆生說,地球從早期熾熱狀態中冷卻到如今的狀態,需要2000萬至4000萬年。這些數字遠遠小於地球的實際年齡,但作為早斯嘗試還是有益的。 到了20世紀,科學家發明了同位素地質測定法,這是測定地球年齡的最佳方法,是計算地球歷史的標准時鍾.根據這種辦法,科學家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有38億歲。然而,最古老岩石並不是地球出世時留下來的最早證據,不能代表地球的整個歷史。這是因為,嬰兒時代的地球是一個熾熱的熔融球體,最古老岩石是地球冷卻下來形成堅硬的地殼後保存下來的。 本世紀60年代末,科學家測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標本,發現月球的年齡在44至46億年之間。於是,根據目前最流行的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太陽系的天體是在差不多時間內凝結而成的觀點,便可以認為地球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然而,這是依靠間接證據推測出來的。事實上,至今人們還沒有在地球自身上發現確鑿的檔案」,來證明地球活了46億年。
地球經歷了幾個時期?距今各多少年?
冥古宙 隱生代 4570 地球出現 原生代 4150 地球上出現第一個生物---細菌 酒神代 3950 古細菌出現 早雨海代 3850 地球上出現海洋和其他的水 太古宙 始太古代 3800 古太古代 3600 藍綠藻出現 中太古代 3200 新太古代 2800 第一次冰河期 元古宙 成鐵紀 2500 層侵紀 2300 造山紀 2050 古元古代 固結紀 1800 蓋層紀 1600 延展紀 1400 中元古代 狹帶紀 1200 拉伸紀 1000 羅迪尼亞古陸形成 成冰紀 850 發生雪球事件 新元古代 埃迪卡拉紀 630 +5/-30 多細胞生物出現 顯生宙 古生代 寒武紀 542.0 ± 1.0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奧陶紀 488.3 ± 1.7 魚類出現;海生藻類繁盛 志留紀 443.7 ± 1.5 陸生的裸蕨植物出現 泥盆紀 416.0 ± 2.8 魚類繁榮 兩棲動物出現 昆蟲出現 種子植物出現 石松和木賊出現 石炭紀 359.2 ± 2.5 昆蟲繁榮 爬行動物出現 煤炭森林 裸子植物出現爬行動物出現 中生代 二疊紀 299.0 ± 0.8 二疊紀滅絕事件,地球上95%生物滅絕 盤古大陸形成 三疊紀 251.0 ± 0.4 恐龍出現 卵生哺乳動物出現 侏羅紀 199.6 ± 0.6 有袋類哺乳動物出現 鳥類出現 裸子植物繁榮 被子植物出現 白堊紀 99.6 ± 0.9 恐龍的繁榮和滅絕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地球上45%生物滅絕 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出現 新生代 65.5 ± 0.3 到現在 單位:百萬年
記得採納啊
地球有多少年歷史
科學家發現,地殼岩石中含有一些微量的放射性無素。這些元素按各自固定速度衰變,即以放射形式逐漸變成普通元素。於是,根據岩石中現在有鉛和鈾的比例,就可推算出這塊岩石的年齡。科學家們用類似方法測量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測得它的年齡約為38億歲。考慮到從熔岩冷卻到固結成巖還需一段時間,有人認為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前開始形成的。
世界地球日有多少年的歷史
世界地球日,最初在1970年發起,距今45年。
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
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地球歷史有多少年,人類歷史有多少年
21世紀科學家對地球的年齡再次進行了確認,認為地球產生要遠遠晚於太陽系產生的時間,跨度約為1.5億年左右這遠遠晚於此前認為的30-4500萬年。此前科學家通過太陽系年齡計算公式算出了太陽系產生的時間為55.68億年前,而地球產生的年齡要比太陽系晚30億年到45億年左右,大約為25.48億年前左右。在2007年時,瑞士的科學家對此數據進行了修正,認為地球的產生要在太陽系形成的6200萬年之後。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0年12月27日報道,以色列考古學家在該國一個洞穴中發現了距今約40萬年的數顆現代人的牙齒化石和其它遺跡,這是截止2010年發現的最早的此類遺跡。這可能徹底推翻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進化史理論,對人類史和考古學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特拉維夫大學的阿維·戈福爾教授和拉恩·巴爾卡伊博士在以色列中部格什姆山洞中發現了這些牙齒化石,該洞穴於2000年被發現,此後便一直是考古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地球歷史有多少年,人類歷史有多少年
地球歷史46億年,人類最早出現的是非洲的古猿距今700萬年,也就是說把地球的發展轉化成一天24小時,人類出現在最後的兩分鍾多一丟丟。。。
⑶ 地球有多少年歷史了
46億年 地球年齡 地球從原始的太陽星雲中積聚形成一個行星到現在的時間.地球年齡約為46億年.關於地球同的概念,地球的天文年齡是指地球開始形成到現在的時間.地球的地質年齡是指地球上地質作用開始之後到現在的時間.從原始地球形成經過早期演化到具有分層結構的地球,估計要經過幾億年,所以地球的地質年齡小於它的天文年齡.通常所說的地球年齡是指它的天文年齡.計量地球所經歷的時間,必須找到一種速率恆定而又量程極大的尺度.早期找到的一些尺度的變化速率在地球歷史上是不恆定的.1896年放射性元素被發現以後,人們才找到了一種以恆定速率變化的物理過程作為尺度來測定岩石和地球的年齡.中國古人推測自開辟至於獲麟(指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17世紀西方國家的一個神甫宜稱,地球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創造的.如此等等說法,純屬臆想,毫無科學根據.最早嘗試用科學方法探究地球年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哈雷.他提出,研究大洋鹽度的起源,可能提供解決地球年齡問題的依據.1854年,德國偉大的科學家赫爾姆霍茨根據他對太陽能量的估算,認為地球的年齡不超過2500萬年.1862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湯姆生說,地球從早期熾熱狀態中冷卻到如今的狀態,需要2000萬至4000萬年.這些數字遠遠小於地球的實際年齡,但作為早斯嘗試還是有益的.到了20世紀,科學家發明了同位素地質測定法,這是測定地球年齡的最佳方法,是計算地球歷史的標准時鍾.根據這種辦法,科學家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有38億歲.然而,最古老岩石並不是地球出世時留下來的最早證據,不能代表地球的整個歷史.這是因為,嬰兒時代的地球是一個熾熱的熔融球體,最古老岩石是地球冷卻下來形成堅硬的地殼後保存下來的.本世紀60年代末,科學家測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標本,發現月球的年齡在44至46億年之間.於是,根據目前最流行的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太陽系的天體是在差不多時間內凝結而成的觀點,便可以認為地球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然而,這是依靠間接證據推測出來的.事實上,至今人們還沒有在地球自身上發現確鑿的檔案」,來證明地球活了46億年.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3574.htm
⑷ 地球至今有多少年歷史了
46億年 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早已存在了,而且年齡非常古老。
人類用什麼法子能知道地球歲數的大小呢?這的確是個不簡單的問題。
在沒有找到科學方法以前,人們只能從古代的神話傳說中,來猜測天地生成之時。
如 1654年,愛爾蘭有一位大主教從希伯來的經典中,居然考證出地球是在公元前4004年 10月 26日上午 9時由上帝創造的。
這種荒誕的說法在當時的歐洲,竟然也有人相信! 為了能了解地球的真實年齡,不少科學家都在做這方面的探索。
1862年,英國物理學家開爾芬,第一次從物理學的觀點探討了地球的年齡問題。
他曾假定地球原來是熾熱的液體,以後凝固冷卻下來。
他根據熱傳導計算,曾推導出地球由凝固到演化成現在這種樣子所經過的時間,約2000萬年~4000萬年。
他的計算結果發表後,學術界並未承認,尤其是地質學家們認為,其數據絕不能視為地球的整個年齡。
因為從大自然所觀察的事實,地殼運動並非活動一次就不再有什麼新的變化,實際造山運動在地史上,有的甚至可發生15次以上的輪回。
因而,用最後一次變化的岩石來測定整個地球的地殼年齡,無論如何,其測定值人們是無法接受的。
並且,首先就假定地球最早為液態狀,也未必正確。
⑸ 地球到現在為止經歷了多長的時間了
地球的壽命有多長?
據推測,地球已存活了46億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
科學家們認為,若任憑地球自由自在地運轉,恐怕它會永遠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別的外來因素干擾它,地球就可能有壽終正寢之時。
外來因素首先是太陽,因為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能夠在右地球命運的星球.也就是說,地球上一切能源、動力都來自太陽,太陽一旦有三長兩短,勢必殃及地球。本世紀30年代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太陽總有一天會燃盡煉絕,由白轉橙再變紅,最後變成一顆萬籟俱寂的黑暗星體,了卻其燦爛輝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紀30年代,當物理學家了解到了太陽發光發熱的奧秘後,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來,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它的熱核反應,太陽的一生將度過引力收縮階段、主序星階段、紅巨星階段以及緻密星階段。其中主序星階段是太陽的穩定時期。這一階段將持續100億年。目前太陽只度過一半時間,正處於中年時期。一旦太陽到了紅巨星階段,那麼地球的末日也就來臨了。當然,這是幾十億年以後的事。
除了太陽對地球的干擾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呢?有的科學家認為,太陽可能有一個兄弟-一太陽的伴星,這顆伴星日夜不停地繞日運行,每隔2600萬年,就會轉到離太陽 最近的地方來"興風作浪",它的強大引力將引起眾多慧星的大擾動,有10億顆慧星將在太陽系內因橫沖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將成為這些慧星的"靶子"。如果與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質量足夠大,那後果就不堪設想:輕者生物滅絕,生態劇變;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這顆可能會給地球帶來不測的太陽伴星並沒有被人們發現,不過許多科學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
究竟地球將受到來自空間哪一方的打擊而遭毀滅?地球何時壽終正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70沒什麼大事
⑹ 地球經歷了幾個生命時代各多少年
埃迪卡拉紀
前寒武紀
寒武紀
奧陶紀
志留紀
泥盆紀
石炭紀
二疊紀(至此為古生代)
三疊紀
侏羅紀
白堊紀(至此為中生代)
第三紀
第四紀(至今為新生代)
地球是人類的發源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行星.詩人們常常親切地把大地比作自己的母親.的確,地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關系太密切了.地球不僅以它那無盡的寶藏養育著我們,為我們提供生殖繁衍的環境,而且可以說連人類本身也是地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在辛勤探索著地球的奧秘.
地球史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重復的,有著自己的演化史,正像世間一切事物一樣,地球也有自己的孕育時期、童年時期、現階段的青壯年時期,未來的地球也必將走向其衰老和死亡.
地球總的歷史已有46億年,但人類產生才300萬年左右,人類文明史卻只有6000年左右,只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人類對漫長早期史的了解是不能直接觀測到的,但是,地球史有其本身的發展規律及其周期系統,因而地球史呈現明顯的階段性,根據各種類型的岩石、化石、岩層變形的跡象、岩層或岩體之間關系等地質紀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測定法、氨基酸消旋測定法、古地磁法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探測研究,可把地球演變發展史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地球的誕生和它的童年
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個成員,它跟太陽系的起源有密切的關系.這樣,要認識地球形成和早期的演變歷史,當然離不開探索整個太陽系的起源,而太陽系是眾多恆星中的一員,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恆星演變的一般規律推測太陽系以至地球的起源了.
一顆恆星的演化可以大體上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引力收縮階段,即彌漫星雲間的相互引力而集中成一團團星雲;第二階段為核反應階段,原始星雲間相互碰撞發熱,內部進行劇烈核反應;第三階段是衰老階段,即作為核聚變燃料氫和氮等逐步耗盡.
根據恆星演化一般規律,可推測大約在距今50~60億年以前,一團星雲開始集中,在引力收縮的過程中,這團星雲的大部分物質進入中心,形成原始太陽,開始有了形體,並開始發光.之後,由內部核反應產生的巨大能量,使它每時每刻都在放射光和熱.
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雲團集聚而成的,一般認為在距今47億年前它已經增長到現代地球質量相近了.這時候的地球還只是許多微星的集合體,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縮和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熱的作用下,不斷受熱,當原地球內部溫度達到足以使鐵、鎳等元素熔融時,鐵、鎳等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在46億年前左右形成地核和地幔,地殼初步分異作用.原始地殼比較薄弱,而地球內部溫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頻繁活動,從火山噴出的許多氣體,構成原始大氣,如CH4、NH3、H2、H2O(水蒸氣)、H2S、HCH等,但無游離的氧(現在大氣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藍藻和綠色植物出現後長期積累起來的).這種還原性大氣在閃電、紫外線、沖擊波、射線等能源下,形成一系列有機小分子化合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這已被美國科學家米勒設計的模擬雷鳴閃電的火花放電裝置使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這個實驗得到證實).這些有機小分子化合物或直接落入原始海洋,或經由湖泊、河流匯集到原始海洋,在海洋中層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進一步縮合成結構原始、功能不專一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積累,濃度不斷增加,凝聚成小滴狀,形成多分子體系.在一定的進化概率和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再經過長期不斷進化,大約在35億年前終於形成了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體.此為生命演化的第一階段,即非細胞生命階段,實現了從非生命到生命轉變的過程.
地球的童年,從距今46億年形成時期起,大約延續到距今30億年左右,一共15.16億年.當然,對於地球的童年,現在知道的還不多,仍然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二、地球的少年時期
從距今30億年左右到5.7億年這段時間,地球進入了少年時期,也就是前古生代時期.雖然這個時期延續時間十分漫長,大氣、水、生物圈也都有很大發展,可是生物界的進化卻很緩慢,直到前古生代末期,地球上也還只是有菌類、藻類和一些低等原生動物、腕足類動物等.這跟寒武紀以後生物界突飛猛進的發展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地球進入少年時期是以最早出現小塊陸核作為標志的,後來大陸就是由陸核逐漸擴大而形成的,地球上發現的有確鑿證據的小塊穩定陸核形成於距今28億年前,地點在非洲南部.直到25億年前,各大陸內相繼形成若干個小塊穩定陸地.後來在距今17億年左右,地球經歷了一次最有意義的穩定大陸形成事件,穩定大陸的面積在相對比較短的歷史階段里大大增加,大陸差不多接近了它現在的規模.但形成的大陸岩石圈(也稱原地台)還比較薄弱,保留有相當的活動性,沒有達到真正的穩定.
從原地台到地台的轉變時期是從距今17億年到距今14億年左右,根據科學家對資料的研究分析來看,原地台曾多次被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所打碎,又不斷被下面湧上來的岩漿物質所膠結,變得越來越厚,越來越穩定,因此,距今14億年左右是穩定大陸最終形成時期,地球岩石圈的演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此時期,生物界的發展進入第二階段,即原核細胞階段,這一階段生命已經有了細胞形態,有真正的細胞膜,但是還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分不出真正的核膜和核仁.主要以在28~20億年前最為盛行的藍藻為代表,它能進行真正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使早期地球的還原性大氣逐步被氧化型大氣所替代,其後接著進入到第三階段的進化,出現了真核細胞,從原核細胞發展到真核細胞是生物界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次進化.
三、地球的古生代時期
古生代時期的地層可分成早、晚兩期,早古生代分為寒武、奧陶、志留三個紀,從距今大約5.7億年到4億年;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石炭、三疊三個紀,距今4億年到2.3億年.這3.4億年時間是最古老生命的時代,地球到這個時期已經歷了幾十億年的演變.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的物質組成和結構跟今天地球情況差不嗔恕U飧鍪逼謁⑸牡刂首饔茫蘼勰諏Φ幕故峭飭Φ模裉斕厙蟣礱婧屯斂閼誚械南啾齲慘丫芟嘟恕I鍀肟漲胺筆⑹逼冢俊⒅秩嚎漲暗卦齔ぃ聳逼謚瀉篤謁派鐧鍬匠曬Α?
從寒武紀開始,地台經過長期風化、剝蝕、搬運等外力地質作用,地球表面高低差異減少(即平夷作用),低窪區域屢遭海水浸漫,淺海面積不斷擴大.此時期是地球上最早出現可利用的煤的時期,如我國南方的一種煤—石煤,就是由生活在濱海、淺海的海生植物遺體大量聚集石化而形成的.到了志留紀末期,地台周圍和地台之間的地槽區發生了加里東(英國的一個山名)運動的大變動,延續時間為幾百萬年.原來低平地區重新被抬高,簡單地貌復雜起來.經過這場變動之後,有的地方發生了傾斜、褶皺,有的地方發生斷裂,大陸總面積擴大.隨著平夷作用的又一次進行,地球地勢又逐漸趨向平緩,太平洋若乾地區重新發生海浸,在石炭紀中期,海浸規模達到最大.從石炭紀晚期開始,強烈的構造運動使地槽里的沉積岩和火山岩層產生劇烈的褶皺,轉化成褶皺山系,構造運動此起彼伏,一直延續到晚古生代末期才完成,這個運動叫華力西(阿爾卑斯山脈中的華力西山)運動.
華力西運動使位於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槽,東歐地台和西伯利亞地台之間的烏拉爾地槽、西伯利亞、中亞、中國地台之間的廣大地槽區、北美、東緣的阿巴拉契亞地槽都轉化成褶皺山系,海水退出,使歐亞大陸連成一片.全球大陸塊達到最大程度的相互接近,這就形成了全球統一大陸——潘加亞大陸,大陸總面積已經跟今天地球上的大陸總面積相差無幾了.
在前古生代末期,植物和動物已經分化.在植物界中,藍藻和菌類繁盛;在動物界中,已經出現低等無脊椎動物,進入寒武紀,植物界中的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動物界中,若干門類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突發性開始繁榮.奧陶紀的海洋里,植物界中藻類廣泛發育,海生無脊椎動物中以頭足類居多,在奧陶紀晚期,已經出現了原始的沒有頜的圓口魚形脊椎動物——無頜類.真正的魚類是出現在志留紀晚期.到了泥盆紀時,魚類已經很繁盛,是當時最高等的動物.其中有一種總鰭魚,以後發展成為兩棲類.
由於加里東運動,使大陸面積擴大,某些海洋消失,環境劇烈變化,使那些適應性強的生物種類生存了下來.在泥盆紀中期,陸生植物得到很大的發展,許多種屬已經長成大樹,並且出現了昆蟲、兩棲類.到石炭紀中期,出現了森林,昆蟲也進一步向空中發展,同時由兩棲類進化而來的爬行類也出現了,後來的華力西運動,使海水退去,大陸面積更加擴大,使生物界向大陸進軍的進程又大大推進了一步,總的來說,在古生代時期,植物界從低等的水生藻類進化成比較高等的陸生植物,動物界從比較低等的海洋無脊椎動物進化到魚類和陸生爬行類動物,完成了向大陸進軍.
四、地球的中生代時期
中生代時期分為三疊、侏羅、白堊三個紀,從距今2.3億年起到6700萬年前結束,延續時間大約1.6億年.
中生代開始以後,地球史發展出現了新的轉折,潘加亞大陸逐步解體,各個陸塊漸漸趨向於漂移到現代所處的位置,岩石圈又經歷了一系列重要的變動.中生代開始經二三千萬年,到了三疊紀末期,在北美、南美之間和歐亞、非洲之間發生了分裂,在南部的幾個陸塊之間也發生分裂,開始互相移開;到了侏羅紀晚期,各個陸塊進一步分裂,在北美和歐亞大陸之間,南美和非洲之間產生了一條大體上是南北方向的巨大裂隙,陸塊向兩邊移開,海水浸進去,這就是未來的大西洋;又過了七千萬年,到了白堊紀晚期,情況又進一步變化,各大陸繼續互相移開,最顯著的是南美和非洲之間的距離加大,也就是說南大西洋有了明顯的擴張.
以上所說的中生代時期大陸分裂的歷史根據是什麼?分裂原因又是什麼?這得從下面的假說說起.
首先是奧地利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A.L.Wegenge,1880~1930)於1912年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他認為地球是一個由熱變冷的天體,它的表層先冷卻,凝結成固體的地殼,地殼的上層是較輕的硅鋁層,它的下層是較重的硅鎂層,處於熔融狀態.如同冰塊浮在水面上一樣,大陸也是浮在它的基底——硅鎂層之上的.潘加大陸由於地球向東自轉和潮汐力的作用,原始大陸緩慢地向西移動,以後出現了裂縫,崩解.他還認為,太平洋是古老的大洋,同原始大陸一起存在,後來因為美洲大陸向西漂移,它的范圍逐漸縮小,縮小面積等於大西洋擴大的面積,印度洋是在澳大利亞和南極大陸分離後才出現的,至於北冰洋,它原來就是太平洋的一部分,在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文獻資料中找到了大陸漂移的論據:南美洲東岸的西依拉山脈和非洲西岸的開普山脈,不僅地質構造相同,而且它們的礦層成份和年齡都一樣;其次是古生物資料,那時代的古生物研究證明,南半球的幾個大陸上,石炭紀時期的爬行動物中,有64%的種是共同的,到了三疊紀時,也就是推測南半球的幾個大陸已經分裂了一段時間之後,幾個大陸爬行動物中共同種已經下降到34%;再次是根據古氣候資料,用古氣候條件的特殊沉積物,如反映古赤道氣候的由熱帶植物形成的煤層、反映乾熱氣候條件的鹽類沉積等進行分析,發現其跑到了今天的高緯度地區,而反映古極區的冰磧卻跑到了今天的赤道地區,也稱為極移.但是,這個假說在盛行一時之後便遭冷落了.
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古地磁學的興起,研究證明大陸漂移的軌跡與古地磁學是吻合的.地球磁場分南北兩極,億萬年前形成的岩石層中,保留著當時的磁性紀錄,利用精密儀器,對岩石剩餘磁性的測定,可以知道不同大陸在不同地質時代的地磁北極的位置及其移動,研究表明,各大陸測定地磁北極在相應地質時代移動路線不同,最終都在今天會合於磁北極.
其次是六十年代初,美國學者赫斯(H.H.Hess,1906~?)和迪茨(R.S.Dietz,1914~?)提出了海底擴張假說,這個假說的基本思想是:熱的、具有一定塑性的物質從下面的軟流圈裡上涌,通過岩石圈裡的裂縫,在未來的洋脊軸部侵入,湧出的岩漿冷凝成新的洋底,並推動原始洋底向二側擴張,大陸隨之漂移.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新的洋底不斷加寬,已經裂開的大陸殼被帶到離大洋裂谷更遠的地方.
既然新的大洋岩石圈不斷地從每個大洋里產生,老的大洋岩石圈向外移開,大洋在擴張,長此下去,地球體積不是越來越膨大了嗎?直到後來海底擴張假說和大陸漂移假說相互結合後,才說明了這個問題,那就是不斷增生的大洋岩石圈在地球的另外一些地方又重新回到軟流圈裡去而消亡了,這跟全球性地震活動帶的研究密切相關.從而使地球科學中形成一個完整而系統的,能從宏觀上闡述地球上層發生的各種運動的學說——板塊構造學說.此學說把地殼分為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每板塊又分成幾個小塊.所有的這些板塊構成一層岩石圈.各板塊的交界處是地殼的活動地帶,板塊隨著洋底擴張而移動.洋脊附近是板塊生長帶,有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東太平洋隆起這三處.海溝附近是板塊消減帶,就是太平洋東、西邊緣海溝部分.當密度較大的板塊向密度較小的板塊俯沖時,引起強烈地震和火山作用;仰沖則形成島嶼或高大山系.
中生代的氣候條件總的說來是有利於動植物發展的,中生代早期的植物以裸子植物松柏、蘇鐵、銀杏以及某些真蕨為主.到中生代晚期,出現了能夠真正開花結果的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門類,它們在傳播和繁殖後代方面具有顯著優越性.在動物界里,中生代常常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其中以恐龍最為繁盛,到侏羅紀時期成為地球的霸主,但是在白堊紀卻突然絕滅了,究其原因,至今還是得不到恰當解釋的科學之迷.從爬行動物發展而來的兩類更高級脊椎動物——鳥類和哺乳類,也在中生代時出現了.
五、地球的新生代時期
新生代時期是地質歷史時期中最新的一個時代,包括現代在內整個新生代大約為6700萬年,由第三紀和第四紀組成.
雖然新生代延續時間相對較短,但就在這個時期,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氣候狀況,生物界面貌逐漸演變到現代的樣子.
新生代時期最突出的事件是非洲跟歐洲的接近和印巴次大陸跟亞洲的相撞,其結果使一部分岩石圈上層物質互相推擠,形成了橫亘於南北半球之間,綿延幾乎達到地球半周的最雄偉的山系和高原,它西起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經南歐的阿爾卑斯山,東延是喀爾巴阡山,接高加索山、土耳其和伊朗的高原和山地、帕米爾高原和山地,向東就是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再向東南去,中南半島和印尼諸島的山脈也都跟它相連.這就是阿爾卑斯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產物.
太平洋跟周邊大陸的相互擠壓作用也使大陸邊緣的構造帶持續發生了強烈的變形和岩漿作用,並且伴有強烈的地震活動,這些作用一直到現代還在進行.以及被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運動所形成的斷裂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斷塊,在大陸邊緣各種作用和岩石圈物質運動的影響之下,發生了互相推擠,拉開或相對升降,形成了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
新生代早期的動物主要有兩大類:古有蹄類和古食肉類,隨著它們的進化,到了第三紀中、晚期,古有蹄類先是有奇蹄類,如馬、犀等,後有偶蹄類,如羊、牛等;古食肉類也漸漸進化成各種猛獸,如獅、豹、虎等.生物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走過了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的許多發展階段,終於在最新地質歷史時期產生了生命之花——人類.人類的進化是生物界長期演變的結果.
促成地球演變的因素,總的來說,不外乎內外兩個方面.外部因素就是在地球外部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裡的作用力,它所引起的地質作用就是風化、剝蝕、沉積等作用.它的主要能源是太陽能、地球的重力.另外還有太陽、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時期歷史中的隕石沖擊作用等.內部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一是由重力能轉變而來的能.內外兩方面的因素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共同決定著地球表層和內部的物質運動.
如果從十九世紀中葉賴爾的名著《地質學原理》出版算起,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經過許多地球科學家的努力,再上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對其的促進,地球演變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然而由於問題的復雜性,科學家們在一些涉及地球演淅返鬧卮笪侍饃先勻淮嬖諮現胤制紜?
縱觀科學地球史這門學科的發展,可以這樣說:地球科學家正處在取得認識上新的飛躍的前夕.未來的地球科學家們一定能把科學地球史這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推向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⑺ 地球形成距今已有多少年
地球形成距今已有40~46億年。一般認為地球作為一個行星,起源於46億年以前的原始太陽星雲。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地球系統由簡單到復雜,各個組成部分的演化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地球系統的運動及其帶來的地貌變遷、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共同構成地球的歷史。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40075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總體上呈藍色。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氬氣等。
地球內部分為地核、地幔、地殼結構,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宇宙中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⑻ 地球有多少年的歷史
21世紀科學家對地球的年齡再次進行了確認,認為地球產生要遠遠晚於太陽系產生的時間,跨度約為1.5億年
左右這遠遠晚於此前認為的30-4500萬年。
此前科學家通過太陽系年齡計算公式算出了太陽系產生的時間為55.68億年前,而地球產生的年齡要比太陽系晚30億年到45億年左右,大約為25.48億年前左右。
在2007年時,瑞士的科學家對此數據進行了修正,認為地球的產生要在太陽系形成的6200萬年之後。
地球和月亮的成因得到了大部分科學家的認可,是由於兩顆金星水星大小的行星發生了相撞,進而產生了地球和月球。
科學家們通過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進而對地球和月球的年齡進行測算,不過由於當時科學技術並未像今天這樣發達,所得出的數據也並非完全准確。
科學家一般是通過同位元素鉿182和鎢182兩種放射元素來計算地球和月球年齡的。
鉿182的衰變期為900萬年衰變之後的同位素為鎢182,而鎢182則是地核的組成部分之一。
科學家們認為在地球形成時,幾乎所有的鉿182元素全部已經衰變成了鎢182。
僅有極少量存在,
正是這微量的鉿182才能夠幫助科學家測算地球的真實年齡。
尼爾斯研究所的教授說道:「所有的鉿完全衰變成鎢需要50-60億年的時間,並且都會沉在地核,而新的表明,地球和月球上地幔含有的元素量高於太陽系,而經過測算時間大約為1.5億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