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從古至今,為什麼山東能夠產生那麼多名人呢
D. 明明都是一樣的教育,為什麼山東歷史文化名人扎堆
E. 為什麼山東籍的明星多
山東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演藝界也是名演員眾多,不光青島,山東其他地方也生產演員。
山東省(Shandong)是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
類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F. 水滸傳中,為什麼那麼多的人物都出自山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了解過,在水滸傳裡面,各個省人口比例,大家都知道水滸傳中有108位好漢,其中有30位都是來自於我們的山東省哦,或許大家也聽說過山東省的人民就是比較忠誠比較實在的,那我們今天就根據水滸傳的各個英雄好漢來分析一下我們山東省的人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我來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叫宋江,宋江有一個外號叫做及時雨,意思就是說宋江這個人非常的仗義,如果你有什麼事情,請他幫助你,宋江肯定會及時出手來幫你,這個我覺得其實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山東的性格了,因為我認識很多山東的小夥伴,他們大多都是比較仗義,如果你跟他們提什麼要求,讓他們幫你,他們其實很多時候都會願意幫助我,這個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山東人的性格哦~

G. 為什麼水滸人物很多出自山東是由什麼決定的
在小說《水滸傳》中,總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如果把這些好漢按照地理位置來劃分的話,會發現,山東人最多,佔三分之一;其次是河南河北人,佔四分之一,再然後是一些其他地區的人,但是數量已經很少了。為什麼山東人那麼多呢?其實這和好漢們聚集的地點有關系,梁山就是在山東境內,所以能吸納當地的人才。此外,和 距離都城的遠近有關系,所以梁山好漢大部分是以山東人為主的。

三、和距離開封的遠近有關。這點的影響是比較次要的,但也不是完全的沒有。水滸傳中的故事發生在宋朝,當時是宋徽宗統治時期,都城在開封,所以河南周邊的河北,山東受到政治中心的影響就比較大,而且封建政策也比較嚴格。這些地區的人更能體會到北宋時期腐朽的統治,所以作者才會把山東定位主要基調。
H.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些名人是山東人
孔子
說到山東名人,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孔子。孔子在春秋末期出生於魯國昌平(今山東曲阜),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絕對是對中國歷史文化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孔子及其儒家學派,也成為中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文章圖片1
孔子
孟子
儒家學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亞聖」孟子,也是山東人。他是戰國時期魯國鄒(今山東鄒縣)人,孟子也被認為是孔子的繼承和發揚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大家常說的四書,其中之一就有《孟子》。
文章圖片2
孟子
張自忠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生於山東臨清。1940年4月,為了達到控制長江、切斷重慶運輸線的目的,日寇集中七個師團近30萬兵力,發動棗宜會戰。
時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率部與日寇激戰。由於情報泄露,張自忠率領1500餘人被日寇優勢兵力包圍,張自忠率部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全軍覆沒,張自忠力戰殉國。張自忠也是抗戰時期中國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文章圖片3
張自忠
諸葛亮
被稱為「卧龍」的諸葛亮,經過《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諸葛亮已經成為智慧和忠誠的代表。為劉備三分天下,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就是山東人。諸葛氏也是山東琅琊(今山東臨沂)的望族。
雖然三國演義將諸葛亮過於神話,但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也並不遜色。20多歲出山輔佐劉備,並最終為劉備割據西南,「三分天下有其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文章圖片4
諸葛亮
吳佩孚
北洋軍閥的「常勝將軍」,被稱為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的「玉帥」吳佩孚,1874年生於山東蓬萊。吳佩孚統帥的直系軍隊,曾先後擊敗皖系、奉系等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軍閥,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強大的勢力。
文章圖片5
吳佩孚
如果不是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馮玉祥倒戈一擊,吳佩孚未必不能完成統一全國的夙願。然而歷史沒有如果,最終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一敗塗地,雖然率殘部在兩湖地區重新崛起,但他已徹底失去了統一全國的機會,最終被蔣介石所率的北伐軍消滅,黯然下野。
I. 水滸傳里的很多人都來自山東,這是為什麼
在山東這塊土地上,為什麼溫文爾雅、慷慨大方的孔孟儒生出了搶劫家族、大無畏的梁山好漢,還有大名鼎鼎的山東相馬?為什麼山東不僅是歷史上農民起義高發區,還是文化名人大量涌現的地方?為什麼山東人的血液里一直流淌著兩種不同的傳統?
張天霖在《論山東人的性格》一書中說:「有兩個人物主宰著山東人的心、言行,一個是孔子,一個是水滸英雄。」如果說孔子的道德是山東人內心的信仰,那麼「水滸英雄」就是山東人外在的言行。
要解開這個謎,必須追溯山東的歷史。山東最早的居民是東夷人,他們在山東創造了高度文明、體系和風格獨立的東夷文化。甲骨文的「衣」字是指一個高大魁梧的男子,腰間系著一把弓。《說文解字》中,許慎解釋:「夷,平也,由大至弓,東人也」。可以推斷,東夷人是擅長獵弓的高大部落。後漢《東夷列傳》說東夷人「喜飲酒」,「善歌舞」,豪放不羈。東夷人民俗性很強。夏商經常征服東夷。牧野之戰時,商軍主力是征伐東夷,「伊克東夷失身」(《左傳》)。召公十一年」),而周公的東征主要是征東夷人。同時,東夷人善仁善禮,這一點從古代「夷」與「仁」的同音異義可以證明。東夷文化為山東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文化性格作為一種「集體潛意識」,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與文化趨同。齊魯文化融合後,齊魯文化性格在漢代、魏晉南北朝經歷了800多年,直到隋末初唐才基本完成。
所以山東人有著從古代傳承下來的「齊文化基因」。學者李新泰在《齊文化大觀》一書中指出:「齊國崇吳、,堪稱諸侯國之最」。「荀子。《議兵》記載:「齊用兵。」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也指出,齊人「有執刺之勇」。據歷史學家安考證,「山東農民起義古往今來都有,次數最多,規模較大」(《歷史上的山東》)。